地方动态|江苏重庆安徽江西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7-07 | 来源:综合自江苏交通、安徽日报 、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江苏】海太长江隧道左线盾构首环负环管片拼装完成

近日,海太长江隧道左线盾构隧道顺利完成首环负环管片整体定位拼装,为隧道正环拼装提供了条件。

(图/省交建局)

管片负环也称临时管片,在盾构机始发阶段,安装在反力架和盾构千斤顶之间,为盾构机提供向前的推进力,直到盾构机盾尾进入井壁另一侧洞口,并向前掘进一段距离,使地层与正环管片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抵消盾构机推进产生的反力。首环负环管片拼装定位施工,对后续管片拼装起着基准面的重要作用,其他负环将通过基准环调整圆度及平整度,进而对成型隧道的圆度及平整度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当前,项目部正在进行盾构机调试和始发破洞门等关键作业,在负环管片拼装完成后,正式开始盾构掘进,预计从7月中旬启动正环管片拼装。

【重庆】重庆巫云开高速全线通车


7月1日,中交二航局参建的重庆巫云开高速公路巫溪枢纽至云阳沙市互通段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巫云开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巫云开高速公路全长118.6公里,是重庆市“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重庆市巫溪县城,经云阳县,止于开州区,全线设置桥梁86座、隧道21座,桥隧比高达60%,主线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中交二航局承建巫云开高速公路项目A2标段,线路长约12.8公里,设菱角互通收费站,沿途建设有望乐、马鬃岭、双柏、三坪等隧道及马家包大桥等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项目团队需应对岩溶发育、断层破碎带、高边坡稳定性差等挑战。其中望乐隧道围岩主要为泥灰岩,层间结合较差,岩体结构松散,项目团队采用三台阶机械开挖法配合弱爆破,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处理,确保隧道安全掘进。

针对马家包大桥、新屋坪大桥等桥梁架设面临的深沟峡谷复杂地形及传统起重设备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铁盒法双主梁叠合空心墩盖梁支架设计方案。针对大方量空心墩盖梁支架安装过程中起重能力受限的难题,团队深入分析桥位现场地形条件,优化结构体系,成功研发出适应性强、安装便捷的新型支架系统。该方案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对大型起重设备的依赖,还将支架搭设工序时间显著缩短,为类似艰险环境下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践范例。

巫云开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巫溪、云阳、开州三个重庆区县的时空距离,从开州经云阳至巫溪的车程将由原来的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左右,极大改善沿线300多万群众交通出行条件。该高速还将串联起红池坝、雪宝山、汉丰湖、龙缸、大宁古城、张飞庙等众多旅游景点,形成一条独具魅力的旅游黄金通道,有力助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沿线旅游、物流、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还将衔接陕南、鄂西地区,成为渝川陕鄂省际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

【安徽】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开始“上妆”!

7月5日,

在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工程施工现场,

工人师傅冒着高温进行大桥主塔涂装施工,

预计7月底,

大桥将穿上红色的盛装

据介绍,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塔涂装采用4道油漆的防腐体系,一道环氧封闭底漆,一道中间漆,两道耐紫外线的氟碳面漆,涂装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2.8万平方米,预计将在7月底完成全部涂装工作。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路线全长11.88公里,由公铁合建段(含跨江主桥)、北岸公路引桥及接线、南岸公路引桥及接线三部分组成。大桥主跨988米,上层桥面布置为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桥面布置为4线铁路,其中2线为合池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2线为铜陵南至江北港铁路,后期延伸至枞阳,连接安庆,设计时速120公里。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三种过江功能。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高速公路网,对于提升区域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长三角互联互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主体完工


7月1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江西省南昌市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南新大桥最后一片T梁架设完成,标志着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涉及长乐大桥、三官河大桥、官港河大桥、铁河大桥、南新大桥5座大桥,串联南昌县泾口乡、蒋巷镇、南新乡各联圩。其中,长乐大桥、三官河大桥、官港河大桥、铁河大桥已实现通车目标。

此次完成T梁架设的南新大桥位于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下西舍里附近,蒋巷镇地处南昌县北部、赣江下游。大桥跨越赣江中支,采用平交方式与南湖圩、蒋巷联圩平接。全桥共140片预制T梁,架梁工况多样复杂,包涵正交布置,斜交布置,V型布置,架设过程中需多次调整架桥机,以满足架设要求。

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管理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在铁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面对赣江主支高水位和下部结构工期紧张的问题,项目团队在原有承台钢板桩围堰外侧增加钢管桩围堰,并进行注浆加固,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针对主桥造型新颖、主梁及主塔整体刚度小的施工难题,通过合理划分节段长度、选用最优架设方式等措施,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精确性。

此外,项目团队还积极创新应用先进建造技术及材料,选用大直径桩基单桩竖向承载力选用荷载箱进行检测,具有高精度、实时监测、非破坏性检测、多参数检测和可视化报告等优势,能够有效评估和监控桩基的承载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为减少斜拉桥跨中自重,选用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紧密结构、施工可塑性好、轻量化等优势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铺筑结构层,使斜拉桥整体更加轻盈。

针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采用低碳环保材料,降低噪音和振动的措施,如钻孔设备选用噪音小的反循环钻机,泥浆选用无污染的黄土拌制,废泥浆用罐车送到处理场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在施工完成后的桥梁周围,设置植被、景观等,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沿线环境造成的影响。

南昌市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项目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坚持“最优桥位、最美桥型、最优造价”的“一桥一景”设计理念。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南昌市区与鄱阳湖周边景区仅有放射状公路、点对点联系的现状,实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江西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等景区的串联,形成连片鄱阳湖湿地文化观光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提升防汛应急人员物资保障能力的同时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为实施“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福建】福建田安高速全线最大承台完成浇筑

6月26日,历经70.5小时的昼夜奋战,由中铁十八局二公司承建的福建大田至安溪高速公路建设特大桥11号主墩大体积承台顺利完成浇筑,该承台为田安高速公路桥梁最大承台。

建设特大桥为田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坐落于大田县广平镇与建设镇交界的复杂地形区,桥址区下穿既有矿区、溶洞溶腔发育,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该桥11号主墩承台采用左右幅整体式承台设计,38根桩基础纵横交错排列(纵向7排、横向6排),形成宽35.25米、长41.5米、高5.8米的不规则七边形承台结构,设计绑扎钢筋总量为1211.3吨,混凝土浇筑量为8005.5立方米。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中铁十八局二公司田安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团队提前谋划、精准施策。浇筑前,项目技术骨干与建设单位、设计、监理、代建等单位人员以及施工班组负责人进行反复研讨,从原材料准备、混凝土配合比的“双掺”优化、浇筑工序编排到设备资源调配等进行精细化部署;针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控失衡、冷缝及天气突变等潜在风险,制定多套应急预案;严格把控砂石、水泥、矿粉等原材料质量关,并通过组织多轮技术交底与安全演练,确保参建全员做到“心中有数、操作有底”。同时,项目创新采用“智能温控+立体支撑”技术体系,在承台内部埋设5层直径48毫米的薄壁冷却水管及智能测温设备,实时监测并调节内部温度;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高侧压力与不规则结构特点,运用“定制钢模+对拉螺栓+节点强化+动态监测”三位一体的加固方案,有效抵御高侧压力,保障模板稳固与混凝土成型质量。

浇筑期间,施工现场呈现出紧张有序的攻坚态势:3台混凝土输送泵马力全开,分层分段推进浇筑作业;多台振捣设备高频作业,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项目技术人员手持测温仪、坍落度筒,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党员先锋队带头组建24小时轮班小组,驻扎现场协调解决突发问题,以“人停机不停”的决心保障浇筑全程高效推进。

田安高速公路全长约72.5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串联起泉南和莆炎高速公路,成为连接三明、泉州和厦门港口城市群的纵向通道,对完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强区域交通联系、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