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岸电上船 绿色水运进阶

时间:2016-08-09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一直以来,船舶燃油排放污染是导致沿海、沿江、内河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提升水运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码头区域整体环境,加快推进内河港口水运节能减排工作,浙江省嘉兴市积极推进内河岸电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日,该省首个内河岸电水上服务区——芦花荡水上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

    用上环保岸电桩

   省电、省钱、省事


    7月27日,浙江省首个内河岸电水上服务区——芦花荡水上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

   据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步海宾介绍,芦花荡水上服务区位于杭申线航道、乍嘉苏线和湖嘉申线航道交汇处,船舶航行密度较大。“芦花荡锚泊区全年接电船舶约1.5万艘次,可节约燃油7.5万升,由此可推断出船户可节约燃油成本约45万元。同时,还可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排放5万吨以上。这对改善广大船户生活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油污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步海宾说。

   日前,记者来到芦花荡水上服务区,一探究竟。船舶一靠岸,来自江苏泰州的船主许龙英就从船上牵出一根电缆,装上插头,插到岸边的岸电桩上,拿出充电卡一刷,船上的各种电器就用上了码头的岸电。“岸电桩带有自动刷卡功能,船舶靠岸后只要刷一下卡,插上插头就能用电,停止取电时再刷一下卡,马上就能完成电费结算,电费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许龙英扬着手中的智能IC卡说。

   在嘉兴海宁的斜桥公用码头,船民张师傅也对这种方便、省钱、安全、环保的用电方式感受颇深。据张师傅介绍,自去年9月,斜桥公用码头安装了内河智能岸电后,他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往船舶停靠港口时,为了满足部分装卸作业及船上冷藏、空调、加热、通信等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船上的辅助燃油发电机得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用柴油机发电,震动大、气味难闻、噪声大,每小时成本约7至8元。现在有了智能岸电桩,在船舶停靠期间就可以由电网向船用设备供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机发电,减少了噪声污染,改善了船员的工作生活环境,降低了船舶靠港成本和维护费用,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张师傅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现在用电每小时仅需1元左右,用传统的柴油发电每小时要8元左右,平均一天用电3小时,这样一年下来可以节省电费5000元左右。”

   航电合作升级 今后五年实现服务区全覆盖

   近年来,嘉兴一直致力于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体系,大力推动水运业节能减排。在推进内河岸电建设工作过程中,港航部门积极与电力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6月12日,嘉兴市港航管理局与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签订了《嘉兴市港口岸电建设框架合作协议》,在嘉兴市全面推进内河港口岸电建设。框架协议明确,在嘉兴航区内的多个锚泊服务区、内河港口都将建设岸电设施,实施“以电代油”,告别船停燃油不停的历史,力争实现内河零排放。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将完成锚泊服务区(含待泊区)的电力配套;整个岸电桩的接口按照标准化建设,可进行人机交互,刷卡接电;卡具备权限认证,也可以进行费用、时间等信息查询,同时还可显示已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提供故障声光报警等。

   7月27日,芦花荡水上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后,合作进一步升级。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与浙电节能公司、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签订了《关于加快内河岸电建设等绿色交通发展的合作协议》(简称《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芦花荡水上服务区岸电项目的成功模式,继续深化推进内河岸电建设项目,“十三五”期实现全市水上服务区岸电全覆盖。目前在建的杭平申线平湖横塘桥锚泊服务区、海盐白苎锚泊服务区、元通待泊区、海宁双山锚泊服务区和桐乡龙皇庙锚泊服务区等都将推广岸电设施建设。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力推动电力、港航部门在港口岸电建设方面的深入合作。”步海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所有的水上服务区配备岸电设施,鼓励、引导社会码头投资配备岸电设施,并积极向上争取优惠补贴政策,使广大船户真正从中得到实惠,将此项工程做成水运节能减排的‘民心工程’。”

    海宁率先试点 分批推广内河码头岸电

   “内河码头智能岸电安装后,空气污染减轻了,‘船上人家’用电方便了,也更安全了。”海宁市供电公司营销负责人胡舟说。

    去年9月,嘉兴海宁首个智能岸电桩在斜桥公用码头完成安装,并调试接驳岸电成功。今年,嘉兴海宁将在斜桥公用码头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全面推进内河码头岸电系统工程。为此,海宁港航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并与乡镇及企业码头业主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海宁市码头岸电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岸电项目的推广工作计划,海宁港航部门将结合辖区码头实际情况和工程量的大小,按时间节点分批次实施。其中,已建成的公用码头及2016年新建的公用码头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岸电设施安装;吞吐量较大的装卸混凝土、煤炭、粮食的码头,计划在2017年年底完成岸电设施安装;“五区十四码头”规划中实施的作业区、乡镇公用码头将在建设时同步完成岸电设施的安装。

    按照工程计划,到2017年年底前,海宁至少将安装40个智能岸电桩,可同时满足160艘货船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根据测算,海宁辖区全年接电船舶达6万艘次,按此前用柴油机发电时的消耗计算,将节约燃油30多万升,可为船户节约燃油成本约200万元,同时将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排放20万吨以上。

    另外,“十三五”期,海宁还将鼓励其他企业码头进行岸电设施的安装。根据规划,到2020年,海宁港区将实现智能岸电系统全覆盖,船舶靠岸停泊期间95%使用岸电,真正实现码头、船舶零污染。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