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湖北广西吉林江西四川陕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8-08 | 来源:综合自广西交通、江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湖北】全省交通运输投资暨项目建设半年调度会召开:半年投资破千亿创新高
8月5日,2025年全省交通运输投资暨项目建设半年调度会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37.1亿元(不含长航在鄂投资),占年度目标的51.9%,同比增长1.8%,投资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波通报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家厅领导参会。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强运输、保安全,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1—6月全省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037.1亿元(不含长航在鄂投资),同比增长1.8%,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两重”资金争取额度位居全国交通第三位。京港澳、沪渝、福银、二广等高速公路扩容全面加速,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184公里,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重大工程加快实施,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段不衔接段航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已完成农村公路提升工程6129公里,占年度目标(10000公里)的61%。全省完成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9.09万标箱,同比增长49%,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24.86万标箱)的80%。
针对下半年交通运输各项目标任务,会议强调,要在“盯”字上下功夫,以高速公路扩容为重中之重,确保年度投资任务顺利完成。锚定全年确保2000亿的交通运输投资目标不动摇,继续发挥高速公路投资主力军作用,突出抓好高速公路扩容,统筹普通公路、客货站场、内河水运和“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在“谋”字上下功夫,以重大交通项目为支撑,做实大通道、大枢纽、大联运三篇文章。统筹谋划“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加大力度谋划一批规模大、支撑强的大通道、大枢纽、大联运项目,加强统筹调度纳入“两重”“两新”支持范围的项目;要在“畅”字上下功夫,以汉湘桂通道建设为重点,推进水运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以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重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三船闸一航道”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碾盘山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前期工作;要在“降”字上下功夫,以多式联运为抓手,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保持公路、水路货运量持续增长,不断完善阳逻港和鄂州花湖机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继续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要在“转”字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已成功纳入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二批示范区域,统筹推进全省公路水路数字化一张网、一盘棋建设,高质高效推进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一重”北斗规模应用工作;要在“稳”字上下功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聚焦公路养护、道路运输、水上渡运、公路水路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及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强化汛期暑期安全风险管控,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健全落实预警“叫应”机制;要在“严”字上下功夫,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深入查和彻底改相结合,持续抓好农村公路项目资金监管、违规吃喝等专项整治工作,发挥好湖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作用,推动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群体“两个覆盖”攻坚行动。
宜昌市、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湖北交投集团、湖北港口集团作交流发言;省纪委监委驻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厅直有关单位、厅机关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各市州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参会。
【广西】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完成实船试航、航标观测与效能测试
近日,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完成实船试航、航标观测与效能测试,通过2000吨级船舶低水位实船试航验证航道整治后航道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航道航标配布的合理性与合规性。
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开展实船试航、航标观测与效能测试。
测试过程中,柳州航道养护中心与项目建设技术人员通过特征断面水位和流速观测、航标视距与灯光观测、船舶航行轨迹记录、船舶会船与追越测试等方式验证航道通航条件及航标助航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意见。本次测试总体效果良好,船舶航行平稳、航道安全畅通、航标配布合理。
柳州航道养护中心工作人员在航行过程中观测航标。
此次实船试航、航标观测与效能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即将实施的试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航标配布方案提供了实测依据,有利于提升航道通航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工程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的柳江黄金水道提供技术支撑。
【吉林】331国道吉林段05标所有桥梁架设完成!
近日,随着黄松蒲林场1号中桥最后一片箱梁精准就位,331国道项目吉林段05标段的所有桥梁架设工作圆满完成。
05标段内的桥梁建设是全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中,龙岩大桥全长426米,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结构,下部为柱式墩和肋板台,搭配钻孔灌注桩基础,以确保桥梁稳固;虎岩高架桥长967米,包含桩基68根、预制梁板96片、墩柱62根,最高墩柱达30米。
在架设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增加了施工难度,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吊装精度控制要求严格。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积极应对,创新性采用两台130吨汽车吊进行双机抬吊作业,成功克服了吊装精度控制和高空作业安全等难题。为确保每一片箱梁顺利架设,项目部坚决贯彻落实“危大工程首件制”,精心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方案,对架梁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调试与检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严格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强化现场管理调度,安全有序快速推进架设任务。
05标段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部将加快开展桥面施工后续工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向着通车目标全力冲刺。
【江西】弋阳至南丰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8月8日,弋阳至南丰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建设动员会在资溪县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宣布工程开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作动员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邓永翔,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德强等出席。
该项目是江西省高速路网“10纵10横21联”的组成部分,起于弋阳县清湖乡,连接沪昆高速新增的弋阳西互通,途径贵溪市、资溪县、南城县、黎川县,终于南丰县桑田镇,接济广高速,路线全长177.9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以BOT模式实施,估算投资212亿元。
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连接沪昆高速、抚吉高速、福银高速、济广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长三角往粤港澳大湾区方向在江西境内又一条便捷通道,对缓解济广高速鹰潭至南丰段压力、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四川这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验收
近日,四川“车路协同技术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自2020年10月获批以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加强统筹调度,组织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车路协同、智慧高速扎实开展创新实践,建成都汶高速龙池段车路协同封闭试验场;依托成都绕城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和成宜高速局部路段开展特殊场景车路协同应用;依托成都绕城、成宜等高速推进智慧高速建设应用。通过近5年的努力,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果,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为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评价。
01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
攻克高速公路大间距低成本雷视融合感知技术、适应线形特点的异构网络传输技术等15项关键技术,研发了智慧高速毫米波雷达等11类硬件设备及“蜀道·高德行业版App”等20余个软件产品。相关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2项,10项研究成果纳入省部级科技成果登记及推广序列。
02场景落地取得良好成效
成都绕城高速、成宜高速全线建成智慧高速,依托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以及“五岗合一”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大幅提升全路段感知能力,实现异常交通事件“秒级发现、分钟级处置”,拥堵率下降15%,事故处置效率提升50%,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和通行效率。相关典型经验和成果还在河北、浙江、云南等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得到了成功应用。
03标准规范体系持续完善
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编制,联合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编制并发布了4项智慧高速公路地方标准。
下一步,四川将把此次试点取得的经验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推广应用,推动路网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为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陕西】陕西西兴改扩建项目渭河特大桥顺利全桥合龙
8月6日,陕西西安至兴平高速改扩建项目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长24.382 公里,线路与 G30 连霍高速、G3021 临兴高速公路相接,设计速度 120公里/小时。该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前的交通量已超过5.5万辆小客车/日,占连霍通道的67.8%,其中最大路段交通量已超8.0万辆小客车/日,已达到服务水平上限,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此次合龙的渭河特大桥桥长996.5米,右幅为新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箱梁+波形钢腹板连续梁+钢混组合梁,桥长1085.0米。西兴改扩建管理处严格按照“消断点、抢完工、保通车”的工作思路,抓早动快、超前谋划,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和严格的节点考核奖惩制度。以数智化管理平台、信息化集成技术为抓手,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四新”技术。投入自动养生机器人、泥沙分离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高性能新设备,大大提升施工效率;深水基坑钢围堰采用光电图像监测系统+压力式水位计实现自动化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围堰施工通过增设“水刀”加快围堰钢板插打;在水下承台开挖过程中,将传统的长臂挖机开挖改为泥浆泵抽砂,加快施工进度;旧桥上部结构加固创新采用“增梁法”工艺,显著提升梁体承载力。
该项目年底建成后,对有效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增强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快交通提质增效升级,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