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抗战大事记——募捐购买“浙江救国号”飞机
时间:2025-07-31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浙江省民众所捐助的“浙江救国号”驱逐机在杭州笕桥飞机场举行命名典礼
中国发展航空事业虽不迟于日本,但因连年内战以及落后的工业基础,始终发展缓慢。一·二八事变中,日本空军在淞沪一带大肆轰炸,中国空军毫无还手之力,使中国人对空军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把制敌希望寄托在空军身上,认为“制敌野心与救国保种之唯一方法,在树立厚重之空军”。
1933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关于举办救国飞机捐案的决议。2月,又通过了各地筹款购置飞机案的决议,规定“各省市县人民捐款,分别购置飞机,以捐款地方名称为飞机名称”。在航空救国的爱国宣传下,各界纷纷捐款购机。
1933年1月23日至28日,中国航空协会在杭州和上海、南京、南昌等地同时举行“一·二八航空救国运动宣传周”活动,组织航空救国宣传队,并每天请名人做广播演讲,同时征收“航空救国捐”。
3月11日,浙江省飞机捐款收管委员会在杭州成立,由省政府主席任委员长,负责一切事务。到3月底,全省共收到捐款80余万元,可以购机7架;全省商会及杭医药、律师两公会等,各决定购机1架;杭州市及绍兴等县反日会也联合决议,将拍卖各地没收的日货,购买“反日号”飞机。
4月,浙江省飞机捐款收管委员会又向社会各界及全省各市县发出代电,代电称,“依照中央规定,本省农工商政学各界应各捐助飞机一架。经决议:政界由财政厅,商界由商会联合会,学界由教育厅,农工两界由省党部会同建设厅,负责拟定切实办法。”据此,农工商政学各界开始筹募捐款活动。
浙江省商界决定捐助“浙江商人号”飞机一架。为筹集机款,依照各市县商业经济状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确定募款数额:甲等8000元,乙等4000元,丙等2000元,丁等1000元,戊等500元。工厂职工捐款,依照省党部和建设厅规定,各捐薪工二日。
1933年下半年,浙江用各地救国会所收罚款及部分义捐经费,定购了1架飞机,最后定名为“浙江救国号”。9月21日,在杭州笕桥机场举行了命名典礼,各界代表民众5000余人到场参加。这被称之为是“吾浙民众捐机救国之第一声”。
此后,浙江民众捐机反日活动持续进行。1941年9月,各界在临时省会永康方岩举行献机抗日典礼,献机4架;1943年6月,浙江妇女会募集“三八”妇女号飞机,捐款10万元。
浙江各界捐款购机,为中国空军建设提供了舆论准备与人力、物力支持,募捐购买的飞机在抗战第一线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