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抗战大事记——浙江民众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
时间:2025-07-29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日本能够轻易实现它的侵略计划,主要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强调“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结果。与部分东北军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其余均不战而退形成对比的是,从1931年10月开始,在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其中较著名的有黑龙江的马占山、苏炳文,吉林的李杜、丁超(后于1933年1月投降日军)、王德林、冯占海,辽宁的黄显声、唐聚五、邓铁梅等。他们多是东北三省的军警界人士。他们的英勇战斗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战的希望,浙江民众纷纷支援响应。
1931年12月22日,金华七中发出《宣传通告》,组织宣传分队赴金属各县呼吁民众奋起抗日,并募捐得银圆2440余元,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日。
1932年10月初,浙江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立法院委员马寅初专门到杭州为东北义勇军募款,在浙江省国术馆作《欲救中国之亡,非助义勇军与长期抵制日货不可》的演讲。10月18日,浙江省筹募救国义捐会成立,马寅初任首届执行会主席。此后,他奔走于浙江各地,并赴上海、南京等地,募捐接济东北抗日义勇军。至11月,共募得捐款3万多元,由省救国义捐会委托中国银行地方银行代收,汇寄转交义勇军将士。
在此期间,浙江各界亦积极响应,支持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1932年10月9日,杭州各界反日救国联合会在光华火柴厂查获大批日货,罚款7200元,11月16日又拍卖封存日货,都用于援助东北义勇军。12月上旬,杭州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将募得的救国基金4000元捐助东北义勇军。嵊县二戴小学师生捐银圆200元,慰问黑龙江前线将士,马占山将军致电表示感谢。宁波铁路工人和邮务工人捐献月薪的百分之一,捐助东北义勇军抗日,这一行动延续半年之久。1933年4月,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大学、杭州反日救国联合会等18个单位发起募捐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活动,短短数日,市民捐献的物品计有棉衣、绒毯等815件,饼干30箱,牛肉204罐,萝卜干4麻袋,现金银圆2351元等。
1931年12月20日《宁波民国日报》有关劝募饷款捐助马占山东北抗日的报道
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领导人物成分复杂,意见分歧,只奋战了一年有余即宣告失败。但他们领导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更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推动了浙江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