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重庆江西内蒙古云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7-18 | 来源:综合自南方日报、重庆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珠澳将共建珠西国际航运枢纽→

不久前,一架满载20吨电商快件的国内全货机包机,平稳降落在珠海机场,一小时后又满载着荔枝、三华李等生鲜农产品飞向郑州。

随着这架全货机的腾空而起,珠海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正式开启了“空中物流通道”,向打造珠江口西岸航空货运枢纽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珠海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推进珠澳机场、港口合作等,提出将对接好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强化规则协调、资源共享、业务互通,合力推进珠西国际航空运输枢纽建设,携手增强双方机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更好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珠西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正在成为澳珠极点崛起的战略支点。

△即将建成的珠海金湾机场新航站楼。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关铭荣/摄

1、珠海机场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

日前,随着一架满载20吨电商快件的国内全货机包机平稳降落在珠海机场,一小时后又满载着荔枝、三华李等生鲜农产品,从珠海飞回郑州,珠海航空物流迎来历史性时刻——珠海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国内货运站正式开门“迎客”。

作为国内单体最大的机场货站,珠海金湾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是国内最大单体智能化机场货站,这座“物流巨擘”投入运营,标志着珠海机场货运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年处理能力从5万吨跃升至50万吨,向大湾区西岸“超级空港”目标大步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运口岸项目将于7月启动联调联试,有望于年内开通国际货运航线,预计珠海机场货运吞吐量将很快实现翻倍式增长。届时,珠海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将凭借珠海机场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内地连接港澳的货物集散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全球的重要物流枢纽。

在珠海,一个珠江口西岸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航空货运物流枢纽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繁忙的珠海金湾机场。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关铭荣/摄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流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此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建设,强化都市圈以珠海机场为航空门户的功能,规划建设珠海机场第二跑道,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拓展国际航线。

珠海交控集团董事长蒋模平透露,随着珠海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的启用,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西沿线的物流载体已经全部启用,内地货物抵达珠海后,可通过卡车经港珠澳大桥直抵香港机场或澳门机场,再转运至世界各地,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开创“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物流新格局。

2、深化重大基础设施合作

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是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已形成“海陆空铁口岸”要素齐全的综合交通系统,在珠三角仅次于广深,拥有珠西第一大航空枢纽和区域港口。

2024年,珠海金湾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近1300万人次,成为内地所有只营运国内航班的机场中,客运量最高的一个机场。珠海高栏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9万吨,同比增长10.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4万标箱,同比增长6.4%,其中外贸71万标箱,同比增长18.3%。

然而,由于珠海机场尚未开通国际口岸,航点和航班数量较少,机场的整体竞争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区域枢纽的门户效应;周围强手环伺,珠海高栏港也在不断强化国际航运及物流服务功能,加强与其他港口协调联动,不断拓展货源腹地和经济纵深。

近年来,珠海与港澳不断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珠海市利用香港机管局入股珠海机场契机,不断深化珠港机场航空货运合作;主动对接澳门机场专营公司,推动更多珠澳机场航空货运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经珠港飞”“经珠澳飞”货运模式,建立完善珠港澳机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如今,经由港珠澳大桥可实现1小时内连接珠港澳三地机场。根据民航总局统计数据,目前珠港澳三地机场已形成年超700万吨的货运能力,占大湾区总量的65%。‌据测算,通过港珠澳大桥开展跨境陆空联运,可使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物流成本降低12%-15%,单票运输时效提升8小时。

从伶仃洋畔到大西南腹地,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一个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黄金三角”正在成形。

△图源:港珠澳大桥

按照规划,珠海将对接好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强化规则协调、资源共享、业务互通,合力推进珠西国际航空运输枢纽建设加速,携手增强双方机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更好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深度挖掘机场、港口经济增量,依托高栏港大力发展现代临港经济,打造更多高能级专业化平台,创设更多消费和应用场景,推动航空物流业、港航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珠海的地理空间、港口设施、机场容量等“有形资源”,与澳门的自由港政策、国际航空网络等“无形资源”,如同“拼图的两半”——一方的土地与产业空间弥补另一方的市场局限,一方的制度与国际网络赋能另一方的开放潜能。

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珠西国际航空运输枢纽将成为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的战略支点,加速珠海从“交通洼地”向“开放门户”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渝武高速公路复线(北碚至合川段)澄江支线建成通车

7月18日,渝武高速公路复线(北碚至合川段)(简称“渝武复线”)澄江支线建成通车,并将于今日18时向社会车辆开放通行,标志着渝武复线全线建成通车,北碚区澄江镇拥有了首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

据项目建设方中交一公局集团介绍,渝武复线起于北碚G75兰海高速蔡家互通,止于合川草街街道枫木村,与G75兰海高速、重庆绕城高速、重庆三环高速等互联互通。项目主线全长35.5公里,已于2024年11月建成通车;本次通车路段为设于草街与澄江之间的澄江支线,起于主线梁家河村附近,止于G212澄江收费站旧址南侧附近,远期顺接规划的合璧津高速连接线,路线全长2.7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共有特大桥1座(澄江嘉陵江特大桥)、互通式立交1处(古圣互通)、收费站1处(澄江收费站)。

▲古圣互通

市民可通过古圣互通从渝武复线转换至澄江支线,通过澄江收费站转换至地方道路。据测算,以1类客车为例,通行澄江支线的费用约为1.88元。

▲澄江嘉陵江特大桥

澄江支线通车后,北碚区澄江镇至渝中区(以解放碑商圈为例)的车程将由目前的5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左右,对带动沿线城镇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该高速既是澄江群众期盼的“幸福路”,也是澄江发展的“振兴路”。

渝武复线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中的第二十一射线,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该高速横向串联三环高速、绕城高速、合璧津高速,可有效强化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有助于疏解北上通道的运输压力,带动沿线城镇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高速公路网络,对助推重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智能快递柜入驻江西高速重点服务区

近日,江西交投畅行公司“服务区+物流”创新模式取得新进展,智能快递柜全面入驻江西省11个设区市地域高速重点服务区,实现24小时自助寄取件服务区域全覆盖。

在景德镇等11个服务区的“驿路真情”客服中心,司乘旅客可以轻松找到“畅行江西 一路顺丰”智能快递柜,通过扫描智能柜二维码,数十秒内即可完成包裹寄送,解决了不少司乘下高速寄件不方便的难题。河北货车司机程先生常年往返大广高速江西段,他表示,以前想给家人寄特产,必须下高速找快递点,现在服务区就能秒寄,省时省力,十分方便。

此外,畅行公司充分利用服务区区位优势,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探索“服务区+物流中转”运营模式,并选取南昌北、景德镇服务区作为试点,自2024年9月运营以来已高效中转货物近2万票。据介绍,该模式将服务区作为物流中转节点,简化“接驳-入库-转运”工作流程,经测算可降低30%以上的流通成本。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能够明显节省货物中转运输成本,还显著减少了丢件、错件、投诉等运营风险,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畅行公司将持续推进“服务区+物流”经营思路拓展延伸,加快建成一批高速公路主通道物流中转场,探索试点公交化运营思路,联合相关企业为司乘旅客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内蒙古】内蒙古呼和浩特两条干线公路通过交工验收

近日,中交一公院第三交通设计院承担勘察设计任务的311省道武川至杨树坝段公路、呼和浩特至凉城高速公路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的交工验收,圆满交工。

311省道武川南枢纽互通。

两个项目均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311省道武川至杨树坝段公路主线全长约78.8公里,连接线全长约20.2公里,均采用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呼和浩特至凉城高速公路全长约28.7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

呼凉高速达赖营枢纽互通。

两个项目建成通车后,进一步完善了内蒙古区域路网,为“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落实呼和浩特“强首府”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云南】云南交投集团发布“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

7月15日,云南交投集团在昆明重磅发布“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标志着云南交投集团在智慧交通、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的AI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全新阶段,开创了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范式。

近年来,云南交投集团坚持向新而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线,突出赋能主责主业、突出价值创造、突出产业化发展。以科技、数字全面赋能“投融建管营”能级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3年12月,云南交投集团携手华为、长安大学启动了交通大模型研发工作,紧扣“数字+交通”“数智+通道”,一体推进大模型软硬件资源、大模型基础训练及数据集开发、大模型场景应用建设等,从探索路径、试点验证到工程化落地,经过近两年的研发,构建了“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

“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是交通行业垂类大模型。算力是大模型的基础支撑,云南交投集团建成了通用算力达4.5万核、AI算力达100P、综合存储能力达10PB的智算中心;本地化部署了盘古、DeepSeek、智谱清言等国产通用大模型,全面集成了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时空预测等能力;构建了统一高效的模型开发管理平台与工具链,具备了数据工程、模型工程、智能体开发、监控运维等全流程支撑能力;构建了超过600GB的行业知识语料库和超过400G企业专有知识库,在行业专用语料的基础上,通过匹配通用语料,构建了行业模型的训练数据集,构建了覆盖“建管养运服安”全场景的评测数据集。

此次发布的“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开展了4轮增量训练与评测,形成了涵盖“行业认知与业务理解、交通态势感知与预测、交通场景多模态认知、决策生成与辅助优化”四个行业模型在内的主体架构。其中“行业认知与业务理解大模型”在交通核心业务领域的评测表现均已经超过了通用模型的表现,平均准确率达到了84%;“交通态势感知与预测大模型”在交通流量的短期预测、速度预测、拥堵事件识别等态势感知方面的精度,与当前通用大模型相比精度提升了9.91%,与传统“小模型”相比精度提升了14.35%。

云南交投集团将大模型的核心能力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安全、办公”业务需求,完成了知识问答、合同审查、简报生成、小语种翻译、AI信息员、AI应急值班员、施工图纸智能审查、工程进度智能分析、路网运营态势研判等30多个AI应用服务开发并实现落地应用。

接下来,云南交投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立足行业实际,充分发挥云南交投人才、科技、产业等优势,全面强化“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建设成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数字“双赋能”,加强AI创新技术应用,持续强化“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场景应用,将“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打造成凝聚行业智慧与服务行业发展的平台。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