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学校”往事

时间:2025-07-03 | 来源:解放军报

革命历史上,人民军队创办的子弟学校,以“八一”“红星”“育英”命名的不在少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有一所部队子弟学校却是以党的生日(“七一”)命名的。它就是创办于河北石家庄的“华北军区七一学校”。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迎来解放。整齐列队的人民解放军,在群众热烈的欢呼声中进入城中。1948年夏,华北军政大学在抗大二分校基础上建立,叶剑英任校长兼政治委员,校址设在石家庄南新城。华北军政大学第一期计划招收约5000名学员。然而,这所新建立的大学,能讲课的教员仅有36人。面对巨大的师资缺口,叶剑英决定延揽数百名人才来校任教。

于是,一大批教员及其子女,来到太行山下、滹沱河畔,在石家庄这座红色之城工作、学习。此时的石家庄百废待兴,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承担着紧张战备教学任务的华北军政大学不少教员,面对孩子多且年龄小、生活条件有限的状况,在抚养、教育儿女上犯了难。

为解决教员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1948年7月1日,在叶剑英的关怀和指导下,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正式成立,并列入解放军编制序列。

当时,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实行寄宿制,教学和生活管理均采用军事化模式,宿舍内务参照基层连队标准,要求学生将被褥叠成“豆腐块”。此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还设置了队列训练和军事体育等课程。小学一至三年级,每个班都有专门负责生活的阿姨,督促学生洗澡、理发、剪指甲、换衣服,还定期组织学生体检。

“我们就像一个亲密的大家庭,一律平等。老师阿姨待我们没有亲疏之分,许多同学是随着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的父母来到这里上学的……”有学生在毕业几十年后回忆道。

1952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军区新建、扩建4所部队干部子弟学校。于是,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和平原军区新英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成一所新的学校,由华北军区政治部直接管理。华北军区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建议,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七一”)为这所学校命名,称“七一学校”,全称为“华北军区七一学校”。

“七一学校”的校址南兵营,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关押和杀害抗日志士的魔窟,也是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的重要交战地点,可谓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英烈的鲜血。南兵营还是在开国大典上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军乐团当年日夜练习的地方,也是华北电影队制作有声战争纪录片的地方。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开创新事业的奋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选择这里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地方,表现出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敬意,又时刻提醒师生不忘历史,以激励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筹备时,“七一学校”定位是容纳900人的小学。叶剑英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提出了“全面发展,教学为主,注重健康,确保安全”的16字办学方针。校长、副校长分别由正师级干部郭明如、副师级干部王岱云担任。招收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一为烈士遗孤。

自成立起,“七一学校”就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

1964届毕业生张华北在《我撞上了贺龙伯伯》一文中,回忆了1958年贺龙、罗荣桓、聂荣臻3位元帅,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等陪同下,视察“七一学校”时发生的故事。他写道:“我收不住脚,撞上了一个高大魁梧的人,猛地抬头,一张经常在电影、书上出现的面孔在我眼前,这不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使反动派闻风丧胆的英雄——贺龙元帅吗……”

1953年,毛泽东同志60寿辰之际,“七一学校”的学生将自制的手工作品寄给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亲切回信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做革命事业接班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党和军队各级领导的关怀,鼓舞了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师生们将“为祖国为人民像老一辈革命者一样奋斗终生”的理想,深深烙印在心田。

1955年,全国军区重新划分,“华北军区七一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北京军区七一学校”,隶属于原北京军区政治部。3年后,学校增设了中学部。

作为一所前身是在解放战争中诞生的学校,“七一学校”十分重视红色教育。学校经常要求学生以自己的长辈、父兄为对象,做革命战争口述记录,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努力读书。几十年过去了,一些学生的作业与记录,已是珍贵的红色记忆载体。

从“七一学校”走出的学子,对革命、军人、纪律等名词的认知,早已在耳濡目染中深解其意。他们不仅从父辈的亲历中更早认识了部队与战争,还将先辈军人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融会在心中、贯注于学习和生活。

这所学校以校风严谨、纪律严明著称,教学水平也很高,众多校友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才。对“七一学校”的师生而言,“七一”不仅是校牌上的两个字,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巍峨丰碑。

1964年夏天,根据原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军队干部子女学校移交教育部门接管的通知》要求,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将所属“七一学校”移交给石家庄市教育局接管,学校更名为“河北石家庄七一学校”。4年后,学校又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为铭记光荣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经主管部门批准,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增挂“石家庄七一学校”校牌。阔别了40多年的“七一”两个字,重新闪耀在学校门口。

漫步在校史馆中,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打着时间烙印的文物,定格着这所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学校的历史记忆和荣光。几年前,这个校史馆被纳入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唯一被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的中学校史馆。这是对学校红色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传承红色基因的褒扬。

盛夏时节,我再次走进校园,满目郁郁葱葱的绿树,显露着勃勃生机。一处处旧址满载着革命岁月的记忆,一座座新建的教学楼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五星红旗在夏日的阳光下招展着,色彩更加鲜艳……看着那些考入军校、步入军营,以及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校友洋溢青春光彩的照片,我想,这座校园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记忆,恰似一脉奔腾的清溪,滋养着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