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6-15 | 来源:北京日报、大河网、湖南交通运输、新疆交通运输等
【北京】全球首次!北京地铁支持“五大卡”拍卡过闸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金融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城市轨道支付便利服务,提升入境游服务品质,助力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6月15日起,北京城市轨道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
这是继2024年9月支持万事达卡(Mastercard)、维萨卡(Visa)后,北京交通领域针对境内外乘客支付便利性的又一次重大升级。至此,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此次服务升级覆盖全路网29条运营线路(含2条机场线、西郊线、亦庄T1线)、523座车站以及市郊铁路S2线,支持全网、全时段、全闸口拍卡过闸。乘客无需提前购票或下载应用程序,持卡贴近闸机感应区域即可秒速通行。
自2024年9月13日中国内地首创境外银行卡拍卡过闸服务上线以来,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卡在北京城市轨道场景使用,实现服务“零投诉”,业务量大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
下一步,北京城市轨道将继续探索更多便利化服务措施,为境内外乘客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的支付选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出行服务品质。
【山东】中国北方港口首单!
6月14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109泊位,“大源油8”轮,成功为国际巨轮“HMM VANCOUVER”(现代温哥华)精准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此次加注作业,不仅标志着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成功落地,更奏响了青岛港携手中国船燃向绿色航运迈进的激昂序曲,为加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港口在污染防治、节能低碳、生态保护及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水平。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推进绿色、生态港口建设,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港口。
为确保首单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万无一失,山东港口青岛港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船燃青岛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深入调研借鉴先进港口生物燃料加注经验,针对北方港口在气候、政策、运营流程等方面的差异,逐一攻克技术与管理难题。同时,积极与口岸监管单位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从船舶靠泊调度、燃料质量检测,到加注流程管控,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精心优化,为加注作业筑牢坚实基础。
在此过程中,各方协同发力,青岛自贸区管委会、交通局多次牵头组织专项会议,召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研讨,精准剖析业务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黄岛海关与舟山海关打破地域壁垒,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将原本繁琐的审批时间大幅压缩;青岛海事局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提供海事保障,用高效服务为加注作业保驾护航;黄岛边检采取“一船一预案”方式,提前办理预检手续,确保船舶到港即可作业,为船舶生物燃料加注保驾护航。
据悉,作为“即用型绿色船舶燃料”,B24船用生物燃料油由24%废弃原料提炼的可持续生物柴油与76%传统低硫燃料油科学混兑而成。它无需对船舶发动机燃油系统进行改造,便能与现有船舶完美适配,在保证强劲动力的同时,可降低约20%碳排放。随着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自2024年起,生物燃料加注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成为众多航运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降低碳排放的首选方案。
此次加注业务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与高效的协同运营体系。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口,山东港口青岛港成功开辟绿色能源业务新赛道,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将充分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发挥港口资源链接功能,在海关、海事、边检、交通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锚定世界绿色航运发展方向,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航运服务水平,全力完善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网络。计划在青岛及山东全域,逐步提供甲醇、LNG、液氨等全品类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全力打造东北亚绿色能源加注中心,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更多“青岛智慧”与“山东力量”。
【河南】方向盘上有新规 新版《河南省道路运输条例》七月起施行
新修订的《河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6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河南省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新民就《条例》的立法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修订后的《条例》共10章70条,分为总则、规划发展与服务、旅客道路运输经营、出租车客运经营、货物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部署】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关于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部署,在条例中充分体现发展多式联运、综合立体交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河南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法律支撑和保障。
在第一条立法目的中写入“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容;在第四条第一款政府职责中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运输工作的领导,推进道路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推动交通运输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跨领域协同发展,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基础支撑;在第十一条中规定,鼓励建设多种运输方式一体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发展多式联运和共同配送,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明确省、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多式联运的资金投入,保障土地供应,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国有骨干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多式联运的建设和运营。
【审批】优化营商环境持续简政放权
《条例》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多项措施,为激发道路运输市场活力提供了法律保障。持续简政放权。持续固化提升“放管服效”改革成果,结合上位法要求,在第二十四条明确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者取得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的,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业务。在第六章明确,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场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调整为备案管理。
简化审批流程。第三十一条明确,在本省范围内跨设区的市超限运输的许可时,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起运地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施,尽可能方便申请人;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实行巡游出租车与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合并开展、核发从业资格证件,推动出租车驾驶人员从业资格“两证合一”。
【规范】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条例》将道路运输新业态、新模式纳入调整范围,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针对巡游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矛盾突出、巡游车双合规率低等问题,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明确,推动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融合发展,有序发展网络预约出租车。第二十六条明确了聚合平台经营者的一般义务,要求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者需公开计价规则和收入分配规则。
规范网络货运经营。针对网络货运发展中的承运人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明确,网络货运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承担对实际承运人的管理义务、健全实际承运人权益保护制度,做到“四不得”,即不得对实际承运人附加不合理条件、收取不合理费用,不得诱导恶意低价运输,不得要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不得诱导驾驶员超时驾驶。
规范定制客运经营。针对定制客运发展不充分等问题,第十八条明确,定制客运可根据旅客需求灵活确定发车时间、上下旅客地点,经营方式更为灵活;明确提供定制客运网络信息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开展线上售票,要求线上线下车辆、驾驶员应保持一致。
【民生】更加注重民生服务保障
《条例》运用法治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凸显立法为民,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出行服务品质。第二十一条明确,应当在城区医院、高校、大型商贸服务中心等区域依托公交站点、停车场地等为道路客运车辆提供临时停靠便利。新建、改建、扩建普通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应当合理设置客运停靠站点,鼓励规划建设港湾式停靠站,为乘客提供方便。
便利城市物流配送。第三十六条规定了,鼓励发展货物配送和快递服务等货物运输,为鲜活农产品运输、货物配送和快递服务货运车辆在城市通行、停靠、装卸作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第十四条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与道路运输安全、稳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运营补助机制等方式,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规范】严格规范市场运营秩序
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为维护河南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良好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对非正常运营行为从严管理:针对出租车经营中存在的大量以预设目的地招揽乘客从事城际间运输,干扰市场运行的行为,在第二十九条明确了,出租车客运经营者不得从事起点和终点均在许可经营区域外的载客业务,不得以预设目的地等方式从事定线运输。
针对包车客运经营存在包车合同造假、不按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运行等不规范行为,在第十九条明确了,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合法经营,随车携带包车客运标志牌和包车合同,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不得从事班车客运,不得伪造包车合同骗取包车客运标志牌。
强化信用监管:在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基本要求,完善道路运输经营者、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根据信用评价情况依法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治理】守牢行业安全底线
《条例》专设“道路运输安全”章节,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明确监管职责:第四十三条、第五十二条明确了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文化、旅游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管理职责,要求建立信息共享、协同监管机制。同时在第四十七条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车辆达标核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复核等,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强化科技运用:第九条要求要依托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预警、处置、通报等运行机制,对平台推送的风险隐患信息,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要及时认领、核查并处置,形成闭环管理。
强化重点防范:《条例》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种情形进行了详细设计。比如,强调了驾驶员的配备和驾驶时间要求,第四十五条规定,高速公路单程直达运行六百公里以上、其他公路单程运行四百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应当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员驾驶时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不得疲劳驾驶。第十九条对达到一定年限和公里数的营运客车限制从事八百公里以上的包车客运业务。
【湖南】醴娄高速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
6月12日,经过转体桥60分钟的平稳精准转动,G6022醴娄高速湘江特大桥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成功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标志着G6022醴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正式进入全线通车倒计时。
G6022醴娄高速起于株洲醴陵市,止于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与S70娄新高速相接,全长154.271公里,路基宽度34米,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每小时。去年12月31日,G6022醴娄高速实现了株洲段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段娄底枢纽的第一阶段通车。
本次成功对接的湘江特大桥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是G6022醴娄高速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该桥全长141米,桥面宽39.5米,转体重量达2.6万吨,采用T型刚构转体施工,创下湖南省高速公路转体桥吨位最大、桥面最宽、地质最复杂(溶洞最厚达36米)三项纪录,难度大、精度高、智能化。
据介绍,转体主墩采用国内罕见的2.6万吨级盆式转体球铰,搭配4台1000吨千斤顶同步牵引的自牵引推系统,实现万吨级转体桥平稳、精确转动。
此次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的成功架设,为G6022醴娄高速的全线建成补齐了最后一个缺口。项目通车后,将有效缓解现有G60沪昆高速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株洲市及湖南省的高速公路网结构,显著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效能,对加强湖南省与长三角、云南、贵州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新疆】707米!一钻成井! 世界最深高速公路竖井成功落底贯
6月13日,“一线牵·天地通”,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硬岩竖向掘进机“一钻成井”贯通落底见证活动在天山胜利隧道现场举行。
天山胜利隧道2#-1竖井采用中交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高寒高海拔超大直径全断面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进行施工,创下了高速公路竖向掘进机施工竖井深度、直径、海拔等多项世界纪录,是集科研创新、技术改良、新工艺工法实践、新材料运用及大型工装配套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工程建设者不负所托,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发扬大无畏精神,以极限思维直面“卡脖子”难题,以底线思维筑牢关键核心技术根基,战低温、克难题,不断挑战生命禁区,团结一心、吃苦耐劳、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奋战1443个日日夜夜,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保了天山胜利隧道2#-1竖井贯通,为乌尉高速公路年底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梨高速公路是自治区境内跨越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天山胜利隧道是该项目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全长22.1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隧道采用“三洞+四竖井”方案,其中,2#-1通风竖井位于巴州和静县省道301乌斯特火车站以北18千米处,地处天山之巅,海拔为3660米,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岩石强度最高超过200兆帕,设计深度达707米,开挖直径达11.4米,成井内径9.5米,由中交集团自主研发的撑靴式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负责实施。
“首创号”的研制和工程应用形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在装备研制方面,突破了“大直径”、“硬岩”、“超深竖井”、“一钻成井”、“垂直排渣”等多项核心技术,首次形成了成套的大直径全断面竖向掘进施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关键核心零部件全国产化,填补了我国在地下工程领域大直径硬岩竖井全机械施工的空白。在施工技术方面,自主研制特大型专用凿井配套提升系统,首次提出“泥浆排渣+吊桶出渣”高效协同排渣、全断面集成支护、深部空间“洞中作井”施工等多项核心技术,为2#-1竖井顺利贯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建设期间,项目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为竖向掘进机成套施工技术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