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湖南陕西山西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5-09 | 来源:广东交通集团、太原日报、广西交通、陕西交通等

【广东】“人工智能+”,广东交通这样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新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支撑。在广东省“一轴两网”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战略框架下,广东交通集团作为核心实施主体之一,以“建管养运服”全链条智能化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AI技术与业务融合。通过打造AI能力中台、上线企业级大模型DeepSeek-R1,推动基础设施从“传统运维”向“数智赋能”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一轴”(京港澳通道)与“两网”(干线公路网、高等级航道网)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前谋划:打造AI能力中台

为从根本解决AI在行业应用投入成本高且效果无法持续等问题,2021年就开始部署AI能力中台的建设,力求运用AI更好地为“建管养运服”业务场景服务,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服务群众的美好出行。

AI能力中台通过建设算力中心、训练样本库、AI算法模型、AI应用服务,为高速公路行业提供高质量AI应用。

算力中心 :将集中建设AI算力、实现统一调配。

训练样本库 :统一管理AI样本数据、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利用。

AI算法模型 :提供各类“制造模具”,用于对“数据原材料”进行加工。

AI应用服务:面向行业场景提供“即插即用”智能解决方案的“场景适配车间”。

发展历程2022年

启动AI能力中台研发,历时一年顺利完成平台搭建与应用开发。2023年

AI能力中台首个应用产品的隧道事件检测算法产品正式投入应用。2024年

AI能力中台正式发布,开启智慧高速AI应用新篇章。

技术筑基:打造企业级AI核心引擎

2025年初,深度数字化项目部携手合作伙伴中国联通,依托广乐数据中心的强大算力支撑,在“粤交通”上线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打造企业级AI核心引擎,同步推出DeepSeek应用专区,用户可一站式获取DS大模型工具链、培训视频、培训资料、优秀案例库及互动反馈通道,形成“学-用-优”闭环。

▲“粤交通”DeepSeek应用界面图

场景突破:

DeepSeek赋能高速公路

“建、管、养、运、服”多个应用

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力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深化DeepSeek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活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赋能支撑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服”各类应用。

广东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产生海量数据。在运营管理方面,人工智能(AI)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数据,包括车流量预测、路况监测等,为交通规划、交通疏导、资源优化、应急响应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推动交通系统智能化发展。在创新应用方面,在粤通卡客户服务、服务区充电站管理、公路养护检测、企业研发管理、法务管理方面引入了AI助手。

01客户服务:AI赋能粤通卡,构建智能客服新生态

联合电服公司完成了联网收费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深度聚焦粤通卡客服业务,完成全量粤通卡业务知识库的整理,并完成大模型的向量化处理,构建了小粤助手智能体,将原本分散、复杂的业务知识转化为机器易于理解和处理的形式,为后续智能客服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下一步,联合电服公司将根据验证结果持续迭代调优,致力于推动大模型在智能客服助手、智能质检等核心业务场景中的深度应用。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智能客服助手能够快速理解用户问题,提供精准、高效的解答,大幅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智能质检则借助大模型的强大分析能力,实现对客服服务质量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改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02 服务区充电站管理:AI赋能电费账单处理,小应用解决大麻烦

开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涉及21个地市一百多家地方供电局,以往每月两百多份格式不一的电费账单核对工作,全靠人工逐字识别、手抄到表格,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一份账单常需多人反复核对,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效率,2024年年底,公司研发团队尝试开发程序提取、比对账单与发票信息,但程序过度依赖固定格式,一旦格式变化就得改代码,且错误频发,返工排查耗时长,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2025年初,DeepSeek的出现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以此为契机,开发公司自主研发出基于大模型的电费账单智能处理系统。这一创新之举彻底改变了电费账单处理的困境。

新系统借助大模型的强大识别与分析能力,能够快速精准地提取、核对大量账单和发票信息,整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且,系统提取结果准确无误,单个大模型应用时错误率近乎为零,多模型校验后准确率更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保障。此外新系统彻底摆脱了固定格式的束缚。无论账单和发票格式如何变化,都无需再担心代码修改的问题。大模型能够自动精准识别所需关键信息,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格式。这一灵活性让系统真正实现了“一次开发,长期受益”。

通过这次实践,开发公司深刻体会到AI技术的强大能力和巨大潜力。未来,将继续借助AI能力中台,积极探索和实践AI技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构建智慧运营中心大脑,不断提升服务区充电设施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03 路段运营管理:DeepSeek精准预判车流,助力保障道路畅通安全

新博高速引入DeepSeek,融合时间序列分析与深度学习技术,整合经济环境、路网变化、气象信息等12个关键变量,历经两个月的训练和算法优化,初步实现车流量高精度预测。

新博高速还采用了“预测-验证-优化”闭环机制,不断更新车流数据,智能调整模型参数,动态优化预测算法,持续提升预测精度,确保预测结果的高准确性和可靠性。节假日期间,在识别出车流特征后,系统会自动优化预测算法,为疏导方案制定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未来,新博高速将持续完善预测模型,并在交通疏导、资源优化与安全管控方面构建“预测-决策-执行”的全链条智能管理系统。下一步还将把AI预测与路网调度、应急指挥深度整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控的转变,助力路段运营管理进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04三大方向激活业务新动能

以“AI+业务”为核心驱动力,聚焦运营管理、数据分析、创新应用三大方向,征集筛选出了二十余项AI应用场景,同步推进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路网运行监测、公路养护检测及企业研发管理等四类“AI实习生”上岗试用。近期,数字法务系统将上线“AI实习生”悬浮入口,用户可在合同起草、审批等环节实时调用AI助手,实现条款智能解析、风险穿透式审查、履约可视化提示,实现“法务智能随行”。

▲2025年2月第三届智慧交通创新论坛——DeepSeek大模型技术研究及应用场景研讨会现场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广东交通将持续引领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未来,将进一步优化AI能力中台与企业级大模型DeepSeek-R1的功能,拓展其在“建管养运服”全链条中的深度应用,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的跨越。通过AI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交通管理将迈向“预测-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化,推动路网调度、应急响应等场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控。广东交通将以“数智化”为核心

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交通标杆

为公众提供更安全、高效、

绿色的出行服务

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实现

【湖南】进度刷新!湖南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掀二季度建设热潮

奋斗是劳动者不变的底色,坚守是建设者最美的样子。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湖南高速各在建项目奋战正酣。在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攻坚节点目标,醴娄高速、城龙高速、张官高速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掀起二季度建设热潮。

01醴娄高速(株洲段)


从空中俯瞰,醴娄高速孙家湾互通如大雁般展翅向四周延伸,项目房建工程、隧道工程进度均实现100%目标,路基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交安工程和机电工程完成99%。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醴娄高速(株洲段)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各项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截至4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9.28亿元,占批复概算250.43亿元的99%;年度累计完成投资5.85亿元,已达年度计划投资的83%,资金落实高效有序。

02城龙高速


4月30日,城龙高速汀坪溪大桥首个边跨合龙段顺利浇筑,标志着项目桥梁施工进入冲刺阶段。

截至目前,项目路基工程完成99%,桥梁工程完成95%,隧道工程完成97%,其中南山2号隧道、南山1号隧道、花龙村隧道等隧道已双幅贯通;巫水河特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完成100%,现浇块完成90%。此外,项目绿化、房建与机电交安等工程均已启动。

03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


5月1日,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按节点计划有序推进钢梁吊装施工,当天共完成2节段钢梁吊装,创造该项目钢梁吊装新速度。

截至目前,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主桥已完成索塔、锚碇、索鞍、猫道、主缆、索夹等施工工序,正在进行钢梁吊装,预计今年10月合龙。

04零道高速


二季度以来,零道高速多个节点顺利推进。随着小清塘村大桥全桥贯通,尚仁里特大桥也迎来了新进展,目前正进行跨国道钢箱梁架设,全桥贯通进入倒计时;紫金山3号隧道预计5月份实现进口段右线出洞;寺门口1号桥桩基全部浇筑完成,为箱梁架设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4月底,零道高速年累完成投资8.64亿元,占年度计划21亿元的41.1%;开累完成投资79.1亿元,占概算120.28亿元的65.8%。

05耒宜改扩建项目


当前,耒宜改扩建项目已全面进入新旧路基交接施工阶段。路基土石方累计完成87.92%,桥梁桩基累计完成57.29%,桥梁立柱累计完成53.48%,梁板架设累计完成6.8%,防护工程累计完成65.6%。

随着4月下旬32座天桥集中拆除,全线完成128座桥梁的拆除工作。同时,项目完成“七方三保”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全线增设144路实时摄像监控点、15套智慧屏,实现涉路施工全路段、全天候、全过程“云监工”;布设7台无人机巡检系统基站,航线覆盖范围达140公里。

06桂新高速


近日,桂新高速的K37+371刘家桥特大桥,正有条不紊地开展T梁架设和桥面系施工作业。

截至4月底,桂新高速开累完成投资48.41亿元,占批复概算91.4988亿元的52.90%;年累完成投资8.79亿元,占2025年度计划25亿元的35.15%。

07株耒扩容工程


近日,在株耒扩容工程先行开工建设的洣水特大桥施工现场,十余台吊车正在进行建材吊装作业,混凝土搅拌车与土方运输车辆有序进出工点,50余名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坚守岗位,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截至目前,项目施工单位已全部进场,施工图设计已基本完成,钢栈桥已完成72%,拌合站建设基本完成,预计5月10日投入使用,钢筋加工棚已正常开展建设工作,石湾互通已开展清表工作。

【陕西】5月17日起施行!全国首个公路路产保护地方标准落地陕西

4月18日,由陕西省公路局牵头编制的《公路路产保护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获批发布,将于5月17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作为全国首部公路路产保护领域地方标准,该《规范》通过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细化操作标准,为公路路产保护工作提供“陕西方案”。

填补行业空白 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

《规范》全面覆盖公路路产建档、巡查、勘查、核查、检测及管理等六大环节,明确“路产”涵盖公路、公路用地和附属设施,提出“一路一册”建档要求。在路产登记环节,详细规定路基、桥梁、涵洞等10类设施的登记标准,同步配套公路路产登记样表、巡查记录样表等5项规范性附录,实现工作流程可视化。

针对日常巡查,《规范》明确高速公路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每周不少于两次,桥下空间及涵洞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要求巡查人员两人以上组队,配备高可视性警示服及取证设备,巡查记录需采用电子形式留存,确保巡查工作标准化、可追溯。

聚焦核心业务 细化实操技术标准

在路产保护勘查领域,《规范》明确接报或巡查发现路产异常时,需按《公路路政勘查技术规范》开展现场勘查,对易损毁物证优先处置。勘查成果需形成包含勘查记录、照片、视频等在内的完整档案,当事人需在勘查记录签字确认,确保证据链完整。

针对涉路施工和大件运输两大核查重点,《规范》分类制定核查细则。按照跨越式、穿越式等6类涉路施工活动情形,细化净空、视距等20余项核查指标;严格依据《公路大件运输安全通行评价技术规范》开展大件运输通行路线核查,为特殊通行需求提供技术依据。

强化保障支撑 推动协同治理

《规范》从人员、装备、站区管理三方面提出保障要求,明确路产保护人员需具备专业背景,熟练操作检测设备;车辆需统一标识,配备通讯、测量等专业装备。在超限检测站管理方面,要求设置电子抓拍系统,公示超限认定标准、处罚流程等信息,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检测工作透明化、规范化。

【山西】我省部分高速路实现充电“零碳排放”

近日,山西交控新能源公司10套零碳充电桩与2台移动充电车在太原北、襄汾西、康庄等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式投用。“五一”假期,“零碳充电桩”“充电轻骑兵”服务1400余次,完成2.8万千瓦时清洁电能输送。这一创新模式为出行高峰探索出可持续的充电服务新路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数量和利用率也在快速增长。为解决高速公路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保障充电桩正常安全运行,山西交控新能源公司主动担当,全力推进新能源充电站建设,不断提升运维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群众绿色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零碳充电桩”集成分布式光伏、离并网储能与充电桩功能,依托储能系统,于充电桩低负荷时段存储光伏电能,在用电高峰释放供电,通过“低充高放”“动态调节”,联动快充技术,不仅提升站区电网绿电消纳与应急保障能力,还缓解了电网压力、提高了充电效率,实现充电“零碳排放”。移动充电车则化身“充电轻骑兵”,在重点服务区动态值守,灵活应对突发充电需求。

【广西】巴羌高速全线隧道实现贯通

5月8日

历经1179天攻坚

巴羌高速弄美二号隧道实现全幅贯通

标志着项目全线16座隧道全部贯通

为加快冲刺通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弄美二号隧道是巴羌高速全线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节点,这座分离式长隧道左洞长1424米,右洞长1462米,隧道Ⅴ级围岩长度达594米,占总长度的20.5%,掘进过程中突水、突泥等灾害频发,整体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

巴羌高速弄美二号隧道。

面对重重建设难题,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科学统筹,严格执行隧道施工标准化建设要求,落实“险长制”“隧长制”和“吹哨人”等安全制度,全过程管控施工安全质量。

针对隧道左幅发现的大型溶洞,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先后组织召开16次专家研讨会及评审会,进行10余次地质钻探摸底溶洞情况,最终采用“隧中架桥”方案跨越溶腔,顺利解决溶洞难题。

针对隧道右幅遭遇的山体严重偏压浅埋问题,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组织召开4次专家研讨会及评审会,实施3次超大管棚等加固措施,运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整支护参数及方案,历经614天完成偏压浅埋、洞顶下沉等问题处治,实现复杂岩溶隧道“零事故”贯通。

巴羌高速弄美二号隧道。

巴羌高速是广西对接贵州的省际通道G7522贵阳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项目主线全长56.543公里,途经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强化黔桂两省区互联互通,推动沿线县域产业升级,对助力桂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项目隧道工程完成99.8%,路基工程完成99.9%,桥梁工程完成98.5%,路面、交安、绿化工程完成55.0%,房建、机电工程完成60.0%,各项剩余工程正稳步有序推进。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