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透露2023年工作蓝图:将着力推动这两项机制,实现长效化、制度化!
时间:2022-12-21 |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证券日报
导 读
12月19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强调,要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分类施策全面对标,进一步深化“四个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要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深化分类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会议决定,国资委近期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国资国企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图片
12月19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贡献。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01
始终站位全局谋划
推进国资央企工作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深刻领会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研判国内国际大势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做好国资央企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事关战略全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大论断,始终站位全局谋划推进国资央企工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明确要求,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抓实干、拼搏奋斗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02
实施新一轮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行动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稳增长措施,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推动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分类施策全面对标,进一步深化“四个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
要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深化分类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要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
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从整体上发挥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要加强党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增强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
延伸阅读
国资国企改革深化瞄准核心竞争力
专家:国有上市公司改革将成重点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看来,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是促进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国有经济的身份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事实上,此次“核心竞争力”的表述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曾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一脉相承,都强调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包括创新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效率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等“国企核心竞争力”,这不仅将是国企作为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核心指标。
在朱昌明看来,国企核心竞争力是否提升,未来将成为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标准,这有助于澄清过往对国企改革的模糊认识,避免把改革手段作为改革目标的错误做法,杜绝“纸面”改革、“数字”改革和改革空转等问题。
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的“内功”,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在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看来,在后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随着“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提出,将进一步促使国有企业聚集主业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际上,这也与此前证监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强调的国企估值水平提升一脉相承。
“无论是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或是提升国企估值水平,其根本出发点和初衷都是为了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质量,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而推动国资国企不断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经营能力与价值实现能力。”张立超说。
尽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但无论是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或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的部署,再或是今年5月底启动的又一个以三年为周期、且聚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改革内容来看,国资国企改革不仅仍在继续,且将持续深化。
比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点名”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外,还提到“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朱昌明预计,明年国资国企改革将继续以市场化经营为方向,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概括来讲,改革重点即为“两发力、四聚焦”。“两发力”一是指发力精准高效,深化国企分类改革;二是指发力上市公司改革,国有上市公司已经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且国有上市公司改革兼具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的双重属性,是后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主力军。“四聚焦”则表现为聚焦权责清晰,优化提升公司治理,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聚焦普遍激活,“三能机制”落实见效;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格局;聚焦提升监管效能,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张立超也表示,预计明年国资国企改革将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在加大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优化公司现代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