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领导人离世,他曾对中国企业与管理说了什么?

时间:2022-12-05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刚刚故去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曾长期担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又多次对企业的改革、发展、管理等作出论述,现作部分精选摘编,以作怀念,并启读者。

01

向管理要效益

1.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保证的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企业管理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企业管理改革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赋予企业管理以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实现科学管理……我们要下功夫练内功,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市场,向管理要效益。(1995年6月26日在长春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时的讲话)

2.对有市场有效益的技术改造项目要给予支持,同时要强化企业管理,要有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东西,向管理要效益。(1998年4月21日在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时的讲话)

3.一些企业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管理机制,经营管理粗放。这是这些企业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根本原因。最近,国务院对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稽查,揭露出来的问题触目惊心啊!这类问题,很多就是管理不严、监督不严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必须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各有各的职能和作用,都要保证发挥好,谁都不能违反制度。各种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要实行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开工后要加强监管,保质保量。(1999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

4.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严治理企业,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关键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抓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这些重要环节。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有效规避风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应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照章办事,严明奖惩,管理才能严得起来,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要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条件。要重视和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手段来加强管理。在建设国有企业的长期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不能丢掉,要结合新的实践,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对先进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新鲜经验,要注意总结、提高、推广。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借鉴国外企业现代管理方法。通过把我们管理企业的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把我们创造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探索和形成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实现管理创新

要强化基础工作,狠抓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突出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做到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往往是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下降的大患,要通过切实改革和加强经济核算,加以堵塞。要把加强管理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坚决纠正做假账、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等现象。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和信用观念,依法经营管理。(1999年8月12日在大连主持召开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02

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要加紧转换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切实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以利于实现它们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发展活力。(1992年4月4日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等同志的信)

2.抓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真正推动企业走上市场,使它们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达到责权利相统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探索和选择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过程,这些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和正确有效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大胆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就加以实行和推广。国家直接经营形式(一部分重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须由国家垄断的企业)、承包经营形式、股份经营形式、租赁经营形式等,都可以区别不同国有企业的情况,在不同范围内有选择地加以实行,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它们逐步完善起来。不管采取哪种经营形式,目的都是把国有企业真正搞活搞好,使它们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增强发展后劲。(1992年6月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

3.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把现代企业制度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好像建立在沙滩上,那是不稳固的。(1994年5月5日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4.要通过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业经营者依法行使职权,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1997年2月27日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

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在于企业,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要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1999年8月12日在大连主持召开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03

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1.要形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研究开发与生产相结合的机制,推动科研院所面向市场,进入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内部,要实行科研、设计、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水平。从根本上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靠体制来保证。(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2.各地区各部门应该积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加强管理,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努力保持和扩大已有的国外市场,并努力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同时,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1998年2月26日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3.切实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可以为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带来巨大推动。企业要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和加大资金投入,大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做到新产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1999年8月12日在大连主持召开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4.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要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搞大协作,形成合力。(1999年8月23日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5.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科研院所特别是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同企业合作或改制为企业,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999年11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4

发展非公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非公有制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5月14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

2.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重视发展非国有企业。(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的讲话)

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又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该爱国、敬业、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2001年3月4日《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4.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虽然现在高技术越来越发展,但根据我国国情,在不影响效益和质量的前提下,凡是能够多用劳动力的地方还是要多用。要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很注意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2001年12月25日主持召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座谈会时的讲话)

5.我们要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发展“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企业,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有生命力,出口潜力也是很大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05

企业的成功靠班子

1.很多事例表明,在大体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成功与否,与企业厂长、经理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着极大关系。一个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厂长或经理,能使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变盈利。……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有一个好的企业机制,生产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搞好企业。(1995年6月26日在长春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时的讲话)

2.要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注意培养一大批吃过苦、在第一线经受过考验又懂得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发扬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998年4月21日在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时的讲话)

3.必须努力造就一支由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教育文化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1998年12月18日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必须进一步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善于经营管理、熟悉本行业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要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具体办法,努力营造使他们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提倡奉献精神。要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机制,建立企业决策失误的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8月12日在大连主持召开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06

走出去,提高企业竞争力

1.实行对外开放,是同国外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而不是靠人家来恩赐,也没有人会恩赐给你。要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国外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当然也有政治因素,西方国家政府这方面的考虑并不少,但企业主要还是看是否有利可图。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形成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开放的经济社会环境。(2002年2月25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2.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2年2月25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3.凡是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在国家指导、组织和支持下,应该大胆地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通过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更多地利用国外一切可能利用的市场和资源。(2002年2月25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本文整理摘编:翟文,资料来源 《江泽民文选》第一至三卷。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