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京台高速德齐段改扩建工程第四标段 打造经得起检验的耐久路
时间:2020-07-02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京台高速公路德齐段改扩建工程第四标段沥青摊铺现场。
2000余公里,纵贯10个省市,京台高速公路如墨色巨龙盘卧。京台高速公路途径的山东,正以腾飞之势发展。道路畅通,百业俱兴。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京台高速公路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项目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一直不断地为山东的经济繁荣、产业兴旺、文旅增值添翼。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由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京台高速公路德齐段改扩建四标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复工复产有条不紊。
四标段场站内,噪声为54.6分贝,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9微克,环境监测设备醒目地显示着实时空气质量,一改尘土飞扬、泥泞不堪的工地“刻板印象”。场站环境监测系统等智能化手段的投入,让环保更高效率、监管更到位。
四标段项目全线均位于德州市齐河县境内,扩建主线采用“两侧拼宽为主,局部受限路段采用单侧拼宽、高架桥为辅”的加宽方式,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本标段拓宽里程全长17.73公里,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德齐段改扩建项目对于完善山东高速公路网,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德州市的振兴发展、辐射带动济南城市圈协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预制箱梁浇筑现场。
主动出击
保人员进场物料供应
为了保证年度施工生产任务顺利完成,自2月8日起,四标段项目人员开始陆续返岗。2月14日,四标段项目顺利通过地方政府审批,成为第一批复工企业。
唯有安全,才能有效生产。为顺利实现复工复产,四标段严格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复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明确企业应急管理规定,通过不断学习宣贯文件精神来强化员工疫情防控教育。
全方位、全覆盖在办公驻地、宿舍等集中点设置专职防疫人员,明确相关管理人员权限及责任,做到责任权力相匹配,全面把控、层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实行全员管理实名制制度,全面掌握返岗人员健康状况。四标段二分部项目总工程师邵志告诉记者:“一接到复工消息,我就连夜开车赶回了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第一时间响应,大家都牵挂着工程进度。”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陆续聚齐,隔离期结束后,大家立刻开会商讨复工复产方案,了解山东当地政策、调查项目农民工主要输出省份、沟通健康证明办理事宜等,一项项工作开始落实。
很快,分级协作的方案确定了。根据调查结果,除湖北省外,安徽、四川、湖南等5个省份为项目人员主要输出地,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实行包保责任制,每人负责一块地域,组织该地农民工复工。项目部建立了微信群,每天确认多少人员可以进场,以及实时汇报输出省份的放行政策等情况。
安排专人帮助返齐人员与当地沟通办理健康证明后,项目部派专车到高铁站、汽车站等接应,经山东防疫工作组确认无异常后,将复工人员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
同时,项目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完成复工申请及验收。做好施工现场、场站驻地的封闭管理,杜绝输入性疫情发生。项目为全力做好防疫工作,配备了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消毒用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消毒措施,保证生产、生活、办公区域的环境清洁、良好通风。
前期准备工作紧张有序,第一批复工人员进场的同时,后续第二批、第三批人员或在路上,或正在集中隔离。人员问题解决了,生产物资、原材料也要跟上。
为响应现场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号召,项目部主动出击,不等不靠。施工准备方面,项目部结合剩余工程量、物资备料情况、施工转序节点等生产要素,全面梳理2020年度工程进度计划,测算后续资源投入数量。受限于省际出入管控,对原计划资源不能到位的供应商立刻商讨替代方案。邵志说:“主要原材料钢材的供应商有一家就在德州,这让我们省力不少,但砂石等地材就没这么幸运了,要从泰安运过来,波折在所难免。”问题接踵而至,但也都迎刃而解。3月初,项目返岗的管理人员及协作队伍人员已有480余人,各类机械设备到位400余台,物资物料充足,箱梁预制、路基填筑、边坡防护、桥涵施工等均已陆续复工。
3月2日,四标段积极响应复工复产号召,齐河北枢纽立交上垮桥拆除封闭施工顺利启动,打响了四标段攻坚之年的第一枪。
紧紧围绕“战疫情、保复工、促改革、稳增长”这一主题,四标段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了各工序的全面复工。尤其是齐河北枢纽立交拆除重要节点的完成,不仅吹响了京台高速公路德齐段改扩建施工建设全面复工的号角,也在当地起到了示范效应,促进了当地复产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混凝土振捣作业。
明确责任
全力护航工程建设
项目部多次动员,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项目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3月2日四标段顺利完成齐河北枢纽上跨匝道桥的拆除,3月9日完成第一段水稳摊铺,3月20日主线架梁正式启动……施工现场复工复产捷报频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项目部根据节点工期合理分解任务,在明确项目重难点的基础上,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天、落实到人。成立由各分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现场督导检查小组,紧盯现场管理,增加现场检查及巡查频次,规避因盲目抢赶施工进度导致质量安全等事故的发生,保证各项施工节点顺利完成。项目全体员工以决胜的信心、鼓舞的干劲、昂扬的斗志,严格执行年度施工生产计划,规范施工现场管理,通过科学组织,倒排工期,节点卡控,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
4月15日,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顺利摊铺施工,标志着四标段主线全面进入路面沥青摊铺阶段,为节点任务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6月底,四标段年度累计完成产值40931.7万元,完成本年度投资计划的50.5%,累计完成92621.6万元,占总产值的49.6%。工程路基总体完成66.5%,桥梁总体完成52%。
以打造品质工程、亮点工程,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样板工程为目标,四标段全面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信息化控制。邵志介绍:“项目部引进了多个智能系统,如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录入施工计划后,后台会在节点时间前发送预警,起到督促、规范作用。”
钢筋加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已实现钢筋加工工厂化。“以前我们加工钢筋,需要工人动手弯、折,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准确度。如今,在我们的钢筋数控弯曲中心,采用设备统一加工,输入参数后可自动进行弯折,有效提升了钢筋弯折角度和位置的精度,减少人力。”针对钢筋加工,项目部投入了大量先进设备,场内钢筋笼均采用钢筋笼滚焊机进行加工。该设备具有加工效率和精度高、主筋和箍筋间距控制效果好的特点,可大幅提升钢筋笼安装效率。为提升钢筋加工的管理成效,钢筋场实行订单式标准流程管理,现场的钢筋需求计划及交底报至钢筋场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给钢筋场下订单,加工完成后进行三级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或成品由钢筋加工场配送至需求点,确保了钢筋加工管理的规范、高效。
四标段的标准化还体现在小型构件预制场中。该项目小型预制构件采用一体化振动施工台进行生产,密闭式施工棚进行雾化喷淋养生,有效保证小型预制块的施工质量,养护完成后小型构件采用打包机进行打包处理,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标准化管控,既是效率的保证,更是安全的基石。“安全是工程的生命,是一切前提。”邵志说道。过去的隐患整改流程繁琐,耗费时间长、效率低,引入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后,巡查人员发现隐患后拍照上传,相关负责人可以立即收到并及时整改,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可控。
“我是一名中铁四局员工,我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荣誉!我郑重承诺:忠诚企业、恪尽职守、珍爱生命……”在6月1日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宣誓活动上,四标段员工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出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的决心。项目部全员始终以“安全零事故”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推进风险层层管控和源头治理;聚焦质量保安全、技术保安全、装备保安全、规章保安全、施工控安全、监管促安全、群团辅安全,形成监管合力,确保项目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着力将四标段打造成中铁四局在山东片区的又一张名片。
该项目党组织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齐禹烈士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党建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与战斗力。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鼓舞了士气,使党员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上去,真正发挥出党员干部不怕苦不喊累勇担当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项目生产建设中来。
齐河北枢纽改造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
多措并举
争创绿色公路示范
四标段自进场之初,即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要求,以创新为引领,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全面打造品质工程,为争创“品质工程示范、科技创新示范、绿色公路示范、高速公路改扩建示范”的“四示范”项目而努力奋斗。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四标段乳化沥青厂开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简称冷再生技术)主要使用原料为废旧沥青路面铣刨料,采用全冷态拌和技术。冷再生技术适用范围广泛,较传统的沥青路面不需要耗费燃料加热,无碳排放、无粉尘排放,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路面技术。
该项目乳化沥青冷再生拌和站,拌和能力为每小时300吨,四标段一分部项目实验室主任彭天军介绍,生产1万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可以利用0.9万吨废料且节约矿山资源0.9万吨,节省废料堆放面积1000余平方米,旧料综合利用率高达90%以上,同时可节约沥青150吨、柴油70吨,减排二氧化碳50吨、二氧化硫30吨,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本项目的应用,真正实现了道路改扩建中的废旧材料综合再生应用,结合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施工技术,为实现道路的绿色耐久及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彭天军说。
为把京台高速公路打造成为“绿色”环保公路,项目部多措并举。施工污水方面,项目部采用三级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用于场站内道路的洒水降尘,一部分用于混凝土养生。这一举措使项目场站内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达到了环保、节约效果。邵志说:“循环使用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有些工序用水要求没那么高,如此可充分利用沉淀后的废水,这些环保节约举措都是大家智慧的结晶。”不能再利用的污水,项目部严格按照地方环保部门相关要求接入县城的污水系统中,杜绝乱排现象。
砂石分离机的引进,使混凝土废料得以再利用。“混凝土计量无法做到精准,以前施工都是直接倒掉,既浪费,又不环保。后来,我们引进了砂石分离机,将混凝土废料倒进砂石分离机,可以分离出砂和废石,废石又可再次用于混凝土生产,实现循环利用。节约成本的同时,达到了环保效果。”邵志说。
为方便场站夜间作业,场站内的道路两侧均加装了太阳能路灯;为有效控制场站的扬尘,项目采用智能喷淋系统,定时自动对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为进一步加强场站环境监测,项目为场站安装了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收集PM2.5、PM10、噪声量等环境污染信息,严格控制空气质量;为了不污染地方道路,项目各场站入口处均设洗车台并严格落实车辆出站冲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