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湖南四川广西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7-15 | 来源:内蒙古日报、四川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州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迎来施工新进展

7月15日,记者在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隧道现场看到,“大道先锋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顺利抵达接收工作井,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隧道段实现双线贯通。海珠湾隧道工程总投资约116.8亿元,纵跨广州海珠区、番禺区,全长4.35公里,隧道段长3463米,其中盾构段长2102米,开挖直径达15.07米,是广州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海珠湾隧道工程路线图。

海珠湾隧道工程项目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和广州南站15分钟互达。

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西线“大道先锋号”和东线“开路先锋号”先后于2023年3月和5月从广州番禺区南浦岛始发掘进,历经16个月“穿江越城”,双双实现顺利接收。

海珠湾隧道工程所处位置地表建构筑物密集、周边交通繁忙,且需穿越复杂地质条件,包括长距离穿越泥质粉砂岩地层、两条断层破碎带,尤其是穿越425米长珠江后航道期间,最小覆土厚度仅11米,小于一倍洞径,而最大水压超5个标准大气压,盾构穿越风险极高。

海珠湾隧道工程成型隧道。

为了确保盾构机安全高效掘进,广州交投集团紧密结合建设实际,在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穿越风险源条件验收制度,并选取多处掘进试验段开展掘进参数分析、调整,为盾构机实际掘进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此外,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段先后穿越中核商务大厦、洛溪岛民房、中化广东建筑群及广州历史保护建筑等多处敏感构筑物,共涉及较大风险源26处,影响范围内房屋近600栋。为了解决这只“拦路虎”,广州交投集团对既有建构筑物实行“原位保护”,即在不拆除建构筑物的情况下进行桩基托换施工,不仅避免大拆大建,还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对周边企业、居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对敏感房屋沉降、倾斜进行“一对一”监测,及时掌握、分析重点建构筑物动态信息,实时进行数据调试,始终将盾构机参数保持在最优状态,确保掘进施工安全高效。

目前,广州交投集团正稳步推进海珠湾隧道6座联络通道、行车道板和附属工程施工,同步加快南洲桥梁段及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力确保项目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广州海珠、越秀等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的行程有望缩短至15分钟,可有力增强广州南站的集疏运能力,进一步释放其核心门户枢纽功能。

【湖南】华为助力长沙地铁票务系统“双活”,与美好出行“湘”遇

楚汉名城,锦绣山川。千百年来,长沙吸引了无数慕名前来的游客。这里不仅是历史名城、网红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沙市立体交通形成了以国际化航线、高速化铁路、现代化公路为主要骨架,以黄花机场、长沙南站为区域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2014年4月29日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到2024年6月28日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投入初期运营,长沙轨道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有效拓展了长沙的交通网络,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23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长沙地铁2023年客运量约9.4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259.17万人次,客运强度1.14万人次/公里日,在中国位居第五,仅次于广州、深圳、西安和北京。

票务系统“双活” 应对城轨业务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支付在地铁票务系统中的普及应用,如何在票务系统故障情况下,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避免大客流积压,降低乘客投诉和舆情风险,已经成为城轨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技术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城轨采用的传统数据库系统存在版本多、定制化开发多的问题,在城轨业务集中上云后,数据库系统难以适应城轨业务增多带来的核心业务容灾等可靠性要求,采用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城轨业主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

●传统数据级备份故障恢复时间长,可靠性不足:关键业务恢复时间超过60分钟,引发业务降级和管理事故;

●隐患波及范围广:不仅影响民众经济生活正常运转,旅客滞留等也会带来票务损失;

●随着线网规模扩大和客流增加,高可靠需求增强:不仅需要满足日均数百万,乃至千万的互联网票务需求,而且自动驾驶列车跨系统的信号控制和海量设备连接的综合前端设备等问题,高可靠成为业主的基本诉求。

解锁新技术 让乘客出行无忧

为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证城轨票务系统的高可靠性,华为携手长沙轨道以其共同组建的长沙轨道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为依托,积极推进票务系统业务双活研究攻关。华为在实验室部署了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通过低时延互联技术,从接入、存储、数据库、应用几个层级,对模拟主备数据中心的票务系统关键核心业务进行双活。

长沙轨道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

票务系统业务双活应用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在安全运营方面,跨主备数据中心的应用双活,无论出现进程级故障、节点级故障还是机房级故障,均可实现秒级切换,数据可正常写入且无丢包,故障恢复时间从1个小时以上降至60秒以内,无需降级;

●在扩展性方面,以高可靠应对线网规模扩大和客流增长,未来可支持新业务上线后的稳定安全运行;

●在自主创新方面,华为践行开放使能策略,构建生态持续繁荣发展,给城轨行业一个更优选择,顺应国家交通强国的战略要求。

目前,该方案已在实验室仿真测试环境下通过测试验证,各项测试功能指标均符合双中心应用双活设计要求,正在研究部署到实际生产应用环境之中。

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双活方案示意图

四通八达的城轨交通为长沙编织了新的交通线路网,延伸着城市的触角,不仅丰富了居民的出行选择,也让全球各地的游客更便捷地领略星城的风采。未来,华为将进一步完善票务系统双活在大客流场景以及各种异常环境下的测试验证,加快推进票务系统业务双活应用部署,持续加强与长沙及各城市地铁在数智赋能、融合城轨等领域的研究与合作,积极为城轨行业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四川】西昌至宁南交通新路线即将开启 大箐隧道1#斜井顺利贯通

西宁高速起于凉山州西昌市大兴乡,接在建G7611西香高速西昌支线,经普格县,止于宁南县,接在建G4216宜攀高速,全长105.017公里,桥隧比72.94%。其中,隧道17座,特长隧道26729米/6座、长隧道16892.5米/8座、中隧道2023.5米/3座,是全国唯一一条全线抗震设防烈度为Ⅸ级的高速公路项目。

7月13日,西宁高速最长隧道大箐隧道1#斜井顺利贯通,标志着大箐隧道进口端将全面进入主洞施工阶段。

大箐隧道

位于凉山州西昌市境内,左线全长10.02公里,右线全长10.05公里,是西宁高速全线最长隧道。1#斜井位于大箐隧道进口端,井身全长1035.49米,洞身V级围岩占比42.4%,Ⅳ级围岩占比57.6%,所处区域为断层破碎带,岩体水平分层,完整性较差,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部积极探索,在施工前期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并联合设计、监理等多家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及专家评审;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瓦斯浓度变化,采取24小时自动监测和专业人工检测确保施工安全;针对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情况,坚持“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思路,采用拱架台车等大机配套设备进行掘进和支护,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项目部合理进行反坡排水,洞内每200米设置一台集水箱,通过污水泵将洞内污水抽至洞外沉淀池,经压滤机等处理后用于洞外洒水降尘及洞内循环用水。

截至目前,大箐隧道进口端左洞累计掘进1133米,右洞累计掘进1144米,施工进展稳步推进。西宁高速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西昌至宁南区域交通网络,促进沿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广西】广西苍容浔江大桥南锚碇浇筑完成

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广西苍容浔江大桥南岸锚碇全部浇筑完成,为大桥主缆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苍梧至容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苍容浔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独柱式三塔空间缆悬索桥,也是国内首次采用桩墙组合结构锚碇基础的悬索桥,全长1688米,两个主跨均为520米,3座主塔均采用中央独塔设计,中塔高108.9米,边塔高108.8米,南北岸各设置2个分离式锚碇。本次浇筑完成的南锚碇右幅平面尺寸为长33米、宽18米,整个锚碇锚体浇筑混凝土总方量4088立方米。

大桥锚碇基础是国内首次采用大直径桩+铣接头的结构形式,相比传统悬索桥锚碇基础节省了大体量的土方开挖和混凝土回填,对比同类型桥梁可节约混凝土3.6万立方米。锚碇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桩基和铣接头垂直度1/400的精度要求,远高于常规桩基1/100的规范值,由于锚碇基础下伏岩层软硬层叠,进一步加大了基础施工难度。项目团队通过精细把控、逐级逐层测量,最终实现设计目标。

建设过程中,南锚碇现场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安装“安全小喇叭”,设置安全温馨提示语,提醒施工人员规范穿戴防护用品;设置“智能手机存放柜”,存放工人智能手机,使用指纹开关实现“一人一柜”。南锚碇锚体施工使用装配式模板挂架平台,挂架平台安拆卸方便、安全防护可靠;门架、散索鞍施工规范使用安全爬梯、水平通道、作业平台“新三宝”,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为应对近期强降雨天气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项目还积极做好值班值守、关注汛情、排查隐患、监测研判等工作。

目前,大桥北岸右幅锚碇、左幅锚碇散索鞍支墩已完成,计划7月底完成全部锚碇施工。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对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内蒙古日报报道我区交通服务旅游等产业发展成效

全文如下:

公路直通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徐东东 摄

夏季的草原上

河流静谧流淌

牛羊悠闲吃草

鲜花迎风摇曳

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草原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

在通往各大草原景区的公路上

各地牌照的车辆往来穿梭

宣告内蒙古草原旅游进入旺季

7月4日上午10点多,“苏道家庭牧场”的女主人白萨仁就开始熬奶茶,煮手把肉,忙得不亦乐乎。手机也“凑热闹”似的响个不停,都是来乌兰毛都草原旅游的客人打来的。2023年,白萨仁和丈夫吴苏道在自家草场经营起了牧户游,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学生旅游节活动中,前后接待了上千人次,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原生态的草原令来客流连忘返,牧场也成功入选当地首批接待大学生的精致牧户游项目……

为了保护生态,发展草原旅游,兴安盟科右前旗在乌兰毛都草原上建设了4条草原公路。有了这些路,昔日草原行路时的尘土飞扬与斑驳泥泞已鲜见踪影。如今,通往草原深处的路,把乡镇、村庄如珍珠般串联起来,喷香的奶茶引来了天南地北的客人、悠扬的马头琴醉了四海宾朋,他们游在草原、吃在草原,把心也留在了草原。

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公路。

赤峰市翁牛特旗是距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距离最近、风景最美的草原沙漠旅游观光区,作为300公里沙漠生态越野大环线项目上不可或缺的一环,91公里的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连接省道304线和国道305线,将海拉苏乳品小镇、大兴荷花小镇、宝门银沙海等10余个景区、景点串联成线,所经的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诞生地纪念馆,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述了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心灵相通的生动故事;乌兰敖都畜牧业合作社是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在这里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书写“可供一切畜牧业合作社参考”的按语;沿线还有30万亩稻田、大兴农场上百亩荷花等自然景观。

“原来是路不好,人、车进出不方便。现在路好了,游客都乐意来这里体验大自然的风光!”翁牛特旗宝门银沙旅游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鲍铁锤介绍,宝门银沙景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有很多越野爱好者来这里体验穿越沙海的激情与快乐,去年冬天该景区实现了冬季首次开放。

冯家塔至老牛湾旅游公路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沿黄经济旅游带的主干线公路,2021年建成通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在老牛湾堡极目而望,长城、古堡、碧波、高山峡谷、黄河和古村融为一体。特色窑洞民宿与长城黄河握手的壮美风光让农户的家庭小院成了宝藏“打卡地”,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们实现了在自家门口就业赚钱,特色农产品也成了香饽饽。

“黄河开河后就开始上客了,‘五一’假期是客流量最高的时候,五间民宿天天爆满。”老牛湾镇营盘峁村村民张生财说,自从旅游公路修通后,当地很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陆续回到家乡,就地办起民宿、农家乐,大家借“路”生财,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左右。

马鞍山旅游公路将旅游景区、特色产业和美丽村庄串珠成链,带火乡村旅游、带活乡村产业;X628昂素至城川红色旅游公路集生态休闲、产业兴旺和红色传承于一体,成为旅游打卡新选择;西乌珠穆沁旗99号公路,把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与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有机相连,让游客流连忘返……

西乌珠穆沁旗99号公路。

蜿蜒在青山绿水间的条条公路,连起席慕蓉笔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连起大漠飞沙和星河落日,连起胡杨林里的世外桃源和兴安岭上的茫茫林海。宽阔的国省干线与纵横交错的阡陌交织成网,连通了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游客不仅可以体味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还可以品味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农副产品成了旅游商品,牧民成了歌手、琴师,足不出户就挣上了“文化钱”。

自2014年“四好农村路”实施以来,内蒙古以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为重点,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投资1171.9亿元,全区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7.7万公里。内蒙古将农村公路与综合交通规划相结合,与旅游、产业规划相衔接,十年来,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5500公里,并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传统乡村旅游重点村落一体化建设,辐射带动乡村集成发展,涌现出一批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就业的典型案例。

目前,我区已连续3年成功创建美丽农村路:X714别力盖庙至磴口县获评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公路”,X628线昂素至城川红色旅游公路被评为2022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翁牛特旗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入选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打造文旅环线、畅通资源路线、激活产业链条,交通、旅游、人文深度融合,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互促发展。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道路实现拓宽修整,越来越多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修到了乡村,延伸到田间地头,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不断建成,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辉腾锡勒旅游区公路两侧的“大风车”。徐东东 摄

“内蒙古将继续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以‘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为抓手,着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项目同步建设,全面提升路况水平,促进农文旅产业互融发展。同时,还将加大农村牧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