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江苏浙江湖北四川云南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5-06 | 来源:天津港集团、四川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天津】天津港开通京津冀地区首条直航南美洲东海岸集装箱新航线

5月6日,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随着“中远海运阿根廷”轮满载着京津冀等地区的工程机械、电器等集装箱货物出海远航,驶向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桑托斯、伊塔普亚、纳维根特斯等港口,标志着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首条直航南美洲东海岸航线正式开通,这是天津港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港调研指示要求的新成果,将进一步织密天津港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航运网络,增强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和“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这也是今年天津港新增的首条南美洲金砖国家集装箱航线,为京津冀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为促进中国和南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增长多样化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津港力量。

天津市政府副市长谢元,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陈扬帆,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智毅,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志楠,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吴苓,市商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建,滨海新区副区长杨玉建,天津海关副关长王利兵,天津海事局副局长柴进柱,天津出入境边检总站副总站长杨俊平,市港航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洪海,中远海运天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然,中远海运集运副总经理戈和悦,中远海运港口总经理助理洪峻,天津中远海运集运董事长、党委书记桂范峰,“中远海运阿根廷”轮船长周海峰,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副总裁刘庆顺,总经济师陈雪剑出席首航仪式。褚斌、戈和悦、王志楠先后致辞。

此次开通的天津—南美东直航新航线,中远海运共投入12艘14000标准箱船舶周班运营,将为南美地区的大豆、铁矿石、咖啡豆、可可、蔗糖、牛肉等产品进口和国内日用品、化工品、汽车及零件、钢材、家具等品类出口提供更加便捷的海上通道,使天津至巴西的交货期从原先中转的54天缩短至40天,冷箱装载能力提升了81%,将有效助力中国北方地区与南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也为广大内陆腹地企业“走出去”构建起国际物流新通道。

为确保此次新航线首航安全高效,天津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提前沟通,与天津海关、天津海事局、天津边检总站等口岸单位密切协调配合,针对首航船舶特点和生产实际,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加强口岸资源统筹,强化生产服务保障,以智慧港口赋能实施“五保五即”举措,压缩船舶辅助作业时间,不断优化口岸通关效率,不仅以作业船时效率183自然箱/小时创出该航线历史新纪录,更以全链条航线服务保障,全面提升新航线服务品质。

此条新航线重点靠泊巴西多个港口。今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50周年,作为东西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贸易伙伴和直接投资目的国。近年来中巴经贸合作蒸蒸日上,截至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已连续6年突破千亿美元。据天津海关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天津口岸对巴西进出口288.2亿元,增长36.6%。其中,出口62.2亿元,增长5.9%;进口226亿元,增长48.4%。

为保障新航线顺利开通和进出口货物高效通关,天津海关主动对接港口部门、船公司和代理企业,建立“关、港、物、企”协调机制,掌握船舶融舱分布和船舶载运进出口货物信息,保障舱单数据传输及时准确,做好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的准备工作,叠加采取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快速通关服务举措,让进出口企业享受便捷的通关体验,节省通关成本。

天津海事局提前掌握船舶进出港需求,升级“零待时”举措,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实施“远程指导、分类预审、一次办结”,确保船舶优先靠泊,充分发挥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陆海空天”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优势,实施CCTV远程实时监控,无人机空中预警、卫星遥感大范围监测,以“全程+接力”的方式为该轮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多维感知的护航保障。

天津边检总站专门制定新航线“船到即办、人到即检”专项边检勤务方案,实施“一船一策”边检查验举措,依托“三零举措”“速审直推”等工作模式,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通关手续办理,实现船舶到港“零等待”作业、离港“零延时”验放,安排执勤民警以现场巡查、电子监控等方式对该轮进行全流程监护,全力保障新航线顺利开通。

去年11月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期间,天津市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共同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动央地合作,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港口经济,构建以港促业兴城、港产城相互赋能的新格局,助力提升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辐射经济腹地和为天津吸引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中远海运集团将围绕“创建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愿景目标,发挥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运营优势,深化与天津务实合作,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天津港集团将以新航线开通为契机,充分发挥港口“硬核”优势,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升级版,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和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积极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江苏】中交公规院主持设计的徐明高速京杭运河特大桥左幅顺利合龙

近日,由中交公规院主持设计的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贾汪至睢宁段(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左幅桥顺利合龙,标志着这座连接运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

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是江苏省规划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省际联系通道,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京杭运河特大桥全长1202.2米,主桥桥跨布置为80+135+80米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梁采用双幅结构,单幅桥梁结构宽度为16.78米,桥面净宽为15.73米。公司在设计阶段进行了多桥型方案的比选,综合经济性、安全性、景观性等多方面考虑,最终选定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型。该桥型相较常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具有效减少运营期主跨下挠值、避免运营期腹板裂缝等优势。

该桥是徐州市最大跨径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也是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项目建成后,对完善江苏北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布局,减轻京台高速徐州段的交通压力,拓展徐州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全国首艘氢能集装箱船签约建造

近日,全国首艘氢能集装箱船舶设计建造签约仪式在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举行,标志着氢能船舶设计建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该船舶为内河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设计长64.9米、宽12.6米,排水量2000吨,载货64标箱,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该船舶计划于今年10月建成下水,专线用于嘉兴港乍浦港区到杭州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设计单程120公里,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打造全国首条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

据悉,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计划到2026年建造投用20艘氢能船舶,实现每年50万标箱运输规模。浙江将积极推动嘉兴港与长三角其他港口之间氢能船舶航线开发,探索氢能动力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商业化运营,助推氢能产业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展应用。

【湖北】湖北首例!宜昌高速“无人值守+双层智慧云舱”系统正式启用

近日,湖北交投宜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运营公司”)“无人值守+双层智慧云舱”跨路段智慧收费系统在点军收费站成功启用,这也是湖北首个启用该智慧收费模式的高速路段。

云舱现场图

此次启用的智慧收费系统,实现了收费现场无亭化及一体化设备升级改造,引入了自助发卡机、自助收费机、栏杆一体机、手持机、自动关道机、双天线等一系列智慧化设备,并利用5G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各类设备的网络化、智能化。据统计,该系统启用后,入口自助发卡速度相比人工提升了50%,出口自助交费速度提升了45%,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收费现场无亭化和一体机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实现了资源管理集约化,采用在线化“云坐席”收费、集中监控等方式,通过终端智能化、云收费标准化、运营管理集中化等手段,实现跨站管控“以大带小”模式。具体而言,智慧云舱对翻坝高速点军收费站及沪渝高速红花套收费站进行了集中监控管理,通过动态运行数据,可实时、精准管控所辖站所运行状态。

这种集约化的管理方式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能够为交通规划、运行调度、应急处置、服务优化等提供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持,实现“全面监管、精细诊断、智能定位”。

云舱二楼操作层

对于司乘人员来说,新系统则带来了更为优质的出行体验。自助设备智能引导装置、前端控制器车牌识别装置、车辆停留智能识别系统和智能管控报警系统等功能,实现了车辆远程操作和指导,实现了司乘人员“5秒上站、20秒下站”。同时,双层智慧云舱内设置了便民服务区、ETC办理区等多功能区域,为司乘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交通领域,高速公路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行设施,更是可感可知、能听会言的智慧体。”宜昌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高速公路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探索力度,立足公众便捷出行需求,不断优化通行体验,服务公众美好出行。

【四川】双向12车道!即将通车!

好消息!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消息,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

成都入城复线段24.5公里

将于6月底建成通车。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成都入城复线段通车后,原成南高速、成巴高速共用既有成南高速6车道连接绕城高速进出成都城区将成为历史,进出成都城区的入城主通道将形成现有成南高速6车道+成都入城复线段6车道,共计12个车道的大通道格局,入城通道将更为便捷、通畅。

成都入城复线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全长240.226公里,全线采用原路加宽为主、局部新建复线方式扩容建设,建设工期3年,预计2025年建成。

成都入城复线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本次通车的成都入城复线段起于金堂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德南枢纽互通,经青白江区福洪镇、龙王镇,新都区石板滩街道,止于成华区龙潭街道,顺接龙港路,路线全长24.529公里。主线设置桥梁9座/12公里,新建互通立交2处,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该路段的建成通车将打通成南高速最拥堵路段,大幅提升成巴高速进出城车辆通行效率,进一步完善四川高速公路网。

【云南】云南省在建最长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 弥玉高速登楼山特长隧道贯通

4月29日,云南省在建最长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弥勒至玉溪高速登楼山特长隧道实现贯通。

登楼山特长隧道位于云南省华宁县,由中铁一局承建,隧道全长10.99公里,是弥勒至玉溪高速公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设斜井2座、竖井1座。该隧道选址区地质极为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最大埋深达838米,洞内围岩复杂、岩溶发育程度不均,存在高地应力区、岩溶区、富水、高地热等不良地段,仅穿越断层破碎带就有6处,施工难度大。

该隧道于2020年5月正式进洞施工,各参建单位秉承“先探后干”的原则,采用地质雷达、TSP、超前水平钻长短结合的预报方式,先后多次克服了突泥和日涌水量8.4万方及围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困难,顺利实现隧道贯通目标任务。

据悉,弥勒至玉溪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广昆高速公路的联络线,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起于红河州弥勒市新哨镇习岗哨,搭接广昆高速公路,止于玉溪市红塔区多依树村,搭接昆磨高速公路,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大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主线全长115.6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全线设桥梁102座、隧道13座,桥隧比54.2%。

据弥玉高速投资公司董事长杨家辉介绍,弥勒至玉溪高速公路是云南连接广西、贵州通往沿海及东盟的交通大通道,项目的建设有助云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内蒙古首个近零碳公路试点项目签约

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近零碳公路试点项目——215省道杭锦段公路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公路建设进入绿色低碳转型新阶段。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构建绿色智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绿色发展为路径,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215省道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全长约72公里,是鄂尔多斯市通往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区的公路大动脉。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公路边坡等公路沿线闲置空地建设分布式光储,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等多能供应的分布式光储设备,每年发绿电约6400万千瓦时,日发电量满足项目运营其自身用电需求并有适当富余,累计实现减碳6.7万吨。

据了解,该项目光伏设施均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不需额外新增建设用地;光伏设施沿公路沿线布设,材料运输、建设施工更快速,无需新建施工便道、平整场地;光伏设施运维管理与公路日常运营管理相统筹,所发电量供公路沿线运营所需及时就地消纳。

同时,215省道苏台庙服务区还致力于打造综合能源示范站(加氢、充换电),投入使用100辆新能源物流运输车辆,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风光储氢多源协同的“冷热电”多能供应,有效促进215省道沿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交通领域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