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浙江广西甘肃江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2-05 | 来源:央视新闻、江西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地铁5座车站试点上线共享寄存柜服务

2024年春节将至,为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北京地铁公司重点聚焦旅游景点、交通枢纽附近车站的乘客需求,尝试在相关车站引入寄存柜运营服务商,为乘客提供寄存服务。目前,寄存柜试点项目顺利完成立项审批与施工评审工作,在1号线军事博物馆、10号线丰台站、7号线欢乐谷景区、亦庄线宋家庄、房山线苏庄等5座枢纽车站、景区周边车站投放了9组共享寄存柜设备,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共享寄存柜运营时间为5:30—22:30,乘客在抵达车站后无需出站即可寄存行李,寄存柜设置了大中小3种规格的存储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物品的存放需求。乘客只需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开启柜门,自行完成存取操作,存取物品方便快捷,根据柜体大小不同收取少量费用。共享寄存柜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柜体,使用电磁锁具和传感器,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能够保障乘客存放物品安全,寄存柜正面张贴了“请检查是否存放贵重物品”“请勿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温馨提示,提示乘客注意安全。经营单位将定期开展维护保养,通过清洁柜体、检查锁具等操作,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安全稳定。下一步,北京地铁将持续关注共享寄存柜使用效果,根据乘客反馈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北京地铁进一步拓展便民共享机具的服务品类,引导所辖自助机具、便利店等经营单位,增加节日商品供给,个性化自助机具推出“龙吟献瑞”系列潮玩、茄豆智能领水机“新春迎福回家”系列活动等,部分便利店增加龙年特色限定商品、年货礼盒等时令产品,增添地铁年味、展现国潮韵味。

北京地铁公司将持续延伸增值服务,满足乘客需求,积极寻求空间释放,拓展地铁小站、城市客厅等多业态项目,扩大餐车等共享类便民服务,让市民乘客乐享“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广东】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通车

2月3日,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公路大桥一期工程正式通车。

据了解,金海公路大桥工程北起港珠澳大桥连接线洪湾互通枢纽,终于珠海机场高速公路机场西互通,路线全长26.3公里,项目分两期实施。目前建成的一期工程长17.136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其中金海大桥跨海段长10.33公里,为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

当日,珠机城际铁路二期同步通车。珠机城际铁路是广珠城际铁路的延长线,东起广珠城轨珠海站,向西途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终于珠海机场,全程39.24公里,全线设10个客运车站,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分两期建设和通车。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海大桥的通车,将大大缩短珠海主城区、合作区到西部城区及珠海金湾机场的交通时间。随着金海大桥一期、珠机城际二期等项目建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融入了国家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实现了与珠海机场的快速连通,对外出行更加便捷,不仅促进了与珠海机场、珠海港以及粤西地区功能协调和产业联动,还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浙江】浙江构筑五大交通物流骨干廊道

近日,浙江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浙江省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面构建“一核三枢五廊多节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总体格局,加快完善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畅达城乡的交通物流服务网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物流市场。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1510”顶层架构,“1”即一套交通物流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5方面共20项指标;“5”即实施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组织运行、产业融合和行业治理五大交通物流现代化提升行动;“10”即突出小切口、大牵引,谋划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扩能提升、强化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等十大关键性抓手,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浙江将做强宁波舟山港核心牵引,全面提升杭州、金义、温州三大交通物流枢纽能级,着力构筑浙中义甬舟、浙东沿海、浙北沿湾、浙沪沿路和浙西南金丽温五大交通物流骨干廊道,积极培育区域交通物流节点;加快拓展国际海运航线、义新欧班列、国际卡航、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及海外仓网络布局,完善国内交通物流辐射网络,畅通城乡交通物流微循环。

根据《实施方案》,浙江将深化“四港联动”,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推动设施装备低碳化转型,加快布局智慧高速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高铁快运、地下物流等新模式新试点;积极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内河经济和临空经济,促进交通物流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强化市场主体扶植培育,提升交通物流领域安全韧性水平。

【广西】通车里程突破九千公里 广西高速有力支撑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天幕之下,群山之间,一条条平整的高速公路在壮乡大地延展,勾勒出路景融合之美。

2023年12月,随着平塘至天峨高速公路、天峨经凤山至巴马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岑溪至大新公路横县至南宁段等项目陆续建成通车,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基本形成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各地市,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通道骨架。广西将力争“十四五”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有力支撑“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创新工艺解决技术难题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坚持项目为王,按照“强储备、推开工、促在建、保建成、重品质、抓保障”的思路,加快推进超10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续建项目77个,建成项目12个,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阶梯式高质量发展的局面。

广西交通持续发挥高速公路建设专班作用,对项目进行调度分析,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高效打通堵点;建立“红黑榜”制度,强化多方联动机制,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强化质量安全管理,重点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广西部分高速公路项目穿山越谷,桥隧比较高,施工难度大。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建设者们探索出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工艺,建设高品质高速公路。

南横高速公路沙坪河特大桥位于平陆运河起点,全长1507米,为双塔四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全线技术难度最高、结构最复杂、安全风险最大的桥梁工程。项目指挥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钟万波介绍,项目团队采用“BIM+无人机”技术对主桥进行建模,通过24小时连续线形观测、建立3D受力模型等措施,先后攻克了梁体线形控制难度大、合龙施工工序复杂等技术难题。

天巴高速公路是广西在山岭重丘区修建的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线有55座隧道,项目桥隧比高达65.4%,四分之三的隧道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施工难度大。项目指挥部指挥长黄显全介绍,参建人员将施工安全、品质提升作为创新攻坚的重点,创新形成复杂地形岩溶隧道安全施工灾害预测成套保障体系,并在全线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及微创新70项。

加速区域产业发展

“我们都盼望着高速公路开通,这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很有帮助。”天巴高速公路通车后,71岁的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弄者村村民张宁寿开心不已。

一路通,百业兴。凤山县长洲镇郎里村种植了1.1万亩油茶树、7000多亩八角树,一年可为村里增加600多万元收入。过去村里苦于交通闭塞,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只能自产自销。“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我们的农产品运往大城市更加快速便捷,下一步我们计划再种植1000亩高山蔬菜。”对于未来,郎里村党支部书记廖熙焕充满期待。

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广西首个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车后两地行车时间缩短至1小时,形成广西北部、湖南、贵州出海出边大通道,助力沿线地区产业发展。

柳州市鹿寨县政协副主席莫兆坚表示,依托高速公路主干线,越来越多的林业产业园、木材加工厂等陆续在鹿寨县落地。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车后,可大幅提升沿线物流效率,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加速区域产业发展。

【甘肃】甘肃省智慧公路交通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近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科技创新基地重组名单的通知》,由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牵头申报的“甘肃省智慧公路交通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获批设立,标志着集团智慧交通板块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甘肃省智慧公路交通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建设,由原甘肃省公路路网监测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智慧交通实验室合并组建,下设10个研究团队、4个实验中心和3个研发测试区。重点实验室作为省级智慧交通重点研发平台,将以开放联合共建共享模式积极构建大范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积极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交通信息化企业,以“产学研用”全链条全方位孵化智慧交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推动智慧交通领域高质量、产业化发展。

下一步,重点实验室将聚焦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核心关键技术,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联合攻关和转化应用等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融合,为集团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力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试验检测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级重点科创平台基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开路先锋的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江西】绿色高速“加减法”

连绵不断的群山之间,高速公路与国道并列而行,地形限制下如何实现高速公路“四改八”?是挖山通路,还是绕山而行?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通过“加减法”给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2月1日,记者在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赣粤高速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吉新高架桥施工现场看到,虽已临近春节,但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繁忙景象,预计在元宵节通车的G322国道正在进行交通工程等附属设施施工。该路段整整1.7公里以“高架桥+挡墙”的形式被整体抬高,为樟吉高速的改扩建留出了充足的空间。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我省首个高速公路立体改扩建施工路段。这种模式虽然加大了施工难度,却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加减法”,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让生态环保理念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正在施工中的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

截至2022年底,江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占全国通车总里程的3.79%。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江西八车道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800公里,进入全国前列。樟吉高速于2003年建成通车,是赣粤大通道的重要一段,是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西省“十字形”主骨架南北向最后一段正在实施改扩建的路段。根据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数据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樟吉高速交通量迅速增长,2019年全路段平均日交通量约3万辆,并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这条“服役”多年的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已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畅通有序的通行需求,2023年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项目办党委书记、主任余小晴告诉记者,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生态影响最小化,支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改扩建项目施工的同时,要保障原有道路畅通。吉新高架建设区域属莲花形路段,廊道狭窄,国道紧邻高速,两侧是地质条件不良的高边坡,改扩建空间受限。项目办对比山体开挖、隧道、绕行等7个方案,综合考虑经济、环保、安全等因素,最终在省内首次采用立体改扩建的方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造价近1.25亿元。

高速公路立体改扩建施工路段,吉新高架桥施工现场。

高液限土是高速公路路基中的不良土类。新余市有大量库存钢渣,项目办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确定在路基填筑中掺配11.25%的钢渣,可以有效优化高液限土的物理指标,同时使废弃资源得到了再生利用,达到了降本增效的要求。高液限土的低碳改良共利用固废钢渣20余万吨,完成45万方高液限土改良,节约工程造价约2100万元,减少碳排放约2.57万吨。

对梁板和预制块进行蒸汽养护需要燃料,项目办将施工产生的杂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比传统的煤炭、天然气更加低碳环保,做到了将废弃物资源回收再利用,还避免弃渣、弃土、弃杂木对沿线的污染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同时,颗粒燃料的加工盘活了地方加工企业,解决了12名当地群众就业。

正在施工中的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

为保护沿线地下水,项目采用了全智能泥浆污水环保处理设备,将打桩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分离成干燥的固体物和清水,再将清水回补地下,保证地下水平衡,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生产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环保方面的专利共申报了30余项,今年1月,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为项目办颁发了创新创优工作室牌匾,高度认可其绿色施工的做法。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推动赣粤交通走廊沿线协调发展,提高通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