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广东湖北陕西河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1-22 | 来源:河北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天津】天津强化交通全面互联唱好“双城记

据1月19日召开的2024年天津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消息,今年天津将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京津冀交通全面互联、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公路行业、综合运输、智慧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津滨通勤效率提升行动、轨道交通客流培育提升行动、数字交通发展三年行动等,全年计划安排39个交通项目,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今年,天津将建成首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加快建设津潍高铁、京滨城际铁路南段;年内完工津蓟高速公路天津站外迁工程,加快建设兴港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改扩建工程及汉南等普通公路;建成天津海洋装备制造项目二期码头、天津港汇盛码头西侧集装箱堆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等。

聚焦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篇,天津将增加津兴城际列车开行频次,持续优化跨省公交、定制快巴、客运班线;加强天津港与北京陆港、空港联系,深化津冀港口务实合作,加密天津机场至国内主要城市及日韩、东南亚等方向航线航班,大力发展空海、空铁、空巴联运;推动辽宁、山西等地纳入泛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范围,开展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今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超过230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达到146条;打造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津港通”平台,拓展“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覆盖范围,加快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扩大无人驾驶智能水平运输设备运营规模;打造绿色港口升级版,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建设,推进新能源车参与港口集疏运,建设港口风电设施,探索开展甲醇等船舶新能源燃料储运加注业务;打造枢纽港口升级版,开通北美、南美、中东等远洋干线,加密东南亚航班航次,做强环渤海内支线。

突出科技创新,天津将开展40项交通运输科技重点研发项目、20项科技面上项目研究;深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监管、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领域应用;扩展“互联网+”应用场景,搭建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

2023年,天津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114.57亿元,同比增长14.9%,建成京津间第4条高铁——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天津港南疆铁路扩容工程天津港远航南货场铁路装车线等3条货运铁路专用线,增开5条外贸航线,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1694公里。

【广东】江鹤高速改扩建项目完成跨佛开高速主干道预制箱梁架设

1月19日上午,江鹤高速改扩建项目TJ03标共和枢纽立交跨佛开高速的四跨预制箱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该段由中铁大桥局承建,至此项目施工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次跨佛开高速主干道架设的是江鹤高速共和枢纽立交I匝道2号桥第5~6跨,和J匝道1号桥第16~17跨的共19片预制箱梁。其中,最大预制梁长度为25米,重量达80.1吨,均采用汽车吊进行架设施工。为保证架梁施工的有序进行,减小对佛开高速主干道通行车辆的影响,项目部主动联系相关高速公路交警、路政到项目部进行指导,并派专人跟随路政人员到实地确认封路各项事宜。同时,联合江门市交通运输局、路政执法大队等相关单位,研究优化交通组织方案,提前发布临时绕行通告,确保道路封闭施工全过程万无一失。

实地确认道路封闭工作。

据介绍,本次施工采用的是封闭佛开高速半幅主干道的方式,要求必须在高速限行期间完成全部架设任务,箱梁吊装施工要求快速、精准,确保在道路封闭时间结束后能够立即恢复车辆通行。项目部提前谋划,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沙盘演练,认真分析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成立交通管制保畅通指挥中心,组织协调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由于梁板架设属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极大,同时,夜间作业视野有限,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性、现场施工技术和作业时间都提出更高要求。对此,项目部制定了精细的夜间架梁专项施工方案,科学调度机械设备,强化过程监督,并及时对照施工方案,完善协作和服务机制,提前对作业机械进行仔细检查,配备齐全的照明设备保障夜间施工需求,并召集现场技术人员、施工队伍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和技术交底。项目部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和场地受限等诸多困难,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保证了运、架梁全过程的安全、质量可控,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此次架设任务。

【湖北】湖北首条以驾驶员名字命名的公交线路挂牌运行

1月18日,湖北省首条以驾驶员名字命名的公交线路——“王付先号”公交车在车城十堰正式挂牌运行。

2014年9月,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听取民意,考察调研后,决定开通十堰市火车站通往赛武当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62路。公司领导找到驾驶员王付先征求他的意见,“仅有一名驾驶员,晚上住在赛武当,早上7点发车,全年基本不能休息……”王付先接过了此重任,从此风里来、雨里去。盘旋的山路、唯一的公交、唯一的司机。

每天早晨6时30分,晨光熹微,青山才显出轮廓,王付先准时开始检查车辆,轮胎、灯光、制动、机油……陆续上车的乘客,亲切地跟他打招呼。“往里走,里面暖和。”王付先热情地一一回应,确定所有上车乘客扶好坐稳后,才缓慢踩下油门。一路上,遇到老人和抱小孩的、行李多的乘客,他总会上前搭一把手。山路蜿蜒,方向盘在他手中来回旋转,车子却始终平稳前行。

看到村民乘车收寄快递不便,在王付先的建议下,2016年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二公司专门设置了快递中转站,村民们的快递都可以寄到王付先名下,然后由他带给大家。从起初的每天零星几个包裹,到后来一天送几十个快递,他为沿线425个站点各村庄3000多名村民义务运送农特产品,并免费帮村民转送快递数万件,是村民增收致富路上的好伙伴,王付先搭建起村民幸福生活的桥梁。他用真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沿线村民群众的一致爱戴和广泛称赞,由他驾驶的62路公交车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扶贫公交专线、乡村振兴爱心专线。

10年的坚守、10年的付出,全年几乎无休,每晚都吃住在山里,王付先与沿线居民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公交司机与乘客的感情。车里相遇、车外对视,已成为彼此的习惯。数年如一日,王付先先后荣获十堰最美交通人、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公交司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尽管通村公交和‘快递员’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只要能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会一直把62路公交车跑下去。”四季更迭,时光流转,王付先的誓言依然铿锵。随着“王付先号”挂牌运行,这条充满爱心的公交线路更加芬芳,一路向阳。

王付先接过沉甸甸的“王付先号”公交车荣誉牌时表示,这项荣誉感到很高兴,但是也明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得更好,才不辜负这项荣誉。

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二公司副经理李海沛说,王付先同志爱岗敬业、坚守一线,工作任劳任怨,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了十堰公交人吃苦耐劳、服务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公司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向他学习。

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王付先号”是湖北省首条以驾驶员名字命名的公交线路,这是公交行业积极响应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日行一善,载德前行”活动的有力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驾驶员更好地为乘客出行做好服务,不断提升公交待业窗口交通形象。

【陕西】陕西公路聚焦养建管服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1月19日召开的陕西公路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陕西公路行业将按照“抓重点、消存量、重前期、强养护”的原则,全力推进“十四五”公路发展规划攻坚落实,着力完善公路网基础设施体系,深化行业发展方式变革,推动养护管理提质升级。

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续建项目实施,全力以赴消存量,以普通低等级路段提质升级,城镇过境公路、关中城市群城际通道、陕北能源运输通道、陕南特色产业通道改建为重点,建设规模超过1300公里。陕西将充实项目管理力量,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与工程进度匹配,保持续建项目施工连续性。加大政府协调力度,加强征迁工作,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扩大有效投资。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以资源产业旅游路建设、县乡公路升等改造、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为重点,完善提升农村公路9500公里,新增通硬化路30户以上自然村3200个,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20个。陕西将加快农村公路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及前期工作,加强行业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不断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切实提升示范引领效果。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抢通、修复水毁农村公路。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持续做好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和常态化督帮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推动发展“交、农、文、旅、商”相融合的特色公路服务区、特色道班,实现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矿产资源等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十四五”国评等次不下降目标,将精准实施养护工程项目,突出日常养护。高速公路重点整治西安绕城、西镇、榆靖等路段,公路技术状况指数优等路率达到95%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次差路、国评重点路段、交通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路段为重点,实施路面养护工程9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实施撤站资金安排的路面养护工程500公里以上,具备检测条件的路段全部实现自动化检测。

据了解,2023年陕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模超过1500公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路面养护工程分别完成917公里、768公里。公路应急抢通修复能力不断提升,当年水毁修复率达98.2%,创历年新高。荣获全国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设计竞赛唯一特等奖。完善提升农村公路9510公里,实施村道安防4259公里,改造新增省道及农村公路危桥157座。

【河北】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这个城市加速迈入绿色货运时代~

日前,唐山苏宁冀东智慧电商产业园唐山极兔转运中心内,各类包裹通过自动分拣设备,被有序送入不同格口通道。“作为唐山市一级货运枢纽,园区仓储空间大、地理位置优、配套设施全,让我们有条件投入数字化设备,高效完成分拣。”该中心负责人付斌说。

自2020年唐山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以来,该市坚持市场导向,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完善公共货运枢纽设施,积极推广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动城际运输和城市配送有机衔接,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01创新布局让配送网络各环节“活”起来

唐山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商贸经济发达,推动了现代化商贸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配送链条弱、效率低等问题,亟须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

唐山市积极推进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建设,建成具备仓储、分拨、配载、信息服务、中转换装等功能的一级货运枢纽4家,培育集统一储存、集中分拣、集约组织等功能的二级配送中心7家,依托菜鸟驿站等网点,整合各类三级末端配送节点150个,构建起多样化、覆盖面广、终端便利的“4+7+150”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体系。

每天一早,一辆辆贴有“城市绿色配送”标识的新能源货运配送车从唐山市汇融物流智能有限公司驶出,奔赴城市主城区各大超市和便利店。“去年,公司被纳入城市配送体系二级配送中心后,吸引了3家商贸企业开展合作,4000余种商品品种可进行同仓共配,货运配送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唐山市汇融物流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利明说,如今,公司货车实载率提高了25%,末端配送客户增加了20%,运输成本降低了15%,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双赢。

为让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每个环节都“活”起来,唐山市不断创新货物运输组织模式,鼓励物流企业与多个商贸流通企业合作,通过“多用户”共同配送方式,对城市商品实施统一配送、监管,提高配送快捷性和实效性。同时,支持发展冷链配送、城乡配送等专业运输配送模式,不断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在农村也能享受与城市相同的物流服务。

唐山市还坚持问题导向,全力破解城市货运配送面临的“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问题。一方面出台了分时、错时、分类的通行管控措施,全面放宽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城区通行条件;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区设置了150个城市配送车辆临时停靠点,并在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停车收费上给予优惠、减免,让新能源车行驶更便捷。

2.慧交通为绿色货运配送安上“大脑”

在唐山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智慧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城市绿色配送智慧共享平台,实时为城市配送企业和车辆派单。

“绿色配送智慧共享平台不仅能为货主和配送企业提供信息录入与查询、车辆监控、数据分析等服务,还使物流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一目了然。”唐山高速集团绿色配货配送平台项目负责人刘鹏说,目前,该平台已注册城市配送上下游企业129家、监管车辆超800辆、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和公共配送中心近20个,并纳入了末端公共配送站、停车场、货运配送车辆充电站等多种细分数据。

近年来,唐山市加大绿色货运配送领域智慧交通支持力度,通过推进配送各环节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更好满足广大市民个性化物流配送需求,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城市配送服务供给,激发了市场活力。

河北秉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介绍:“通过城市绿色配送智慧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公司可以合理安排司机用好‘空车期’,每名司机业务量增长了近40%,提升了公司配送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实现了员工和企业经济效益双增长。”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唐山现代化物流运输的活力,为加快发展唐山物流枢纽经济,培育了新动能。”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处处长姚剑光说。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3年底,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初期,唐山中心城区新能源配送车辆数增长4.85倍,城市配送车辆平均吨公里运输成本降低15.8%,城市配送车辆利用效率提高23.6%;培育绿配示范企业3批8家、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26家……如今,唐山正逐步实现绿色发展理念驱动行业发展转型、绿色货运效应惠利民生福祉,城市加速迈入绿色货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