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山东江苏重庆陕西黑龙江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1-11 | 来源:齐鲁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州地铁十二号线槎头车辆段内全部盖板完成封顶
随着最后一块盖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广州地铁十二号线槎头车辆段内全部盖板完成封顶,标志着槎头车辆段主体结构施工已接近尾声,为后续机电装修、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槎头车辆段位于十二号线槎头站西北角,占地面积约23.6万平方米,其中,盖板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盖板上盖为房产物业开发,下方为地铁车辆段运营功能用房、消防道路和出入场轨道岔区等。车辆段南北向长约1.4公里、东西向最宽处近0.4公里,环场一周达3公里之多,场区内涉及溶洞处理、软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结构施工等多种工序, 单一工点施工体量居十二号线之首。
根据各区域使用功能,槎头车辆段划分为自动驾驶区(无人区)及人工驾驶区(有人区),建成后将负责十二号线车辆定、临修及部分车辆双周检、三月检、停车列检等检修任务。
截至目前,十二号线(浔峰岗—大学城南)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6%。25座车站中,17座已封顶,8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24个区间中,16个已贯通,6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2个进行施工前准备。槎头车辆段及出入段线、大学城南停车场及出入场线进行土建施工,其中段场、官洲、二沙岛等站点开始机电施工。
【山东】济南谋划建设600公里“南美”旅游公路
1月10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丁太鲁新徐、宋刘片区等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909万平方米。加快国际机场二期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二期、高新东区云巴等项目建设,力争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具备通车条件。推进济南站南广场、市立五院综合体等TOD示范项目,打造轨道交通生态圈。加快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业南路综合改造等项目,谋划建设600公里“南美”旅游公路。
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站800座、充电桩16000个,新建公共停车设施32个、新增泊位9399个。加快构建“一网多源”供热格局,推进聊热入济等重点工程,加速燃煤锅炉替代,全市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新改建供水管网93公里。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50公里。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各类公园、绿化活动场地200处、绿道100公里,打造共建花园50个。
【江苏】太仓武港获评省级领军企业称号
日前,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获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成为苏州市2023年度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码头企业。
据悉,此次荣誉依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指标进行评选,充分肯定了获奖企业在物流服务业领域中的实力和成就。该荣誉也是对太仓武港提前布局5G智慧港口、在5G创新应用方面探索的鼓励与认可,进一步提升该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多年来,太仓武港始终聚焦服务质量提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做大做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该公司致力于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慧港口”,拓展港口智能化功能的“增值物流”,形成资源高度整合、信息充分利用、效率极大提升、市场极大覆盖的“智慧型大物流”港。下一步,太仓武港将继续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重庆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
日前,重庆多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将结合全市道路基础条件,指定公路、城市道路路段和其他特定区域,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同时设置交通标识和提示信息,向社会公布。
为协调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共同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专班。其中,重庆市交通局负责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相关的道路运输和经营管理工作。
《办法》提出,符合试点申请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设计验证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测能力和用户告知机制。《办法》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提出了产品技术要求、过程保障要求及测试验证要求,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使用主体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进行实时监测、应急处置等,且具备运行安全保障能力、责任承担能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办法》规定,试点汽车生产企业不得擅自变更影响车辆功能、性能的软硬件;试点汽车生产企业及试点使用主体应当运用技术手段,确保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只能在限定路段、区域范围内激活;不得在公路上开展制动性能试验;车辆的车身应当以醒目图案、文字或者颜色标示,以提醒周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
《办法》还细化了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试点的试点暂停、试点退出等规则,如试点汽车生产企业没有履行生产一致性和安全保障责任,将被暂停试点资格;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消除的,将执行试点退出。
【陕西】陕西路桥集团:勇创纪录铺筑西咸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抓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是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硬支撑。2023年岁末,西安市阿房一路全线建成通车,西安中心城区与西咸新区交通实现30分钟快速转化。
通车第二天,项目部就收到了沿线群众的感谢信及锦旗;2024年1月9日,陕西交控市政路桥集团召开阿房一路项目表彰大会,一批先进集体、团队和个人获得表彰奖励。
这些荣光,属于服务大局、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陕西路桥集团,属于每一个勇担责任、不懈创新、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作为全省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陕西交控市政路桥集团及所辖陕西路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锚定“年内建成通车”总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应对建设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工期紧迫等严峻挑战,创造了50天建成808米大桥,2个月完成施工产值10亿元的路桥施工新纪录,圆满兑现了通车承诺,又一次展现了交控担当、交控实力。
各方协同 多维护航“开大船”
2023年11月11日,西安迎来了2023年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阿房一路项目工地机械轰鸣,建设者们顶风冒雪奋力大干,桩基完成量已经过半,桥梁承台、墩柱、现浇箱梁、管道、挡墙等施工有序推进。
该项目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线,全长15.66公里,道路宽度60米,本次施工里程总长度9.5公里,总产值14.37亿元。自开建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对西咸一体化交通建设情况做出重要指示。陕西交控集团主要领导多次赴阿房一路项目调研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重难点问题。
“我们采取‘集团总部统一指挥、工程公司统一调度、周边项目联合攻坚 ’的立体作战模式,以第二工程公司为主,路面公司、市政公司参加,西安周边项目资源协助的“大兵团”作战蓝图。”陕西路桥集团总经理解刚说,“现场采取精准策划施工方案、科学编制生产计划、合理统筹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作业工序等措施,为实现既定通车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各参建公司一把手挂帅、提级管理,从现场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按双倍标准配置,统筹调集人力、物力、财力,特事特办,优先快办,专款专用,抢抓进度,开展“两阶段”大干奖罚考核,强化冬季施工保障措施,保质保量保安全、抓环保,实施超常规战略,多维度确保实现年底通车目标。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陕西路桥第二工程公司成立项目工作专班,机关领导及各部门全员进驻工地,抽调40名技术干部24小时坚守一线阵地,及时破解项目难点堵点。面对沣西桥梁跨沣河、沣东桥梁跨绕城高速的施工难题,项目部精心组织、提前研判、充分论证,采用顶推安装技术和现场拼接吊装穿插配合,完成钢箱梁施工架设。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反复召开专题会议,沟通分析、深入讨论,合力破解制约项目进度的堵点问题。在建设现场,机械、人力昼夜不停,穿插作业,环环相扣,一个个关键节点相继被突破,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为现实,彰显了陕西路桥特别能战斗的铁军本色,谱写了陕西路桥人“兵团作战”的壮丽诗篇。
铆足干劲不断刷新“进度条”
项目总工李彦斌的施工日志里,记录着很多数据:施工产值日均达2000万余元,日最高施工产值达6271万元;沣西段沣河大桥高峰期现场投入施工人员655人,施工机械128台,配置钢箱梁专业队伍1个、6个工厂和4个安装班组……“沣河大桥长520米,下部V型墩施工创造了单日安装钢箱梁的新纪录,达到施工极限值。这不仅仅是机械、人力加大投入那么简单,也更考验狭小场地里的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李彦斌给记者介绍。
绕城高速跨线大桥是沣东段关键性控制工程,桥长808米,现浇箱梁五联,现浇混凝土达1.1万方;钢箱梁两联,总重达3400吨。为了确保桥梁桩基按期完成,项目部采取一墩台一钻机的平行作业法,7天完成所有桩基99根,单日最高完成量达17根,刷新了桩基施工新纪录;6天完成了跨线桥五联18孔现浇卡扣式支架搭设,创造了现浇支架搭设新速度;7天完成跨线桥混凝土浇筑达9548方米。该跨线桥施工现场单日投入作业人员高达700人,创造了50天建成808米大桥的新纪录。
“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这是路桥人的承诺,也是路桥人的执行力。项目大干期间,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干在实处,以强大的力量和主观能动性创造了路桥施工多项新纪录:创造了单日安装钢箱梁1525吨的新纪录;单日铺筑沥青混合料1.28万吨的新纪录;单日、单月施工产值新纪录!
最后的冲刺来自绕城高速跨线桥16条伸缩缝安装,仅用29个小时。2023年12月30日凌晨0点,施工现场灯火通明,16条伸缩缝同时开工,24个工人分为两组昼夜不停更换作业,机具设备都为两套,一备一用。12月31日早上5点,所有伸缩缝安装完成,确保了如期通车。
多措并举 系好质量“保险带”
“我们研发了这种分段式、可移动大棚,宽28米,高15米,能把整座桥梁、路段围罩起来,通过蒸汽养生等多种方法,提供施工所需要的温度。”李彦斌说,“这和加大机械人力投入一样,都是通过增加成本,来保证质量和进度。”
面对阿房一路项目超常的工期压力,陕西路桥管理团队自始至终把“进度、质量、安全一体兼顾、高品质履约”作为行动纲领。项目大干期间,西安区域处于阶段性寒潮低温天气,混凝土强度上升缓慢。为保障绕城跨线桥混凝土强度快速形成,技术团队联合攻关,通过实验观测,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并借鉴大棚保温技术,将整个桥梁包裹,采用棉被覆盖、热风机、电蒸汽供暖等措施养生,投入两个专业保温队伍,配置50台蒸汽养生机、300台热风机、10台500kw发电机,5万平保温篷布、2万平棉被、2万平电热毯,确保了低温下混凝土施工质量。钢箱梁焊接时,采取“遮挡防风、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等措施,确保焊接质量。
为确保现浇箱梁进度,项目部引进新型盘扣架,减小了搭设工程量,缩短了支架搭设工期。采用整体稳定性好的多弦杆贝雷梁,解决了满堂支架跨越太平河难题。优化常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工艺,添加新型外加剂,提高了跨沣河桥桥面施工进度。采用顶推+吊装作业方式,既成功跨越沣河水位最深处,又确保了跨沣河桥V型钢构T型钢构段的整体受力均衡。
从组织全面大干,到建成通车,阿房一路项目仅仅历时50多天!建设者们昼夜坚守竭力奋战,挑战了多项“不可能”,打造了陕西路桥市政道路施工“新标杆”,为促进西咸一体化发展交出又好又快的交通答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阿房一路项目建设者身上所展现的精神特质,将激励全体路桥人2024年勇往直前,再创佳绩!
【黑龙江】黑龙江优化口岸功能服务开放新高地
创新机械自走式通关模式,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车辆日最大通过能力由100辆提升到220辆;优化俄气进口通关流程,黑河公路口岸实现液化天然气进口;协调推动同江铁路大桥提升过货效率,进境车辆由2023年年初的每日1列增加到如今每日最多5列……自2022年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开通运营以来,黑龙江持续深化对俄务实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提升口岸过货效能,打造中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两国合作降本增效
2022年6月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开通运营以来,经口岸出口的汽车起重机、扫路车等工程自行走机械及专项作业车等设备数量大幅增加。按照常规要求,此类商品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拖板类车辆托运至俄方指定场地,但此方式运输成本高,过程繁琐,影响通关效率,容易导致车辆滞留。
对此,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与俄方进行会谈磋商,商定可由中方司机驾驶机械送至俄方口岸海关物流综合体,俄方司机也可搭乘指定客车到中方口岸后驾驶机械返回俄方。同时,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利用大桥前期免收通行费的政策,为自行走机械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随着自行走机械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持有赴俄多次往返签证的司机紧缺,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积极联系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加快审批流程,增加批复名额,具备往返资格的司机由不足100人增加至500余人,也为当地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由于俄方侧口岸采用临时口岸,通关效率有限,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多次与俄方阿穆尔州政府沟通协调,推动俄方临时海关办理自行走机械通关手续由每台20分钟压缩至每台15分钟,日通过能力由190台提升至220台,验放车辆高峰时可达到每天24辆次。
危化品运输方面,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代表省政府多次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相关部门就黑河、同江口岸开展危化品运输事宜进行会谈,并组织开展进口危险品道路运输事项调研。目前,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已向俄方危化品运输企业发放特别行车许可证,黑河公路口岸已完成试行进口危化品审验,并确定了通关模式、落实了临时查验场地。2023年8月2日,黑河公路口岸正式实现危险货物进口通关。
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开通后,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过货种类不断增加,尤其是果蔬需求量大幅增加。为解决运量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走访调研地方企业,并与阿穆尔州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突破中方车辆果蔬跨境运输瓶颈,组织具有资质的企业投入专用果蔬运输车50辆。截至2023年年底,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累计完成跨境果蔬运输1095辆次。
中欧班列宽轨重出
2022年11月,同江铁路大桥口岸开通运营,由于俄方下列宁斯阔耶口岸换装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双向过货。为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提出“宽轨重出”运输方式,即俄铁宽轨车辆入境,装载中方集装箱货物后出境。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商务厅、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积极沟通协调俄方铁路部门,同时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力度。
经过协商,俄方铁路部门同意采用“一事一议”模式,在中方一侧进行换装,试行“宽轨重出”。2023年7月28日,俄铁宽轨车辆装载中方55个集装箱货物,以中欧班列形式首发出境,实现同江对俄出口新通道。截至2023年年底,共以“宽轨重出”方式完成了16趟列车880个集装箱中方货物出境运输。
2023年上半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为同江铁路口岸投入两台集装箱专用门吊,每日可换装集装箱班列3列,每列55标箱,加大“宽轨重出”运输的硬件设备投入力度,并制定办法标准,为同江铁路口岸“宽轨出重”试行模式创新提供制度支撑。
此外,经积极争取,国铁集团已在2023年第三季度运行图上批准了经同江出口中欧班列的运营线路,每周出境7列,其中黑龙江始发2列。同江铁路口岸开通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后,经该口岸至欧洲腹地的铁路运距较绥芬河铁路口岸缩短809公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将形成我国中欧班列通行的重要口岸集群,对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