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山东江苏江西重庆河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1-10 | 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中铁十四局、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2024年小客车指标配额、配置比例公布!
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今天上午发布关于2024年小客车指标配额和配置比例的通告——
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市政府令第296号)、《<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的有关规定,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就2024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配额及配置比例等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2024年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2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8万个。
二、2024年小客车指标配置比例如下:
1.普通小客车指标。家庭和个人指标额度共计19200个,家庭和个人同池摇号;单位指标额度800个。
2.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家庭和个人指标额度共计73000个,其中家庭指标额度58400个、占比80%,个人指标额度14600个、占比20%;单位指标额度4000个;营运指标额度3000个。
特此通告。
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
2024年1月10日
【山东】零沉降!这条隧道成功下穿百年胶济铁路!
1月9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青岛地铁5号线双线隧道顺利下穿胶济铁路,攻克一级风险源,为春运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运营铁路线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作为山东省交通大动脉,胶济铁路日行列车数量150余列,盾构机自瑞昌路站始发17米后,便进入下穿胶济铁路范围,盾构双线下穿铁路影响区域总长度达270米,下穿段地处破碎带,岩层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极大。
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施工团队加密施工监测点位布设,在下穿运营铁路线期间,采用24小时自动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实时优化掘进参数。同时,施工团队采用同步注浆和洞内二次注浆,及时补充压浆,确保土体压力整体稳定,为下穿段铁路线增加安全保障。
最终,建设者历时39天,以几乎零沉降、零变形的成绩顺利完成下穿任务,确保铁路线正常运营。
青岛地铁5号线是环绕青岛市东岸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其建设将极大提升东岸中心城区地铁网络化运营功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及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带动大港、中车科技园、欢乐滨海城以及闫家山片区的规划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发文: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
近日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
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
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产业链创新升级
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值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主要任务
推动集群发展,增创产业新优势
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常州创建新能源领域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常州新能源领域产业持续集聚发展。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对常州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领域优质项目,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按规定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常州企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开拓产业新赛道。支持常州开展储能项目试点示范,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推动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高功率密度电池产业化。引导常州氢能产业制造、储运、应用等全链条发展,加快打造“常州氢湾”。
强化产业链招商。支持常州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对具备产业链决定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优先遴选列入省重大项目,省市联合加强用地用能等资源保障。
拓展海外市场。支持常州创建新能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鼓励常州新能源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重点支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
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龙城实验室围绕新能源装备产业领域创建省级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平台。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瞄准企业面临的技术难点,重点遴选对产业发展影响力大、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整合多方创新要素资源,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支持常州在全球范围内引才聚才,鼓励申报“双创计划”、“333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支持常州赴重点高校招才引智,鼓励常州新能源企业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设站单位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拓展示范场景,营造产业发展生态
深化场景应用推广。指导常州围绕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设施见桩率和光伏电池见板率,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和氢能综合应用等绿色能源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申报国家、省示范项目和专项资金。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常州光伏电站、储能电站与智能电网友好互动、智能互联,实现光储充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积极推广成功示范案例。
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支持常州动力电池等制造企业获得绿电资源。加强省级统筹协调,建立跨地区互济机制,帮助常州企业争取绿电资源。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常州牵头和参与起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相关标准。支持常州加快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示范标杆。支持常州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常州企业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江西】江西打造综合交通“一张图”运行监测“一张网”
1月9日,2024年江西交通运输工作会暨安全生产工作会召开,提出今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1148亿元,深化落实交通运输服务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六大行动,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绿色转型,不断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聚焦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江西力争开工建设长赣高铁,加快推进昌九高铁、瑞梅铁路建设;建成大广高速公路吉康改扩建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南昌北二绕城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梨东改扩建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353国道武宁县罗溪至修水县黄沙段公路改建工程等11个项目,全年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27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加快推进赣江新干枢纽至南昌二级航道建设工程等7个水运项目建设,实现高等级航道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瑞金机场通航,力争建成瑞昌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景德镇机场改扩建工程和安福通用机场。
江西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以重点工程为依托、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遴选推广应用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成果,加速向生产力转化;探索打造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等交通新基建示范项目,推广一批轻量化、可复用的数字化成果,打造综合交通“一张图”、行业运行监测“一张网”等专题应用场景。
今年,江西将扎实做好交通强省建设具体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落实,科学谋划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水运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赣州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等7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形成2到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熟成果。
为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江西将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省级航线补贴政策延续实施,督促市县加大水运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干线运输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加快九江港红光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重要港口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建设,实现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无缝衔接。
聚焦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江西将深入推进区域执法协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执法协作机制;强化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分类分级监管,拓展“信用+”9大应用场景;编制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权力事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实现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在不同地区和层级无差别受理。
2023年,江西省综合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7.9亿元,高铁覆盖82个县(市、区),实现市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31条;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1.2亿人次、同比增长21.6%,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20.2亿吨,同比增长5.8%,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重庆】规划、建设、枢纽、运营、治理一体化引领 成渝两地迈入1小时交通圈
近日,据重庆市交通局消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四年来,重庆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近4000亿元,实施100余个交通重大项目,其中百亿级项目26个,新开工57个项目、建成投用47个项目,川渝交通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为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专项工作组,通过规划、建设、枢纽、运营和治理“五个一体化”,合力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原路加宽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目前,川渝间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大通道达28条,川渝毗邻地区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成渝两地迈入1小时交通圈。
高铁方面,川渝联合开工成渝中线、西渝、成达万、渝昆4条高铁,在建的渝昆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总体形象进度分别达到92%、60%。高速公路方面,川渝间规划高速公路省际通道39条,目前重庆在建及建成川渝省际通道21条,其中双核间形成成渝、渝蓉、渝遂、合川至安岳等5条直连大通道,梁平至开江、渝赤叙、万开达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建设。
水路方面,重庆建成投用嘉陵江利泽枢纽船闸,川渝合资共建的万州新田港区二期加快推进。目前,重庆市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吞吐量双双突破2亿吨。机场方面,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钢结构主体工程完工,万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黔江机场完成改扩建。
自2020年4月开通川渝首条跨省城际公交以来,两地已累计开行22条跨省城际公交,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毗邻市、区、县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全覆盖。成渝地区还实现公交“一码通”“一卡通”,19个交通类“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河南】河南交通探索厅县共建“兰考模式”
1月8日下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与兰考县政府在郑州签署《关于加快郑开(兰考)同城化进程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县城高质量发展样板县的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通过厅县合作,以“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样板县、打造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样板县、建立长效稳定的公路养护模式样板县、构筑有力支撑乡村振兴的运输服务体系样板县、建设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样板县、打造绿色智慧的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样板县”为重点内容,将兰考打造成综合交通运输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县,有效服务支撑兰考高质量发展富民强县试验区建设。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立出席签约仪式并表示,要共同谋划,就兰考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乡交通县域样板这个题目上谋划思考;要全力支持,把兰考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实施交通优势再造,使硬件更强,软联通上创新突破、大胆尝试;要分工协同,确保协议落实落细,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兰考模式”。
兰考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合作协议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将综合交通运输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县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认真落实框架内容,做好全方位服务,努力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综合交通县域样板上走在前、作示范。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三新一高”战略定位,聚焦“四个兰考”建设,围绕“1314”行动,守正创新、拼搏赶考,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化运输服务品质,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产业集聚辐射能级,锚固城镇空间格局,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县域高质量发展中树立样板,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