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天津浙江甘肃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2-21 | 来源:北京晚报、浙江发布、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京沪高速“堵点”将拓双向6车道,人民医院地下通道将加电梯!明年30项市级疏堵工程公布

近日,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简称“城养中心”)获悉,2024年北京计划完成30项疏堵工程和重要节点改造,包括道路进出口、重要交通节点、完善慢行系统等方面。其中,京沪高速瓶颈路段将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一批疏堵工程辐射东四环、东五环。

万泉河路增加进口“加速道”

为进出口提速,是近两年疏堵工程的重点之一。明年,北京将对万泉河路(进京方向)、西三环内环等路段进行出入口优化调整。

万泉河路西苑医院至万泉河桥路段,目前有两处主路入口,但均未设置“加速车道”,也就是说,辅路进主路车辆需要和主路外侧直行车辆共用1条车道,车辆需要踩刹车、减速、观察再通过,从而导致主路车辆通行效率降低,辅路车辆也难以驶入主路,造成主路、辅路拥堵加剧。

针对这一问题,疏堵工程将通过向外拓宽道路断面、拓宽四环出口匝道的方法,在主路增加1条车道,让辅路驶入车辆拥有自己的“加速车道”,从而更平顺地并入主路车流,避免直切带来的安全隐患。

西三环内环(丰益桥-丽泽桥)进出口也将完善。该项目位于西三环内环丽泽桥南侧去往丰体南路、丽泽商务区的出口处。晚高峰期间,该出口交通量较大,三环主路外侧两条车道经常出现出口排队现象,排队平均长度160米。明年改造中,将优化三环匝道出口处的通行空间、加大转弯半径,同时将匝道出口处1车道改为2条车道。

东四环东五环开展多项疏堵工程

明年疏堵工程,将对多个重要交通节点进行“手术”。

“工作日早高峰,许多高速进城方向压力大,而京沪高速出城方向也有拥堵,因为不少车主去往亦庄的企业上班。”城养中心综合治理科科长叶凯丰介绍,受铁路桥影响,京沪高速(四环-五环)为双向4车道,由于四环汇入车流量较大,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约4公里路段,存在常态化交通拥堵,早高峰期间尤其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明年疏堵工程拟对中央隔离带进行压缩,并将3.75米宽的行车道压缩至3.5米,将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解决早高峰去往亦庄开发区方向交通拥堵、出行难问题。

明年,辐射东四环、东五环的疏堵工程还不少。比如,五环路大羊坊桥(东向北)出口匝道改造,利用立交范围内用地,将该匝道由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1条去往马驹桥、天津方向,1条去往三环、四环方向,预计可使该处交通拥堵得到显著缓解;东五环平房桥周边道路改造工程,将在姚家园路东侧,占用主辅路分隔带新建主路出口,分流部分车辆至辅路,缓解主路通行压力,同时方便沿线居民出行;此外,东四环大郊亭桥南将增设掉头车道,提前分流大部分掉头车流,缓解路口左转车道交通压力。

玉泉营桥区等多个路口将提速

路口改造方面,明年疏堵工程将为玉泉营桥区等多个路口提速。

玉泉营桥区路口改造工程,位于玉泉营桥西南角,该交叉口北向南方向直行交通需求量很大,由于只有一条直行车道,排队拥堵严重。改造工程计划将现状掉头车道改为直行+掉头车道,在交叉口出口段,利用道路内侧绿化带增加一条机动车道,从而缓解拥堵状况。

莲石东路(莲玉桥-青塔桥)南侧辅路,周边居住密度较高,同时区域内路网密度不高,加之四环的阻隔,由西向东出行需求主要由莲石东路及其辅路承担,交通压力较大。明年改造中,莲玉桥西进口、青塔桥西进口,均由现状三车道拓宽为四车道。

人民医院地下通道将加电梯

行人的步行、过街需求,也是疏堵工程关注的重点。

备受关注的西二环人民医院地下通道加电梯工程,有了新进展。据了解,改造工程将利用医院南侧的地下通道两侧梯道,在现有梯道井中新建电梯井,达到完善无障碍设施、方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就诊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既有地下管线的干扰。

2024年,北京计划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和重要节点改造,比2023年增加了10项。

【天津】今日,天津与成都、郑州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

跨城互通  再下两城

12月21日天津与成都、郑州

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

为深入落实全市“十项行动”,全力推动“三量”工作走深走实,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线网管理公司积极拓展跨城扫码互通城市范围,自今日起,天津地铁App与成都、郑州轨道交通App实现跨城扫码互通功能。

天津地铁App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呼和浩特、南京、南昌、常州、石家庄、苏州、成都、郑州12座城市实现跨城扫码互通。乘客只需下载“天津地铁”App,即可在上述所有城市扫码乘坐地铁。上述城市的轨道交通官方App也可在天津地铁使用(其他城市App互通具体启用时间以当地公示为准)。

乘客可将“天津地铁”App升级到最新版本即可享受跨城扫码互通的方便和快捷。为了向乘客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天津轨道交通线网管理中心在客运服务支持方面已与上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进行对接。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如有疑问,可拨打客服热线或向就近地铁车站的客服中心寻求帮助。

13座城市地铁App名称及地铁客服热线

【浙江】好消息!这条新高速就要通车啦~

今年年底,杭州至宁波国家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杭州至绍兴段将建成通车,项目起于萧山南阳街道,路线自西向东经杭州萧山区、钱塘区和绍兴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全长约52.8公里。

其中,杭州段长约23.5公里,自萧山区南阳街道起,与未来杭州中环的南阳枢纽相接,之后一路向东延伸,在杭州境内设河庄、义蓬、党湾和临江南互通,与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头蓬路等道路相交。

绍兴段长约29.3公里,自西向东穿过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终于上虞区与余姚交界处。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主线共设桥梁24座,其中特大桥22座,隧道1座,10处互通式立交,沿线设置高速收费站6处、服务区2处。

与此同时,杭州至宁波国家高速公路宁波段一期也于近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建成,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杭绍甬新高速建成后,从杭州萧山南阳上高速,可以一路到达宁波镇海,打开杭州、绍兴、宁波三地全新的高速连通方式。

【甘肃】甘肃交通人攥指成拳全力保障抗震救灾通道畅通

紧急启动抗震抢险救灾Ⅱ级应急响应、挺进震区连夜开展公路抢险、昼夜奋战10小时高效打通救援“生命线”……12月18日23时59分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甘肃交通人与时间竞速,不惧考验、逆行而上、争分夺秒,全力保障抗震救灾通道全天候畅通。

反应快一步 希望多一分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抗震救灾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12月19日1时30分在全行业启动了公路交通抗震抢险救灾Ⅱ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力量,连夜赶赴灾区一线开展公路抢险和保通保畅工作。

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承担交通运输保障组工作任务,会同公安、应急、消防、通信、民航及铁路等形成合力,组建综合协调组、公路抢通保畅组、运力保障组和交通秩序组共4个专门工作组,分工协作,合力确保灾区生命通道畅通。

“六位一体”交通调度指挥体系24小时在线。

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充分发挥“六位一体”交通调度指挥体系优势,紧盯重点路段动态变化,加大路网实时运行监测力度,凝聚“一路多方”涉路单位联勤联动工作合力,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多举措提升震中周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和快速处置能力,保障抢险车辆顺利及时进入灾区,为伤员救治、转运以及物资的运输提供道路保障。

集结快一秒 安全多一分

“赵师,快,赶紧往积石山走!”12月19日0时40分,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抗震救灾突击队已经集结完毕,火速赶向地震重灾区积石山县。而地处本次地震震源所在县的积石山公路段,40余名职工在收到单位集结抗震抢险的号令后,全部义无反顾连夜回到单位,其中,8名职工家中已经受灾,最严重的1名职工家中房屋已经倒塌,但他们毫无怨言,全部奋战在零下14摄氏度的救援一线。

公路部门连夜抢修受阻道路。

道路就是灾区的生命线。地震发生后,全省公路部门组织近百名抢险人员,以及装载机、挖掘机等应急设备近30台,星夜兼程、昼夜奋战,19日10时,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打通;19日11时,24条受损严重的农村公路全部抢通,为震后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公路交通保障。同时,出动巡查人员4000多人、机械设备950多台,排查公路里程25586公里,摸排桥梁9765座,隧道978道,全力排除安全隐患,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交通职工及时排查公路设施安全隐患。

攥指成拳,汇溪成海。甘肃省道路运输部门组建2700多辆综合应急车队整备待命,随时等候调配;高速路政大队“一路四方”拉网式排查全面铺开;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大队第一时间在南阳山隧道口、临夏服务区、韩集收费站、大河家收费站等地布点执勤,对故障救灾车辆进行免费施救;水运部门深入永靖县大坝码头、太极岛码头、东乡县东干码头、临夏县莲花码头,全方位检查水运设施安全。

省公航旅集团组建“甘肃公航旅集团应急救援队”,组织50余人现场开展救援,为各方救援车辆提供柴油30余吨。其中,路投公司连夜组织临大、安临、兰永临、永积等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救援,调集装载机、挖掘机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省公交建集团火速行动,发挥交通全产业链优势,组织公路养护、施工、服务区经营等企业,在属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下,争分夺秒开展联合救援和保通保畅工作。省民航机场集团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将一批批救灾物资运送灾情一线。邮政管理部门对于因受灾无法及时送达的快递包裹,耐心解释,安抚好用户情绪,对药品等紧急或重要物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求快递企业优先尽快处理,解决寄递用户的燃眉之急。中交集团组织救援力量投入装载设备、吊装设备前往灾区全力开展保障救援工作……全省交通运输各行业各单位全部行动起来,点点微光、星火成炬,照亮了抗震抢险的希望之路。

服务多一点 温暖多一度

从白银运送救灾物资过来的陶师傅、马师傅、李师傅一行开着拉满棉衣、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救援物资的车辆准备在太石服务区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赴灾区,看到服务区为抗震救灾人员免费提供就餐服务的温馨提示后,决定速速吃口热饭。“走得早,没顾上吃,一路通畅开到这里,确实饿了。”陶师傅说。“不收通行费,还给我们免费提供热乎的牛肉面,我们这心里也和这面一样,热乎得很!”从河北保定出发的蓝天救援队成员王楠跟几位师傅聊了起来。

工作人员为抢险人员端来热饭。

在临夏服务区,华运公司兰州片区负责人汪云飞正在给从山东济南过来的3支救援队伍分发食物。“天气这么冷,大老远赶来大伙都不容易,我们也很想为积石山的老乡们进上一份绵薄之力。”汪云飞说。在全力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升级服务。在太石、买家巷、临夏、王格尔塘、上湾、韩集、积石山7对服务区设置了14个应急服务保障点,为过往救灾车辆提供简餐和姜茶。天气寒冷,各服务区暖气温度在已达标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升温,确保来往的救援人员在短暂歇息中感受更多温暖。

工作人员为抢险队伍发放食品。

交通运输部门还在相关收费站设置了抢险救灾“绿色通道”,对途经高速公路前往灾区的应急车辆、专用救灾车辆、医疗车辆等全部减免通行费,免费时间暂定为2023年12月19日零时至2024年1月18日24时。

交通运输部门的温馨提示。

灾难无情,方见人间真爱。地震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响应省直机关工委号召发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向灾区捐款。省民航机场集团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向积石山县捐款100万元现金并捐赠了15万元物资。兰州新区城建交通局全力支援灾区救援工作,先后组织两批价值220万元的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将在第一阶段道路抢通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生命线”畅通。同时,及早谋划灾后重建工作,组织专家对灾区道路进行灾损评估,制定重建方案,为全面开展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内蒙古】内蒙古将全面建成综合立体交通网

12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内蒙古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对内蒙古首个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相关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围绕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联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明确了2025、2035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内蒙古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基本形成,综合交通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首府至盟市及相邻盟市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重点口岸全部通高速公路;主要高(快)速铁路通道基本形成,城际铁路逐步拓展,普速铁路网不断完善;“干支通”航空网络实现广泛覆盖;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现“区域有核心、盟市有园区、旗县(市)有集散、乡镇有节点、村村通快递”。

到2035年,全面建成内蒙古综合立体交通网,旅客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实现呼包鄂城市间1小时通勤、首府至盟市行政中心2小时直达、盟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多式联运快速发展,高效快递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国际货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效的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

《规划》依据国家及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城镇、产业、人口及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空间分布特点,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优质增量供给,完善通道、铁路、公路、民航、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内蒙古综合立体交通规划布局。到2035年,自治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28万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交通运输补短板、促发展。紧盯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配套举措,量化细化任务目标,把具体事项落到年度工作中,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