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河北重庆福建广西新疆西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2-06 | 来源:天津交通、广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天津】天津公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路段
近日,市交通运输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联合发布本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路段,津沧高速、塘承高速正式用于在我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津沧高速
津沧高速连通了天津南站和滨海新区,测试路段东起外环线,西至津沧高速天津南站通道交叉口,全长4.4公里,共设有互通立交1座,菱形立交2座。
S6津沧高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示意图
塘承高速
塘承高速连接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和蓟州区,测试路段南起于滨海新区宁车沽村,北至蓟州区别山镇,全长90.8公里,全线共设有主线收费站2座,匝道收费站8座,服务区3座,高接高互通立交6座。
S21塘承高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示意图
开放高速公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动“数字高速”建设,助力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本市结合自动收费站、全程视频监控、智能交通事件监测等智慧高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进一步研究“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径,深入探索智能联网汽车高速公路通行与商业模式融合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高速公路场景下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货运汽车编队行驶、电动重卡能源综合补给等新型运输和服务模式,为高速路网赋能创造新价值,同时为促进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河北】旅游包车周末节假日到河北继续免费走高速
12月1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实施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2024年继续实施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
《通知》明确,对通行河北省联网收费高速公路并由省内收费站驶出,且安装使用ETC的旅游包车给予100%优惠。政策实施时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免费时段为每周五12时至周日20时,其中元旦、春节(含2月9日)、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实施时间为第一日零时至假期最后一日24时。
自今年3月31日实施该免费通行政策以来,河北省交通运行多项指标创新高。“五一”假期,有超5万辆次旅游包车免费通行河北省内高速公路,全省“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亿元。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包车免费通行河北高速公路超8万辆次,全省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1.49倍、1.44倍。截至11月26日,河北省高速公路旅游包车免费通行今年累计达69.79万辆次。
【重庆】巫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2月4日,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参与投资,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七局、中铁二十三局共同参与建设的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重庆段)建成通车。
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巫镇高速公路东溪河特大桥。
巫镇高速公路是一条建在“地质博物馆”上的高速公路。该项目全长约48.7公里,其中,重庆境内45.2公里,陕西境内3.5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桥隧比达91%,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这条横跨巴山渝水的南北通道帮助渝陕两地首次实现高速公路直连互通,为三秦大地和山城重庆架起一条通衢大道。
该项目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共穿越28个褶皱和7条断裂带,施工中先后遭遇断层、岩爆、大变形、岩溶、地下水、煤层瓦斯及高地应力等各种不良地质。参建各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最终建设出一条跨越崇山峻岭,高差达700多米的“天路”,让天堑变通途。
其中,东溪河特大桥全长506米,主桥设计为跨径330米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距离地面垂直高度达289米,创造了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型桥梁之最。施工中,总计近3万吨钢拱肋和各类物资通过缆索吊凌空吊运。为此,中铁十二局建设者建立桥梁三维模型,将山谷横风转化为施工参数,通过“模型+实景”预先开展桥梁受力分析,模拟桥梁施工,确保大桥以零误差精准合龙。大桥施工中形成各类创新成果和专利发明近380项,为同类型桥梁建设积累了经验。
鸡心岭隧道最大埋深超过1100米,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和煤层瓦斯区域,地下暗河、巨型溶洞溶腔、高压富水带和瓦斯地层交错纵横。中铁十二局建设者在该隧道施工中开展了富水岩溶隧道施工创新、大纵坡斜井施工、开挖多断面工序衔接、反坡长距离独头掘进、隧道仰拱快速施工等专项技术创新研究,总结形成公路隧道无仰拱段找平层快速施工技术、大纵坡隧道二衬施工技术、瓦斯隧道工装工艺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巫镇高速公路鸡心岭隧道远景。
巫溪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全隧穿越6道煤层,隧道掘进过程中,涉及两段高瓦斯作业工区,总长约310米,孔内浓度达到90%。为确保施工安全,中铁十七局建设者全副武装,施工中采取“多打眼、少装药、短进尺、强通风、快锚喷、勤检测、强支护”原则,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将瓦斯自动监测与人工检测相结合,全方位构建隧道施工安全体系,保证高瓦斯隧道施工段安全掘进。隧道出口位于悬崖峭壁完全不具备施工条件,建设者化身“蜘蛛人”采用搭建挂壁便道、钢便桥跨河、便道隧道,顺利打通出口施工通道。
巫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打通了陕西和重庆的山水阻隔,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的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成为西北地区通江达海的便捷通道。
【福建】“激光防疲劳系统”“蜂窝可导向防撞垫”……这个路段科技感拉满了!
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去哪都快了,但也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厦门作为全省车流量最大最繁忙的区域之一,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完善和升级改造交安设施,提升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安全防护新升级,防撞“黑科技”来助力
近日,在沈海高速K2268主线分流附近,一辆货车在行驶中因出口变道行驶操作不当径直撞上高速护栏端头的防撞垫。幸运的是,驾驶员并未受伤,这要归功此处安装了梯度增强蜂窝可导向防撞垫,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挽救驾驶员生命的“神器”,关键时刻发挥缓冲吸能作用,削减其受到的撞击力。目前,沈海高速泉厦段沿线各出口互通匝道、主线客货分流鼻处的护栏上游端部已全部安装该防撞垫,其具备分级抵抗撞击、平稳高效吸能的力学特征,防护等级为三(TS)级,一旦有车辆撞击将尽可能吸收冲撞能量,提升通行安全性。
优化指路标志信息指引和标线,
雨夜天气更好识别
雨夜天气,从泉州来厦门的朋友会发现,这里的标志牌和标线比其他地方更亮更显眼,这就是优化后的指路标志信息指引和标线。大帽山隧道是我省高速公路唯一一座单洞四车道隧道,隧道出口距厦门收费站出口不足1km,驾驶员驶出隧道极可能来不及变换车道,错过厦门出口或在厦门出口前紧急变道带来安全隐患。隧道入口前方门架主动发光标志牌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面板显示技术,隧道进洞前设置1km长全天候雨夜型预成型标线带,干燥夜晚具有高亮的逆反射效果,雨天夜晚同样具有高亮示廓效果,视认效果大大提升,确保群众平安文明出行,不再“错过”厦门出口。
高速公路出口灯光,擦亮平安出行温暖底色
在沈海高速厦门段所有互通出口段减速车道右侧,均可以看到一排12米高的路灯,在每盏280瓦的LED路灯暖色灯光的照射下,出口匝道线型在漆黑的夜空里显得既清晰又温馨。这项民办实事民心工程,属于全省首创,有效提升了夜间高速公路事故预防能力,特别是防范因疲劳驾驶、雨雾天气、错过出口突然变道、违法停车引发的事故,为厦门特区高速公路出行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温暖的路灯照亮了群众安全回家路,提醒司乘朋友前方有收费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下高速,保障了出行安全。
用光影给你提神!看看这些“防疲劳神器”
在全省车流量最大的截面路段,跑夜路的司乘朋友途经沈海高速K2279路段翔安收费站附近时,头顶上空会出现绿色光束,十分酷炫。这是高速交警部门安装的“防疲劳神器”——激光镭射灯,通过科技手段精准预防和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绿激光、长射程、多模式,刺激驾驶员视觉神经,起着抗疲劳作用,达到提神效果,降低行车安全风险。此外,在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还安装频闪警示灯、爆闪灯和反光带等提神设备,提醒广大司乘朋友尽量不赶夜路,不疲劳驾驶,确保充足睡眠,安全出行。
预警、提示、报警……
多种设备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依托沿线可变情报板实时、可变等特性,可发布多种行车安全信息,让群众更好地掌握高速路况、天气情况、施工信息等,帮助群众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在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或交通事故时,可通过隧道紧急电话一键呼叫路网中心,调度员接到电话后可以通过隧道广播系统发布警情,引导人员安全有序撤离;栏杆长一尺,安全近一分,辖区高速车流量大栏杆频繁开合,广场行人、摩托车、非机动车易跟随前方车辆驶入高速,各收费站加长超宽车道栏杆,在地面以锥桶填补空位,使非机动车无法顺利通过,岗亭内人员发现情况立即通知外勤人员干预,出现不配合的人员和车辆,及时报交警部门处置,把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在高速行驶,驾驶经验和技巧尤为重要,今天,高速君为广大司乘朋友整理了这些“安全卫士”,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出行时多留心眼,遇危险沉着冷静应对,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广西】北海码头首座轨道式装船机,来了!
近日,北海码头首座轨道式装船机的臂架、溜筒、输送机等组件,从“弘翔97”轮运输船上安全平稳地卸到铁山港北暮作业区南7号泊位前沿,组装成型后将服务港口货物高效优质装船,助推铁山港北暮作业区迈入装船机时代。
专业高效,“钢铁巨人”服务化肥出口
这是北海码头首座用于化肥出口的轨道式装船机,高42米,自重约480吨,额定装船效率2000吨/小时,能够满足1万~7万吨级化肥船舶的作业需求,主要由大车行走机构、伸缩臂架机构(含臂架本体及带式输送机)、伸缩溜筒机构、俯仰机构等组成。
为做到全程安全高效,这座装船机采用模块化运输及安装的方式,先化整为零运输到港,再现场组合安装在铁山港作业区南7号泊位前沿轨道。
同时,这座装船机还采用一套可伸缩、可俯仰的臂架技术,通过精准调节溜筒伸缩高度,以适应不同潮位和船舱状况,实现各舱口均匀高效装船作业。该装船机还可沿轨道行走,进一步扩大装船的范围,对比传统门机装船工艺,效率可提升约6至8倍,进一步提升北海码头的装卸能力。
图片
绿色装卸,形成提效增质新名片
为做到工艺环保,这套装船机的卸料口中自带抑尘斗,可有效解决散装化肥在装船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更好减少货损,实现高效优质装卸,进一步擦亮北海码头的绿色发展底色。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海码头坚持以绿色港口建设为引领,先后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3套负压漏斗、4台充电集卡、长898米高18米的防风抑尘网等投入生产使用,为北海码头的粮食、煤炭等重点货物作业提供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设备保障,带动港口吞吐量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23年1-11月,北海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3643.98万吨,同比增加10.9%;其中集装箱部分完成801559标箱,同比增加21.46%。
铁山港北暮作业区南7-南10泊位效果图。(姚流伟 摄)
装船机作为铁山港北暮作业区南7-南10泊位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将与泊位、仓库、市场等构成一套高效完备的物流系统,吸引更多产业上下游企业到港开展货物中转,促进产业聚集,形成补链强链作用。
【新疆】新疆首个准自由流收费站投入使用
交易时长从200毫秒至300毫秒,缩短到只需15毫秒至30毫秒,交易速度明显提升。近日,新疆交投集团乌拉泊南收费站ETC匝道预交易系统投入使用。车辆在到达收费站出口前,便能在匝道上实现提前缴费,ETC车道通行更顺畅。同时,新疆交投集团运营公司在所辖16个高速公路路段、72个收费站安装133台智能自助设备,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随着匝道预交易、自助缴费机等多项智慧交通设施的应用,标志着新疆首个集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效能于一体的智慧化收费站开启上线模式。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运营公司积极推动乌拉泊南收费站匝道自由流建设试点及优化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乌拉泊南匝道收费站采用“匝道预交易+ETC+入口发卡机+出口交费机”等方式。使车辆在通过预交易门架时对ETC车辆完成通行费扣款,扣款成功后,车辆可从收费站的任意出口车道快速通行,交易异常车辆通过两级诱导标识,引导车辆行驶至MTC车道自助通行。同时,乌拉泊南收费站还在云舱中布属了远程值守系统,打破传统收费现场“一人一亭”现状,实现“一人多岗”的集约化管控。
除此之外,乌拉泊南收费站还通过超融合、降级布属、窄岛化等技术手段的融合应用,提升系统优化能力,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车道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新疆交投集团运营分公司坚持提前布局,对以往交通流量及车型特点进行分析,对乌拉泊南收费站增设三条潮汐ETC专用车道,车道布局由以往的3进3出增至5进5出。与此同时,对特情处置设备进行升级,实现入口发卡、OBU写入及出口读卡、ETC交费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收费站应急通行的保障能力。
乌拉泊南收费站是前往乌鲁木齐县南山度假区最近的收费站,单日高峰交通量达3万量,通过本次技术应用,单车缴费通行时间缩短30%,单车发卡通行时间缩短45%;较改造前每小时通行能力增加800辆;ETC车辆通过率由97%提升至99%以上;拥堵情况大大缓解,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智慧、高效、便捷、通畅的通行环境。
【西藏】西藏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体全线贯通
12月5日凌晨,G4218雅叶高速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新建工程(以下简称“拉日高速公路”)普巴隧道左洞贯通,标志着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体全线贯通,为该工程2024年6月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月5日,普巴隧道左洞贯通。图源: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据悉,拉日高速公路全线共有隧道22座、桥梁122座,桥隧比51%,当前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桥隧比高达72%。该公路工程线位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域,沿线坡陡谷深、地质复杂,雨季易发生坍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具有“海拔高、技术难度高、地质灾害频率高、环保要求高、建设标准高”等“五高”特点。
拉日高速公路共有9座连续刚构桥梁,包括五曲雅鲁藏布江大桥、萨嘎雅鲁藏布江大桥、普巴雅鲁藏布江特大桥、扎曲大桥、卡如雅鲁藏布江大桥、塔热村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等,这些桥梁跨越深山峡谷。其中,卡如雅鲁藏布江大桥最大墩高达72米,塔热村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和普巴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70米。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寒缺氧环境和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桥梁的重重困难,精心组织、细化方案、优化工艺,全过程、全环节、全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了全线桥梁建设有序推进。
在拉日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攻坚段建设中,开建的第一座隧道仁布隧道便面临了巨大施工困难,建设单位攻克了在卵石加粉砂层注浆难、不易加固的难题,采用双层超前大管棚、加强衬砌结构类型,基底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的综合处理方案,实现安全进洞。全线最长的隧道帕当山隧道,左线全长4587米、右线全长4568米,建设中曾面临长度约200米、最小埋深50米的断层破碎带,建设者采用地质雷达、电磁瞬变及超前探孔相互印证的方式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围岩情况,合理安排爆破、加强支护变形监控等,确保施工稳步推进。曲大隧道、普当隧道等在施工中克服了掌子面突水、涌泥、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通过加强监测、增强排水、及时排险,实现顺利贯通。全线最后贯通的普巴隧道左洞长3795米、右洞长3715米,最大埋深448米,为特长隧道,该隧道建设者攻克了穿越破碎带和涌泥、突水等带来的施工难题,实现了双线贯通。
普巴隧道贯通现场。图源: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拉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次朗介绍,工程开工以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西藏自治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全力推进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程指挥部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为前提稳步推进工程进度,严格要求各参建单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原材料进场即开始狠抓质量管控,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过程闭环施工管理。各建设单位克服多重困难艰苦施工,抢抓工期,日夜奋战,建设完成了全线所有桥隧工程,有力保障了拉日高速公路在2024年6月底如期建成通车。
拉日高速公路总里程166.98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这条高速公路是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的一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交通纽带,是西藏“十三五”公路交通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提高道路运输能力和行车安全性,完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为实现“一圈两翼”城镇建设、完善以拉萨为核心的3小时经济圈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