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河南湖北山西四川青海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2-05 | 来源:江苏交通、四川省亨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江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部署这项重点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召开
2023年厅安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12月1日上午,省交通运输厅召开2023年厅安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推进冬春火灾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及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部署做好岁末年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厅长、厅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当前,临近年末岁尾,道路水路运输需求旺盛,叠加季节性风险,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会议强调,要根据省安委办、省消委办关于开展冬春火灾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行动部署,聚焦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薄弱区域,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要统筹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道路运输方面,要督促企业开展从业人员冬季运输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按规定开展“两客一危”驾驶员行前安全测评提示;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要督促运营单位开展重点设备防寒防冻检查,配备应急物资,做好冬季高发易发事件应急抢修准备工作;水上交通方面,要加大重点水域现场巡航巡查力度,督促水路运输企业及船舶严格执行恶劣天气条件下禁限航管理规定;港口营运方面,要督促港口企业对储存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的储罐及时开展检测,落实大型港机防风防冻相关措施;公路水运工程方面,要落实大风、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防范应对措施,强化人员安全防护和施工现场管理;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要开展针对性养护,加强路面巡查,及时做好清障、除雪、除冰等工作。
会议强调,当前,各项工作进入“收官期”,既要完成好今年重点工作的收尾交账,也要认真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的开篇布局。要严格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密切关注雨雪冰冻、大风大雾等灾害天气变化,加强预警监测,部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险情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及时处置。
【河南】河南230国道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快建设
岁寒天冷,却挡不住建设者们前进的步伐。12月4日,在230国道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工地,T梁预制生产蒸汽养护、梁板运输吊装有序推进、路基段中分带预埋管线和路缘石安装、路肩培土、边坡防护、边沟砌筑等附属工程施工全面展开......项目建设者不畏严寒,奋斗在项目一线,变冬闲为冬忙,变冬慢为冬抢,奋力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圆满收官,明年工作高点起步,赢得2024年建成通车主动。
在230国道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预制梁场,工人们忙碌着给预制T梁“穿衣服”“盖被子”,军绿色的“罩子”将一榀榀50米T梁捂得严严实实。中交一公局新开黄河大桥项目总承包部负责人介绍:“我们采取遮盖、封闭、强制热循环等施工方案,改变T梁预制生产的小环境温度,使钢筋加工、预制梁混凝土浇筑、养护、压浆、封锚均在5至15摄氏度的小环境进行施工,通过蒸汽养护搭配复合篷布覆盖为T梁保温保湿,防止裂缝出现的同时快速提高梁体强度,以保证T梁预制生产施工质量和产能。”
入冬以来,项目部根据季节特点和气候变化,转变工程施工和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合理调整施工次序,科学组织冬季施工,严格规范工程产(成)品过冬措施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天气变化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截至目前,主桥节段施工完成670个,占设计1440个的46%,预计12月中旬首跨合龙;堤内引桥下部施工加快收尾,堤外引桥桥面系施工结束;全线中小桥、涵洞和房建“三通一平”施工完成,机电、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梯次推进……年度完成工程投资21.74亿元,占目标任务15亿元的144.9%。
【湖北】十巫高速公路南段开工
近日,湖北首条跨省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十堰经陕西镇坪至重庆巫溪南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十巫高速公路南段起于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东川村,终至陕西省安康市镇平县钟宝镇东风村,全长84.9公里,桥隧比高达86.37%,总投资192.5亿元,计划于2027年建成通车。
作为湖北省、陕西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十巫高速公路南段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据了解,以往跨省高速公路通道中,湖北只负责省内段建设,而本次开建的陕西镇坪段主线6.28公里也由湖北企业承建,为湖北首个跨省建设项目。高速公路通车后,竹山到镇坪的车程将节省1个小时左右,强化汉江生态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联动发展,带动沿线特色资源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竹溪、竹山等十堰南部地区与镇坪等安康东南部及巫溪等重庆东北部主要城市之间,缺少城际快速联系通道,城际出行主要依靠242国道、238省道等普通公路,或经麻(城)安(康)高速公路和安(康)来(凤)高速公路绕行,通道绕行距离较远、出行效率较低等问题影响了三省市城际交通联系和区域联动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鄂陕渝毗邻地区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十堰市交通运输局按照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部署,积极推动十巫高速公路南段项目建设,联系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实行“线上+线下+驻点跟踪”的联动工作模式,精准运用先行用地政策,优化全链条报批流程,推动该项目从材料受理到用地批复仅用时10个工作日。
【山西】全省新增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17家“链主”企业
12月4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召开。会上,第二批17家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获得授牌。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37家“链主”企业。
现将第二批省级重点产业链情况、省级重点产业链和“链主”企业情况公布如下:
一、第二批省级重点产业链情况
1.新型储能产业链。围绕“锂/钠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储能系统—新型储能电站”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尚太锂电。我省目前拥有尚太、多氟多、蓝科途、厚生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锂电材料企业,在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锂电材料领域实现全面布局。目前负极材料已形成规模,山西尚太是国内首个全工序、整链条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已建产能达20万吨。
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细分为再生资源加工和工业固废利用两个方面。再生资源加工方面围绕“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资源再利用”相关环节成链;工业固废利用方面围绕“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终端消费”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金宇科林。废钢加工领域主要企业有晋城煜盛、太钢金属回收、瑞赛格等;煤矸石综合利用领域,金宇科林、晋坤、超牌、恒源等企业利用煤矸石生产煅烧高岭土,主要用于煤矸石发电、烧结砖建材、超细高岭土等领域。
3.碳基新材料产业链。碳基新材料产业链细分为焦化粗苯精深加工和煤焦油精深加工两个方面。焦化粗苯精深加工制己内酰胺方面围绕“苯—己内酰胺—尼龙6聚合切片—工程塑料”相关环节成链;煤焦油精深加工制精细化学品和炭素新材料方面围绕“煤焦油—特种炭黑、改质沥青—高端橡胶、炭电极”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阳光焦化、潞宝集团、三元炭素、山西永鑫煤焦化。焦化粗苯精深加工制己内酰胺方面,优势为成本较低的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通过中游加工,生产高端合成材料。主要产品有兰花科创的环己烷、己内酰胺等基础化工原料,阳煤太化新材料的聚合切片,山西潞宝兴海的己内酰胺、尼龙6聚合切片到纺丝等产品。煤焦油精深加工制碳基新材料方面,优势为成本较低的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通过中游加工,生产高端合成材料。
4.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围绕“计算机等设备制造—数字基础设施—应用集成”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山西云时代。上游计算机等设备制造方面,我省主要集聚了百信、长城、曙光3大信创整机制造企业,分别采用了华为、飞腾、海光3种芯片,全省信创产业技术路线较为全面。中游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我省在用、在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82.78万架,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10。下游应用集成方面,培育出云时代、长河科技、中网华信、科达自控等一批优秀本土企业,研发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在政务、能源、矿山等领域应用形成一定特色。百度在综改区落地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单体数据标注基地。
5.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围绕“铜矿采选—铜冶炼—铜材料加工—终端产品”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中条山集团。优势为上游铜矿采选,中游铜冶炼、铜材料加工,主要产品有中条山集团的铜精矿、阴极铜,山西春雷铜材的铜合金板带等产品。
6.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围绕“装配式设计—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工程施工”相关环节成链,“链主”企业为山西建投。优势为中游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下游工程承包,主要产品为山西建投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等。
二、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37家“链主”企业名单
特钢材料产业链: 太钢集团、山西安泰控股(第二批)、中阳钢铁(第二批)、山西建龙实业(第二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吉利汽车山西基地、大运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太重集团、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山西天地煤机。
风电装备产业链:太重集团。
氢能产业链产业链:晋南钢铁集团、美锦能源、山西鹏飞集团(第二批)。
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山西中铝华润、中铝山西新材料、山西银光华盛镁业。
光伏产业链产业链:山西中来光电、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第二批)、山西潞安太阳能(第二批)。
现代医药产业链:振东制药、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亚宝药业。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山西烁科晶体、山西高科华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二批)。
合成生物产业链:凯赛(太原)生物、锦波生物(第二批)。
新型储能产业链(第二批):山西尚太锂电。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第二批):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
碳基新材料产业链(第二批):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山西三元炭素、山西潞宝集团、山西永鑫煤焦化。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第二批):山西云时代公司。
铜基新材料产业链(第二批):中条山集团。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第二批):山西建投集团。
(注:太重集团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双链主”企业。)
【四川】2022年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冲击,四川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为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937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1390公里。铁路复线率为57.6%,电化率为87.1%。
(二)公路
年末公路总里程40.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6万公里。公路密度83.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0.4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9.9%。
年末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39.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0%、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里程3.2万公里,增加1442.3公里,占公路总里程7.9%、提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9179.7公里、增加571.4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里程5431.0公里、增加96.0公里,省道高速公路里程3671.4公里、增加474.0公里,县道高速公路里程74.8公里、增加1.4公里,G108金鸡关段2.4公里。
年末普通国道里程1.7万公里,普通省道里程2.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35.7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6.2万公里、乡道里程10.4万公里、村道里程19.1万公里。
年末公路桥梁4.9万座、451.8万延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915座、46.1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451座、69.6万延米,大桥10569座、270.5万延米。公路隧道1888座、257.4万米,比上年末增加386座、38.3万米,其中特长隧道217座、102.1万米,长隧道597座、106.6万米。
(三)水路
1.内河航道
年末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0881公里,其中五至七级(含)航道2136公里、占总里程19.6%,四级航道1026公里、占总里程9.4%,三级航道866公里、占总里程8.0%,无一、二级航道。
2.港口
年末拥有港口18个,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403个。其中,千吨级及以上泊位44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
(四)民航
年末颁证民用航空机场16个,没有新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6个,较上年无变化,按旅客吞吐量从高到低分别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绵阳南郊机场、泸州云龙机场、西昌青山机场、宜宾五粮液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吨以上的机场7个,较上年末减少1个,按货邮吞吐量从高到低分别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绵阳南郊机场、宜宾五粮液机场、泸州云龙机场、南充高坪机场、西昌青山机场。
(五)邮政
年末全省拥有邮政行业各类营业网点29998处,比上年末增加349处,其中设在农村地区10909处。快递服务营业网点15570处、减少400处,其中设在农村地区5507处。
全省邮政邮路总条数2903条,比上年末减少57条。邮路总长度(单程)3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9万公里。全省快递服务网路条数14390条,比上年末增加3699条。快递服务网路长度(单程)16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3万公里。
(六)城市客运
年末全省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3812条,比上年末增加16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65520公里、增加8364.3公里,其中公交专用车道1234.5公里、增加108.9公里,BRT线路长度532.9公里。拥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3条、里程557.8公里,其中地铁线路12条、里程518.5公里。
二、运输装备
(一)公路
年末拥有公路营运载客汽车4.5万辆,比上年末减少4.9%。其中,班车客车3.6万辆、69.1万客位,分别下降3.4%、12.1%;大型客车0.6万辆、23.4万客位,分别下降20.9%、22.7%。拥有营业性货运车辆46.2万辆、643.3万吨位,分别增长2.4%、4.7%。其中,货车27.3万辆、332.3万吨位,分别下降1.7%、0.3%;牵引车9.3万辆,增长8.8%;挂车9.6万辆,增长9.1%。
(二)水路
年末拥有海事登记有效船舶6010艘,比上年末下降12.3%,其中,运输船舶4262艘、下降5.2%,净载重量130.1万吨、下降3.3%,载客量3.5万座、下降4.9%;其他船舶1748艘,下降25.9%。
(三)城市客运
年末拥有公共汽车3.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其中,纯电动车1.6万辆、增长28.3%,占比48.1%、增长10.0%。拥有巡游出租汽车4.6万辆,下降0.4%。拥有轨道交通配属车辆4622辆,与上年持平。
三、运输服务
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4.3亿人,比上年下降33.7%,完成旅客周转量848.0亿人公里,下降34.9%。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8.5亿吨,增长1.1%,完成货物周转量3052.2亿吨公里,增长3.8%。
(一)铁路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0.9亿人,比上年下降31.9%。完成旅客周转量214.5亿人公里,下降31.0%。
全年完成货物总发送量0.6亿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货物周转量905.5亿吨公里,增长3.9%。
(二)公路
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3.0亿人,比上年下降34.3%。完成旅客周转量168.6亿人公里,下降37.6%。
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7.2亿吨,比上年增长0.6%。完成货物周转量1858.0亿吨公里,增长3.8%。
(三)水路
全年完成客运量725.8万人,比上年下降16.1%。完成旅客周转量0.9亿人公里,下降10.9%。
全年完成货运量6049.1万吨,比上年增长12.0%。完成货物周转量275.6亿吨公里,增长4.1%。
(四)民航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0.3亿人,比上年下降37.4%。完成旅客周转量464.1亿人公里,下降35.7%。
全年完成货物运量45.0万吨,比上年下降20.6%。完成货物周转量13.1亿吨公里,下降10.0%。
全年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0.4亿人,比上年下降31.3%。完成货物吞吐量63.0万吨,下降7.3%。
(五)邮政
全年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完成42.1亿件,比上年增长3.1%。其中,函件业务量完成2167.3万件,增长8.7%;包裹业务量完成61.8万件,下降10.4%;订销报纸业务完成10.3亿份,增长0.2%;订销杂志业务完成3320.8万份,下降1.3%;汇兑业务完成25.9万笔,下降14.3%。
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8.7亿件,比上年增长3.1%。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7.2亿件,增长5.5%;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21.4亿件,增长2.5%;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609.3万件,下降29.2%。
(六)城市客运
全年完成中心城市客运量26.4亿人,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8.9亿人、下降9.7%,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5.7亿人、下降12.7%,巡游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1.8亿人、下降25.2%。
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一)铁路
全年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7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二)公路水路及其他专项
1.公路
全年完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46.2亿元,增长9.7%;国省干线完成投资657.6亿元,下降0.3%;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75.7亿元,增长45.8%;站点建设完成投资54.6亿元,增长62.9%。
2.水路
全年完成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3.智慧交通及其他专项
全年完成智慧交通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10.1亿元。其中,智慧交通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他专项完成投资69.7亿元,运营高速及厅直单位完成投资30.4亿元。
(三)民航
全年完成民航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比上年下降69.6%。
(四)城市轨道交通
全年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五、安全生产
全年公路水路行业统计范围内共发生安全事故68起、死亡84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8.1%、20.8%。其中,发生较大事故4起、死亡18人,较上年分别下降20.0%、14.3%。
六、科技创新
年末公路水路领域共有行业研发中心5个;省级创新平台9个,其中工程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计量检定站1个。
注释:
公报中营业性旅客运输量为公路、铁路、民航、水路完成数,不包括城市客运量。营业性货物运输量为公路、铁路、民航、水路完成数,不包括管道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数据来自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四川省邮政管理局。
【青海】如何推动智慧高速建设,来看看青海的这些做法→
为聚焦公众对高速公路通行服务新需求,紧跟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趋势,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智慧高速”建设蹄疾步稳。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案,建设优化各类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高效化、智能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搭建创新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自动化、协同化,全方位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效率及运营质量,为“数字交控”“智慧高速”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路网管理能力稳中求进。建设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平台,实现与交通运输部中心监控视频互联互通,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监测体系“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同时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一体化高速运营管理集中管控平台,初步实现“管理扁平整合、职能统筹协调、工作提质增效”,通过“撤站”“集中监控”等工程的开展,青海省车道非现金通行率、交易成功率分别提升至95.66%及99.2%,达到运营管理“降本增效、提质升级”的目的。
坚持需求导向,收费运营能力提质增效。依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项目,完成青海省73个收费站点的设备改造;实现全流程自助取卡、无人值守收费模式,初步形成站级少人化、智慧化发展新模式;在青海省实行通行费发票“纸改电”,日均减少约5万张纸质票据使用;进一步优化清分结算、数据稽核系统数据处理及业务流程,积极改善公众出行服务的体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客户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建设ETC客户服务热线平台,畅通社会公众ETC信息咨询、意见建议、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客户出行服务满意度和舒适度;面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历史高峰首创“先行后付”通行模式,有效解决高峰期长时间拥堵现象,提升通行效率。
坚持建维并重,运维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坚持建设、运维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平台,规范路网各级部门运维工作,形成高速公路管理统一、集约高效的信息化运维体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三同步”原则,以安全“大数据、云服务”为基础,依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提升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青海省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坚持研究创新,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依托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开展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突出信息化技术研究对业务支撑和赋能。“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专项工程”获得青海高速V服App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