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广西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2-04 | 来源:江苏交通、安徽交通、广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惊艳亮相!国内首列市域C型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12月1日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机场联络线首列车

在中车长客下线

这是我国首列市域C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0km/h,具有智能先进、安全舒适、公交化运营、高颜值等特点,实现高铁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的完美结合,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域铁路项目中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标志着国内市域轨道交通迈入新纪元。


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兵,副总经理胡光祥、李继栋等,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印,中车长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长青出席仪式。

仪式上,刘长青首先发表致辞。他表示,上海轨道交通市域机场联络线首列车,是中车长客与申铁公司合作与友谊的重要结晶作为国内首列市域 C型车,中车长客高度重视,投入了最精锐的技术、工艺和生产团队,融入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努力为上海市民打造一流的市域车产品。中车长客将继续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尽最大努力为上海人民提供世界一流的精品车辆和优质服务,持续为上海这座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增光添彩。

胡光祥在致辞时表示,中车长客以先进的理念、过硬的技术优良的服务为上海市域铁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上海市域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希望在申铁公司与中车长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机场联络线的安全性、智能性和技术性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也希望双方不断延续优良的合作关系,在列车技术创新、质量控制、运营品质等方面深入配合继续为上海提供优质的市域铁路产品和运营服务,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仪式由中车长客副总经理王贵久主持。

随后,嘉宾在大屏幕前启动下线倒计时,同时上海轨道交通市域机场联络线首列车惊艳亮相,李继栋从王贵久手中接过“金钥匙”,标志着车辆首列车正式下线。

1、智能先进

智能行车

列车首次在国内市域列车领域实现CTCS2+ATO模式下的自动折返、自动报站以及与站台屏蔽门联动等功能。

智能服务

列车具备智能灯光调节、压力波智能调节、无线充电、乘客人数智能计算等功能,为乘客出行提供贴心服务。

智能监测

列车对包括走行部、弓网、车辆运行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通过轨道监测、主动障碍物探测等技术确保运行安全。

智能运维

列车应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列车保驾护航。

2、公交化运营

灵活编组

列车可实现4辆编组、4+4重联编组和固定8编组等多种运营模式,并在国内首次采用头车和中间车等车辆长度设计,使多种运营模式可并线运行。

大载客量

列车4编组最大载员1016人,8编组最大载员2180人,为满足公交化运营需求,车体承载能力满足8人/㎡。

3、安全舒适

安全等级高

列车满足25km/h碰撞安全性要求,车体结构沿用复兴号动车组技术平台,达到高速动车组强度标准,满足1000万次疲劳载荷强度。转向架基于复兴号动车组技术平台,具有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等特点。

舒适度等级优

列车以高铁技术平台为基础,平稳性和舒适性指标达到优级。运行时车内噪声小于72dB(A),优于行业标准,整车气密性更强,2600Pa降至1000Pa的时间大于40秒,能够保持车内气压稳定,为乘客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

4、高颜值


列车设计方案融入上海特色元素,车辆采用蓝色灵动曲线外观,配以金色点缀,宛如一弯江水穿城而过,相生相随,尽显上海城市特色。车头采用大流线轮廓设计,配以菱块造型的车灯,犹如一条神采飞扬的蛟龙越江而起,彰显都市活力。

列车采用内外呼应的清新蓝色,铺陈在座椅和地板上,给人安静舒缓的乘车环境。顶部流光溢彩的条形灯设计,给乘客以穿梭城市的流动感,搭配两侧渐变灯光和行李柜的特色灯光,烘托出浓厚的科技感。车辆部分内饰采用拼色设计,增加整车的视觉层次,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上海机场联络线是上海“十四五”期间重要建设项目,同时也是国家发改委首批指定的示范线之一。项目建成后,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间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并与多条既有及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换乘,方便沿线市民和旅客出行,进一步增强浦东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

【江苏】首次突破2000列!

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首次突破2000列!

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11月29日22时,一列满载100个标箱来自江苏省内及长三角地区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国铁上海局集团徐州货运中心铜山铁路货场驶出,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江苏今年的第2000列中欧(亚)班列,标志着江苏班列提前32天完成全年开行任务,连续四年创新高。从2019年的1119列到2023年的2000列以上,班列运行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江苏班列积极克服市场下行压力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锚定年度重大专项任务,强化运行组织和市场需求保障,保持开行规模稳中有进,截至11月29日,实现同比增长11.1%,去程回程比进一步优化至1.5:1以内,运行质效持续提升,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

在通道建设上

江苏班列在持续打造优势线路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聚力提升境外通达性,先后首开南京-白俄罗斯明斯克、海安-老挝琅勃拉邦、徐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3条新线路,实现至明斯克线路稳定运营,提前完成全年新线路开行任务。目前江苏班列已稳定运营中欧(亚)班列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国。

在服务地方上

江苏班列持续大力组织跨境电商、重点企业、商品车、冷链等特色班列开行。积极保障徐工、南京LG等省内出口龙头企业开行企业专列,靠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强化组织省内接续班列;大力发展JSQ型商品车出口专列,年内已开行JSQ型中欧班列46列,较去年增加37列,规模居东部地区首位,提前完成全年特色班列开行任务。

在运贸融合上

江苏班列积极组建运贸中心,1-10月通过运贸一体项目推动新增进口俄罗斯植物油5.8万吨,货值4.11亿元。依托江苏班列荷兰“前展后仓”项目,有效发挥其仓储、展示功能,促成省内多家企业获得出口订单;紧抓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举办等契机,今年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先后签署2处合作海外仓,提前完成全年海外发展任务,为运贸融合拓展新平台。  

在创新发展上

江苏班列全面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运行“班列+市采通”“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等班列,上线“中俄快线”产品,进一步提升班列服务效率和品质;苏州班列研发货物装卸发明专利,有效检测集装箱偏载情况,提升运输安全;聚力打造“数字班列”,“单一窗口”数据接入进入建设期,将有力推动报关无纸化、通关便利化及业务智能化,提升班列运输时效。

【安徽】安徽首条智慧高速年底全线通车

日前,安徽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试点项目宁芜高速公路皖苏界至芜湖枢纽段改扩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芜湖枢纽段主线已实现双向通车,全线预计12月底通车。据初步测算,宁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完成后可提升10%的车辆通行效率,降低30%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宁芜高速公路皖苏界至芜湖枢纽段改扩建项目全长49.3公里,是安徽省交通强国智慧交通技术试点项目,综合运用BIM、GIS、物联网、孪生数字沙盘等技术,构建智慧感知、智慧赋能、智慧管理、智慧应用、智慧交互“五位一体”架构,实现主动式安全预警、伴随式信息服务、可视化智能管控。

项目基于高速公路高清摄像头构建高精度地图,可以实现车道级交通事件主动发现和重点车辆跟踪监控;在地表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遥感监测技术,建立天地一体化高速公路关键基础设施全天候状态感知体系。

据了解,项目应用视频事件检测技术,可以基于多维数据对拥堵成因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通过搭建高速公路智慧云控平台,实现车道级引导和精准疏散,提升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效率。据初步测算,项目未来可将异常交通事件救援时间缩短50%。

据安徽省交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正联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共建智慧高速公路实验室,除年内计划建成的宁芜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外,还将在合肥至芜湖高速公路规划智能驾驶测试路线。

【广西】防城港域企沙港区岸电使用实现“零的突破”!

11月30日上午,防城港企沙港区防城港钢铁基地专用码头210号泊位成功对靠泊的“中航鑫”货轮进行低压岸电连船送电作业,本次连船是防城港钢铁基地专用码头岸电系统建成验收以来首次连船成功,标志着企沙港区在岸电使用上实现“零的突破”。

“中航鑫”货轮靠泊防城港钢铁基地专用码头210号泊位。

为保障船舶顺利接用岸电,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多次与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港务中心沟通协调、共同研讨,及时解决岸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根据实际到港船舶需求,推进岸电设备改造,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岸电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调试、验证,认真做好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交底,确保岸电系统与停靠船舶的安全连接。据了解,企沙港区防城港钢铁基地专用码头成品泊位202、203、208、209、210、211号泊位共有6套低压岸电设备,系统供电容量为2100A,可为船舶提供380V电源,符合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标准。

技术人员对岸电设备进行检测调试。

据了解,目前防城港共建有56套岸电系统,覆盖49个泊位,基本实现有条件泊位岸电设施的全覆盖。今年1至10月份以来,防城港岸累计为1846艘次船舶提供岸电,供电量42.4万千瓦时,约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333.1吨、12.7吨和6.4吨。

企沙港区岸电使用实现“零的突破”,是深入推进防城港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全面推动港口岸电使用的又一重要工作成果。下一步,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将持续助推辖区码头港口岸电建设和改造,协同有序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大力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

【湖南】湖南高速收费标准与路况服务质量挂钩

近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湖南省高速公路路况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简称《办法》),明确每年度在省内已开通运营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经营性高速公路组织一次路况和服务质量全面考评。

据悉,湖南曾于2019年印发《湖南省高速公路路况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挂钩管理暂行办法》和考评细则。此次出台的《办法》进一步优化了考评程序,明确考评指标包括路况和服务质量两方面内容。

《办法》增加了被考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高速公路运营主体责任;要求采取日常巡查、随机抽查、集中检查、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考评方式,继续将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与路况服务质量考评结果挂钩。

《办法》规定,对年度考核评价不合格的高速公路,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合格的高速公路下浮收费标准,不超过省政府原批复收费标准的5%。

【海南】海口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试运营

11月29日,凤凰岭号客滚船从海南海口港新海港区3号泊位缓缓驶离,标志着我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试运营。

海口港新海港区是琼州海峡南岸的重要港口,也是海南和广东双向奔赴的交通枢纽,更是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的关键点。作为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的重点推进项目,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和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总投资50亿元,年设计通过能力为旅客3500万人次、车辆560万辆次。

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集港口候船、登离船、口岸查验、枢纽商业和交通“零距离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目前新海港区在智能购票、智能进港、智能检票、智能待渡和智能结算五大方面已实现信息化升级。”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超介绍,该港在旅客和车辆通关效率、舒适度、安全保障能力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船舶到港以后可以快速装卸。

接下来,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将与琼州海峡北岸的湛江港徐闻港区双向互动,这也意味着海南自贸港过海服务实现了整体升级,既促进海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又推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