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山东河南河北广西云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1-28 | 来源:新华社、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中交天和“东方号”“明珠号”助力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加速建设

近日,从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项目(简称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现场获悉,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东方号”“明珠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掘进完成的浦东段最长区间隧道“张江站—度假区站”及“张江站—五号风井”将进入铺轨阶段,标志着该项目向2024年建成运行的重大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隧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是上海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动脉,用以无缝连接浦东、虹桥两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全国首条连接两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市区轨道交通线路,是未来上海连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重要纽带。该项目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和浦东新区,全线共设9座车站,自虹桥火车站出发经沪杭铁路外环线、七宝、华泾、三林镇、张江、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浦东国际机场等重要地区,最后抵达上海东站。其中主线盾构隧道内径12.5米,单洞隧道并行两条轨道。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为全国首条长距离、轨道小间隔、中高铁线路的最大直径盾构隧道。项目建成运行后,将极大地方便旅客在浦东、虹桥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自由中转,单程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约90分钟缩短至约40分钟。同时,通过预留与国铁网络以及长三角城际网络的联通条件,与多条既有和在建轨道交通实现换乘,将进一步增强浦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持续改善长三角区域城市营商环境,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推动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东方号”和“明珠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是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为高质量建设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的一对“孪生兄弟”,单台总长约120米,总重量约3180吨,刀盘切削直径达14.04米,需穿越掘进区域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市政道路、桥梁、河流等重要建(构)筑物和重大风险源,对地表沉降控制精度和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同时,还需穿越长距离、大断面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地层,对掘进姿态控制和整体密封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

盾构机掘进后的隧道。

针对该项目工程结构和地质状况,中交天和对“东方号”和“明珠号”开展了适应性、针对性设计,均配置自主创新的超长距离不换刀技术,可实现7000米续掘进不换刀;高承压主驱动密封,确保掘进施工时油脂无渗漏;泥水环流和逆洗循环系统,防止出现结泥饼现象;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控制系统,调节精度达±0.002兆帕,精准进行压力控制和掘进沉降控制;高效物料运输及高精度箱涵同步拼装技术,将拼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内;在上海首次采用单双液同步注浆系统,大幅提高盾构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东方号”和“明珠号”在该项目掘进隧道总长度超过9公里,依托整机优良性能,隧道内管片错台、管片间隙均控制在3毫米内,地表沉降控制在2毫米内,管片上浮量控制精准稳定,掘进施工实现“零事故”,对地面实现“零干扰”,掘进完成的近40万余平方米隧道面均实现“零渗漏”。“东方号”连续掘进5.69公里区间隧道,并于今年7月18日顺利贯通,取得单日最高掘进26米、单月最高掘进570米的好成绩,且在下穿既有地铁11、16号线时将地面沉降总体控制在0.5毫米内,成为超大直径盾构机掘进施工史上的又一大创举;“明珠号”连续掘进2.47公里区间隧道,并于今年4月15日顺利贯通,取得单日最高掘进30米、单月最高掘进580米的好成绩。据悉,中交天和研制的盾构机于2018年曾下穿浦东高速运行的磁悬浮铁路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将地面沉降控制在1毫米,让盾构机掘进施工地面沉降控制精度从此进入了“1毫米时代”。

“东方号”盾构机贯通隧道。

中交天和研制的各类型超大直径盾构机,以优越的整机性能和超一流的技术服务,深受国内外盾构机市场客户赞许与信赖。据中交天和该项目盾构隧道工程负责人介绍,在同一建设时期,中交天和还为该项目提供了一台与“东方号”“明珠号”相同规格配置的“虹浦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以掘进4.75公里长的区间隧道,并于今年4月28日实现顺利贯通,创造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单日最高掘进32米、单月最高掘进650米的世界纪录。

【山东】山东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下线


11月27日上午,由济南重工制造的山东省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顺利下线。这是目前山东省内生产制造的规格最大的盾构机,将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项目建设。“齐鲁号”盾构机的下线,标志着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再次迈上新台阶。济南市副市长李国祥出席活动并讲话。


山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办主任、二级巡视员王洪国,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历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续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王伯芝,中铁十六局集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公相鹏,轨道交通市民观察团团长辛安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海平主持。


搭载智能化系统

实现可视化掘进

“盾构机的开挖直径从6.68米到9.14米,这不是简单的尺寸增加。”济南重工盾构组装班长周生保介绍说,“齐鲁号”盾构机长约120米,对整体加工工艺、装配、刀盘结构、主轴承受力等都提出了全新挑战。

据了解,“齐鲁号”盾构机针对项目区间隧道全断面硬岩地层、全断面软岩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盾构机刀盘配备有近60把重型滚刀,它们像“超级巨兽的牙齿”,将地下的土石沿轴向一点点地削凿出来,然后利用内部输送带,将土石从隧道内输送到地表,完成隧道挖掘。

盾构技术人员孟晓宁说,“齐鲁号”盾构机搭载了土仓可视化、人舱自动消防喷淋、智能渣土称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等智能化系统,可实时、清晰、准确地判断盾构机掘进状态,为隧道安全、高效掘进保驾护航。同时,考虑到加工、吊装、运输等需求,刀盘、盾体等重要零部件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刀盘、主驱动等预留TBM结构,可快速进行模式改造,满足硬岩地层掘进需求,地层适应性更强。

“济南造”盾构机足迹

已遍及全国12个城市

盾构机在制造业内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它的研发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而且需要根据不同地质“量体裁衣”,对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原材料性能要求非常高。

从2016年5月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顺利下线,到如今已有130余台“济南造”盾构机在全国12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担当重任,并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济南重工也已形成集盾构施工装备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租赁、施工咨询、技术服务、配件销售、专业技能人员培训、维修保养、设备再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盾构服务体系,不断推动盾构机升级,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集团正按照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奋力攻坚全年任务目标,“齐鲁号”的正式下线标志着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济南地铁、济南造修、济南配套”的地铁产业链持续升级完善,为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工信厅、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历城区政府、中铁十四局集团相关负责同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卢庆亮及干部职工代表、轨道交通参建单位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活动。

【河南】濮新高速宁沈段建成通车

11月28日,由中国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中铁上海工程局参建的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宁陵至沈丘段正式开通运营。

濮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是河南省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和“13445工程”重点项目,起点位于宁陵县逻岗镇,由北向南途经睢县、柘城县、鹿邑县、郸城县,终点位于沈丘县周营镇,全长153.2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联接连霍、商登、商周、盐洛、宁洛五条既有高速。全线共设收费站10处、服务区4处、监控分中心1处。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宁沈段Ⅱ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和柘城县境内,全长30.7千米,含互通2座、大桥2座、中桥6座、分离式立交桥32座等工程建设任务。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超前谋划,先后克服工期紧张、土源缺口大、征地拆迁复杂、施工风险高等不利因素,强化组织领导,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提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安全生产“零事故”。推广生态设计、绿色施工,在路基边坡广泛采用植物纤维毯等绿色防护,实施清表土源和迁改林木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据了解,作为济广、大广两条国家高速公路间的一条省际纵向加密通道,濮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完善了豫鲁皖鄂省级通道,极大改善了省界边际地区公路网,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优化骨架公路网布局,强化路网沟通和联系,促进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省界边际地区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河北】宋仁堂现场祝贺石衡高速主线通车~

11月26日,石家庄市至衡水市高速公路举行主线通车仪式,两地之间实现40分钟快速直达。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宣布石衡高速主线正式通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衡水市委书记吴晓华出席仪式,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仁堂出席仪式并致辞。衡水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航,石家庄市委副书记贾兆军等出席仪式。

宋仁堂对石衡高速主线通车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石衡高速公路坚持技术创新助力、智能建造提质、绿色低碳节能,83公里、16个月即建成通车,修得快、修得好,得益于石家庄、衡水、辛集三地高效协同,凝聚着参建各方的智慧心血。作为石家庄今年投用的又一个交通重点项目,既拉开了省会发展框架,又畅通了晋冀鲁交通大动脉,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仁堂强调,公路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运营好。要尽快转变角色,秉持服务至上,强化保通保畅,提升服务品质,发展路衍经济,努力营造“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展现河北交通风采。

石衡高速起点位于石家庄市南绕城高速与京港澳高速交叉处,与南绕城高速相接,路线呈东西走向,自西向东途经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藁城区、赵县、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衡水市桃城区,终点位于衡水市北沼村西中湖大道,主线全长83.16公里。全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设互通式立交8处、收费站7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2处。为盘活高速公路沿线旅游资源,该项目建设了以藁城“宫”文化、辛集皮革产业等为代表的特色收费站、服务区,让交通为地方发展增添新动能。

作为晋冀鲁三省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衡高速公路弥补了石家庄东南区域高速公路稀疏的不足,成为石家庄市与衡水市最便捷的高速通道。这不仅提升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指数,还完善了石家庄市区周边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强化了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对我省构建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通车

11月28日,经过3年施工建设的宁夏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大桥主桥全长1228米,主桥双向6车道,桥面宽33米,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设南北两座主塔,是宁夏已建成的第20座黄河公路大桥,也是宁夏目前主塔最高、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自2020年10月开工以来,承担大桥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大桥局克服地质情况复杂、河流流速大、春夏两季汛期水位变化频繁、大风天气多等难题,严格控制质量和安全生产,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运用数字桥梁BIM模型全过程仿真分析,保障了主塔及最大跨径钢主梁的线形,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创造了宁夏桥梁承台混凝土含量最高承台施工无裂缝的新纪录,形成了绿色低碳设计、绿色施工技术、智慧建管养一体化平台等典型经验。

大桥建成通车后,与乌玛高速、定武高速等联络线共同构成全区“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的中卫环线,对中卫市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和打造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将起到有效支撑作用。

【云南】香格里拉通动车

巍峨的雪山、广袤的牧场、险峻的峡谷……26日,复兴号动车组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站开出,向丽江方向驶去。当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通车,迪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穿山越谷 科创助力

丽香铁路全长139公里,海拔从丽江站的2400米攀升至香格里拉站的3274米。沿线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建设难度罕见。

虎跳峡,一桥飞跨,连着玉龙雪山隧道和哈巴雪山隧道。“14.7公里的玉龙雪山隧道,打了9年。”中铁隧道局丽香铁路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刘延辉说,隧道先后发生突泥、涌水、溜坍238次。

哈巴雪山隧道软岩大变形也是一大难题。“隧道最后800米,变形极其严重,直径约11米的洞子曾被挤压变为不到3米。”中铁十六局丽香铁路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霍二伦说。

建设者还邀请专家参与边坡生态修复。“小中甸至香格里拉段的几十公里区域海拔逾3000米,边坡复绿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灌木和乔木,这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研究员方震东说,这一区段边坡植被总体已恢复逾90%。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敏银说,丽香铁路为我国高原铁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开展攻关,创新工艺,建成20座隧道、34座桥梁,桥隧总长达102.5公里,桥隧比73.4%。目前,全线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4项,省部级工法39项。

此外,丽香铁路的复兴号动车组是针对高原、高寒环境设计的动车组,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整列动车组提升密封性能,增加压力波保护控制系统,能够在列车出入隧道或会车时,根据头车信号及时关闭空调新风口和废排风口,避免外界空气压力急剧变化对车厢旅客造成不适。

美丽天路 发展坦途

丽江古城闻名遐迩;迪庆州融雪山、峡谷、森林、草甸等于一体……这条美丽天路把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景点景区连在一起。

丽香铁路开通运营初期,每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8列,昆明、丽江站至香格里拉站,最快分别4小时30分、1小时18分可达。“大理、丽江、迪庆可联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科科长张勇说。

小中甸站以“高原上的屋脊”为设计理念,站房天际线轮廓舒展大气;香格里拉站以“层峦叠嶂的雪山”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雪山……香格里拉市假日旅行社负责人赵雪芹说,围绕动车设计的旅游线路,费用较以前下降,吸引不少游客咨询。

通车当日,29岁的藏族青年洛桑扎西早早来到香格里拉站停车场等候游客,“我想带着远方的客人游览家乡。”洛桑扎西的妻子斯娜拉追从事导游工作10年,动车开通让她高兴不已。

今年前9月,丽江接待国内游客5677.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9%;上半年,迪庆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通动车后,游客将会更多。我们正全力提升景区品质。”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蒲向红说,将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努力建设“世界的香格里拉”。

“这条铁路补齐滇西北地区铁路网络和运输服务短板,通过动车把世界知名旅游胜地串联,形成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俊松说,迪庆一步迈入“动车时代”,发展有了交通保障。

团结之花 绽放幸福

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丽香铁路建成开通,开辟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大通道,架起一座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依托铁路运输便捷、低价、高效的优势,带动沿线地区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使边疆地区群众更好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方便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夏俊松说。

丽香铁路穿越横断山区腹地,途经多个民族聚居地区。“我们一家20多口人,有4个民族。”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94岁的汉族老人叶德祥说。叶德祥的孙女、33岁的叶永祯在独克宗古城开了家精品酒店。“动车的开行是个机遇,我要再开一个店。”叶永祯说。

“生活不好,景色再美也没心情看。”50多岁的迪庆州德钦县藏族群众斯那定主通过开民宿、卖弦子等收入颇丰。近年来,迪庆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藏族汉子七里培楚在香格里拉站担任客运员兼售票员。他熟练地操作机器,将车票打印出来递给旅客。他说,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网上买票,但仍有人到窗口来买票,老乡们都期盼坐着动车到外面去看看,自己要给他们做好服务。

“迪庆融入全国铁路网,与发达地区间有了快捷方便的‘桥梁’。”迪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邹庆荷说,迪庆将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