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重庆陕西四川福建广西青海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1-22 | 来源:四川交通、中国铁建、中国新闻网、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江苏】江苏普通国省道跨江通道健康监测全覆盖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过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发现,233国道泓口大桥吊杆下锚头环境腐蚀速率偏高且反复超出报警阈值,抽检结果显示锚头出现渗水锈蚀的情况,拟对桥梁进行专项检测与养护处置。
近年来,江苏省全力推广普通国省道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率先搭建省级公路桥梁健康监测平台,分年度、分批次对普通国省道重要桥梁实施结构安全监测,实现了跨江通道全覆盖、特殊桥型全覆盖;积极加密监测网,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应用,构建桥梁结构监测高效管理体系,为桥梁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以及定期检查侧重点提供有效指导,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为有效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和效率,江苏省积极利用现代检测评估手段加强桥梁安全健康状况跟踪监测,防控安全风险;适应病害复杂化和养护规模化新要求,积极探索应用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维护保养、超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
接下来,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桥梁管养部门与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协作联动,加快推动桥梁养护精细化转型发展,强化桥梁安全运行风险的评估处置,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普通国省道特殊桥型桥梁、重载交通通道桥梁、等级航道桥梁、高龄桥梁的全覆盖。
【重庆】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运营区域总部揭牌
11月21日,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公局”)重庆运营区域总部揭牌仪式在重庆举行。中交一公局总会计师潘文学出席仪式并致辞。
潘文学对重庆运营区域总部前期工作开展给予肯定。他指出,重庆运营区域总部凝聚全员之力,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全力推动组织架构和体系机制建设,前期筹备成效良好。下一步要以“追求极致,走在前端”的工作精神,带领团队出品牌、出规模、出效益;要坚持高目标导向,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积极打造一公局集团资产运营品牌;要牢记责任与担当,全面贯彻落实“133”战略,把握新机遇,争创新成绩,为中交一公局实现“五新四高三率先”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重庆运营区域总部作为中交一公局区域化运营实施机构,以做优运营商为主要任务,负责统筹区域资源,推动提升高速公路、城市综合体、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业态项目运营质效,持续擦亮公司运营品牌,不断增强区域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陕西】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最长全黄土隧道贯通!
11月21日,经过810天的连续奋战,铁一院设计监理,中铁二十局承担施工任务的西延高铁洛川隧道顺利贯通,这是西延高铁全线最长的全黄土隧道,为西延高铁后续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国内同类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隧道贯通现场
西延高铁洛川隧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境内,全长4140.43米,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地处峁梁地貌构造的黄土高原,地质构造及自然条件极为复杂,隧址区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地层,多处存在软塑层,最小埋深仅8米,地表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掉块、塌方、冒顶等风险,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属于Ⅰ级高风险隧道,为西延高铁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为确保洛川隧道施工有序推进,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8标项目针对黄土隧道地质围岩软弱、湿陷性严重及沉降变形大,以及地表沉降控制标准高的特点,利用信息化监测技术准确掌握结构物沉降信息,并采用多种超前支护及加固措施,严格监控测量,根据量测数据动态分析,研究掌握湿陷性软塑黄土的变形特点,及时优化施工方案,有效控制沉降。
洛川隧道出口
同时,建设团队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攻关,持续进行工装工艺小改小革,多次邀请隧道专家到现场指导把关并进行科研技术攻关,有效控制了复杂环境大断面浅埋软塑黄土隧道施工沉降,成功地解决了浅埋黄土隧道下穿复杂建(构)筑物施工技术难题,先后完成了浅埋黄土下穿G210国道、既有省道公路桥、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道、村庄及下沉式果窖等复杂建(构)筑物及不良地质,取得了《复杂地质隧道中台阶“腰梁式”临时仰拱施工工法》等创新科研成果,为国内同类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线路全长299.8公里,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是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包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创新技术赋能,构建交通安全屏障
创新技术赋能,构建安全屏障。在我省交通领域,随着智能建造、监测云平台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交通行业正深度融合,加速提升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水平。
近日,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迎来新进展,“穿山利器”TBM隧道掘进机在盐源隧道投用,投用后,可减少作业人员、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将工期压缩2年半。作为交通强国“十四五”重点项目,西香高速全线“超级工程”众多,“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施工理念,将助推项目安全、高效建设。
董政
四川路桥集团西香高速ZCB3总承包部常务副经理
全线设备智能化,油转电设备、隧道大机械配套设备等工作推进有序。同时,目前也已完成了多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开发和上线,保证我们的施工安全。
吴永建
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推动“路面智能化、桥梁产业化、隧道工业化、设备电动化、全链数字化”,不断提升项目本质安全。
构建交通安全屏障,对于已建成的项目,监测技术将继续“接力”保安全。省交通运输厅正积极推进长大桥梁结构健康和安全风险的监测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和管养单位将形成分级监管、分级监测的体系。目前,工程结构智能监测云平台已应用到雅西高速腊八斤大桥、宜泸高速南溪长江大桥等重点桥梁中,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
秦搏聪
省公路设计院结构监测工程师
当车上桥之后,桥面称重系统开始称重,主梁各部位的传感器就开始收集桥面的振动频率、幅度数据,根据数据计算出大桥当下和未来的承载能力,同时,感知环境危险的传感器也实时地监测着地脉动、风吹等细微变化。
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也正有效降低交通运输的安全风险。
钟映梅
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
全省重点营运车辆全部加装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设备,可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另外,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全省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实施精准监管。
【福建】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工可科研课题通过验收
日前,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召开了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工可阶段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会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勘察设计工作由中交二公院承担。
此次会议邀请了5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评审该工程工可阶段的“泉厦分层复合式高速公路功能定位及交通组织模式研究”“轻型智慧高速公路交通需求分析与仿真模型评估研究”两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并就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评议,形成了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成果资料齐全,内容完整,完成了合同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成果验收评审,并就进一步优化不同时段下的需求预测等研究内容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作为“十四五”交通运输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四五”8个公路重点项目之一,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采用了“上客下混”的交通组织模式,为国内首创。课题组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充分采纳专家组意见,完善“立体+轻型”全新建设模式下的高速公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为项目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研支撑。
【广西】《意见出台》!深化广西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立体融合发展
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联合印发《深化广西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立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立体融合发展,服务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意见》明确5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进交邮场站资源复用共享
加强交邮枢纽场站资源融合,增强南宁机场航空货运能力,打造国际货运枢纽,推动临空经济产业园、空侧场地资源与邮政快递设施的衔接。推进县级快递物流中心建设,继续深化各地各类交通投资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的土地资源合作,优化提升县级寄递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到 2025年,力争全区每个县(市、区)建成 1个承担统仓共配功能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推进中心乡镇运输寄递物流中转站共建共享,升级改造乡镇客运站,到 2025年,力争全区完成新建或改造 100个以上中心乡镇运输寄递物流中转站。
国际出港航班正在装载货物。(广西民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
二、推进交邮运力资源协同共享
统筹用好各种运输方式运力资源。大力发展航空快递,鼓励增开广西至重点市场所在城市的跨境全货机航线,推动腹仓运力向邮政快递业适当倾斜。支持无人配送车辆合法上路,开展末端快递配送。推进车站、港口、机场与邮政快递运输车辆及处理场地设施的衔接配套,推动实现邮件快件多式联运一站式通关,提升运输便利程度。 畅通国际货邮运输通道,支持国际货运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开展运输合作,支持跨境邮件快件优先通行,支持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通过中越陆运通道配合跨境云仓及海外仓,推动跨境寄递实现48小时仓到仓服务。打造南宁机场“双扇面”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实现南宁至东盟“四小时航空物流圈”。
三、依托平陆运河经济带构建快速物流通道
以南宁陆港型、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打造邮政快递产业核心发展轴,带动相关功能集聚和要素资源整合。探索联运新模式提升全程物流服务效能,“一企一策”引入高端物流企业,培育具有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集贸易、物流、信息、金融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
四、加强农村物流服务模式示范引领
加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等资源整合,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运集中、信息互通”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服务。打造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典型样板,支持打造 1000个全区领先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典型样板,全面提升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覆盖率,争取到 2025年,全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做好服务农业示范创建打通农产品出村通道,助推当地优质农副产品和“土特产”融入全国大市场。规范农村物流服务标志标识,扩大交邮融合影响力,提升农村物流形象。
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要素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协同治理,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政策协同、联合监管,加快形成完善的“大交通”管理。加强统筹用足用好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邮政快递企业推进邮快件处理场所、仓储中心等寄递物流网络区域枢纽设施与交通枢纽的一体化建设。
【青海】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四川段首批箱梁预制完成
11月22日,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郎木寺至黄胜关段(下称: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若尔盖制梁场首批12榀箱梁生产预制工作全部结束,标志着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全长172.6公里,设郎木寺、花湖、阿西、若尔盖、班佑、红原和黄胜关等7个车站,西宁至成都铁路站前4标由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线路全长34.5公里,若尔盖制梁场承担标段内795孔箱梁的预制架设任务,其中,32米预制箱梁775孔,24米预制箱梁20孔,浇筑完成的首批箱梁是若尔盖中桥成都台至西宁台,长31.5米,高2.68米,重约715吨。
记者走进若尔盖箱梁生产加工“智慧梁场”,智能钢筋数控剪切线、弯曲机、钢筋智能化加工平台、全自动定位网片焊机、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智能张拉、智能压浆一体机、免开孔静载试验架及自动静载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
若尔盖梁场位于海拔3500米的高原,属于高寒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浇筑箱梁,混凝土强度提升也是个不小的考验,保温非常重要。“梁体预制完后,给箱梁四周穿上大衣、盖上棉被,并搭设保温棚用蒸汽进行养护,保温保暖,减小高原温差变化对梁体的影响。”中铁七局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白宏州称,受高原高寒天气影响,通过技术等手段梁场生产施工延长了2个月,即每年4月至11月。同时,梁场地处草原湿地,地基承载力极差,大家不敢有丝毫马虎。
“若尔盖制梁厂设计生产能力为每月60榀,但每年有效生产时间仅有6个月,通过采取措施,施工期延长了2个月,达到了8个月。”成兰铁路公司西成指挥部指挥长印建文表示,首批箱梁的预制完成,若尔盖制梁场也由临建施工转入箱梁生产阶段。“该批箱梁将用于若尔盖中桥和神格特大桥,预计2024年7月份开始架梁工作。”
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兰州、西宁至广州的兰(西)广通道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加强兰(州)西(宁)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