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安徽贵州广西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1-23 | 来源:新疆交通运输、广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浙江】废弃土铺就“绿色路”
“还是你们有办法,解决了废弃土方的大问题!”业主单位项目负责人姚明亮看着眼前的一大片固化土,对中交上航局浙江湖州南太湖项目经理周焕竖起了大拇指。
浙江湖州南太湖未来新城长东片区总部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综合管廊工程、智慧路灯工程、交通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道路通达性和舒适性,促进片区开发。“湖州是‘两山论’的诞生地和美丽乡村的发源地,我们一定要秉持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把绿色施工融入我们的项目建设中。”周焕信心满满地立下了“军令状”。
然而进场之初,项目团队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项目新建的8条道路和14座地面桥梁,共需宕渣125万吨。由于湖州南太湖新区有大量在建、新建项目和配套道路,传统路基填料——宕渣的需求缺口极大。如果在当地开采,不仅不能满足施工建设需求,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省市运输过来的宕渣含泥量高、质量差,单价更高,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可愁坏了周焕,宕渣是修桥筑路的必备材料,供应短缺将严重制约工程进度。这时,项目总工杨钟晖一句无心的话点醒了周焕:“每天我们要处理消纳这么多的废弃土方,要是能利用起来就好咯。”能否通过使用固化材料对工程弃土进行固化改良,制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填料,以替代项目目前亟需的宕渣材料?
说干就干,周焕带领项目团队开始了废弃土固化的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废弃土需要通过加入生石灰等进行拌合闷料、破碎翻晒,降低土体含水率,并掺加水泥、矿渣粉等材料提高土体强度和稳定性,拌合均匀后运至现场摊铺碾压等一系列固化操作后,才能成为合格的施工材料。但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其综合单价往往比宕渣填筑要高出许多,如按照原填筑方量将宕渣填筑路基全部采用固化土取代,将拉高项目成本,导致得不偿失。因此,既要保证路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确保综合单价最经济,这成为项目团队研究的关键。
“哪种配合比的固化土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哪些弃土能用作固化土的原料?哪种回填方案下固化土的经济性是最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杨钟晖介绍说。项目团队以滨湖高中配套道路为试验段,制定了一套缜密的实验方案,从固化土配合比和回填方量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经过数月的实地勘探、试验送检、技术交流,最终确定了最优的配比和方量,路基试验检测结果也符合设计要求。
“将废弃土‘变废为宝’,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又减少了开山取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发展路’。”周焕还想带领团队继续开展研究,争取将这一技术不断复制推广,真正为当地百姓既保住“绿水青山”,又留下“金山银山”。
【安徽】安徽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1100亿元
安徽宁国至浙江安吉高速公路安徽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皖浙两省之间又一条“断头路”被消除;山东德州至江西上饶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段节点性工程——司徒第大桥桩基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有序推进,11月底开始架设……接近年底收官阶段,安徽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好消息频传。
今年以来,安徽持续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系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前三季度,安徽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01.5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88%,同比增长16.3%,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18.5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皖北地区,安徽合肥至河南周口高速公路寿县至颍上段已进入路面铺设阶段。目前,合周高速公路寿县至颍上段、颍上至临泉段正同步施工,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合周高速公路寿颍段路面三标段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正以每天1.6公里的速度推进,计划年前完成主线水泥稳定层施工,为明年8月份顺利通车奠定基础。
在亳州至蒙城高速公路二期01标段,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工期节点。该项目全长92.6公里,概算总投资约122亿元,目前桥涵工程完成80%,计划12月底桥梁下部结构及箱梁预制全部完成施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据了解,到“十四五”末,安徽将实现六安市霍邱县、阜阳市临泉县、亳州市涡阳县城区15分钟通达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县城通高速公路”目标,助力沿线地区加强联系合作,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顺利完成竣工验收!
据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息,11月21日,贵阳市住建局建管处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轨道3号线工程竣工验收进行了全程监督,这是自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全线开通后的又一重要历史进程。
本次验收由贵阳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组织,验收组、各参建单位、政府专项验收职能部门参与,最终验收意见一致为合格。
轨道3号线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北侧的桐木岭站,终点为乌当区洛湾站,串联花溪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四个行政区域,对贵阳的土地经济开发、缓解片区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检查车站外观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站点设置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
起点为花溪区桐木岭站
终点为乌当区洛湾站
途经花溪区、南明区
云岩区、乌当区
全长43.03公里
运营时速100公里
共29个站点
↓↓↓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指南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与3号线在北京路站相交,设置换乘站,市民可在这里完成换乘,前往桐木岭、洛湾、窦官、小孟工业园等地。
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与3号线在延安西路站相交,设置换乘站,市民可在这里完成换乘,前往白云北路、龙洞堡机场、桐木岭、洛湾等地。
【广西】广西桂江航道工程开建
1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马江段江面上,随着钻机船和挖泥船启动发出阵阵轰鸣,桂江航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起于桂林市平乐县恭城河口,终至梧州市莲花大桥,全长211公里,按内河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建成后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主要工程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航标工程、缆线改造工程及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概算总投资16.9亿元,建设工期36个月。
据悉,桂江航道是广西构建“一主六干五线”内河航道主骨架的“六干”之一,是广西“十四五”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完善桂林—贺州—梧州水运交通网络,有效缓解湘桂水路交通瓶颈问题,对促进我国西部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广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桂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林喜荣表示,各参建单位将勇担重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努力把工程建设成为绿色、安全、优质、廉洁的内河航道建设示范性工程。
【新疆】新疆出台行动方案推进交通建设质量强区
近日,交通运输厅印发《自治区交通建设质量强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建设质量优、管理质量高、服务质量佳”为目标,深入实施完善标准化建设形成体系、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品牌、推进交通建设数字化和智慧化、强化质量保障和提高材料质量水平、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优化质量建设环境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提高从业人员工程建设质量素质等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公路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质,夯实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基础。
《方案》提出,通过质量强区创建行动推动我区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明显改善,打造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科技示范”、“智慧公路”交通建设项目;行业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体系更加完善;高速、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智能预应力张拉压浆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国省干线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方案》明确了交通建设质量强区工程主要行动,并督促各单位和试点项目细化了各项具体举措,分了启动、深化、总结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确保全面提升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助力全方位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实施标准化建设形成体系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新疆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出台,鼓励勘察设计阶段使用BIM+GIS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建设单位履行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主体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公路工程造价监督体系,在交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加大标准化执行的力度和广度,在施工过程中强化标准化厂区建设和标准化工艺的应用,加大“四新”应用和新工法的推广。
——实施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品牌行动。积极发挥乌尉项目“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效应,引导督促更多项目创建交通运输部第二批、第三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形成品质提升规模效益。并将高寒山区隧道工程作为新疆交通行业和企业发展名片的重要载体,通过工程试点,打造一批新疆隧道建设优秀项目品牌。
——实施推进交通建设数字化和智慧化行动。升级新疆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管理指挥平台,逐步完善功能模块,推广质量管控(监查)移动客户端,建立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农村公路“路长制”智能管理系统,打造“智慧工地”建设试点,逐步实现新疆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管理指挥平台与厅路网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功能对接,运用数字化和智慧化为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强化质量保障和提高材料质量水平行动。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完善工程质量预防预控,逐步健全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及监测机制,成立第三方质量巡检服务机制,定期评价监管项目质量情况,提高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专业化管控水平。
——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执法行动。制定行业质量安全监督和执法管理工作的相关办法举措,优化完善交通运输区级执法机构履行行业职责、统筹全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建设单位(项目现场管理执行机构)信用评价办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实施优化质量建设环境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行动。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工程评优等活动,培育交通建设品牌企业。建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路建设工程参建单位与质量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专项监管保障作用,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监管制约机制。
——实施提高从业人员工程建设质量素质行动。通过引进、“理论培训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等多种的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交通建设行业人员素质。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优秀技能人才,注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行导师带徒模式,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