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山东广西海南西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1-15 | 来源:广西交通、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山东港口、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狮子洋通道数字控温精细建设

图为狮子洋大桥西锚碇基坑施工现场。

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多层复合公路通道工程,项目起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全长约35.1公里,过江段采用双层桥梁方案,上层终至东莞市虎门镇,下层终至东莞市沙田镇,计划工期6年。

在广东珠江两岸建设工地,狮子洋通道2000余名建设者干劲十足,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施工生产中,抢抓“旱季黄金期”,全力冲刺年度建设任务。

狮子洋大桥是狮子洋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主跨2180米、主塔342米、“上层8车道+下层8车道”的悬索桥,两座主塔以及两座重力式锚碇施工是重难点工程。8月,狮子洋大桥主塔桩基和锚碇地连墙双双完成全部施工,取得了今年以来的首个重大突破。眼下,工人们正在加紧开展锚碇内衬施工,项目现场大型吊机林立,黄色的钩机穿梭其中,有序清运淤泥。

大桥西锚碇基础采用外径130米、壁厚1.5米的圆形地连墙,以及环形钢筋混凝土内衬支护结构,最深46.2米,面积相当于2个足球场大小。

项目管理单位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鲜荣表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最重要的是对温度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方量大,内部水化反应导致升温较快,当混凝土内表温差大于25摄氏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所以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进行温度控制。

项目搭建了自主研发的混凝土云工厂,不断优化混凝土配比方案,内衬施工采用顶部黏贴膨胀性止水胶条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工艺提高防水性。结合施工生产需要,项目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依托BIM管理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北斗+5G”定位系统,有力提升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目前,狮子洋通道第一批土建施工单位已开展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第二批土建施工单位大临建设已完成95%,具备生产混凝土和钢筋笼的条件,并开展桥梁桩基施工。

【江苏】汇聚5000余家数据!江苏“绿色交通云平台”上线

11月10日,江苏“绿色交通云平台”上线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该平台是2022年江苏省双碳科技创新项目“综合交通枢纽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八大示范工程之一,依托省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监测统计中心建设,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运输服务、能源消耗、碳排放、资源占用、环境监测等关键数据的有效整合,可动态监测全省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平台的建成,为科学评估我省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了决策支撑。

目前,该平台将全省5000余家交通运输企业和近百个交通主管部门相关数据纳入其中,包含“四全”(全口径、全过程、全尺度、全要素)碳监测、污染防治、绿色出行、新能源应用、对标分析、试点示范、工作动态、专题报告等八大功能模块,全面覆盖公铁水空、邮政仓储、基础设施等9大领域。

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能耗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交通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为美丽江苏和交通强省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山东】建“链”延“链”补“链” 山东港口烟台港开启竞速新模式

初冬时节,号角声声,奋战不停步,走进山东港口烟台港五大港区仍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广大干部职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加速奔跑在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新征程上,绘就初冬最美的海港图景。1-10月份,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亿吨,同比增长5.7%;集装箱388.8万标箱,同比增长12%。

烟台港紧紧围绕山东港口部署要求,坚持与山东港口战略节奏同频共振,锚定“全面攻坚年”工作主题,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四位一体”经营战术,着力推动“五个一+五”十项举措,在打造一流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业务面越做越广、朋友圈越来越大。

河海联运,开启物流新模式

近日,满载集装箱、铝土矿的两艘货船分别从烟台港龙口港区、莱州港区启航,经渤海湾港寿光港中转至海河港口博兴港、章丘港,为客户工厂打通河海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沿海港口与内河运输高效对接,这是小清河黄金水道复航后的首次重载通航,标志着烟台港快速融入“通江达海”战略布局取得突破进展。

2020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启动伊始,烟台港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山东海河港口集团,摸清内河辐射客户需求,研究物流路径设计,全速推进、纵深谋划,提前布局“新量”市场。成立项目攻坚专班,通过“提前摸排市场、提前制定物流方案、提前储备货源”先手棋,对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全线沟通,研讨船舶航行及货物转运过程全链条可行性,在小清河空载全线通航后,争取首批货源到港操作。“烟台港成功搭建‘沿海港口——江海联运——内河接卸’全链条物流服务体系,将进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项目攻坚专班负责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开拓通道,联动促进“双循环”

走进烟台港汽车码头现场,排列整齐的日本过境商品车正被装运到海铁联运班列,准备运往哈萨克斯坦,标志着“日本-烟台-中亚”跨境商品车海铁联运新通道正式启用,烟台港成为山东首个拥有韩国、日本两条商品车海铁联运过境中转班列的港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化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贡献山港动能。

通道拓展的背后,是烟台港为稳住外贸业务基本盘,充分发挥港口资源集聚和物流平台作用,聚焦全链条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的破局之策;是聚焦在“流”上要增量,在“畅”上去瓶颈,在“链”上求突破的集中体现。

今年以来,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以“滚改集”商品车整车集装箱发运模式,深挖供应链货源潜力,高效链接上下游客户资源,对班列实行“五优先”全链条举措。同时,借助“韩国-烟台-中亚”铁路过境业务运营经验优势,为顺利开通日本至中亚商品车“海铁联运”业务打下坚实基础。今年1-10月,烟台港共完成商品车发运42.8万余辆,同比增长 27.3%。

深度融合,催生链式效应

以融合为“钥”,将“港口流量”变成“经济增量”。烟台港持续强化内外部协同联动,在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推动港口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在供应链赛道上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近日,一艘载有3.8万吨的油轮抵达烟台港106#码头,通过“卸船+转水”全程服务模式,满足客户货源需求。这是烟台港与航运集团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拓展外贸进口供应链服务的创新举措。“新举措新在对内对外同时发力。”管道公司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刘永强说:“开展联合营销,为客户量身定制‘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和‘保姆式全方位服务’。”

依托一体化发展带来的融合发展优势和广阔发展平台,港口与板块之间互为支撑,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协同优势相互叠加,烟台港持续推进融合发展,放大融合耦变效应,与金融、贸易、物流等板块新兴业务优势实现充分叠加,不断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加速港口转型步伐,实现港口和板块共融共赢,今年以来,各板块烟台区域公司完成收入92亿元、利润487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1.4%和140%。

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彰显了烟台港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深化融合意识,全面强化集成,拓展链式服务,在打造一流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中的硬核担当。

战鼓催征千帆竞,奋蹄扬鞭万马腾。新起点、新征程,烟台港将锚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战略目标,以“事事争先、时时争先、人人争先”的奋斗姿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为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柳州港江口作业区开港运营!柳州—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11月13日

伴随着一声长笛

满载着水泥集装箱的“兴港0066”轮

顺利从柳州港江口作业区5号泊位出港

柳州港江口作业区开港运营

柳州—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至此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柳州

集装箱班轮干支网络体系已经成型

柳州港江口作业区工程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项目位于鹿寨县江口乡,水路可经柳江、西江、珠江大通道直达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东南亚;陆路距离高速公路路口约5.3公里,距离鹿寨县城36公里,临港交通便利,可实现水陆运输无缝转换。

项目规划分期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建成6个2000吨级泊位,其中3个2000吨散货泊位、3个2000吨多用途泊位,年设计吞吐量为260万吨,主要货种为集装箱、件杂货及散货。开港运营后,未来江口作业区有望成为桂中及桂北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作业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物流枢纽港。

广西兴桂船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升:

“柳州货源丰富,有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化肥化工类产品、机械设备及电器等。此次柳州港江口作业区的开港运营,为建设中的平陆运河提供了强有力的腹地港口支持,使得柳州区域的货源可以通过江口港和平陆运河直达北部湾港,在满足客户时效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公路转运里程,降低碳排放,还能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广西兴桂船运有限公司已常态化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5条,其中2条为南宁、百色至粤港澳大湾区定期班轮航线,3条为贵港、来宾、柳州至粤港澳大湾区项目专线。

当天的通航仪式现场,广西柳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北港西江港口有限公司还举行了港产《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平台优势,合力打造畅通、高效、便捷、稳定的物流大通道,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强强联合发展新格局。

【海南】总长超8公里!海南最长隧道鹦哥岭隧道出口开工

11月14日,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TJ02标鹦哥岭隧道出口顺利进洞,标志着隧道出口正式开工。

据介绍,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由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全长38.42公里,贯穿白沙、琼中、五指山3个市县,由主线、牙叉连接线、水满连接线三部分组成,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工程等。计划2026年8月份隧道贯通。

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效果图

其中,主线起点与G9811中线高速公路什运互通相接,向北设置鹦哥岭特长隧道,终点位于白沙元门乡南侧,与既有国道361线相接,路线全长15.563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鹦哥岭特长隧道长约8.271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第一长隧道。

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走向

据悉,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是海南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景观路”“旅游+交通路”“幸福+致富路”。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海口、洋浦、三亚等中心城区对中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山海旅游资源互动发展和整合开发,并带动沿线乡镇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创建海南自贸港一流的交通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西藏】西藏里孜口岸正式开通

11月13日,中尼里孜—乃琼口岸正式开通,这是继樟木—科达里、吉隆—热索瓦、普兰—雅犁口岸之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又一陆路口岸对等开放,将为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增添新的活力,为两国多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里孜口岸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亚热乡,海拔4772米,距离相对应的尼方乃琼口岸12公里。里孜是西藏传统的对尼贸易通道,历史上为中尼盐粮交易点。2017年里孜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开放计划,2019年获国务院批复对外开放。里孜口岸自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资约4亿元,建成国门联检大楼、入境货物查验场、海关应急保障中心等23个项目。

据悉,里孜口岸共有出入境旅客查验通道8条、车辆检查通道2条,并配备了先进的口岸查验设备。仲巴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布次仁表示,将持续完善口岸功能设施,优化口岸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切实把口岸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