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利废,“节”尽所能!我会常务理事单位合肥轨道降本增效出实招
时间:2023-11-08 | 来源:合肥轨道交通
为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我会常务理事单位合肥轨道
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技术优势,
大力倡导修旧利废,
鼓励各专业合理利用“下岗”材料,
在“废”字上做文章,
实施科研技改,
推动实现线网运营降本增效。
01
维修小举措 降本大作为
为保证乘客干净舒适的乘车体验,需要定期对电客车空调和车下箱体滤网进行更换。以3、4号线为例,电客车每年约产生2.5万片废旧滤网,车辆专业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废旧资源,将废旧滤网清洗后用于对滤网规格要求较低的行车、机电专业设备房。截至目前,3、4号线已再利用滤网545片,共计节约采购成本4万余元。
除此之外,车辆专业还组建多个创新工作室和技能攻关小组,将损坏的车辆零部件进行自主维修,并改进设备性能。如2号线车辆检修车间成立工匠QC攻关小组,攻克各项技术维修难点,对更换下来的列车零部件进行二次修理,让修旧利废常态化。自大力开展以修代换工作以来,2号线车辆检修车间节约采购成本86.2713万元。1号线车辆检修车间也大力推广自主维修,共计维修灯板1188片、各项设备200余台,共计节约采购成本约251万元。
02
创新重组合 废物获新生
在轨道线网设备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旧元件,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号车间创新工作思路,将拆除的废旧设备重新组合焊接,形成新的组合架,用于员工技能培训。改造后的组合架与通号车间生产实际贴合,给员工提供了培训练习的平台,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废旧物品获得“二次生命”,也节约了2万元左右的采购费用。
为充分利用废旧资源,轨道专业结合换下旧轨的长度、轨面状态和伤损情况,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对旧轨进行探伤检查,将伤损部位进行切除,切除后的钢轨经检验合格后插入其他线路伤损位置,实现了对钢轨设备的循环利用。截至目前,共节约采购成本2.2038万元。
03
提技降成本 维修创效益
闸机中的IB板是保障设备运行的关键元件之一,也较为容易损坏,在2号线闸机IB板的维修过程中,机电专业查阅大量资料、不断摸索尝试,最终选择使用性能更佳的场效应管代替原来的三极管,取代由单一元件损坏更换整个板卡的维修方式。优化后的IB板经专业测试合格并投入使用,此举极大程度降低了IB板损坏率及维修成本,采取以修代换后IB板损坏量逐年降低。一块IB板的采购成本是689元,而通过该法修复一块IB板的成本仅为0.88元,采用以修代换以来,共计节约采购成本5.2297万元。在提高设备性能的同时还降低了能耗,每块板卡每天可节省4瓦电能。以2号线为例,修复后使用的440块板卡每天能节省电能约1760瓦。
04
铁马再利用 资源不浪费
乘客们在车站客流高峰期常见的铁马,其实是一种易损耗设备。为节约成本,维保分公司充分发挥卓建华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优势,对线网车站损坏铁马开展维修工作。受损铁马送往工作室后,工作人员会对破损件进行分类和整合,通过结构焊接和外观打磨,将变形不锈钢管件矫正后二次利用。截至目前,共接收线网送修铁马536个,已完成铁马维修109个,节约采购资金约11.2万元。
修旧利废巧心思,降本增效落实处。下一步,合肥轨道集团党委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路径、新方法,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助力推进成本最低化、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实现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