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兴通天下,“海丝”续新篇——专访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 “一带一路”10 周年专题系列报道
时间:2023-11-07 | 来源:中国港口
历经10年耕耘,广州港陆海双向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港口枢纽地位显著提高,不仅成为物流和贸易的枢纽,而且正加快转变为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粮食、能源安全,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局和大湾区开发开放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港兴通天下,“海丝”续新篇
——专访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
本刊记者 潘竹萍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10年来,中国港口串起了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之路、友谊之路。值此之际,《中国港口》特邀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与我们畅谈这10年来广州港集团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成就与展望。
记者:广州港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港口,见证并参与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发凸显。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您如何总结和评价这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李益波:广州港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工作部署,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提升港口枢纽能级,加快集疏运网络构建,完善配套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体系,努力打造“一带一路” 枢纽海港,推动国际枢纽港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高效联动、融合发展,努力把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广州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历经10年耕耘,广州港陆海双向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港口枢纽地位显著提高,不仅成为物流和贸易的枢纽,而且正加快转变为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粮食、能源安全,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全局和大湾区开发开放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具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李益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以一流标准推动“一带一路”港口“硬联通”。“一带一路”建设, 港口是先行引领,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年来,集团大力推进港口枢纽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标准、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将广州港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航线枢纽港。实现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近1.5亿t, 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1110万TEU,新增粮食吞吐能力超过2500万t、汽车吞吐能力120 万辆,新增堆存、仓储能力超过100万t,建成南沙港铁路,大幅提升广州港聚集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港口生产实现新跨越,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综合效率稳居世界前列,内贸集装箱、煤炭、粮食作业量全国领先, 滚装汽车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增速在区域主要港口中保持领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一带一路”港航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尤其是南沙港区已建成集装箱深水泊位20个,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2400万TEU,规模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成为华南地区综合体量最大、服务功能最全、集疏运条件最好的现代化港区,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撑性作用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集团还将启动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五期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增添新动能。
畅通港口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积极推动港口物流“软联通”。过去10年,广州港集团牢牢抓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南沙方案》等叠加战略机遇,发挥港口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作用,着力构建“通道+ 枢纽+ 网络”交通物流体系,打通多式联运关键节点,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稳定畅通,链接全球、辐射内外的海陆双向物流通道。
一是以港口为支点打造“全程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 带动港口腹地、临港产业、向海经济大发展。过去10年,广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从81条增长至202条,“一带一路”航线数量从39条增长至132条,2022年完成“一带一路”往来集装箱量300多万TEU,同比2013年增长超过200%,已成为全国开辟“一带一路” 海运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
二是积极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港口物流集疏运体系。在内陆地区布局建设内陆港及办事处,大力拓展多式联运业务, 把广州港“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目前海铁联运业务范围辐射全国10个省市42个地级市,海铁联运完成量较2013年增长近16倍,越来越多的货物通过南沙港登上大船, 前往更广阔的市场。南沙港铁路通车,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沙港的无缝连接,并依托临港临铁优势,建成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临港集拼和冷链物流中心,形成全国领先的水果进口、跨境电商口岸。常态化运作中欧中亚班列、高质量打造“湘粤非”海铁联运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为保障“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与共建国家开展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促进港航朋友圈“心联通”。集团2016年参股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港口培训机构——广州安特卫普港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来,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现代港航发展管理高级研修班等多期国际研修班,组织印尼、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上百名高层次港航管理人才到广州培训,促进国际航运人才交流,推动形成文化、教育等领域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进一步提升中国港口国际影响力。集团旗下广州远洋渔业公司拥有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海洋及远洋捕捞船队,赴斐济周边海域开展生产业务17年来,每年为当地提供超过140个船员就业岗位,有力支持了当地就业和渔业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水产贸易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依托港口枢纽资源,以资本为纽带强化与海外龙头港航企业合资合作,发挥广州港的地理位置、物流成本、作业效率、政策环境等多方面优势,推动全球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投入更多的“一带一路”直航航线,优化航线网络布局,覆盖更多的共建“一带一路”港口, 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合资的GCT、南沙二期等多个港口物流项目的经营业绩不断跃上新台阶,推动外贸集装箱量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注入了新动能。广州港与世界55 个港口缔结为友好港,进一步完善广州港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驻外办事处网络。2016年以来,广州港集团陆续在美国、荷兰、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泰国设立境外办事处,以境外办事处为支点,加强国际联系与沟通,通过参加及赞助海外物流航运峰会、举办客户推介会、与大型海外直客建立战略合作等形式,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海外合作广度和深度,畅通国际产业链。
记者:广州港正步入崭新的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未来可期,您认为下一步应更加注重哪些方面的工作?
李益波:“一带一路”建设, 港口是先行引领、重要节点、开放前沿、发展引擎、合作纽带。港兴通天下,“海丝”续新篇。下一步,广州港集团将充分发挥重要枢纽节点功能,聚焦广州港所能,畅通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商贸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建设更高标准的“一带一路”枢纽海港, 加快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南沙五期工程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加大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大港口、大平台、大通道, 不断增强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撑性作用,以高水平港口基础设施保障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互联互通,加强与国际班轮联盟和班轮公司合作,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航线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业务,深化拓展中欧(中亚) 班列,深入延伸港口物流服务链条,加快推进散货集拼、跨境电商、项目物流、冷链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全力将广州港南沙港区打造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三是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文交流合作, 推动重启国际港航人才交流项目,组织策划国际人才研修班,继续促进和加强与“一带一路” 国家人才交流,开展更多的高层次国际港航人才研修班,引进国际先进航运管理方式方法。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10年间,数以万计的万吨巨轮从广州港扬帆起航, 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未来,期待广州港为高质量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