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湖南河北江西内蒙古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1-06 | 来源:央视新闻、新疆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佛山顺德大桥创新工艺降本增效
近日,中交路建承建的广东佛山顺德大桥容桂侧主塔封顶。顺德大桥项目总长2455米,为主跨626米的半漂浮体系钢混组合子母索塔混合梁斜拉桥。此次封顶的容桂侧塔高204米,分为64个节段,最大吊装重量达250吨。
据悉,中交路建团队自主研发了大吨位多功能智能化钢塔提升机及施工工艺,集钢塔节段安装、钢箱梁安装、变截面适应性调节、作业平台一体化爬升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度降本增效。该设备及施工工艺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特等奖、中国设备管理协会2023年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江苏】江苏沿海首个内港池智能卡口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11月6日,在南通海事局的助力下,江苏沿海首个内港池智能卡口系统——吕四环抱式港池智能卡口系统全面建成,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沿海最大挖入式内港池进入智能监管时代,港池安全监管逐渐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吕四环抱式港池位于大洋港和吕四大唐电厂之间,横向10余公里、南北纵深3公里、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总体呈翼形布置,并设置防沙堤,通过6公里支航道与10万吨级深水航道相连,深水岸线21.5公里。吕四环抱式港池分为东、中、西三个港池,东港池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功能区,西港池为吕四“2+2”码头,中港池规划为港口配套支持系统区。
近年来,在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工程结束、逐步开港运营后,加上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进出港池船舶数量、种类呈大幅增长趋势,为了解决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内港池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智能卡口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智能卡口系统主要包括检测相机、抓拍相机、AIS接收机、抓拍控制等设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主动、精准感知船舶身份、尺寸、空重载、货种、局部特征,能识别船名标识不规范、超载船、AIS未开等多种违章行为,并携带夜视功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7*24无间断监控。
智能卡口系统的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了对辖区船舶的智能感知,推动内港池船舶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落实情况,为“水上大交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接下来,南通启东海事处将充分运用智能卡口感知系统对进入港区的所有船舶将进行初步筛查,使现场执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强化信用管理,纵深推进“信用+智慧”新型监管模式,为实现吕四环抱式港池船舶“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夯实基础。
【湖南】湖南新增客船全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日前,湖南省绿色高能效内河及江海直达标准船型项目验收评审会在长沙召开。会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代表及专家就项目成果开展质询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为积极推动内河船舶绿色高质量发展,湖南计划到2025年实现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8%,新增客运船舶100%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深入推进“公转水”,大力发展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近年来,湖南以集装箱船舶江海直达船型为研究重点,积极开展绿色高能效内河及江海直达标准船型课题研究,加强对“一江一湖四水”船型、清洁环保船型、低频噪声船型的研究,加快推进船舶更新换代,使其适应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运输需求,提升货物运输效率、降低水路运转成本。
今年2月起,湖南围绕绿色高能效内河及江海直达标准船型项目开展7次调研,提出内河标准船舶绿色技术应用方向和路径、绿色典型标准示范船型总体方案,船舶减碳绿色升级政策、船舶标准化发展及水路运力结构调整建议等。
【河北】河北交通科技创新添翼物流强省 到2025年年底百余项突破性成果支撑可持续发展
时下,走进河北省秦皇岛港,只见天蓝海碧,老工业码头经过改造后成了网红景观,码头墙壁上是手绘的巨型山海经壁画,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不远处的煤炭码头边,一艘艘货轮在智慧化管理系统的操控下有序装卸,作业过程一尘不染。
近日,经中国港口协会专家组综合评议,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煤码头三、四、五期工程通过“五星级”绿色港区现场评审,成为全省首家通过该项评审的港区。近年来,河北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推动交通智慧绿色转型,此次秦皇岛港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区,正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之一。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仁堂表示,河北交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致贺信精神,加快实施一批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预计到2025年年底,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低碳、运输安全等领域取得100余项突破性应用成果,全面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探索综合交通万物互联
9月,“河北交投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借助这颗卫星,河北交投集团将重点在远洋运输监测、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和桥梁监测等领域,推进物联网卫星技术应用。
河北交投集团空天信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卫星在距离地球850公里的上空运行,其信号能够对中低纬度地区持续8小时连续覆盖,将广泛应用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监测等领域,真正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万物互联。
河北交通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促进科技与交通深度融合,提升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水平。截至目前,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已有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正在加快推进河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平台等2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以及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黄骅港智能装船项目建设,并依托(北)京哈(尔滨)二期、石(家庄)太(原)、大(庆)广(州)等国家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和秦皇岛港散货码头(堆场)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一批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示范亮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智慧交通发展。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赵朋表示,河北交通将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方案审查机制,以创新驱动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查、同步推进、同步监管、同步验收的“五同步”机制,推动实现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
保障外贸货运高效畅通
9月27日,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开通至韩国首尔国际货运航线,这是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今年开通的第5条国际货运航线,也是首条至韩国的国际货运航线。
该航线主要运营快件、邮件、汽车配件、纺织品等货物种类,后续还将承载中韩两国间以及经首尔中转欧美国家的国际邮件、跨境电商邮件、商业快件,进一步满足河北省内至韩国方向的邮快件运输需求,提升河北对外开放水平。截至9月底,河北省新开航线18条,全省累计运营航线182条,其中客运航线172条、货运航线10条。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是习近平主席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提出的。今年以来,河北聚焦建设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物流强省,利用区位优势和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施商贸物流提质行动,航线航班织网通全球。
今年以来,河北省新开辟集装箱航线14条,其中外贸航线4条,航线总数达到65条;新建内陆港5个、新开通海铁联运线路4条,内陆港总数达到80个、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到24条。
日前,河北省政府印发《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提出力争今年年内开通唐山港、黄骅港至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航线;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拓展中欧(中亚)国际班列线路和直达目的地城市,不断提升中欧(中亚)班列开行规模和质量;完善国际货运航线物流布局,有序拓展石家庄机场至东北亚、中东欧地区国际货运航线,保障外贸货物运输高效畅通。
【江西】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正式出征!
11月5日上午,南昌至九江高铁天祥大道隧道开始掘进,标志着国内高速铁路隧道最大直径盾构机正式出征。
全长6.379公里的天祥大道隧道,是昌九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为单洞双线隧道,其中盾构段长4.4公里,采用直径14.8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掘进,为国内高铁隧道最大直径盾构机,也是江西省首条大直径盾构隧道。隧道内部结构采用整体全预制箱涵,在国内350公里时速高铁隧道内为首次实施。
昌九高铁全长13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7年3月开通。
【内蒙古】五家企业获自治区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奖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精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财政厅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工作,经企业申报、市级初审、省级评审、项目实施、阶段性评估等环节,确定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易达通智慧物流有限公司、甘其毛都嘉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俄经贸集运有限公司、准格尔旗巴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五家企业为自治区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排名前五名企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上述五家企业将获得每个企业300万元一次性奖补。
通过资金奖补,意在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推进我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新疆】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联合开展公路保通保畅会商工作
11月3日,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公路保通保畅会商工作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四省(区)交通运输部门代表围绕公路保通保畅的主题,交流工作经验,认真研究讨论联动工作方案,现场签订《四省(区)公路保通保畅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副厅长李学东参加会议并致辞。
会议指出,召开四省(区)公路保通保畅会商工作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2023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四省(区)经济社会融合互补、民心互联互通,带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打造了新平台。
会议决定,四省(区)联合建立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省界重点路段管理部门两级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清雪除冰、疏堵保畅等各项公路保通工作。其中,在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层面,建立分管厅领导牵头、公路养护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四省(区)公路保通保畅协调组,主要负责指导实施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冬季清冰除雪等保通保畅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公路应急保畅、养护保通、运营服务和公路执法等工作;在省界路段管理部门层面,建立公路管理机构和运营单位等参加的重点路段保通保畅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本路段保通保畅工作各项要求,探索推动路网运行、公路执法、出行服务、养护技术水平等四个方向的协同管理,搭建区域联运保障、区域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公路管理经验交流,推广各地交通行业品牌,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
会议强调,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地域相邻、山水相连,既是友邻省区,更是重要伙伴,通过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有力保障了G7、G30、G0612、G219等重点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有效加强了区域间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贡献了坚实的交通力量。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四省(区)政府联动协议,加快实现省界通道“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目标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形成合力,扎实抓好保通保畅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细化方案。特别是重点通道省界相邻地市和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和运营单位,要坚持因地制宜、一路一方案,加快完善协调联动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沟通协调,规范高效组织开展公路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聚焦重点、强化创新。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加强跨省通道信息交换和共享,加快推进公路数字化改造,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深优公路保通保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撑。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督导、确保实效。省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跟踪和检查指导,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工作加快实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近期要重点做好冬季清雪除冰和疏堵保畅工作,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优化提升服务,坚决杜绝发生长距离大范围公路交通拥堵,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交通运输厅相关领导,四省(区)交通运输职能部门、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综合执法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