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山东江西海南贵州四川青海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10-27 | 来源:新华社、四川日报、济南发布、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浙江】宁波舟山港300余条航线通达全球

时下,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沿岸机械林立,港区集卡穿梭如织,一艘艘完成装卸作业的远洋巨轮驶离码头、奔赴远方;一趟趟满载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发往内陆腹地,促进经贸往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将业务触角延展全球。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宁波舟山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发挥开放大港和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优势,全面深化开放合作,300余条航线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织点成网,形成通达全球的庞大海上航线网络。

海上陆路双向“硬联通”

10年来,宁波舟山港持续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开发力度,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达到129条,较2013年增长71.2%,占总航线数四成以上。其中,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5个中东欧海港实现了集装箱进出口量从零至76.9万标箱的突破。

陆上,宁波舟山港深入推进物流节点建设,目前已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100余条,拥有班列线路24条,辐射16个省份64个地市,网点、线路数量、外贸箱量均居全国首位。

宁波舟山港融入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格局,持续织密从金华市金华南站发出的中欧班列金东平台,通达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22条运行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直通中亚、北亚、东欧地区;促进沿线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畅通,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打通海陆枢纽。目前,金东平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2000列。

内引外联推进“软联通”

10年来,宁波舟山港积极构建“1+6+N”的合作布局,推进全球港航界“软联通”。

搭建1个平台,迎揽多方来客。自2015年以来,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吸引50余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单位的超4000人次嘉宾参会。作为“一带一路”港航领域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成果颇丰、成绩亮眼。《共时代·共丝路·共强港——海丝港口国际合作愿景与行动》《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等被纳入历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一带一路”国家港口管理专题研修班深化交流合作,6期“海丝沙龙”等系列特色活动得到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认可。宁波舟山港依托该论坛,积极参与“船舶靠泊优化项目”“LNG加注港口合作项目”等港航国际合作项目和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等国际港航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海港声音”。

发布6个指数,贡献中国智慧。宁波舟山港致力于探索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新路径,推动海丝指数体系持续升级,先后发布了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宁波航运经济指数、海上丝路贸易指数、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指数、宁波港口指数和航运气象指数,并将上述指数先后写进《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等报告。

结交N个朋友,共绘合作蓝图。目前,宁波舟山港累计与韩国釜山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印尼雅加达丹戎不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西班牙阿尔西拉斯港等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姊妹港关系,与世界港航伙伴“心联通”。

宁波舟山港还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将“朋友”发展为“密友”。在“引进来”方面,通过与总部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航运巨头共同出资运营码头等方式,实现“大港”与“大船”强强联手。在“走出去”方面,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物流节点,深入运营“一带一路”迪拜站项目,统筹推进东南亚物流、国际物流海外仓等项目,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贸易和投资增长。

作为宁波舟山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海外项目,“一带一路”迪拜站以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为支点,以迪拜为桥头堡,增强了宁波舟山港服务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辐射能力,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往中东地区更便利的物流通道。自2022年6月项目正式落地以来,“一带一路”迪拜站开展了汽车物流、回程订舱、整柜清关配送、散货集装箱拆箱配送等业务,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功能更趋完善。

风举帆张,十年逐浪再起航。宁波舟山港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双向大联通,在“国际拓展、腹地服务、内外贸发展”上持续发力,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以更大力度打造合作大平台,持续深化“四港”云平台、义新欧班列平台、海外港口物流合作项目,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

【山东】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四改八”向半幅通车冲刺

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四标段于近日完成沥青上面层SMA-13首件摊铺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半幅通车冲刺阶段。此次摊铺的上面层摊铺长度300米,标准段宽18.75米,SMA改性沥青摊铺用料560吨。

山东省内首次应用

破解新旧桥梁拼宽顽疾

传统的桥梁拼宽一般采用切除、凿除等方法,对原有桥梁的翼缘板、台帽、盖梁等部位的破坏较为严重,会极大降低新旧桥梁拼缝部位的连接性和整体稳定性。项目团队联合齐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等单位,在山东省内首次应用桥梁新旧拼宽改造技术,创新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增加了接缝位置的韧性和抗剪能力。

通过利用新型拼缝结构设计,高效完成了新旧桥梁结构的整体连接,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受力形式,新旧桥梁拼缝部位的连接性能和整体稳定性显著提高,延长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打造“最强大脑”

“筑”造优质精品工程

济广高速改扩建项目坚持“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工作思路,应用工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云智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科技赋能元素跃然而出。项目团队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GIS、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集成拓展,“项目管理、拌和生产、试验”等过程的数据监管以及视频监控、路面工艺监测、预测预警等“智慧设施”实现项目建设的智慧化管理。

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项目部可全面掌握施工安全和质量数据,不仅能实现过程可控可管、数据可查可溯,更能实现数据准确翔实、管理精细,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将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平安工程。

一体化筹划

打造高速公路综合场站样板

项目团队以“环保、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打造集“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于一体,包含智慧梁厂、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混凝土集中供应站等在内的高品质综合场站样板,实现了人员集中管理、设备集中使用、材料集中供应、生产集中调度、线路集中规划,为后续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探索标准样板。

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全长152.7公里,采用“两侧拼宽”的建设方案,对既有高速公路进行“四改八”扩建,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42米。其中,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四标段全长19.16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互通枢纽等。项目建成通车后,对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鲁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护航505吨“巨无霸”,解密大件运输管理服务的“江西模式”

近日,由南通远航运输有限公司承运的两辆505吨大件运输车,满载变压器,从江西省新干港码头出发,途经312省道和221省道到大唐新余电厂,全程60公里,分别于10月18日、24日抵达目的地。该大件运输车车货总长88米、宽4.9米、高4.9米,仅车轮数量就达270个。

大件运输过程涉及的环节多、协调工作量大,从事前的路线勘查、桥梁验算、许可审批,到事中的交通管制、车辆护送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谨慎。

面对江西大件运输史上最重的“庞然大物”,且看江西交通运输部门如何应对?

快速验算 科学决策

桥梁验算是大件运输最重要的前置环节。接到许可申请单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路线勘查,并通过江西省公路大件运输桥梁验算系统对沿线的22座桥梁进行验算。据了解,该桥梁验算系统由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开发建设,只需输入车辆轴载、轴距以及通行线路等基本信息,即可实现“一键式”验算并自动生成桥梁验算报告,验算时间由传统验算的数天缩短至10分钟左右。

经验算,最初的装载方案会导致4座桥梁出现梁底应力超限,经协商承运人,将大件车的挂车由27轴增加至31轴,单轴轴载由16吨降到14吨,验算通过。

江西省大件运输桥梁验算系统的建设,极大的提升了许可审批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在2023年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中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为应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大件运输管理服务能力的“江西示范”。

统筹协调 联动护送

大件运输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大、重量大,面对505吨的“庞然大物”,如何通行交叉路口、桥梁、匝道等关键节点,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对正常交通的干扰,专业的护送尤为关键。

为确保大件运输安全、顺利通行,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吉安市新干县、新余市渝水区两地的交通运输、路政执法、公安交警等多部门,组成了一支50余人、10余台次车辆的护送队伍,分为护送组、统筹调度组、交通管制组、综合保障组,通过新干、新余两地辖区接力的方式为大件运输车保驾护航。

早上8点,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早早部署人员在沿线路段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在沿途桥梁、路口等重要点位做好社会车辆引导和分流准备。起运后,车队以每小时10至15公里的时速行驶,交警车辆和交通运输执法车辆护航,引导社会车辆与运输车队保持安全距离。同时,综合保障组还在沿途规划了固定和临时停靠点,最大程度减少社会车辆拥堵。经过全程8个小时的运输,顺利将“大块头”运送至大唐新余电厂。

制度保障 提升服务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障。为提高大件运输管理服务水平,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江西省大件运输许可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期限、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提升许可审批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大件运输审批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保障公共安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运输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政务办已为相关企业办理大件运输许可8.9万件,其中100吨以上车辆1700余台。现如今,江西省大件运输审批全面推行一类件“即时办”、二类件“快速办”、三类件“专业办”。其中,一类大件运输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变为“即日即办”,二、三类大件运输办理时限由10至20个工作日缩减为2至6个工作日。积极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全面摸排全省重点大件货物生产、运输企业信息,先后与15家省内大件企业建立信息共享、联动审批的“源头”服务机制,受到大件企业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政策制定、联动监管、服务保障、智能化手段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将大件运输打造成为江西交通服务民生的靓丽名片,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海南】海南17个公路项目推进儋洋一体化

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自儋州洋浦一体化启动以来,该厅加快推进重点公路项目落地,高标准打造外联内通主干公路网。目前,包括环新英湾快速干道在内的9个重点项目已开建。全部项目完成后,儋州洋浦将形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两纵、三横、三环”公路交通网络。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从构建儋州洋浦高速公路主骨架、打造高品质环新英湾路网和提高儋州洋浦之间路网通行能力3个方面入手,谋划了儋州洋浦一体化公路建设项目共17个。其中,全长42公里的环新英湾旅游公路项目,顺时针依次经过洋浦经济开发区、木棠镇、新州镇、白马井镇,全力打造“海南第一条环湾高品质旅游公路”“第一条环湾马拉松赛道公路”。该项目还将接上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主线,融入全长近千公里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共享环岛公路旅游发展圈新机遇。

“当前,洋浦仅有两条疏港通道,或穿越城区多个有红绿灯的市政道路,或沿线村庄密布,限速每小时80公里,道路交会口多,快速出口路网尚不完善。”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员吴建介绍,该项目全长3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有机衔接全省环岛高速路网,保证快进快出。该项目还连接洋浦港和环岛高速公路西线,建成后将成为港口集疏运的快速新干线,推动港城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更多重点交通项目落地,儋州交通体系也日益完善,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万洋高速公路王五互通立交工程建成后,从王五工业园上高速公路通行时间将缩短一半,为落户园区的盐田港儋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投用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打造海南西部智能物流运输枢纽基地。此外,环岛高速公路洋浦互通立交改造工程、万洋高速公路南丰互通立交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将构建区域和高速公路互通的更多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海南还谋划推进现有省道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更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据悉,315省道白洋线西培农场至白马井段改建工程、308省道美洋线那大至洋浦互通段公路改建工程、315省道白洋线王五工业园区至白马井段市政化改建工程等已经落地,正在有序建设中。

【贵州】纳晴高速白水河大桥完成拱上立柱施工

10月25日,随着白水河大桥左幅LZ14立柱第三分段吊装到位,标志着贵州交建集团所属路桥集团承建的纳晴高速5标白水河大桥拱上立柱全部吊装完成。

白水河大桥主桥采用跨径34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拱,桥梁全长833.5米,桥面距谷底高303米,排名世界高桥第46位。大桥拱上立柱采用排架式空心矩形薄壁截面钢箱结构,横桥向各柱肢分别固定于钢管拱肋上,柱间采用横撑连接。采用工厂分段制作、加工,现场分段吊装、焊接的方式安装。根据立柱高度,柱截面尺寸分别采用(1500×800)毫米、(1300×800)毫米和(1100×800)毫米三种,壁厚均为16毫米。每根立柱均由若干个8米长的标准段和不足8米长非标准段组成,全桥合计56个柱脚段、100个标准段、56个非标准段,根据吊装重量和吊装长度划分为42个组合节段,顺利完成毫米级精准吊装。

纳晴高速5标坚持以“交建先锋·五好纳晴匠心路”党建品牌为引领,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因素,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各工序紧密衔接,争分夺秒顺利完成拱座开挖、浇筑,主拱悬臂拼装合龙、管内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等一个个节点目标任务。目前,白水河大桥全桥施工进度完成86%,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大桥主体施工。

峡谷沟壑架飞虹,宜趁长风扬帆起。纳晴公司将在贵州交建集团的指导下,咬定年度目标不动摇,带领纳晴项目全体建设者奋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集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川】世界最美景观大道增添“新基建”!充电“一秒一公里”

“这个超充太帅了,我家车100度的电池,估计用不了半小时就能充满。”10月7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正在充电的广州游客林宇杰兴奋地说着。

让游客兴奋的这种超充桩,是华为数字能源助力打造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具有充电快、适应高原气候、匹配所有车型的特点,目前已在318国道及理塘至亚丁公路建成并投用3个。未来将建成面向公众开放的世界首条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

▲新都桥服务区效果图

充电“一秒一公里”

让新能源车主“安全感”倍增

“我就上了个厕所,四五分钟后回来一看,居然充了20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10月8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第一次“打卡”600KW全液冷超充的成都车主杨先生十分激动,“差不多一秒一公里,这也太酷了,简直治好了我的‘充电焦虑’。”杨先生说。

即便已经投用了一段时间,服务区入口处的600KW全液冷超充站,仍吸引了不少车主围观。因为充电快、适应高原气候、匹配所有车型,超充站一经启用,不仅让踏上318国道之旅的新能源车主“安全感”倍增,还成了天全服务区的“网红”。

同样“安全感”倍增的还有天全服务区工作人员,作为“电走廊”首批投用超充桩的点位之一,超充站自9月28日启用后,一解节假日期间充电难的燃眉之急。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11个普通充电桩累计使用1919次,平均每个充电桩提供174次充电服务,而2个刚投用的600KW全液冷超充桩,平均单桩提供了超过500次的充电服务。”蜀道集团藏高雅康公司天全服务区现场管理人员彭玲表示,有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超充桩,即使遇上车流高峰,服务区也能从容应对。

不过,在点赞充电速度的同时,正在甘孜州理塘县游玩的成都游客吴宇,仍有自己的顾虑。“这次虽然在理塘超充站充满了电,但下一个站点要到稻城才有。高原天气变幻莫测,翻山爬坡也更费电,真怕没找到下个超充桩,车子就没电了。”吴宇说。

3个超充站率先投用

“电走廊”计划呼之欲出

现有的充电桩够用吗?答案是很难。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与雅康高速基本平行的318国道,日均交通量达6700辆,超过疫情前旺季(7—10月)约20%。尽管新能源车仅占交通量的3%,但沿线仅有的十几个充电桩,要想满足单日200余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仍显得捉襟见肘。

除了车多、桩少,现有充电桩分布不均,也成为不少新能源车主不敢上318国道、上了也没有“安全感”的“拦路虎”。

在雅康高速、318国道和227国道沿线,热门自驾区域超过85%的充电站分布在康定、雅江等5个县城,以及新都桥、香格里拉等2个较大集镇。城镇外仅有木雅圣地、木雅藏寨、措普沟等5个点位设有充电站。理塘至稻城区间,两个相邻充电站的间距,甚至达到155公里。

为了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出行焦虑,提升自驾游热门线路充电桩的数量及密度,今年9月起,四川全面启动川藏南线暨亚丁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按照规划,全省将建成6个主题服务区、9个重点服务区及多个补充服务点,支撑318国道打造世界最美景观大道。

对新能源车主来说,不仅要考虑充电站的数量和密度,充电速度也很重要。当前,单台电动车享有的补能资源远大于传统燃油车,即便是这样,新能源车主对于长途驾驶仍然顾虑重重,因为燃油车加油只需3至5分钟,而电动车充电至少要半小时以上。要实现电动车全面取代燃油车,就必须实现5分钟充电的友好体验,也就是采用高压平台的超充。当前,国内主流车企均已推出了旗舰型的高压快充车辆,因此超充设施的完善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318国道沿线将布设超级充电装置。“我们引入了领先的超快充电技术,已在桑堆服务区先行安装运行。”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局长屈洪斌介绍,接下来,还将在新都桥、竹巴龙、康呷、泸定等服务区以及沿线条件成熟的酒店陆续安装,打造绿色低碳“电走廊”。

截至今年10月,已有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稻城·桑堆服务区、理塘康南旅游集散中心3个点位的超充站率先投入使用,其中后两个点位的海拔分别达到3943米、4014米。

服务提质+通信“补盲”

自驾318国道将一路更爽

3个超充站率先投用,正在建设中的点位,更是同步开展服务提质。“除了足够的充电桩,配套服务也要跟上。”甘孜交城投G318新都桥服务区建设指挥长雷梦青表示。

“这里是未来的停车区,不仅有166个大大小小的停车位,充电桩也将达到33个,其中600KW的全液冷超充桩我们规划了5个。”走进海拔3599米的318国道新都桥“摄影天堂”主题服务区,尽管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但现场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雷梦青介绍到,待明年五一假期新都桥服务区正式投用后,将一改康定市区至新都桥镇近100公里区间内,没有充电站的窘境。

作为“摄影”主题的重要体现,正在建设的挑空廊桥观景台和摄影展览馆,为新都桥服务区的服务提质再添一大亮点。“这是未来的观景平台,游客来新都桥服务区,不仅能充电、能餐饮、能露营,还能站在高处,一览川西风光。”雷梦青如是说。

建设中的新都桥服务区,只是318国道服务提质的缩影,像这样各具特色、提供多样服务的点位,在318国道及理塘至亚丁公路一共规划了15个,停车场、环保厕所、商超餐饮、供氧设施,几乎是所有点位的“标配”。其中,6个主题服务区分别设于雅康高速公路天全,318国道新都桥、竹巴龙、八角楼、理塘和227国道桑堆,分别以“熊猫文化”“摄影天堂”“高原江南”“雅砻天湖”“天空之城”“天文考古”为主题进行打造。“这也是我省首次在普通国省干道上布设、打造主题服务区。”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与统计处副处长刘俤表示。

如今,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汽车机器人”。除了充电设施,网络信号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标配。为解决游客在相关道路沿线信号差、上网难的通信网络“补盲”行动,也将为“电走廊”的一路畅通提供助力。

在海拔4600米的兔儿山,“兔儿山3号”基站已率先完成土建工程,待为期28天的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将进行铁塔及太阳能板安装。

“新建通信基站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部分高海拔地区没有接通市电,我们还将安装太阳能板辅助供电。”甘孜州通信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像“兔儿山3号”一样的基站共有94个,涉及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海子山等弱信号区域,预计11月底前完成全部“补盲”工作。

“目前来看,初步建成的超充站,切实提升了路网运行效率和公路服务品质。预计到2024年底,318国道将实现1小时车程可停车如厕,2小时车程能加油充电,快充出行,通信不难,将318国道世界最美景观大道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技术处处长钟钰表示。

【青海】青海首条穿越采油区公路正式通车

记者从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0月26日,青海省首条穿越采油区公路——黄瓜梁至茫崖(省界)公路正式通车,打通了青海西宁至新疆和田的高速公路断点,实现西宁至和田全程高速通行。

青海省黄瓜梁至茫崖(省界)高速公路项目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境内,起点为老茫崖叉口,终点为茫崖石棉矿(青新界),顺接新建依吞布拉克至若羌段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24.63亿元,路线全长150.1公里,全线共设置大桥5座、中桥26座、分离式立交桥9座、互通式立交4处、服务区1处。

图为穿越采油区的黄茫公路路段。(中铁十局供图)

由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黄茫公路翡翠湖至油砂山叉口段,主线全长13.1公里,线路穿越国家电网高压区和青海油田核心采油区,管线密集交错,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自2020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参建人员克服了迁改管线密集、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多工种穿插施工干扰等诸多困难,提前15天完成控制性节点,成为全线首家进入施工验收阶段的单位。

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黄茫公路项目办主任郝广杰介绍,黄茫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完善快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新青川大通道”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