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河南山西安徽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9-15 | 来源:中国能源报、山西晚报新海南客户端等

【广东】深圳首个高速全液冷超充站正式投入运营

近日,由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电动公司”)投资建设的深圳首个高速全液冷超充站“深高速长圳服务区超充示范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站点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外环高速长圳停车区内,共分为南北停车区两个站点,其中每个站点各配置2台超充终端,每台终端可提供600kW的超级充电功率,可以为具备超级快充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提供超级快充服务,缓解车主们排队时间长、充电慢等问题,改善车主的出行效率,满足车主快速出行、减少滞留在服务区时间的需求。

极速补能是什么体验?

深高速长圳服务区超充示范站采用全液冷超充技术,可融合光储,实现车桩协同、桩网协同。单台充电终端最大可输出电压1000V、电流600A,单枪功率最高可达600kW。充电5分钟,最高续航200公里,实现极速补能,为新能源车主们打造极速充电体验,助力推动深圳市“充储放一张网”与“超充之城”的规划与建设。

安全方面,超充产品采用“液冷系统+直流母线”架构,有效解决长时间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问题,具有保护接地连续性检测、绝缘检测、蓄电池反接保护、低液位告警等多种保护功能。

为什么采用全液冷设计?

全液冷设计具有散热更佳,噪音更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10-20年以上的优点。使用超充桩的一次充电成功率可达99%以上。同时,该站点全液冷超充架构能够匹配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来车即充,实现功率共享,最大化满足车辆充电需求,未来支持交/直流平滑叠加储能,实现智能削峰,减免市电改造,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未来还将怎么做?

深圳高速长圳服务区超充示范站点的正式投运,标志着南网电动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高速公路充电场景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充电设施建设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未来,南网电动公司将持续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2025年前将在深圳地区改建或投建不少于10座液冷超充等新型示范场站,完善充电服务网络,并积极探索智能充电、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依托自主研发的“顺易充”充电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充电路线规划、电子发票等便捷服务,全面提升用户充电体验,服务深圳市打造“超充之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河南】河南扎实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培养创建行动

近日,记者在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二标钢结构拼装场看到,从陕西宝鸡专业钢结构制造单位运输来的8米槽型梁正在进行卸车。未来它将在这里进行焊接拼装,应用于南副桥主梁的施工当中。

“之前的桥梁多以混凝土梁为主,通过轻型化设计,我们采用了钢混结构钢梁+预制桥面板的组合模式,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量,有效保护黄河生态环境。”负责施工的中交二公局黄河高速二标钢结构拼装场副总工任武告诉记者。

据了解,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是黄河上最长、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也是河南省塔高最高、桥宽最宽、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桥梁。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攀介绍,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项目以不良地质条件下组合结构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为重点,聚焦“轻量化设计、工业化建造、智能化提升、绿色化试点”,开展4个专项的科技示范。预期成果将为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的建设和运维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同时打造百年精品工程,引领现代组合结构桥梁技术的创新发展。

随后,记者来到国道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施工现场,48个桥墩正在进行挂篮施工。

“我们在特种设备——挂篮上安装了安全预警系统,系统一旦发现参数异常,预警信息将即时回传到智能化信息监控中心,同时现场人员也将在手机app上收到提示,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置。”河南新开黄河大桥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边俊平介绍。

国道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开展公路建设项目业务流程与档案流程一体化信息管理技术、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塔吊与挂篮施工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等三个方向的管理技术,形成包含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后期养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助推施工、安全、养护管理,提升施工品质,提高施工效率。

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底,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河南省科技创新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着力加强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增强交通运输科技示范效果,开展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培养创建行动”。今年1月,202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征集活动开始,围绕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提高出行品质和运输效率、促进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等,最终评选出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新开黄河大桥等6个技术集成应用程度高、示范效应好的科技示范工程。

【山西】又一大桥,全幅贯通!还有更多好消息传来……

1.晋阳高速改扩建项目沁河大桥全幅贯通

近日,晋阳改扩建项目节点控制性工程沁河大桥全幅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再次取得阶段性进展。沁河大桥位于阳城县河头村西,全长578米,最大墩高72米,主跨为2*80米连续刚构跨越沁河,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该桥处于延河泉域重点保护区,环保要求极高。

为保证沁河大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晋阳改扩建公司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组织技术人员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严格落实施工标准和技术指标,对控挂篮行走、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张拉压浆等关键工序实现全过程监控。同时,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不断强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精细化施工,克服重重困难,按期实现了桥梁全幅贯通。下一步,晋阳改扩建公司将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范晓震)

2.G208路面1标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摊铺完成

近日,山西路桥集团辰润科技公司G208新建LM1标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摊铺顺利完成,为路面建设按下“快进键”,标志着全线正式进入沥青路面施工阶段。

为确保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顺利摊铺,项目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严把现场工序管理,紧盯混合料拌和、现场摊铺、碾压等关键环节,认真做好沥青混合料摊铺的温度控制、铺设速度与工序衔接,有效保证了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度,试验路段摊铺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顺利摊铺,为后续路面施工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为年内主体完工、如期履约奠定了坚实基础。

3.黎霍高速太岳山隧道出口掘进突破3000米大关

9月12日,由山西黎霍高速有限公司建设的太岳山隧道出口掘进突破3000米大关,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太岳山隧道为黎霍高速项目控制性工程,进口位于古县,出口位于霍州市,全长11.2公里,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严。

【安徽】刚刚通过交工验收,通车在即!

9月12日,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滁州北枢纽至施官互通段分别通过交工验收,计划9月底前开通运营。

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

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路线起于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周赵村附近,接已建S12滁新高速,向南经颍州区三塔集镇,阜南县田集镇、鹿城镇、公桥乡、段郢乡、方集镇,终于皖豫省界,顺接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河南段,全长约35公里。该项目是我省“县城通”高速项目之一,项目建成通车将实现阜南县城15分钟内通达高速,同时打通阜阳、淮北与徐州、武汉方向的高速大通道,强化了皖北区域与淮海经济区、武汉都市圈联系,进一步促进阜阳及皖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

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路线起于滁州北枢纽互通,接已建的宁洛高速公路和滁州至淮南高速公路,经新安镇、舜山镇、张山镇、施官镇、独山镇,终于向阳河拐圩子附近皖苏省界,接在建的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约37公里。本次交工验收的滁州北枢纽至施官互通段长约27公里。项目建设对于加强皖苏省界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海南】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项目进入收尾 海口新海港即将迈向“完全体”

经近3年的建设,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施工,由于其外形也似腾飞巨鸟,仿佛与北岸的徐闻港在琼州海峡上“比翼齐飞”,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航拍镜头下的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

综合交通枢纽站投入使用后,将是新海港历经十年建设迈向“完全体”的标志。它在带给人们高效、安全、舒适地过海体验同时,有望同海口曾经的门户港口一样带给这座城市新的发展动能,并成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重要口岸。

海口新海港即将迈向“完全体”

将给旅客带来航空港般过海体验

海口港新海港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备受人们关注。每当提起这个项目时,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对岸的徐闻港枢纽中心,因为两者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都能给旅客带来如同到机场乘机般的体验。

同徐闻港一样,新海港综合枢纽站也有一条高架路直达进站大厅,但徐闻港的出入口位于建筑的尾部,而新海港综合枢纽站则位于建筑西侧的腹部,进站后再到登船大厅的距离明显要短一些。因为这一设计的不同,两港的进出港动线有了明显差别。

出岛车辆抵港,需从高架路下面穿过抵达车客分流区域,也就是枢纽站腹部下方,旅客有步梯和电梯抵达二楼进站大厅。过海车辆完成车客分流后,继续往前抵达海关查验和安检区域,完成相关程序后,进入泊位的登船区等船。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栈桥送客入口处。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进行现场安检调试。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候船室。

出岛旅客进入进站大厅后,往建筑北面(头部)走,通过安检后,便可以进入登船大厅,再经验票就可以通过廊桥上船, 这一过程和徐闻港相似。

“每个廊桥服务2个泊位,项目总共覆盖港口12个轮船泊位,可保障旅客高效、安全、舒适的登船。”中交四航局现场管理人员曾韬介绍。

如果是进岛车辆抵港,可以从出口处上高架路,之后有两个路口可以选择,一是从滨海大道抵达市区,二是从G15沈海高速海口段前往目的地。

如果是进岛散客,从廊桥下船后,可以沿着枢纽站三楼通道,直接走到建筑尾部,那里是一个GTC(综合交通枢纽),可以选择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并预留有地铁的通道口。

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在现场看到,相关的标识标牌已经到位,配套的设备也已安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相关调试工作。此外,客运站一到三层,都有工人开展地板打磨作业。大厅里的旅客休息座椅,目前尚未进行安装。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登船口通道。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

海口门户港口经历多次变迁

昔日旧港区域已成繁华城中心

海口可谓是一座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门户港口历经过多次变迁。如今深受游客欢迎的骑楼老街,见证过海口曾经的门户港口水巷口码头的繁荣。

近日,在水巷口一家小卖部内,年近九旬的黄阿婆正在看店,不时有游客过来购买饮品。海南解放后,黄阿婆曾在水巷口码头当过搬运工。

“现在长堤路就是原来码头的位置。”黄阿婆回忆,那时受河道的影响,大型的“火船”已经开不进水巷口码头,而是停在盐灶附近的码头,再用小木船接驳到水巷口。

黄阿婆所说的盐灶码头,就位于后来建设的海口新港附近。随着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口新港曾一度成为海南重要的进出岛门户。

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资深技术经理唐洪波曾于20世纪90年代在新港工作,那时的新港主要业务是轮渡和客运。“轮渡业务就是运车进出岛,那时社会上的车辆不多,每天过海的车辆很少,而且船舶也比较小,大约能够运输12辆车左右。” 唐洪波称,那时过海主要以散客为主,所以主要乘坐客船。那时秀英港也有轮渡服务,但其不比位于市中心区域的新港便利,人们过海会首选新港。

21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过海越来越频繁,过海车辆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琼州海峡船舶也逐渐更新升级,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而此时的新港受到航道等因素影响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港口周边道路的限制,港城矛盾问题越发突出。

2006年,新港的轮渡业务搬入秀英港。五年后,新港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其客运业务也全部搬到秀英港。同时,为了满足人们过海需求及船舶情况,秀英港的客运和轮渡两项业务合二为一,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次海口门户港口的西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港城矛盾”问题,并为城市腾出了发展空间。如今,原来海口新港的位置不仅高楼林立,那里的海口湾观光带更是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游玩好去处。

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

将成为二线口岸查验载体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海口城市空间的扩大,秀英港区位置也已经是城市核心区,港城矛盾日益凸显,港口的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

唐洪波介绍,这些年来,随着过海车辆、旅客越来越多,秀英港轮渡泊位多次增加,而且港区内的停车场也增加到了四个。

新海港交通枢纽进站栈桥。

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三楼通道。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海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3年3月,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项目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5日上午,海口举行新海港区开港暨新海港二期开工仪式,这标志着新海港正式开港运行。一年多后,二期工程完成,投入运营的专业客滚船泊位从10个增加到18个。

2020年下半年,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启动建设,原先建设的临时客运站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新海港向“完全体”迈进。

海南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集港口候船、登离船、口岸查验、枢纽商业和交通一站式换乘等功能于一体,其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

新海港交通枢纽站停车楼。

据悉,着眼全岛封关运作需要,海南将以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工程作为二线口岸查验载体,基于信用和大数据分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设备,实现“一机多屏、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高效集约”,达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通关”,切实满足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监管需求。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征求意见稿,将海口港的战略定位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海南面向大陆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海口港维持“一港三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海口港由秀英、新海、马村三个港区组成。其中,秀英港区包括部分秀英港老码头和南海明珠码头,着力发展邮轮旅游和港航服务业,兼顾海事、救捞支持保障系统基地功能。新海港区是海南省海峡交通运输的核心港区,主要保障海南省铁路及公路跨海运输,承担高铁、普通铁路轮渡和汽车客货滚装运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