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9-04 | 来源:央视新闻、昭通市交通运输局、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出洞

近日,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用于北京东六环路改造工程东线隧道掘进施工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出洞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迄今为止线路最长、最大的盾构隧道双线顺利贯通,为工程早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东六环路改造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缝合城市功能创新发展轴、有效织补城市空间、解决高速公路分割城市问题”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北至通州区潞苑北大街,线路总长约16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7.4公里,隧道外径15.4米,最大埋深75米,采用分离式双洞设计,东西线每洞布置3车道,是目前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也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长、最大的盾构隧道。

掘进施工过程中,“运河号”面临地上地下众多风险源。该隧道需连续下穿京哈高速铁路、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地铁6号线、燃气管线、河流、高压电塔和建筑群等近100处风险源,且按设计要求需将沉降控制在毫米级内。据中交天和现场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因该隧道的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等施工难点,对盾构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工程适应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为此,中交天和为该隧道量身打造了国内开挖直径16.0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该盾构机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4500吨,国产化率达98%以上,是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之一,配置中交天和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超长距离掘进不换刀技术、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常压换刀、伸缩主驱动、自动盾尾间隙测量系统、同步双液注浆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导向系统和微速推进系统等适应性设计,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光纤磨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刀具检测,实现对超大直径盾构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成为领跑全球超大直径盾构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里程碑。

2022年2月,“运河号”穿越连接北运河与潮白河的排水河道潮减河,堪称掘进施工的“穿针引线”。因下穿地层多为粉细砂及粉质黏土互层,部分区域粉质黏土的最大含量超过80%,存在涌水、涌砂等重大风险。中交天和现场技术团队充分应用智慧监控系统,做到全天候值守,随时保证土压、沉降量、注浆压力、设备姿态等技术参数的最佳值。同时,应用微速推进系统保障盾构机匀速掘进,降低掘进施工对地面的扰动,将沉降范围控制在1毫米内。

2022年5月,“运河号”位于地下60米处,机头上部是穿梭的列车和塔吊林立、建设繁忙的副中心站交通枢纽。需下穿的副中心站交通枢纽段长207米,盾构机上部距离基坑底不足23米,距离抗拔桩仅3米,且地层为高密实、强透水砂层,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交通枢纽基坑安全风险,对盾构机性能无疑是巨大挑战。中交天和现场技术团队通过导向系统控制掘进姿态,如同为盾构机装上一双“慧眼”,可以准确地判断盾构机走向与姿态。如姿态偏差过大,可即时报警和处置,确保盾构机在暗黑的地下不迷失方向或偏离设计轴线。采用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地表沉降被控制在2毫米内,管片上浮量被控制在10毫米内,盾构机安全平稳地穿越隧道全线最大风险区域。

自2021年8月至今,历时约23个月,“运河号”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完成始发、中间井接收、出洞等掘进施工。其间,创造了最高日掘进12环(24米),最高月掘进276环(552米)的新纪录,并做到“始发零风险、36万平方米隧道零渗漏、对地面零干扰”的全球领先水平。“运河号”的成功应用,对全面提升北京交通服务能力、深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大力构建区域性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也再次展现了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的强大实力,为我国未来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起到了重大示范效应。

为确保掘进施工平稳有序,中交天和为每台盾构机配备了现场技术团队,提供全天候保驾服务,及时预测、分析、控制和消除故障风险,把设备故障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本着“快捷高效服务”理念,在现场配置配(部)件仓库,做到最快在1小时内完成配(部)件更换,极大地提高了掘进施工效率。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盾构机不但广泛参与了南京和燕路、上海机场快线、珠海兴业路、深圳大鹏支线、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和福州、天津、哈尔滨、成都、广州、雄安、石家庄、宁波、重庆地铁等国内重点工程建设,还深度服务了马来西亚东部海岸铁路云顶隧道、雅万高铁一号隧道、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河底隧道、日本东京湾隧道等海外大型工程建设,受到了海内外业主单位、地方政府与民众的一致好评。

【上海】好消息!轨道交通崇明线建设又迎新进展,南、北越江盾构推进双双突破1000米里程

据申通地铁集团介绍,近日,从位于长兴岛上的上海轨道交通崇明线北港工地传出消息,由长兴岛出发向崇明岛方面推进的“申崇号”超大盾构已顺利推进并突破1000米里程节点,而此前先行出发由长兴岛向浦东方向掘进的南港“申通号”超大盾构已于今年5月底率先完成千米距离掘进,目前两台盾构均处在常态施工阶段,以平均每日16~20米的速度向持续向长江中心挺进。详见↓

崇明线越江工程两次穿越长江,南港区间长约7.7公里,北港区间长约9公里,均面临超远距离掘进、隧道埋深深、穿越砂质土层及沼气层等复杂工况条件的多重挑战,作为全线的关键性工程控制点。随着掘进距离的不断提升,材料运输距离、隧道内通风换气以及愈加复杂的易渗透土层环境,都成为了盾构掘进施工的巨大难点。

为保障两台超大盾构的平稳推进,项目团队通过先进的“数智隧道”智能管控平台,集成盾构磨损监测系统、隧道内交通控制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及通风系统等所有生产要素,在安全质量管控上,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高效的常态化运行,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控和追溯性闭环管理。

同时,通过智能管控平台,设置合理的参数范围,采用AI监控配合人工的方式,实现对隧道成型质量、关键推进参数、盾构姿态均进行自动化的实时数据采集,以达到施工参数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隐患发生的概率,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


【江苏】苏州建设全国首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

S17智能网联化改造项目由苏州交投集团所属绕城公司负责实施,于今年7月1日进入实质性施工。绕城公司副总经理石耀华说,以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为契机,S17智能网联化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依靠车路协同方式,在高速公路上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即高度自动驾驶。

绕城公司营运部经理朱凤麒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对苏台高速S17(黄埭互通—阳澄湖北互通)双向56公里路段进行智慧化升级,在55个点位布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路侧天线RSU等感知设备270套,打造全息感知路段和匝道(互通)感知路段。该项目途经北桥互通、渭塘互通、相城枢纽、阳澄北湖服务区,沿线细分场景包括收费站、匝道、服务区等。

其中,全息感知路段位于渭塘互通—相城枢纽(由西向东)单向6.5公里的路段上,在全息主路的入口和中间位置设置两块信息提示屏的同时,每个点位平均每230米布设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同时,路侧天线RSU按照间距约460米布设。匝道(互通)感知路段可感知进出测试路段的车辆,每个点位主要部署设备有摄像机、路侧天线RSU、毫米波雷达等。

目前,S17智能网联化改造项目的杆件安装已经完成,设备安装正在稳步推进,累计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3%,预计9月底将完成系统联调联试工作。

具体来看,这条智慧高速公路有望实现多种功能:制动系统在某种环境和特定条件下,能够完成驾驶任务并监控驾驶环境,实现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道路状况的高效检测;可以为主机厂商、算法厂商、设备厂商等提供所需高速公路场景测试数据,形成从智能网联城市道路到高速路段测试的场景闭环;可以通过打造智慧高速平台,为交通、公安等政府部门提供一系列智慧高速监管服务;在具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属性的同时,可以开展运营模式探索,推动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做优做强。

苏州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路明鉴表示,这条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开辟了交通产业发展“新赛道”,对此,交投集团将不断厚植智慧交通板块,持续丰富示范应用场景,以高质量的交通产业发展成果为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云南】全国最大跨径P-K钢箱混合梁独塔斜拉桥成功合龙

9月1日,随着最后一块梁段架设到位,都香高速金沙江特大桥顺利合龙,主桥全面贯通,大桥建设转入桥面系施工。

金沙江特大桥由中交三公局施工建设,项目横跨金沙江,连接川滇两省,是国内最大跨径P-K钢箱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大桥主塔高197.6米,全长565米,主跨跨径340米,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


大桥钢箱梁由22节钢箱梁组合而成,主桥桥钢箱梁总重约5714吨,采用300吨架梁吊机进行架设,是国内目前采用大型悬臂架桥机后方喂梁、前方回转落梁起吊的最重节段。大桥合龙段钢箱梁长6米、宽32.3米、高3.52米,重约150吨,采用“汽车吊+架梁吊机”整体吊装。

自2019年开工以来,项目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克服了大宗机械及物资进场不便、水上栈桥及钻孔平台搭设、超长大直径深水桩基施工、库区水域不通航、无水上起吊设备、高原雨季高温施工、峡谷风、线性控制难度大等困难,圆满完成全桥钢梁合龙任务,实现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为确保按期、高精度完成钢箱梁安装,项目自主研发国内腹内喂梁最大吨位的大型悬臂架桥机,采取钢箱梁整节段吊装,通过桥下块段制梁、运梁,边跨混凝土现浇梁上节段总成、运梁,大型悬臂架桥机后方喂梁来完成安装作业,钢箱梁吊装速度7天1节,顺利实现精准合龙,创下全国最大跨径P-K钢箱混合梁独塔斜拉桥施工和大型悬臂吊机后方喂梁、前方回转落梁拼接施工的全国最大吨位钢箱节段梁施工,两项全国之最。桥面铺装采用4.5cm厚STC超高韧性混凝土,攻克了大跨度桥梁桥面铺装技术难题,为首个在云南采用STC组合桥面结构的特大桥梁。

金沙江特大桥是G7611国高网都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重难点工程。建成后,大桥将成为连接川滇两省的又一新地标,进一步推进川滇黔三省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滇东北交通运输主动脉等级,对打造云南境内东西向最具魅力的黄金旅游线,推动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三跨”天山 看中国基建如何建设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天山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横贯新疆东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绕”过天山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为此,中国交建沿着天山修筑了东线的巴哈公路,西线的新独库高速公路正在筹备中,中线的乌尉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中。

作为乌尉高速公路“咽喉”工程的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公里,是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在天山上修隧道要面临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多重困难,建设者们在国内高速公路上首次应用“三洞+四竖井”的施工方案,实现了“长隧短打”,有效缩短工期。

戳视频

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

看中国跨度:

“基建狂魔”如何打破阻隔,“三跨”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