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浙江山东江苏重庆西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8-30 | 来源:深圳交通、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东里程最长高速改扩建,明年全线八车道通车!

给大家传个喜讯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

迎来新进展了

堵车的情况很快就能得到改善咯~

PART1

圆墩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这标志着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施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2024年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圆墩河特大桥是深汕西改扩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桥梁全长913.3米,位于莲花山断裂构造带。

地质极其复杂,大跨度桥梁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沿海地区受海洋环境及潮汐、台风等外部环境影响大,且大桥合龙段施工对外界环境温度有严格要求,需要在一天中最低气温时进行。

为应对这一系列难题,项目在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在合龙施工前制定了桥梁中跨合龙施工专项方案,并加强技术交底,对模板、钢筋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检查,大桥最终按期顺利合龙。

PART2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拓展为双向8车道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起于陆丰市潭西镇,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城区、海丰县、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惠州市惠东县、惠州市惠阳区、深圳市坪山区,终于深圳市龙岗区。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全长146.6公里,是广东目前投资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其中深汕段全长约18.5公里,是目前深汕唯一一条直连深圳的高速,是与深圳双城互动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改扩建完成后,项目全线将拓展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提升至120公里/小时。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深汕与汕尾30分钟、与深圳市区90分钟公路快速互达。

深汕西高速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五高五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8个控制性工程,目前——

▲圆墩1号隧道、圆墩2号隧道、深汕隧道、城仔山隧道已贯通;

▲圆墩河特大桥已合龙;

▲深汕鹅埠互通、深汕赤石互通已完成土方填筑,正在进行桥梁下构及收费站站房施工;

▲深汕服务区已完成南北场区土方填筑施工,下一步进行南场区房建施工。

【浙江】提升海铁联运效能 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 宁波舟山港朝世界一流强港加速迈进

迎着湿润的海风,俯瞰浙江省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的码头,往返穿梭的集装箱卡车,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繁忙作业的龙门吊,纷至沓来的巨轮,如车水马龙般流转。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高站位谋划,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推动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海铁联运服务效能,朝向世界一流强港加速迈进。

火车直达最大集装箱码头

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不远处,伴随着一阵阵“咣当咣当”声,一列装满集装箱的火车停在铁路穿山港站。之后,货物被源源不断运送至指定堆场,在港区堆场短暂停留,“换乘”水路远赴全球各地。

2020年4月,铁路穿山港站启用,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最大的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具备海铁联运作业能力。港站凭借火车可直达码头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货物到此出海。“港站作业班列已从最初每天1班,升级到现在的每天10班常态化运行,内陆最远延伸至重庆。”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铁路穿山港站通过桥梁与穿山港区相连,实现港站与码头无缝衔接,从而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

海铁联运挑起长三角及内陆腹地外贸运输的大梁。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100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成为我国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二大港,拥有图定班列线路24条,业务范围覆盖16个省(市)、64个地级市。

据统计,宁波全市铁路里程累计近400公里,已基本实现铁路通达主要港区。目前,国内首条通行双层高箱集装箱列车的铁路——金甬铁路正线架梁已全部完成,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有序开挖中,通苏嘉甬高铁宁波段已实质性动工,建成后将有力支撑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一流设施连湾疏港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离不开穿山跨海、连湾疏港的公路交通配套设施。

全长24.15公里的宁波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各项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亚运会开幕前正式通车。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串联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是宁波市高速公路网“二环十射四连四疏港”规划布局中“二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通车后,将作为宁波舟山港集疏运网络的重要通道,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有效提升宁波舟山港疏港交通能力,为“硬核强港”注入强劲动能。

在距离舟山不到1小时车程的杭甬高速公路复线滨海互通段,该工程犹如巨龙蜿蜒盘桓,划定近岸浅滩与航运深海的边界。

7月,随着最后一榀重约150吨圆弧状的钢混组合梁被稳稳放置在桥墩两侧,亚洲最大的海上枢纽互通工程——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宁波一期项目滨海互通枢纽完成全部架梁任务,预计今年年底竣工通车,届时杭州到宁波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

“杭甬高速公路复线是连接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还将大幅缩短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的时空距离,对于盘活各种内河、公路、空港等交通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四港联动意义重大。”浙江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一期指挥部工作人员施蕾蕾介绍。

【山东】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北岸跨大堤桥顺利合龙

8月26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北岸跨大堤桥顺利合龙。

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全长5837米,其中,北岸跨大堤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桥面跨径组合为(76+135+76)米,中跨合龙段长2米,设计总方量26.4立方米,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施工安全管控难度较大。为确保合龙段顺利浇筑,项目公司召开专家评审会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核论证,多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方案准确实施。作为全线首个完成的变截面连续现浇梁挂篮施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黄河特大桥的整体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进度保障。

下一步,济南大北环项目将继续攻坚克难,科学调配资源,持续高效、高质量推进黄河特大桥建设,同时,借秋季黄金施工季节,全力以赴掀起大干热潮,确保完成年度施工任务。

【江苏】江苏智慧港口建设系列技术指南通过专家审查

经过连续两日专业评审,8月29日,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江苏省智慧港口建设系列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成功通过业内高水平专家审查。指南深入贯彻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智慧化港口建设相关要求,充分结合港口实际以及江苏特点,有效填补了江苏智慧化港口建设领域技术空白。

港口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智慧化港口建设对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欣介绍,江苏滨江临海,河湖密布,境内长江横贯东西、运河纵穿南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江海河湖兼具的省份之一,港口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江苏港口有条件有能力为全国港口现代化建设作出江苏贡献、提供江苏经验。他表示,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浪潮下,港口行业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单纯的区位、规模竞争逐步转向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现代物流链、价值链、生态链方面的竞争。指南的出台将进一步增强江苏港口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进全要素数字化、运输管理智能化、服务决策智慧化,更有力支撑交通强省和长三角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指南分别针对集装箱码头、干散货码头、件杂货码头、内河码头(2000吨级及以下)等提出智慧化建设总体要求,从生产作业、智能管理、数智服务、数据与支撑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智慧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指南能够准确把握智慧港口发展趋势,结合江苏港口发展现状水平,深入推动数字技术与港口各类场景深度融合创新,将有效指导推动江苏省港口码头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不断提高港口码头的生产作业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有力支撑江苏港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重庆】万州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正式通车

8月28日,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重庆市万州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其关键控制性工程都历山隧道(原北山隧道)为万州区首条市政特长隧道。

据了解,该连接道工程位于万州区高铁北站城区,是连接高铁片区、枇杷坪片区和江南片区的主要干道,施工内容包括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北山隧道以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主线总长约4.6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其中都历山隧道长约3.14公里,最大埋深约244米,最小埋深仅12米,属于特长特大断面城市隧道。

该连接道工程于2020年1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1300多个日夜的鏖战,提前5个月实现通车节点,打通万州江南片区到高铁片区之间的快速通道,两个片区车程将从以前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受到抗家湾水库蓄水、隧道上方建筑物群、雨季多发、工程交叉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项目的工程建设之旅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中交四航局万州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项目经理姜伟说。

面对多种制约因素,项目建设团队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综合运用TSP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等多种手段,配合监控量测数据,动态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高效贯通。

中交四航局万州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项目部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工地”活动,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过采取在隧道进口实行全围蔽施工、建设安全体验馆、建设隧道施工可视化监控系统、路基段落采取雾炮机降尘施工、实行班组班前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措施,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同时坚持以全过程质量管控为基础、以主体结构质量管控为重点、以“三检制”为支撑,对各道施工工序严格把控,全面提升作业人员质量管控意识,确保现场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具体流程都符合质量管控要求。

据悉,万州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的正式通车将进一步完善万州城区骨架交通路网,优化周边人居环境、营商环境及公共服务体验,进一步赋能万州“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为万州提升区位价值、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西藏】进出藏通道提质改造 自驾游热线保通保畅 西藏交旅融合优化供给持续发力

“西藏的公路路况比预想得好很多,我们只用两天时间就从昌都、林芝到达了拉萨。”前不久,黄先生开着房车沿318国道由四川进入西藏,尽管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路段在施工,但一路驾驶体验顺畅。他欣喜地说,“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西藏旅游梦。”

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大力推动进出藏通道提质改造,强化国省干线公路、自驾游热门公路保通保畅和应急保障,深化农村公路建设,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多措并举促进交旅融合,努力让广大游客驾驶更舒心、行走更安心、深度游更称心、停留更暖心、乘车更省心。

旅游路沿线增设观景台

今年以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川藏公路318国道西藏段提质改造工程开工建设,“72道拐”八宿过境线、芒康过境线、田妥村至根要村段(老路整治)、灾害影响点整治、玉普乡至波密段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拉(萨)日(喀则)高速公路、216国道新(疆)(西)藏区界至改则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服务功能,在旅游资源富集、具备观赏游览条件的公路沿线,适当增设停车场、观景台等设施。进出藏通道通行条件持续改善,让广大游客在西藏的驾驶出行体验更舒心。离开拉萨前,黄先生说:“进出西藏的公路和西藏境内的公路条件这么好,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游客选择自驾游西藏。”

西藏境内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多变,游客出行易受暴雨天气和泥石流等突发情况影响。从广东到西藏旅游的杨女士夫妇,遇到了几次公路短暂阻断的情况,但在几个小时后就恢复了通行,他们的旅行计划得以继续。

今年以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持续加大进出藏通道、区内国省干线公路、自驾游热点线路的保通保畅、应急保障工作力度。1至7月,全区公路部门累计组织应急保通人员1.4万余人次、投入机械设备5543台次,共救助社会车辆1.1万余辆、遇险人员2.2万余人。各地公路部门加大人员物资投入,加班加点开展应急抢险保通,确保公路不因自然灾害、雨雪天气而长时间阻断,游客不因公路阻断而长时间滞留。

“四好农村路”带来深度游

“公路修通后,我们深山里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错那市勒布沟青创酒店负责人吉米对农村公路发展带动旅游业向好深有感触。错那农村公路良好的路况既便利了农牧民出行,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高原腹地深度体验藏族风情。

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下放农村公路建设事权,进一步加快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截至7月底,全区农村公路新开工项目49个、续建项目已复工170个,力争到今年年底新增4个乡镇、21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5.55%和82.53%,努力为广大旅客在西藏“深度游”、乡村游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

服务区里提供生活物资补给

西藏交通在增进服务供给上持续发力,努力让游客停留更暖心。“过往游客到我们这里休息,获得的所有服务和物品都是免费的。”109国道安多县唐古拉公路服务区位于海拔5200多米的高原,由荣获“天下第一道班”称号的青藏公路109道班公路养护保通点进行运营维护。服务区两间整洁明亮的平房里,储备着矿泉水、方便面、抗高原反应药品、酒精以及氧气瓶、制氧机、充电设备等物资,过往司乘人员可免费使用。

今年,西藏交通运输部门继续强化公路服务区“过往司乘人员生活物资补给点”的功能,为遇到困难的司乘人员免费提供生活和应急物资,公路养护职工无私帮助游客维修车辆。1至7月,全区公路服务区共接待过往司乘人员158.4万人次,广大在藏游客获得了交通运输部门暖心、温馨的出行服务。

一位从内地到西藏阿里旅游的旅行博主,路过日喀则市萨嘎县时,在216国道达琼公路服务区得到免费热水等服务和养护职工热情帮助,将所见所闻拍摄下来并发布到视频平台上,网友纷纷点赞。

信息化平台动态监管客车

为了让游客乘车更省心,今年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非法营运专项治理,加强道路运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强化客运车辆动态监管,持续规范旅游客运经营行为。

“既要让区内外广大旅客享受舒适的客运服务,也要确保大家在西藏期间的出行安全。”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华强介绍,今年以来,全区交通运输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防范化解旅游客运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区共有旅游客运企业17家、车辆2700多辆,安全保障和运输服务得到持续改进。

下一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将紧紧围绕推进“交通+旅游”、交游深度融合发展,不遗余力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保通保畅工作,提升路网通达度,加大运输市场安全监管和服务质量管控力度,提升安全运营水平与旅游客运服务质量,为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