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会员单位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杨帆的暑运故事
时间:2023-08-28 | 来源:北京地铁之窗订阅号
打硬仗,离不开坚实的后勤保障。北京地铁公司坚持“运营工作开展到哪里,后勤保障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以运营需求为导向,打好主动仗,切实做好暑运期间后勤保障各项工作,全力夯实运营安全基础。今天本文要讲述的是北京地铁的幕后战士——我会会员单位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后勤管理部部长杨帆的暑运故事。
小包裹蕴含大“温情”
“进入暑运前,我们为运营一线的所有员工配发了‘清凉五件套’,好评如潮。”运营四分公司后勤管理部部长杨帆拿出了一个20厘米见方的红色小包裹,里面是今年为员工准备的防暑降温新品,有物理降温贴、防暑降温喷雾、鼻息清凉棒、蚊虫叮咬舒缓棒、花露水一共5种物品。这个“清凉包”不仅便于携带,里面还藏着杨帆的“小心思”。往年公司为员工配发的都是蚊香、驱蚊液一类的防护用品,杨帆在去年暑运期间到车站走访中发现,员工更喜欢“降温类”的用品。于是他别出心裁,将今年的防暑降温套装定义为“清凉包”。今年3月开始,他就着手为“清凉包”选品,从数量到容量,从用途到效果,从品牌到价格,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名员工,我在选品时挑的都是标注着‘婴儿可用’‘植物提取’的字样,让肌肤敏感的员工也可以用。”“清凉包”里的每一样,他都亲自试用过,确保降温效果的同时也考虑了员工的使用安全。“杨部长,我们司机都喜欢这个鼻息清凉棒,开车容易犯困,我就拿出来闻一闻,立马就精神了!”他的用心也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大家对这个“清凉包”都赞不绝口。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在为员工采买茶叶、矿泉水、冷饮前,后勤管理部与一线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广泛征集员工意见,确保每样防暑降温物品都更贴近员工生产生活,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心关爱。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
一杯绿豆汤,解暑又健康。为了让一线员工喝上可口的绿豆汤,杨帆也是煞费苦心。“这一桶绿豆汤怎么剩下这么多?”一次,杨帆帮忙运送餐具时发现绿豆汤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又从车站给搬回来了。为了弄明白被“退单”的原因,第二天他从泡豆子到配送全程盯着,就要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师傅,给您来杯绿豆汤呀?”趁着站务员中午吃饭的空当儿,杨帆赶紧“推销”着自己的绿豆汤。“这天儿太热,喝完这么烫的绿豆汤不就更热了!”杨帆顺势坐下来,和几位吃饭的站务员征求起意见。“不光热,这一大桶送过来谁都去接,也不卫生呀!”“要是能有甜味儿的就好了!”“我们年轻的都爱喝凉的!”……他虚心的样子,让大家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将大家的意见都一一记了下来,准备回去整改。员工嫌不卫生,那咱们就封成独立包装的小杯;员工嫌绿豆汤热,那咱们就提前放冷库里冷却;员工嫌不够甜,咱们就按照员工口味放上白糖。改版后,绿豆汤的销量一路飙升,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我们会根据前一天员工的预订情况,按照冰镇、常温、0糖、7分糖进行排列组合,满足不同体质员工所需。”热销的背后,是食堂的师傅们辛勤的耕耘,凌晨4点他们就要开始熬制当日所需的绿豆汤,待2小时后绿豆慢慢变为绿豆沙,用漏勺将豆皮捞出,盛在杯子里进行封杯处理,并在杯体处标注当天日期,放入冰箱进行3小时冰镇,确保为员工配送时杯体带着冰霜,让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体验到夏日清凉。
“快来,大家尝尝昨晚我研制的新饮品。”杨帆拎着一个暖壶走进后勤部的办公室,为大家分发他昨晚照着“小红书”上的配料表制作的酸梅汤。办公室的同事们就是杨帆的“小白鼠”,他根据同事们的“品后感”进行改良后敲定“秘方”。通过这种“土办法”,后续还为一线员工增加了酸梅汤、百香果柠檬茶等凉饮种类。
开启高温保“胃”战
三尺灶台,飘出北京地铁的烟火气。暑运期间,食堂后厨热浪滚滚,铲子声、锅灶热油声隆隆作响,温度与运营一线不相上下。大厨们奋战在40℃的灶台边,不停地翻炒烹制各式菜肴。杨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食堂后厨打卡,“杨部长,这几天车站订餐数量有所下降呀!”他接过厨师长递过来的记录订餐数量的本子仔细查看,发现每年的7、8月运营一线的订餐数量就会骤降。“是不是受暑热影响,员工胃口不好呀?”他心里盘算着,“看来是时候推出我们研制的夏日新菜谱了!”第二天食堂采买的食材发生了变化,苦瓜、西蓝花、油麦菜、豌豆、莲藕等新鲜时蔬大幅增加,彩椒是杨帆叮嘱一定要采买的,菜肴除了味道和品种以外,色彩搭配也可以勾起大家的“馋虫”。叮咚……员工的手机纷纷响起,企业微信收到了新鲜出炉的“夏日菜单”:清炒苦瓜、荷塘小炒、白灼芥蓝、减脂餐,场段的食堂还增售绿豆糕和冰激凌。为了能让一线员工按时吃上可口的菜肴,各食堂要在10:30前完成饭菜烹饪,按菜式、车站、工种对当天午餐进行分装、装车,并在5分钟之内到达送餐站点,一同送达的还有“挂霜”的绿豆汤等消暑饮品。“民以食为天,让员工吃饱、吃好,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杨帆坚毅的面容下却藏着一颗细腻的心,在他的带领下,厨师们用匠心烹调岁月,用美味与清凉安抚地铁人的辘辘饥肠。
“我们的订餐APP正在测试中,预计9月就能上线啦!”杨帆此前就职于企业发展部,负责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研发工作。接手后勤工作后,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这份“便捷”带给员工。在他的努力下,订餐APP即将上线,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APP上进行个性化订餐,未来员工还可以通过APP的一站式完成报销、开证明等所有“后勤需求”。
“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服务乘客,我服务好他们就是在为北京地铁安全运营做贡献!”为了能当好后勤保障这个“大管家”,杨帆把家搬到了与公司一墙之隔的小区,从此他的身上就贴上了“替班王”“抢险大队长”“有事第一个上”的标签。平凡的面孔、平凡的岗位、平凡的点滴,杨帆是众多北京地铁幕后战士的一个缩影。酷暑之下,无声而重要,默默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