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河北湖南河南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8-08 | 来源:人民日报、南方+、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直达率超过90% 深圳努力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8月8日起,人民日报推出“办实事 解民忧·关注城市地面公交”系列报道,呈现各地最新发展状况。今日刊发《深圳努力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报道广东省深圳市如何从路网联通、硬件升级、专线定制等方面发展地面公交,满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

每天早上7点左右,广东省深圳市中心的深南大道已经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公交专用道上,大大小小的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载着乘客奔赴目的地。

从地铁站到产业园区,从社区到学校,从公园到商圈……这座繁忙都市高速运转的背后,离不开公共交通的有效支撑。近年来,深圳进入了“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为延伸”的大公共交通发展时期。地面公交因其灵活性、机动性,遍布在城市各处,满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

社区巴士联通路网

老人儿童享受优惠

早高峰时节,橙色的B888路公交穿梭在社区楼栋之间,十分醒目。“我每个工作日都要坐这辆车去地铁站,5分钟就能走到楼下的公交站点,非常方便。”居住在固戍花园的张女士说。

深圳市西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凯旋车队队长李志琪介绍,B888路公交是为满足固戍片区巨大出行需求而开通的社区巴士,单月客流达10万人次。“目前该路线配备了12台车。8月11日起,我们还将加大车辆投入,进一步提升运力。”

B888路公交等社区巴士的开通是深圳完善地面公交网络的一个缩影。

深圳于1975年诞生第一条公交线路,只有2辆大巴车。经过48年的发展,深圳目前共有公交线路945条,车辆15931辆。

从长距离出行的城市快线,到一般性出行的城市干线,再到短距离出行的城市支线和各类接驳线路,深圳公交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线路网络逐渐成形,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来到深圳多年的全先生感触良多:“深圳公交越来越方便了,线路和车次都变多了,从等车到上车一般只要5到10分钟。”

与公交发展同样迅猛的还有地铁。随着深圳地铁7、9、11号线建成投入运营,2017年,深圳地铁客运量追平公交客运量。

“深圳地铁承载主干线功能,公交要与地铁互补,畅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地铁普及的现状,多名在一线工作的公交车队队长这样说。目前,深圳轨道公交一次接驳换乘覆盖率已达92%,地面公交直达率超过90%。

数据显示,今年6月,深圳公交运营载客里程达6322.02万公里,日均客运量230.9万人次,接近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20%。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乘坐公交的主流群体为通勤人员、老人及学生,迫切需要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公交服务。市民对深圳公交基本满意,2022年深圳公交乘客满意度得分为85.57分。市民王先生是深圳公交的“常客”,他表示:“深圳公交服务非常好,很多车上都配备充电接口,环境空间干净卫生。”

深圳公交还对老人和儿童实行多项优惠举措:凡在深圳市居住,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港澳台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地铁;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中小学生(含高中)凭深圳通公司核发的学生卡按全票价五折优惠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

智慧系统保障运营

硬件设施不断升级

7月28日下午2点,凤凰智谷公交场站,深圳巴士集团西乡车队日常的休息室变成会议室,司机师傅们满满当当坐了三排。车队管理人员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强调安全和服务细节。

每月一次的安全服务例会,是深圳巴士集团每一支公交车队长期严格坚持的制度。

“安全是第一位的,驾驶员每个月接受安全教育的时长必须达到两个小时。”西乡车队队长陈黎明表示:“除了培训,我们还用了大量的智能化手段,保障车辆运营的安全和服务。”

在深圳公交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有一个不起眼的黑色小盒子,正反面各有一个全角度的摄像头,既可以观察驾驶员状态,又可以监测路面状况。

深圳巴士集团东昌车队调度员付女士已经在公交系统工作了18年,她说:“纯人工调度和借助系统调度差距还是很大,智慧化的系统,更快捷高效,也更安全。”

早上7点,52路公交从东昌总站发车,每次进站时,语音播报就会自动响起:“线路为响应式停靠线路,下车的乘客请提前按铃。”如果车内无乘客按铃或招呼、站点无乘客招手,车辆便会减速滑行通过。

这是深圳不久前推出的5条“响应式公交”线路之一,3天服务乘客超过1200人次。

“该线路是通勤线,一趟下来可以节省5—10分钟,这对赶着上班的人很宝贵。”常年驾驶52路的罗师傅介绍。

除了运营模式上的创新,深圳公交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升级。早在2017年,深圳已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

“电动车和油车相比运营成本更低,一辆车100公里能省一两百块。”深圳巴士集团东昌车队队长田春华算了一笔经济账。

电动化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深圳公交实现全面纯电动化后,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

开通多条特色线路

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打开手机小程序,选择出发和目的地站点,下单呼叫……不到5分钟,一辆蓝色小型巴士向乘客家门口的公交站缓缓驶来。

“是你下单预约去宝安体育馆吗?请提供验证码验票乘车。”与上车的乘客核对订单、确认无误后,司机李师傅便一路驶向目的地。

宝安体育馆位于宝安区中心区域,是周边居民周末锻炼的优先选择。今年7月,深圳巴士集团开通定站不定线的“球友专线”动态公交。每到周末及节假日,乘客可以在覆盖区域内的任意站点间“包车”或“拼车”出行。

“球友常常三五成群,有时还携带运动器材,公交车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座位能更大程度提供便利。”深圳巴士集团南头车队队长王营芳介绍。

“坐公交就像打网约车一样!”刚上车的李女士居住在西乡街道麻布社区,准备去宝安体育馆游泳,“打车过去有点贵,现在拼公交车,划算又快捷。”

今年6月份,深圳开通预约公交线路714条,为90多万人次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务,后续将根据市民实时出行需求进行调整。

以乘客需求为起点,深圳公交在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晚上10点,宝安西乡盐田街夜市灯火通明,人流熙攘。为方便乘客夜间出行,更好地服务深圳夜间经济,一条接驳夜市与周边社区,途经西乡、碧海湾两大地铁站的T119夜市专线应运而生。

钟女士刚走出盐田街,就看到停在路边的T119公交车,“我们要坐地铁回家,但夜市距离地铁站还有一段距离,有接驳直达地铁站的公交太方便了!”

一辆辆城市公交穿行市区街头,串联起市民的“生活圈”,也让自然美景不再遥远。

坐上“山海专线”在绿意盎然的山林秘境间穿行,25分钟即可从海山站地铁口直抵恩上湿地,不用徒步上山,便可轻松探访高山森林湿地。

“有了山海专线,忙碌的都市人可以轻松地享受自然。”市民罗女士和家人平时经常乘坐公交,对此很有感触。

“深圳公交线路能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出行需求都得到满足。希望接下来能够开通更多景区的旅游专线,让我们畅游深圳。”罗女士说。

【河北】河北高速集团全力服务保障抗洪救灾 力保人员物资高效有序通行

洪水肆虐,人员需要迅速转移,应急物资需要及时送达。力保人员物资高效有序通行,刻不容缓!高速公路发挥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救援车全部快速引导、免费通行,收费站口看到滞留群众主动收留,看到返程救援队饿肚子主动送上食品……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北高速集团)所属运营分公司,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基层班组和员工,体现到服务保障抗洪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上。

救助灾区群众是第一位的

开辟应急救援车辆专用通道,远端、中端专人引导,近端快速查验免费放行,8月5日,在廊涿高速公路涿州南收费站出口,运送应急物资和救援人员的车辆“一路绿灯”、快速驶离,不少司机从车窗伸出大拇指为收费站工作人员点赞。

涿州是此次洪水侵袭重灾区,连日来,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源源不断向此汇集。由于进入涿州的一些公路路段受过水影响,通行不畅。河北高速集团廊坊分公司(简称廊坊分公司)管辖的涿州南收费站、高官庄收费站车流量激增,两个站点的车流量都比平时翻倍,其中不少是赶赴涿州的救援车和应急物资运输车。

为了保障收费站出入口畅通、确保应急救援车和应急物资运输车快速通行,两个站点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员值守一线。廊坊分公司组织干部梯队增派支援,全力开展服务保障工作。

“紧急转运受灾群众阶段,我们把厨房做饭的师傅都调到了一线,协助引导车辆。”廊涿高速公路高官庄收费站副站长王芳说。

拉着矿泉水、方便面的皮卡,拖着救生艇的私家车,大部分车辆挂“应急救援”的红色横幅,也有个别引导救援物资车辆的头车未挂任何标识。在涿州南收费站出口,记者注意到,应急救援车和应急物资运输车五花八门,车上挂的“应急救援”标识、标牌也是形形色色。如何快速甄别这些车辆并保障快速通行?

“特事特办。救助灾区群众是第一位的,有明显救援标识的直接拍照、免费放行,其他车辆,只要是开往灾区的,拉着食品和水等灾区急需的物资,哪怕没挂明显标识,我们也快速查验后免费放行。”廊坊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瑞成说,河北高速集团《关于全面做好汛期高速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和服务保障工作,确有抢险救灾紧急情况的,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集团公司的《通知》,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涿州遇到这么大灾情,高效保障救援车和应急物资运输车免费通行,我们认为就是在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用请示,各基层站点主动执行。”王瑞成说。

据统计,7月29日至8月4日,涿州南收费站免费通行救援车和应急物资运输车2661辆,免费通行绿通车802辆;高官庄收费站免费通行救援车、应急物资运输车、绿通车超过1600辆。

8月4日,一条内容为“男子前往涿州运送物资,空车归来被免高速过路费,费用没多少,但感觉被尊重了”的视频火爆抖音平台,点赞量高达46.2万,并被20多家媒体账号转发传播。

不能让救援人员饿着肚子返程

很多社会救援力量进入涿州灾区时,满载各种物资,救援结束返程时,把最后一瓶水、一块面包都留给了灾区群众,自己饿着肚子上路。

8月2日以后,涿州城区受灾群众转运工作接近尾声,部分救援队陆续撤离。高官庄收费站迎来大批返程救援车辆和人员。

“救援英雄”为涿州作了贡献,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上路。高官庄收费站在做好人员调配、全力保障救援车快速通行的同时,还动员5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组建了“一路同行”志愿服务队,并在收费站入口位置设立服务台,为返程救援人员免费提供食物、矿泉水和应急药品。

8月5日,记者在该收费站看到,不时有救援车停下来,有穿着救援服的人员摇下车窗,“还有吃的吗?”收费站工作人员把面包、火腿肠、方便面和矿泉水捧起来往车里送。“够了够了”,救援人员再从车窗把一些食物和水退回来。

罕见的洪涝灾害,不仅对人民群众生命造成重大威胁,也严重损害了灾区群众的家庭财产。几只羊、几只鹅、几头牛,对不少受灾群众来说,这是灾后家里仅存的重要财产,有的群众甚至不惜冒着风险涉水回家照看幸存的牲畜、家禽。

高官庄收费站站区收留了附近东何各庄村的一对夫妻——丈夫朱春喜、妻子张素群。他们家被淹,收费站工作人员见他们在附近徘徊,便主动将其邀请到站区,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

朱春喜家的5只羊在洪水中幸存,困在被淹的院子里。他每天骑电动三轮车跑1个多小时,再蹚着齐腰的水回去照看,但总是放心不下,收费站工作人员耐心劝慰,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大爱无言,万川回流。用心保障,用情服务,点滴暖心举措为支援灾区架起“绿色通途”。河北高速公路人用具体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湖南】“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全覆盖 湖南交通科技兴安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暑期,湖南长沙汽车西站熙熙攘攘,行李拖车的声音此起彼伏,各售票窗口前排起长队。在车站智能监控中心,大屏上直观呈现着汽车西站的行车路线、周边路况、司机状态与信息。“如果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不规范行为,车辆智能监管平台会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屏幕。

2020年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强力推动科技兴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探索建立“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体系,对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覆盖省、市、县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四方业务应用。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普通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网点479处,占规划的80%,2.6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实现智能监管全覆盖,交通科技兴安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探索建立“3+N”智能监管体系

近年来,湖南探索建立了“两客一危”车辆“3+N”智能监管体系,即1套制度标准规范、1个智能监管平台、1个智能监管中心、N套主动安全防范智能终端。2020年年底,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采用政企共建方式,在“两客”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增加“危货智能监管”功能,为全省危货车辆安装主动安全防范终端,建成“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系统。

“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系统通过车载摄像头捕捉驾驶员面部表情和动作细节等信息,可分析出不目视前方、随意变更车道等17种不安全驾驶行为并生成报警信息,语音提醒驾驶员自纠,同步向后端管理平台发送监管预警信息督促干预。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系统与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相邻省份等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省级统一监管和数据、业务、管理“一盘棋”。

从驾驶员自纠、企业跟踪处理再到行业管理部门督办,“两客一危”车辆监管涉及人员与部门众多,如何确保每一环不出疏漏?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员表示,考核是关键。

湖南通过省级综合平台开展数据监测考核,按照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量化评价指标,对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建模分析,形成对驾驶员、运输企业、运管部门的综合评价和风险画像,并根据车辆历史违法及事故数据,对企业和车辆实施风险管理,对道路运输企业和监管机构进行评估考核。

据悉,湖南省“两客一危”车辆联网联控考核已连续50个月居全国前五。2022年,全省“两客一危”车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智能监管前均下降50%以上。

高速公路违法超限率低于0.5%

不停车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被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后,湖南省通过建立全省治超“一张网”,实现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的全方位有效管控,全面提升科技信息化治超水平。

驱车行驶于306省道常德市安乡县段,车辆通行有序,路面畅通整洁,给人以画中游的体验。这一切,得益于科技治超的助力。常德按照《湖南省普通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于2022年投入1.37亿元,全面升级软硬件。

在常德市治超监控中心,所有从外地进入常德交通要道、高速公路出口的大货车装载情况信息均在电子显示屏上呈现。据了解,常德市治超监控中心已与各县(市、区)治超平台、各治超站点、不停车超限检测点、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型货运源头企业实现称重检测数据全面对接。

“准确而有效的电子数据是治超非现场执法的关键证据,也是不停车超限检测的重要支撑。”常德市治超办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从最新的数字窄条称重传感器,到无光污染智能抓拍相机,再到激光轮廓检测系统,技术的“加持”有效避免了检测数据偏差。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路面不停车超限检测站点、固定治超站“预检+精检”系统、货运源头单位称重与监控设备、高速公路入口称重系统等站点建设,编织一张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信息化“治超网”,做到高速、干线、农村公路同治理,源头、过程、结果全覆盖,治超网点信息100%联网接入治超联网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全方位、无盲区管控,布置安装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路段超限超载率显著下降。

2022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筹建的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智能监管中心投运,助力治超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该中心通过构建“省、市、县、站”四级科技治超架构,把纷繁庞杂的治超信息数据汇聚于“一屏”,打造了一个集移动治超、内容管理、终端分发、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智能指挥调度工作平台。

目前,湖南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违法超限率分别稳控在0.5%、1%以内,治超工作稳居全国前列,2022年湖南在交通运输部治超工作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一。

【河南】河南交通一体化融合联网补链强链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交通运输半年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下半年,河南交通将持续抓项目扩投资,立足一体化融合,以“联网、补链、强链”为重点,不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结构,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投资,为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提供交通支撑。

今年以来,河南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上半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25.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4.8%,同比增加19.4亿元、增长2.4%。客运市场复苏势头强劲,上半年全省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7亿人次、同比增长95.2%,旅客周转量158.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8.2%。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全面履行投资主体责任,发挥主力军、顶梁柱作用,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至6月,全省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投资56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0%。其中,栾(川)卢(氏)高速公路等年内通车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收尾;安(阳)罗(山)高速公路罗山至豫鄂省界段等重点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全面铺开;内黄至林州高速公路等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普通干线公路方面,上半年全省完成投资15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5%,301省道安阳境等23个项目已建成通车;311国道许昌境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计划年内建成通车。

民生实事方面,河南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4991公里,达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8%;1070个建制村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73.8%的建制村设立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福建】合龙!宁上高速最近进展→

近日

宁上高速建设接连取得新进展

浒屿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

东吾洋特大桥首个主墩桩基全部灌注完成


8月7日凌晨4时,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缓缓入模,宁上高速A5合同段浒屿特大桥上部悬浇施工左幅中跨合龙段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项目剩余工程按下“冲刺键”。

浒屿特大桥位于霞浦县盐田乡与溪南镇间,跨南塘港外江,桥梁全长1998m,连续梁单幅共51个梁段,其中位于主墩顶的0#梁段3个,悬浇段42个,边跨直线现浇段2个,边跨合龙段2个,中跨合龙段2个,是本项目的重要控制节点。

为确保顺利合龙,项目精心组织策划,多次进行技术攻坚及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最优的浇筑方案。选择在气温最低、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时间段浇筑,同时对模板、钢筋绑扎、合龙配重、合龙顶推、临时钢支撑锁定等每一道工序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布置、分项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主跨的顺利合龙,标志着浒屿特大桥悬浇段施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突破。

在宁上高速A1标段也传来新进展

东吾洋特大桥首个主墩桩基全部灌注完成

8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钻孔桩的顺利灌注,宁上高速A1标东吾洋特大桥15#主墩桩基施工全部完成,为转入下部结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东吾洋特大桥为宁上高速全线控制性桥梁工程,15#墩共15根桩基,最大钻孔深度达114m。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性差,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面对施工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技术专题会议,认真梳理制约节点的关键环节,细化施工任务,科学规划施工方案。

此次东吾洋特大桥首个主墩全部桩基的顺利完成,既鼓舞了参建人员的士气,也为后续的桩基施工提供了动力。

项目简介

宁德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福建省霞浦至福安段工程起于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赤壁岔村,接联七线,经霞浦县溪南镇、盐田畲族乡,在福安市溪尾镇下邳村接入沈海国家高速公路,并与沈海国家高速公路共线至湾坞枢纽互通,接已建成的宁德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湾坞至福安段,路线全长39.741公里,其中新建33.831公里,完全利用沈海高速公路霞浦至宁德段5.91公里。

宁上高速A1标东吾洋施工现场全景

全线设置东安、溪南、溪尾、下邳(枢纽)4处互通式立交,预留下砚互通式立交、东安服务区。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项目概算总投资65.087亿元。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完善宁德公路网络布局,对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脱坚成果,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吸收外部有效资源,促进宁德霞浦县东冲半岛旅游产业发展和溪南半岛产业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