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湖南甘肃广西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8-03 | 来源:央视新闻、 北部湾发布、华声在线、甘肃交通运输等
【浙江】杭州50条“准时公交”即将上线
8月底之前将陆续推出50条跨越城乡的“准时公交”,其中第一批14条线路已确定实施日期。
“准时公交”是如何做到的?杭州公交针对各条线路的客流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站点信息采集、行车数据统计等,利用智能调度系统、驻站调查、跟车调查等方式掌握线路每一个站点车辆停靠时长,记录车辆通过每一个路口和易堵路段所需的行驶时间,精准确定每一个停靠站的到站时间,推出“准时公交”服务举措。
去年8月底,杭州公交在推出丁兰街道单元化治理服务时,首创“准时公交”这一举措,先后在1902、1908等6条线路上实施。市民乘客在线上可通过杭州公交APP,在线下可通过公交站牌、车内折页等途径,掌握这6条线路到站时刻,提升候车信心,提高出行效率。
杭州公交还将“准时公交”推行到转塘街道、三墩片区和九堡街道的多条线路,如1210M、1707M路。利用“精细化”计算,让市民掐着点坐公交,摆脱了因掐不准时间,在候车点“干等”的窘境。
今年8月底之前,杭州公交将陆续推出50条跨越杭州城乡的远郊线路,解决非主城区居民的出行问题。结合客流情况及沿途居民的出行习惯,杭州公交制定了第一批14条实施“准时公交”的城乡公交线路。
这项举措实施后乘客可通过杭州公共交通App,随时查询车辆到站时间。印有到站时刻表的折页也将放置在车厢内,方便乘客随时取阅。候车亭站牌也将显示到站时间,乘客可掌握一手到站信息。
【湖南】湖南中欧班列再添新线路 由湖南发往黑龙江同江口岸出境
近日,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汽车整车的中欧班列从长沙北货场鸣笛开出,经黑龙江同江口岸出境,驶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湖南发往同江口岸出境的首趟中欧班列,打通了经黑龙江同江口岸联通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新通道。
同江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松花江与黑龙江汇流处右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铁路运输方便快捷,物流产业发展潜力大。据悉,新线路开通后,湖南中欧班列出境口岸站增至5个,运输通道能力将全面提升。
为做好此次班列首发工作,湖南铁路部门量身定制运输装载方案,在安全装载前提下,每个集装箱装载3辆小汽车,实现货物装载数量最大化,有效压缩企业运输成本。同时,铁路货运会同中南陆港、海关、湘通国际港建立四方联系沟通机制,实时对接,精准调度,为货物快速通关、快装快运提供全流程服务,“一站式”办理。
自2014年长沙开出首趟中欧班列,湖南中欧班列发展迅速,开行数量年均增幅达135%,已铺画运行线路15条,通达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甘肃】灵华高速公路河沟大桥右幅主桥顺利合龙
7月31日,灵华高速公路河沟大桥右幅主桥顺利合龙,标志着灵华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项目实现年内通车奠定了基础。
河沟大桥是灵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桥梁为跨越U型冲沟而设,起点接朝那互通,终点位于深挖路堑段。桥梁全长798米,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主桥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引桥为5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空心薄壁墩、格构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最深桩基65米,最大墩高100米,是平凉市境内在建项目最高的墩柱。
该大桥于2020年10月首根桩基灌注以来,各参建单位克服纵坡大、桩基深、墩柱高的施工难点,在建设前期做优做实策划,在建设过程中从设备、工艺、工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攻关,强化施工现场有效管理,切实保障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广西】疏运智慧化!北部湾港首个铁路智慧调度中心正式投用
8月2日上午,广西北部湾港首个铁路智慧调度中心在防城港码头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北部湾港铁路场站数字化时代的开启。该铁路智慧调度中心位于防城港码头铁路第一调车场,可实现铁路第一和第二调车场的调度楼、信号楼、道口集控楼“六楼合一”集中智慧管控模式,将实现一个智慧调度中心掌控全局、安全高效全自动化调度管控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防城港码头铁路集疏运能力。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防城港码头公司陆续完成了铁路调车场计算机联锁系统、铁路道口远程集中控制系统、铁路智能调度作业系统和无线调车监控系统等建设,这些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北部湾港铁路数字化时代的开启。如今,铁路智慧调度中心建成使用,标志着北部湾港铁路集疏运智慧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铁路智能调度作业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科学调配机车、智能推优调车计划、自动选排调车进路,避免人工排进路可能存在的误操作风险,减少机车无效等待时间,提高调车效率和机车利用率,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预估每批计划平均节省时间在10分钟以上,提效80%以上,每班次提效3小时以上。
【新疆】新疆公路建设全面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材料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以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优化交通用能结构为关键,持续提高运输装备能效,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根据《实施方案》,新疆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运车辆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左右,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到2030年,全面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营运车辆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左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面采用节能环保低碳材料和工艺。
《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电气化替代,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增和更新的新能源车辆占比分别达到72%、35%、20%;因地制宜推动纯电动、氢燃料、可再生合成燃料中重型货车在物料运输、短途倒运等场景的应用示范。
运输结构调整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新疆将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到2025年打造2到3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和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推动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城乡绿色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到2025年,创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各2个。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构筑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路网格局,到2025年年底前,实现北疆环准噶尔盆地、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全面高速化,力争开工建设星星峡至吐峪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重点推进跨天山通道、进出疆通道等线(桥、点)位资源统筹优化。
新疆将实施公路沿线低碳化改造,鼓励老旧服务区开展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能、电能等清洁能源供热供暖制冷;鼓励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开展风光互补供电改造,因地制宜布局光伏发电设施,到2025年年底前,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条件的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均能提供基本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