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浙江四川江西黑龙江青海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8-02 |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四川发布、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上海建设 数智航运生态圈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围绕推动航运基础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航运衍生服务业能级提升、促进航运科技服务业创新突破、全面优化航运服务业发展环境4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任务,加快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促进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形成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开放融合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数智化发展水平、低碳化发展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际航运事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引领全球航运服务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方案》提出,打造数智航运生态圈,建设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打造世界级数字孪生港口;建设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支持航运区块链等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开展港航区块链技术规范、航运大数据分类编码标准制定,研究形成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成套技术和标准;建设航运物流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中国航运数据库等航运数据公共平台,打造航运算力服务中心。

根据《方案》,上海将加快航空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国际航空客运市场恢复,巩固亚洲国际航线网络,拓展洲际航线网络,建设国内骨干快线网络;建设浦东国际机场西货运区智能货站和“空运通”货运信息平台,推进航空货运、冷链业务发展。

上海将加强口岸制度创新支撑,在具备监管条件的长三角内陆集装箱码头与上海港之间推广“联动接卸”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扶持政策作用,鼓励航运服务技术、功能、模式创新。

【浙江】浙江交通重大项目获千亿元中长期信贷支持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举办战略合作启动会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农发行浙江分行将安排超过1000亿元中长期信贷额度,专项用于浙江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聚焦建设“四网、一城、一体系”和打造交通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双方将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搭建政银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据悉,双方将重点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普通国省干线路网建设、强农惠农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路衍经济发展等4个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服务。

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将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等,支持内河航道和库湖区航道、乡镇渡口及便民码头建设;支持提升山区海岛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对外通道能力,实施待贯通路和低等级路建设;支持对具有明显强农惠农效益,且符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导向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农村路网为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一体开发,打造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支持农村路网配套设施、服务设施、物流设施等提升改造。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蔡洪表示:“希望以这次启动会为契机,双方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携手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

【四川】《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印发

四川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2%,境内河流密布,流域面积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49条,具备大规模发展内河水运的先天优势。7月25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省内七级及以上通航河流。

《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航道通江达海、港产融合互动、运输经济高效、发展绿色低碳、运行智能可靠的四川内河水运体系,建成5条出川通道,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160公里,高等级航道对市级行政区的覆盖率达到57%,千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00个,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81亿吨,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突破5%。到2050年,全面建成平安、绿色、畅通、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四川内河水运体系。

规划七级及以上

航道总里程5866公里

在航道布局规划方面,《规划》将四川省境内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重要航道、一般航道三个层次,全省规划七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5866公里。

国家高等级航道是指组成国家航道网的内河干线航道。依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长江干线、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渠江、沱江、涪江规划为国家高等级航道。

地区重要航道包括国家高等级航道延伸通道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型通航水库。《规划》将岷江、沱江、涪江等航道的上游航道以及雅砻江、大渡河、巴河、釜溪河、白龙江等航道规划为地区重要航道,总里程1314公里。

一般航道是指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地区重要航道以外的等级航道。《规划》将赤水河、青衣江、沐溪河等45段其他支流航道和18个湖库区航道规划为一般航道,总里程2264公里。

规划具备千万吨

货物吞吐能力的港口7个

在港口布局规划方面,《规划》将全省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全省共规划港口18个,其中具备千万吨货物吞吐能力的港口7个。

主要港口是功能设施齐全、辐射区域广泛、内外贸易航线固定、对全省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港口。依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泸州港、宜宾港规划为主要港口。

地区性重要港口是区域航运中心港,服务于某个区域经济发展,集装箱以内贸为主。《规划》将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规划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一般港口是指除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的其他港口,主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将凉山港、遂宁港、达州港、攀枝花港、眉山港、自贡港、内江港、成都港、绵阳港、资阳港、雅安港、巴中港规划为一般港口。

六项重点任务

打通进港“最后一公里”

《规划》提出了构建干支衔接的内河航道体系、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构建协同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引领的航运科技体系、践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构筑能力充分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六项重点任务。

其中,在航道体系构建上,《规划》提出,一方面,将加快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加快建设横贯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一横五纵”高等级航道。另一方面,将提升支流航道及湖库区航道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地区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建设,拓展延伸水运服务范围,改善区域交通和群众出行条件。

在港口体系打造上,《规划》提出,将完善现代化港口功能,泸州港、宜宾港等主要港口重点实施大件等专业化泊位建设、现有港口的升级改造、存量资源的盘活、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广元港、南充港、广安港积极推进现有港口功能延伸拓展,乐山港根据岷江港航电开发进程有序启动大件、集装箱、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同时,推动我省港口至北部湾、滇黔、甘陕、西藏、重庆等5个方向对外集疏运通道建设完善;加快进港铁路与进港公路建设,打通进港“最后一公里”。

在航运服务体系构建上,《规划》提出,将发展清洁高效的运输船舶,在现有船型基础上,积极开发滚装船、大件专用船、集散两用船等船型。川渝共同推进运营“川渝外贸快班”,强化川渝通关一体化,推动泸州港、宜宾港至重庆“水水中转”班轮常态化运行,开行广元港、南充港、广安港至重庆果园港的货运水上穿梭巴士。支持广元港至甘肃、陕西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雅安、自贡等无水港建设,加强水港与铁路港、公路港的联动发展。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资金及土地需求:规划期内全省水运建设资金总需求量约1160亿元,其中航道建设约需997.4亿元,港口及其他建设约需162.6亿元。规划期内全省水运建设用地规模约1.7万公顷,其中航道建设用地规模约1.3万公顷,港口建设用地规模约0.4万公顷。

【江西】遂大高速:智慧绿色梁厂助推建造升级

俯瞰江西省重点项目-遂(川)大(余)高速,部分主线路基已然成形,随之向前延伸的还有设置在高速主线上的预制梁场和两侧绿意盎然的边坡。如今,当今国内制梁的先进工艺在这“智慧绿色梁厂”得到呈现,车间生产线上智能数控设备取代了大量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促进项目建设提档升级。

遂大高速全线共建成24个高标准梁厂,其中一分部1#梁厂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2022年度全国交通行业五星级现场”称号。

“自动化+流水线”推动产能效率最大化

遂大高速全长127公里,项目投资概算244.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桥隧比是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最高的项目,单公里造价约1.93亿/公里,也是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造价最高的项目。

随着当地融入“一带一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的期盼日益高涨,随之而来的工期压力成为项目面临的挑战。

工期紧、压力大,全线有13486片预制梁,对建设者来说,项目建设的开局已是冲锋。对标交通运输部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确保产能效率最大化是项目建设迈出的第一步。遂大高速以引进智能数控设备为抓手,在预制梁厂建设中将“智能化”和“工厂流水线”有机融合,打造出一座人工投入少、安全风险低、施工质量高、工程进度快、管理效率好的“智慧梁厂”。

四分部2 #梁厂突破场地限制,在40米T梁预制区引进4条移动式台座流水生产线,由移动式台座进行梁片周转,实行“工序区域固定、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模式,克服了传统固定台座占地面积大、周转时间长的缺点。利用移动台座可实现钢筋绑扎、浇筑、养护在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缩短了梁体预制时间,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缩短了桥梁施工总工期,为一些受场地限制的项目提供新的梁厂建设方案。

全线部分梁厂引进了智能液压模板系统,配合大刚度整体模板,实现模板安装拆卸整体同步化、自动化,解决了单一式液压模板脱模不同步、拆模造成混凝土成品破损的问题。而且液压模板拆装半个小时即可完成,与传统人工拼装式模板比,生产效率提高了400%,大幅缩短梁片的生产周期。

一分部、四分部和B1标等梁厂摒弃传统覆盖喷淋养护工艺,采用智能化蒸汽养护系统。每个移动台座生产线配1间全密闭的高温蒸汽养护房,待梁片脱模后由移动台座移动至高温蒸汽养护房进行360度高温养护。T梁养护时只需1人控制系统,系统便可根据预设的温度曲线,自动调节房内温度,保持T梁的恒温恒湿,蒸养1天混凝土强度、弹模即可达到常规养生7天的强度,大大节约了养护时间,提升了制梁效率。

遂大高速把“自动化+流水线”梁厂模式推广到全线,用智能化取代传统人工建造,用自动化带动标准化,提高场地利用率,整体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化+工厂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遂大高速智慧梁厂将机械自动化、传感技术、信息化管控等高新技术集成到工程建设领域,增加工序间统筹协调性,引进当今国内先进制梁工艺,满足“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真正实现了公路“梁场”到“梁厂”的转变。

智慧梁厂离不开智能的“大脑”,梁场数控弯曲中心、数控液压外模、智能蒸养室、智能张拉压浆,通过感应器实时收集、存储,依靠数据指导张拉压浆、智能蒸养等工序。

目前,遂大高速平均每天约有30片梁从各个智慧绿色梁厂生产线,陆续运至施工现场,有效地兼顾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遂大高速运用数据采集、无线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通过联动路桥卫士、顶点云等APP,工作人员利用一部手机即可“一键式”远程操控,实现对厂区内人员操作、设备运行、施工过程等24小时监控。

采用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自动伸缩式旋转喷淋养生系统,实现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养生,有效解决了以往养护工作量大或“不养”的现象。

引进智慧用电监控系统。全天候对电气线路进行体检,如有异常,自动切断故障点电源并配备声光报警信号,维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故障点,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引进智能振捣系统。施工人员通过遥控功能,实现一人控制60个附着式振捣器,自动实现高频振捣的全过程。

信息检索智能化。不让工程成为“糊涂工程”,一套智能信息检索系统就能让你明明白白。遂大高速每片T梁腹板位置都张贴有一张二维码“身份证”,只需采用智能手机等扫描二维码,T梁的梁号、梁长、浇筑时间、浇筑人员、张拉压浆、存放位置等设计参数、施工记录及检测等详细信息便可一目了然。

顺应时代潮流,遂大高速积极践行智能施工技术,改变土木工程给人又“土”又“木”的感觉,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不征地+早覆绿”锻造绿色生态之路

遂大高速的梁厂不光是智慧梁厂,也是绿色梁厂。他们以“不破坏便是最大的保护”为原则,将所有梁场均设置在了主线路基上,不在项目用地外再征土地建梁厂,大幅减少了工程用地和用地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梁厂坚持在主线上建梁厂,还使运梁快速安全。针对养生水对主线路基的影响,各个梁厂都完善了排水系统,保证养生水及时排除。他们采用了四级净化工艺,经过三级沉淀四级净化后,进一步提升养生水品质,并完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绿化环境方面,项目对包括梁场在内的施工区域推行“全面”美化靓化,让梁场与周边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梁厂建设坚持绿化与梁厂同时完成,在整个厂站区看不到裸露的黄土,在边坡上喷播了草籽,在加工区、生活区栽树种草,对梁厂两侧的边坡等区域提前实施绿化,使得整个厂站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进入路面施工阶段还能有效避免污染路面,保障沥青施工质量。

场区内干净整洁的场容场貌也格外亮眼,遂大高速梁厂推行生产现场“6S”标准化管理,即全面加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方面管理效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生产辅助区、制存梁区等进行标准化布局,让流水线作业扭转通畅,多措并举保障安全生产、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保障了“花园式”梁场内的干净整洁。

伴随着绿化植被的进一步生长,项目建成通车即可呈现出一番郁郁葱葱的路域景观。届时,“花园”梁厂的绿化将直接成为“花园”高速的绿色风景。

【黑龙江】“龙贸通”中俄物贸综合服务平台试运行

7月30日,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龙贸通”中俄国际物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作为全链条、一站式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龙贸通平台将提供贸易商业、报关报检、物流仓储、退税结算、金融信保等跨境贸易全流程市场化综合服务,促进贸易主体、贸易对象、贸易方式、贸易服务四大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龙贸通”平台统筹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贸易资源,打造“市场服务+增值服务+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实现传统物贸模式到数字化物贸模式的转型升级。

该平台可一次登录、一次验证、一次提交、全程服务。市场服务方面,平台围绕资质申领、通关、退税、物流、仓储、报关等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市场化综合服务;增值服务方面,搭建金融信保融通对接服务机制、中小企业外贸信用数据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公共服务方面,构建国际物贸公共服务机制,提升中小企业商机孵化能力。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客户及服务商入驻“龙贸通”平台。

近年来,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逐渐形成了跨境物流及加工园区、跨境运输组织、跨境物贸信息平台、跨境贸易四大跨境业务布局,以哈尔滨为核心枢纽,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为3个区域中心,在黑河、同江、抚远、绥芬河、东宁5个口岸城市建设跨境物流加工园。截至目前,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跨境物流园区达12个。

【青海】西察公路演绎高原跨铁路“第一转”

8月1日8时53分,经过73分钟的连续施工,青海省西察公路二标段控制性工程察汗诺互通上跨青藏铁路转体桥完成65.3度“华丽转身”,南北双幅转体桥与主体桥实现精准对接,成功实现青海省公路跨铁路“第一转”。

西察公路察汗诺大桥全长540米,其中跨越青藏铁路、茶卡铁路路段采用T构双幅同时转体设计,是青海省首座公路跨既有铁路、采用双转体方式的转体桥。在建设过程中,该转体桥T构跨度为160米,两幅转体桥总重约2.4万吨,巨无霸桥墩在空中精准完成了逆时针65.3度的完美旋转,创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跨铁路转体桥跨度最大、海拔最高、转体重量最大三项纪录。

建设过程中,面对特殊结构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天窗时间短等众多难题,施工单位采用沿既有铁路对称悬灌浇筑,形成T构后,左右幅同步逆时针转体至设计位置,最后在边墩处现浇段合龙。此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实现安全顺利转体。

西察公路兼具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的双重功能,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以及缓解国道315主干线的交通运输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转体桥的顺利转体标志着西察公路二标段攻克项目最后一个关键控制性工程,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为下一步全线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