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陕西广西辽宁江西云南青海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8-01 | 来源:机车摇篮、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陕西】《2022年陕西省公路网运行白皮书》发布

经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审定,近日,由省公路局、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联合编写的《2022年陕西省公路网运行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对全省干线公路网基础设施运行状况、交通运行状况、突发事件分布情况、运行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汇总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全省公路交通事业的了解,提升公路交通工作的服务质量。

白皮书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85603.543公里,较2021年同比上升1.19%。公路(水路)交通投资全年完成531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9.1%。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平均值为94.38,整体处于优等水平,普通国省干线路面技术状况PQI平均值为86.80,总体处于良等水平。

白皮书分析,2022年全省干线公路网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公路网交通量同比有所下降,呈“两头低,中间高”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干线公路网年平均日交通量14383辆/日,较2021年下降15.34%,其中:普通国道7584辆/日,较2021年下降7.13%,普通省道4421辆/日,较2021年下降7.76%,高速公路20347辆/日,较2021年下降5.35%,路网拥挤度、行车速度同比变化不大,干线公路网通行状况良好。二是公路承担了全省主要客货运量。2022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8496.4371万人次,占比总体客运量的61.59%,完成公路货运量121188万吨,占比总体货运量的73.59%,公路运输承担着全省主要客货运力,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三是高速公路承担了公路主要交通量。2022年全省高速公路日均交通量20347辆/日,是全省干线公路网日均交通量的1.41倍,是普通干线公路日均交通量当量的2.96倍。四是路网交通继续呈现客车为主、货车为辅的状况。全省干线公路交通量客车率(客车自然数占汽车自然数百分比)达58.60%,其中:高速公路客车率56.47%,普通国道客车率63.6%,普通省道74.46%。

白皮书统计,2022年全省干线公路突发事件累计12398起,其中: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累计11465起,交通事故占比事件总量的38.54%。普通国省道突发事件累计933起,交通事故占比事件总量39.55%,水毁塌方事件占比事件总量33.55%。从事件发生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7月、10月及主要节假日期间。从空间上来看,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多发于包茂高速、连霍高速、绕城高速等路段,普通国省道主要集中在G108京昆线,G210满防线,G211银榕线等。经全省公路交通部门积极抢修,截止2022年年底,普通国省道灾毁修复完成1099处,修复率98%;2022年全省因水毁影响造成“通返不通”“通返不畅”建设村共有41个村38条路,已全部完成修复。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全省干线公路网运行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在公路交通热线服务方面,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328&12122)累计受理业务481.3万人次,其中新媒体平台服务409.42万人次,占总数的85.06%。“陕西交通12122”微博听众共计35.2万人,较2021年增加2.3%,“陕西交通12122”及“陕西12122”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共有60.67万人,较2021年增加28.8%。路网监测运行服务方面,高速公路运行监测视频接入省云平台20176路、部云平台11812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成运行监测外场站点732处,切实做好了全年春运两会、夏季汛期、冬季雨雪、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段,京昆高速改扩建、迎峰度夏能源运输通道等重要路段的运行监测及应急处置,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即时路况、公路气象、线路规划、出行温馨提示等信息,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服务群众便捷出行。公路服务区运行服务方面,高速公路已开通服务区及停车区双向共123对,单向共9个,普通国省道开通服务区32个,停车区(点)194个,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停车、休息、如厕、餐饮、住宿、路网信息、旅游咨询、加油、加气、充电等各项服务。陕西交控集团建成了柞水、子午等一批“服务区+旅游+文化”特色主题服务区,咸阳、汉中、铜川、韩城等市着力打造休憩舒适、绿美宜人的公路驿站。ETC系统服务方面,2022年度新增ETC套装用户31.72万,ETC用户总量达519.70万。建成运营“三秦通”营业网点2207个,积极拓展ETC应用场景,完成我省第一个路侧ETC停车项目,开通运营ETC停车场79个,建成ETC加油站4个。持续落实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全年累计减免各项通行费51.67亿元。落实“绿色通道”、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政策及其他政策性减免,全年绿通车辆减免8.95亿元,重大节假日期间小型客车减免6.36亿元。

【广西】北海港石头埠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预制构件安装作业完成

7月31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北海港石头埠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顺利完成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作业,码头上部结构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八月底主体完工。

本项目属于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主体主要由梁板“拼积木”建成,预制构件安装成为本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线路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码头的使用寿命与安全。项目团队研究施工方案发现本工程预制构件类型复杂,共2302件构件安装施工,共7种型号构件,包括预制面板、预制纵梁、预制靠船构件、预制水平撑等,种类多、数量多,构件安装安装难度大。

经过项目技术团队结合同类型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特点,决定从设备和流程上入手。技术团队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后,明确了300吨全回转起重船和履带吊结合多功能平板驳船,“移步”到海上施工的方案,有了多功能平板驳船的配合,全回转起重船和履带吊起重机就能在海上如履平地,起重机吊臂能全自动实现360度转动,从而突破施工方向的限制。不用移动船体,即可实现吊装,从而提高构件安装的精准度和效率。

预制构件安装不仅要有速度,还要确保质量,虽然构件型号有7种,但是每种型号构件由于后期水电施工管线及面层部分构件安装而存在多用预埋孔、预埋板等,一环扣一环,下横梁安装偏差将会影响纵梁安装,纵梁安装偏差也会导致面板无法安装。项目团队提前铺排好预制构件落驳计划,以3天安装量为准,落驳前到堆场检测构件强度,挑选构件型号,确保运输至现场构件与安装位置无偏差,预制构件安装前由技术员、测量员提前进行放点、划线,画出安装线及允许偏差范围线,安装时到施工现场确保构件安装在精度范围内后再脱钩,确保预制构件安装质量。

项目部不断加强施工队伍管理,使得每道工序衔接紧凑,强化后半夜的作业能力、过程控制和标准化作业,提高了项目施工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有效推动了施工生产进度。这两个泊位建成后,对推动北海市铁山港区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新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

【辽宁】中车大连公司首台纯电池动力调车机车下线

近日

中车大连公司首台纯电池动力调车机车

交付用户

该车型的成功研制

标志着公司的小功率新能源机车产品平台

初步建设完成


该机车采用交流传动,粘着利用率更高,提速更快,并设置恒速模式,适应不同牵引任务的需求。搭载大容量动力电池,保证长效续航,重载2000t可达120km。

机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源,实现低噪音、零排放。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机车辐射噪音大幅降低,真正实现无污染物排放,积极响应了绿色环保的战略需求。

兼容国标充电系统,可选配国标手动充电和自动充电系统,支持快速充电,更可靠,更便捷。

采用“乐高式”模块组合理念,实现动力电池电量灵活配置,满足用户对电量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响应。

搭载全车主动灭火功能,安全更有保障。在司机室、低压电气室、变流柜、动力电池等核心区域配置灭火系统,可实现火情自动识别,自动喷淋,全方位提升机车的安全性。

在研发过程中,深耕人机工程,司机室配置齐全,净空间提升17%,采用可视化触摸屏,实现智能交互,机车状态时刻掌握,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该机车为小功率新能源机车产品平台的原型机车,采用平台化、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及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系统性的全方位提升。可通过动力源搭配拓展出以柴油机、动力电池、氢燃料动力系统为基础的“1+X”系列化平台产品。机车还可选装无人驾驶系统、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等智能化功能设备,进一步提升机车的可靠性和运用效率,实现“产品+”“系统+”,并体现出平台化优势,实现“大变身”。

该机车是为路外企业“量身定制”

符合国家“双碳”战略

及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全新产品

满足国家对轨道交通装备

在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平台搭建的完成

将为公司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

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为用户选型

提供更快速的解决方案

【江西】中铁十一局集团吉康A2标:依托微创新 锻造高品质

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约145.4公里,是江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最重要的南北向通道,中铁十一局集团二公司承建的吉康改扩建A2标线路全长为23.19公里。

进场后,A2标建设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以安全、质量、管控为主体推进,依托技术工艺微创新,确保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安全、低碳施工保障有力。该项目李鹏创新工作室结合阶段性施工任务,积极开展创新及微创新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施工环节中去。

小型边部碾压双钢轮 实现沥青面层边部碾压更到位无痕迹

与新建高速公路工程不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推进各项施工任务。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改扩建项目单幅施工前,需分阶段实行交通导改分流,保障行车安全的常规方法需先安装波形护栏与新泽西护栏再进行路面施工,因而使得大型碾压设备受波形护栏与新泽西护栏影响,沥青路面边部碾压不到位、效果差、效率低,路面质量难以确保。

对此,该项目部李鹏创新工作室结合现场碾压实际,通过多次实验对比,研发定制了一台小型边部碾压双钢轮。该装置在沥青路面边部碾压时,碾压钢轮具有在纵向前进时能实现横向伸缩,钢轮宽度大于机身宽度,能够最大限度接近路侧对边部实现振动碾压,有效解决了沥青面层边部碾压不到位及轮印痕迹问题,实现沥青路面施工提质增效。

检测污水处理保护装置 实现沥青路面取芯检测降本增效

在公路施工中,取芯是检测沥青路面实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取芯过程中,需对钻头冷却,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可避免地被钻渣、污水等污染,单次取芯需占用一辆水车,造成较大的人机资源浪费,又因取芯是一项破坏性试验,大量清洗水会通过取芯洞渗透到路面结构层,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对此,吉康改扩建A2标项目试验检测人员结合取样及实验实际,秉承建设“美绿吉康”的理念,创新思路,发明了沥青路面取芯检测污水处理保护装置,该装置利用双止抽水器水管、塑料圆桶、海绵、浅盘、小铁桶等工具组合安装在取芯设备上,使作业过程产生的污水流入钻头外部的收集桶,通过双止抽水器、外接水管吸入浅盘实现取芯污水集中处理。据了解,此装置无需配备专用水车对取芯位置进行冲洗,取芯车辆上装配的小型吊装设备,实现了只需2名取芯工作人员即可操纵笨重的取芯机。

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出现,工程推进实现优质高效。截至目前,吉康改扩建A2标已成功申报高边坡监测、预制件自动化生产线、钢混组合梁施工拼接机构、新泽西护栏智能施工流水线4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新泽西护栏智能施工流水线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第二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银奖。

【云南】云南首个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挂牌

近日,云南省首个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在云南京建轨道公司正式挂牌,并开展首次鉴定考试。

轨道列车司机是一项高度技术性职业,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驾驶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属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规定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自2021年5月,云南京建轨道公司积极筹备全国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申报工作,经过申报材料编制、规章编制、专家评审等工作,于2023年3月获得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批复,成为云南省首个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

本次鉴定为交通运输部组织的2023年度全国第一次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统一鉴定。云南京建轨道公司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共组织符合鉴定要求和条件的85名电客列车司机参加鉴定。考试采用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考生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相关知识要求以及应具备的技能水平。

云南京建轨道公司轨道列车司机鉴定站的正式挂牌并开展首次鉴定,不仅为推动轨道交通领域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可向外提供技能等级鉴定,有效提升品牌效应和行业影响力。

【青海】青海在建公路首个轨道货运缆车投入运行

7月30日,经过20多天的反复调试,同赛公路项目扎毛河特大桥轨道货运缆车正式投入运行,这是青海省首个使用轨道货运缆车的公路工程施工工点,为我国高寒高海拔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赛公路扎毛河特大桥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最高墩高达151.7米,高山谷深、山体破碎,线路通过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林地及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无便道施工条件,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为保障扎毛河特大桥按期完工,项目团队与业主、设计单位,通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决定采用轨道货运缆车和塔吊相结合的方式,将大桥施工所需的物资及设备通过轨道货运缆车运输到塔吊覆盖范围,再用塔吊运输到不同的施工工点。”该项目经理刘军鹏介绍。此次修建的轨道货运缆车由缆车平板、桁架、车轮装置、专用液压夹轨器、牵引轮装置、断绳装置等部分组成,轨道全长110米,坡度为30度,允许载重50吨,运行速度为0.25米每秒,主要用于施工设备及物资材料的运输,具有运输量大、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物资设备运输困难的难题,确保了施工进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该轨道货运缆车电控系统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并设有沿途紧急停车、超速超载及减速保护、掉绳保护、语言提示及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当缆车运行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15%时,超速保护装置可自动使主机断电,制动器实现制动。同时,当实际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0%时,超载保护装置报警,达到额定载荷的105%时,超载保护装置使载货平车停止运行,且操作人员还可在操作平台利用视频全程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确保了安全、高效运输。

为确保轨道货运缆车按时投入运行,该项目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健全标准化轨道施工管理体系,细化安全责任,采用过卷保护、制动器开闸限位等10余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运行安全。同时,积极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研讨和优化,编制了《轨道货运缆车标准化施工指南》,对轨道布置、架设数量、架设技术措施、施工安全风险管控、规范化缆车推广应用等进行详细交底和培训,并实时进行监测,提升施工安全性及准确性。

此外,该项目还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先后推出6项创新性施工工艺和工装,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如大坡率混凝土浇筑控制工艺、U型螺栓定位工装、液压夹轨器及坡顶越位逆止器等,通过一系列可靠的技术和新工艺,极大的提升了施工功效,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投入运行。“轨道货运缆车的使用不仅保障了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水体、山体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该项目总工程师卢相介绍说。

同赛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一部分,是青海省重点项目,也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络“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纵一”张掖至河南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项目全长204.524公里。项目建成后,对加快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加强青海省内各区县及与周边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改善和保障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