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山东江苏甘肃山西重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28 | 来源: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报等

【山东】山东省内首座全液冷超快充电站在济南东服务区建成投入使用

为不断提升山东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供能服务品质,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近日,山东省首座全液冷超快充电站在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建成投入使用。

该充电站应用了先进的全液冷超快充电技术,配备2把支持600kW功率充电的超充枪,4把支持250kW功率充电的快充枪。相比传统的充电站,全液冷超快充电站具有充电效率高的最大优势,最快充电速度达到1秒1公里,5分钟充电里程可达到200公里。同时该充电站还具有充电线轻、噪音小、充电成功率达99%、运维成本低等优势,后期还可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断升级扩容。

山东高速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以济南东服务区为试点建成运营首座全液冷超快充示范充电站,标志着山东高速服务区充电站由全覆盖开始进入服务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下一步,集团将加快建设超快充电站,构建技术先进、服务高效的充电站路网体系,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充电需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出行服务品质。

【江苏】江苏发布数字交通产业园认定标准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江苏省数字交通产业园认定标准(试行)》(简称《认定标准》),同步启动2023年度数字交通产业园申报认定工作,激励地方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促进数字交通建设应用及产业发展。

江苏鼓励各地按照“结合发展需要、突出自身优势、聚焦重点产业”的思路,在具备相关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数字交通产业园、产业基地,构建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数字交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江苏数字交通品牌。

《认定标准》设置了产业园建设基础情况、产业结构及支撑能力、创新生态建设及政策措施等4个方面14项评价指标,对产业园年产值、入驻企业数、骨干企业营业收入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并作为约束性条件。其中,产业园年产值苏南园区不低于1亿元,其他地区不低于6000万元;苏南园区入驻企业应不少于20家,至少1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其他地区可适当放宽。

江苏交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数字交通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建成后,企业入驻且生产经营情况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产业园建设或运营主体提出申请,经所在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审核后报送省交通运输厅。江苏交通将组织专家对照认定标准评价指标进行实地评估,每年对相关情况进行考评,实施动态管理,考评合格的将予以支持,考评不合格的将退出。

【甘肃】兰州入选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示了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名单。甘肃省兰州市通过竞争性评审,作为全国前10个城市之一,进入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

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是我国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中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3条走廊交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此次入选,对落实“强省会“行动、重振兰州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节点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市将以强支撑、畅循环、促融合、提效能为导向,与青海省西宁市合力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服务兰西两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有效引领兰西城市群、带动甘青两省高质量发展。

【山西】开创“高速+光伏”深度应用全国样板 交能融合畅享山西好风光

近日,驱车行驶在山西省太原至忻州高速公路上,行至阳曲县黄寨镇境内,沿线边坡上的一片片蓝色光伏板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整齐划一的光伏板是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边坡安全治理、路域环境治理一体化建设科研项目,也是国家“路堑式边坡”光伏发电试点项目。

利用高速公路边坡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是山西交控集团全力打造收费公路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路域经济发展“三足鼎立”产业格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该集团顺应清洁能源发展趋势,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消纳模式,利用高速公路站区屋顶、边坡、互通枢纽等场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

▶ 截至目前

山西交控集团在全省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102.6兆瓦,并网容量达44.3兆瓦;自并网运营以来,已累计发电9131.4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万吨。

1“光储充供”实现离网供电

7月6日,由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盂收费站“光储充供”系统顺利并网、投产运行,标志着山西交控集团交能融合完成示范性探索。

作为山西首个高速公路沿线“光储充供”一体化示范项目,大盂收费站打造了交能融合典型应用场景。该“光储充供”系统主要包括大盂收费站及互通装机容量约1.8兆瓦分布式光伏、10台120千瓦快充桩、配套430千瓦/860千瓦时储能及交直流配电网和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

“按年可利用日照时数1350小时计算,该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43万千瓦时。”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文介绍,储能电池在电价低时充电、电价高时放电,降低充电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削峰填谷,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的弊端。当电网断电时,“光储充供”系统可以采用离网运行模式对新能源车辆和收费站进行供电。

山西交控集团持续推进光伏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今年1月,山西省高速公路1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山西省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取得备案许可。日前,太忻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式光伏发电科研试验段被评为山西省首届阳光杯优质工程奖,该项目按照“光储充供”一体化思路建设,致力于打造“高速+光伏”深度应用的全国样板。

2光伏产业链深度融入交通基建

7月10日,2023年山西省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太原举行,能源革命成果展引人注目,参展企业纷纷亮出拳头产品。

“我们以传统高速公路‘机电+综合能源’服务为途径,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站区屋顶、边坡、隧道、隔离带和互通枢纽等闲置场地,布设光伏发电站。”山西路桥集团交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光伏项目办公室主任张文玄介绍,通过光伏发电站的布设,该公司已经实现并网电站160座,每年可发电约5321万千瓦时,推动了清洁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不仅在省内,山西光伏发电也逐步落地省外。今年4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建的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工程路域光伏金乡Ⅳ段工程并网发电。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与新型能源体系的示范项目,该工程投产后将提供充足的“绿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4万吨,相当于种植640万棵树,助力绿色低碳交通高质量发展。

山西光伏产业链也积极融入高速公路产业布局。作为全省光伏产业链“链核”企业,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坚持技术迭代的核心战略,提高具有技术和成本竞争力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能力。

今年4月,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出货光伏组件约30兆瓦,助力打造山西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该工程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空地车棚、匝道、隧道出入口、低边坡等区域装机建设,利用高速公路周边设施的闲置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探索、布局、建设、生产……山西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周边闲置空间,推动高速公路绿色转型。

【重庆】重庆规划新增高速公路一千三百公里

近日,重庆市政府批复《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3—2035年)》(简称《规划》),按照增强国家通道、加密成渝联系、完善市域网络的思路优化路网布局,规划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00公里,力争到2035年,全市高速公路网规模达6900公里左右,2050年高速公路网规模达8500公里左右,形成“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高速公路网布局。

《规划》在2019版规划“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基础上,在三环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间加密一条环线高速公路,形成四环格局;新增4条射线高速公路,补强东西向国家高速公路网韧性,强化成渝双核城市联系;将原支线高速公路、城市环线高速公路统一调整为联线。调整后,4条环线约1047公里、22条射线约3354公里、60条联线约4100公里,另有20条原路加宽项目约1688公里。

根据《规划》,重庆将新增涪陵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提高至长三角交通轴通道能力与韧性;新增彭水至酉阳至永顺高速公路,拉近与长三角城市群、福建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高速公路省际通道数量从53个增至67个,平均间距由74公里缩短至58公里;川渝高速公路省际通道从27个增至39个,平均间距从58公里缩短至40公里,省际通道间距将与长三角基本持平,川渝毗邻区县将全面实现高速公路直连、1小时通达。

重庆将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采取“肥瘦搭配”打捆招商方式,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化,运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手段,推进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筹资渠道。

截至2022年年底,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002公里,省际出口达到27个,形成“三环十四射多联线”路网布局,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主城都市区全面进入三环时代,渝东北、渝东南实现高速公路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