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湖南黑龙江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27 | 来源:江苏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广东交通集团等
【北京】北京公交专用道开放范围将扩大!
今年6月1日,第一批公交专用道优化措施实施,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评估数据显示,三环路周六日高峰时段小客车提速21%。7月26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徐会杰在“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中透露,北京公交专用道调整范围将扩大,对具备条件的道路,周六日及节假日再放开一批,供社会车辆使用。
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措施的出台,市民期盼已久。从近两个月实施效果看,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徐会杰介绍,部分公交专用道在周六日、节假日放开以后,社会车辆出行更加顺畅,如三环路高峰时段小客车的运行速度提高了21%。虽然公交车的运行速度略有降低,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不大。整体道路的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公交专用道的优化是本着渐进、稳妥、有序的原则推进,下一步,我们在总结评估第一批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优化调整措施。”徐会杰介绍,公交专用道调整范围将扩大,对具备条件的道路,周六日、节假日再放开一批,供社会车辆使用。对部分专用道的使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同时,继续完善公交专用道,对断点进行织补,推动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推动公交、地铁线网融合,也是本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交通部门将做好“加减法”——做减法,是要尽可能减少与轨道重复、长距离、效率不高的公交线路;做加法,则是增加与地铁接驳的微循环线路,解决地铁“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本市已经新增、调整了200余条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受到了市民欢迎。
“我们的目标,是地铁和公交站的接驳距离不超过50米。”徐会杰说,通过这几年的持续优化调整,目前接驳距离在50米以内的车站占比已达85%。下一步,还将继续优化,提升换乘的便利性。
【广东】广东多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火力全开”!
炎炎夏日施工忙
项目建设不松劲
深汕西、茂湛、河惠
三个改扩建项目的交通人
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
全力推进工程施工进度
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用汗水绘就最美奋斗画卷💪
今天
让我们将镜头对准施工一线
致敬高温下的征“伏”者
看看他们不负“热”爱的工作剪影
阳光辉映
俯瞰建设中的跨江大桥
吊机来回运转
桥体如同飘带,接山连水
繁忙的施工景象尽收眼底
▲河惠扩建新丰江大桥跨越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万绿湖。
▲深汕西扩建长沙湾特大桥建设进入“加速模式”。
▲茂湛扩建石门大桥施工如火如荼。
隧道施工现场
交通建设者们战高温保进度
沉稳有力的双手
挥舞出璀璨焊花
点亮着自己的工匠人生
▲施工如穿梭在时空隧道。(来源:深汕西扩建)
▲挥舞的焊花成为隧道里“最亮的星”。(来源:深汕西扩建)
▲隧道施工日常繁忙一隅。(来源:深汕西扩建)
扎根工地,不顾炎热
黝黑的皮肤
成为建设者共同的劳动底色
▲工人头顶烈日搭建水上栈桥。(来源:茂湛扩建)
▲梁场内,工人施工正酣。(来源:深汕西扩建)
气温持续走高
他们“全副武装”作业
汗水浸透衣衫
但那专注的目光、重复千万遍的动作
是对工程品质的不懈追求
▲工匠全神贯注投入施工。(来源:河惠扩建)
▲建设者用汗水诠释“劳动美”。(来源:河惠扩建)
▲巾帼工匠在建设中发光发热。(来源:茂湛扩建)
与此同时,项目也加强高温天气施工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工作量,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交通工程建设者们
头顶烈日,迎着热浪
用汗水和担当书写奋斗故事!
致敬热浪下的坚守
广东交通人真“燃”
【江苏】这座跨江大桥开始塔柱施工!
“松钩!松钩!”7月26日,在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辅塔施工现场,随着工作人员指令的下达,重约83吨的首节段钢塔稳稳落在承台支墩上,标志着大桥主桥建设正式转入塔柱施工阶段。自此,全桥唯一辅塔将逐渐“长高”,托起长1220米的南边跨。
张靖皋长江大桥全长约30公里,跨江段长7859米,分设南、北两座航道桥及南、中、北三座引桥,其中跨度2300米的南航道桥为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南航道桥辅塔为全桥唯一一座辅塔,塔高130米,采用H型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截面自下向上不断变化,内部钢筋错综复杂、制造难度大、施工要求高。
此次吊装为辅塔首节段,长16米、宽7米、高5.1米。吊装设备为国产中联重科LH3350-120动臂塔机,最大起重量达120吨,相当于能同时吊起100辆普通轿车。针对首节钢塔平面面积大、结构重量大等难题,建设团队优化工艺措施,细化施工方案,推演施工过程,选择在水位平潮时塔吊分级带力起吊,用三向千斤顶精准调整钢塔姿态,确保首节钢塔安全、顺利施工。
目前,张靖皋长江大桥南、北航道桥已完成索塔桩基作业,正在加快推进承台塔座施工;南航道桥锚碇地连墙施工完成近半,北航道桥南锚碇地连墙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深层地基加固处理,北锚碇沉井正在进行第四节混凝土浇筑。
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大桥建设团队组织开展了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攻关,利用BIM技术、数字孪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开展智能建造和智慧工地建设,全方位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
【山东】智慧交通体系助力青岛机场暑运从容“迎考”
“3500余辆私家车进场,出租车发车间距平均不超过2分钟”这是7月25日9时20分,青岛机场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的运行数据。
进入7月开启“暑运”模式以来,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攀升,进出机场的车辆与日俱增。7月1日至25日,网约车、出租车保障客流量环比增加均超过11%,停车场日均进场车辆达1.32万车次。如何让旅客便捷出入机场,奔赴“诗与远方”?青岛机场依托智慧交通项目,最大化发挥机场综合交通体系效能,为市民游客暑期出行保驾护航。
进入暑运以来,出行人数持续增加,青岛机场迎来“暑运”运输高峰。7月21日,青岛机场单日旅客运输量达7.82万人次,刷新转场以来最高记录。“这真是综合交通保障最为忙碌的一天,私家车进场超过1.45万辆,网约车接近4000辆。”青岛机场地面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当天值班人员介绍,“暑运期间,我们在客流高峰时段借助智慧交通系统加强了全景视频监控的轮巡、加开交通广播提醒、根据预测客流量匹配车辆资源,确保旅客顺畅、便捷出行。”
青岛机场是全国首批集高铁、地铁同时下穿航站楼并设站的机场,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网约车等9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并打造了集视频监控、信息汇集、交通协同、智慧调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面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实现了综合换乘时间平均不超过20分钟。2023年5月,智慧交通项目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准信息传递。青岛机场整合20余种交通信息,在机场通向换乘点的各处连廊增设综合交通信息诱导屏,直观展示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预计等候时间、车次和余票等信息,实现了对用户出行策略的定向信息推荐。
精准流量监控。依托AI视频分析等技术,青岛机场现已实现对出租车上客区流量与旅客流量数的精准把控,实时感知上客区旅客等待人数、蓄车场运力资源等信息,结合预测将要来临的旅客量信息,自动生成调度指令,旅客平均排队等候时间不超过2分钟,乘车效率提高约40%。
无感快捷停车。青岛机场创新采用以“车场智能化建设+平台统一监管+多元停车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化停车引导,平均1.5分钟就能找到空余车位;全自助出口提供ETC、无感支付、扫码付等8种缴费方式,自助缴费占比88%,旅客停车秒进秒出秒付,车辆出场通行效率较转场前提速60%。2023年青岛机场从全国30余家参与评选的千万级机场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智慧停车十佳机场”称号。
高效应急处置。借助视频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运营、客流、交通、设备等4大类17小类异常事件的自动识别与报警,事件响应及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
下一步,青岛机场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着力打造地面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引领和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升广大旅客美好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湖南】湖南交通互学互鉴建设品质工程
推行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上新智能答题售货机,搭建梁场制造中心云平台……日前,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主办、中铁交通投资集团等单位承办的湖南省2023年度高速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观摩交流会在张家界市举行。“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的形式,有效促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建设氛围,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桑(植)龙(山)高速公路土建第3合同段雷家山隧道以及智慧预制梁场。雷家山隧道全长6.5公里,是湖南省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隧道所处地段为侵蚀、溶蚀构造中低山地貌,最大埋深635米。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项目自主研发隧道施工质量卡控实用创新型工装设备12项,并推行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隧道进尺单月平均提高约37%。
隧道洞口,一台别样的售货机引人注目。在机器显示屏上点选商品,弹出的并非付款二维码,而是工程安全知识选择题。“这是‘一会三卡’答题售货机,答题闯关即可免费换商品,以此让工人更积极地温习安全生产知识。”现场工作人员说,答对5题可换一瓶水,答对9题则可换取一罐八宝粥。
“刚开始我们习惯孤军作战,后来发现工友们相互交流、结伴答题能提升准确率。”在雷家山隧道工作的李师傅表示,“组队闯关”还能将安全知识记得更牢。
在桑龙高速公路预制梁场,观摩团队参观了钢筋骨架焊接、预应力张拉及压浆等高精度自动化生产工艺。“我们推行智慧梁场生产线,搭建梁场制造中心云平台,把信息化贯穿施工全过程,系统提升施工生产效率及质量。”桑龙高速公路土建第3合同段项目总工程师徐杨介绍。
今年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全力铸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67.4亿元,顺利推进今年拟建成通车的官新、芷铜、靖黎、白新4个高速公路项目,其中靖黎高速公路已于6月30日建成通车,白新高速公路拟于7月31日建成通车,官新、芷铜高速公路预计今年年底通车。
【黑龙江】中俄黑龙江大桥ETC跨境项目开工
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ETC跨境应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此前,黑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ETC跨境应用专班通过现场实地勘察、设备选型、软件设计等前期工作,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阿穆尔河大桥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正抢抓工期、严控质量,优质、高效、安全地开展跨境ETC项目建设,以有力度的政策、有强度的举措、有温度的服务,有效提升黑河大桥运营效能,树立中俄边境交通服务的良好形象,实现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事业科学跨越发展。
【广西】宁夏建设综合交通“数据大脑” 科技赋能 智享未来
科技赋能,美好出行。以前搭乘公交车,需早早到站台等车,如今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查询公交车具体位置及到站时间,不再担心错过;购买客运车票,不用专门跑一趟车站,手机即可购票支付……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让交通运输系统“大脑”更智能,百姓智慧出行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打通人、车、路、网的数字闭环,构建数字交通新场景,打造综合交通“数据大脑”,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不断发掘基础设施潜能,努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一键叫车”无障碍出行
“我们有5个人要到隆德县城,请问啥时候能坐上车?”清晨,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杨堡村村民杨鑫对着屋檐下的“全微通”摄像头喊话。“有一辆7座商务车,大约10分钟后到达。”监控设备那头,工作人员及时回复。10分钟后,一辆商务车驶入村委会大院。
打通信息孤岛,跑动的是数据,方便的是群众。隆德县从2019年起推出“全微通”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99个建制村已全部上线开通,解决了“人等车不来、车等不见人”的问题。
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不便。宁夏交通运输部门引导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近日,家住石嘴山市的老人钱逢旺准备乘车看望孩子。他拿出手机打开App,点击屏幕右下方的“一键叫车”按钮,无需输入目的地,网约车几分钟后便开到了家门口。“大字号按钮加上语音播报,这个‘一键叫车’功能很人性化。”钱逢旺坦言,他腿脚不好又不会用手机打字,“一键叫车”功能给老年用户带来“无障碍”的叫车体验。
此外,宁夏还大力推进联网售票和“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区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实行了实名制联网售票,5个地级市城区及灵武市、平罗县、青铜峡市实现城市公交“一卡通”与全国互联互通,所有市县均实现城区公交车非现金支付功能。
大数据中心汇集数据4.1亿条
数据是数字交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大脑”作用。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打造“一云、一中心、一窗口、六平台”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目前已接入13家单位49个信息化系统数据资源,上传数据约4.1亿条。
在宁夏交通运输“一张图”平台上,随着工作人员点击鼠标,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个个公路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地物形状、属性等信息,立刻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平台汇集了全区交通基础路网、专题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等3大类数据资源,实现了交通‘一张图’管理。”工作人员介绍,交通“一张图”平台中有规划选址分析和路网统计2个专题应用,提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空间规划、压覆矿产等合规性分析,可为交通项目选址、线路规划、建设监管等提供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各类平台、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治超联网和非现场执法试点项目智能感知设施的应用,“两客一危”车辆监管、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有了更多抓手,一条条信息流从各地汇集到系统中,经过分析处理后辅助决策和监管。
“驾驶员请注意,您驾驶的车辆已超速,请立即减速!”近日,宁夏安泰恒荣化工有限公司值班人员王春梅坐在电脑显示屏前,通过语音播报系统向正在行驶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押运员发出预警。随着驾驶员调整车速,监控平台上的红色预警随即消失。
在宁夏,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行管理也进行了智慧化升级。京藏高速公路天湖服务区人车流量很大。宁夏交投集团开发了服务区数字孪生系统,利用AI视频分析技术和建模技术,在服务区停车区域设置相关检测装置,可实时统计区域内剩余车位数量,通过显示屏引导车辆停靠,提升司乘人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