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24 | 来源:江苏交通、中国交通报等

【江苏】首个承台浇筑完成!

7月23日8时26分,经过近18个小时的连续浇筑,北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崇启长江公铁大桥引桥首个承台浇筑完成,该桥施工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在建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横跨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是北沿江高铁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桥分为主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南北岸引桥,其中南引桥长830.05米,北引桥长1069.27米,共设计69个承台,本次浇筑的为北引桥5号墩矩形承台。

北沿江高铁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中建筑港完成青岛市北17条道路升级改造

近日,伴随着大鲍岛·即墨路首届海鲜啤酒节的火热进行,升级改造后的即墨路也迎来了首次亮相。昔日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变成了平整美观的仿古面花岗岩,站在即墨路南端,海鲜大排档的温暖灯光铺陈开来,欢声笑语溢满石板铺就的街道......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通过城市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周边街巷进行自我更新,串连城市记忆,带动城市高效运转,促进城市活力释放。据了解,包括即墨路在内的17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青岛市北美丽街区三期工程由中建筑港集团承建,主要围绕“对车行道路进行翻建提升改造”、“对人行空间、非机动车空间等进行优化”、“对静态交通进行梳理优化”、“对附属设施及交通设施完善”四方面进行改造,已于近期全部施工完成并开放通行。

“17条道路中的即墨路、博山路、芝罘路路等七条道路设计为人行街区道路,采用老旧石材及仿古面花岗岩铺装道路,与新修缮的老建筑相辅相成,既保留历史城区的古韵,同时赋予更具时代特色的气息,”中建筑港市北美丽街区项目负责人孙杰在采访中介绍道,三期工程整体完成95%,目前正在进行路灯安装、交通标识标牌安装等最后的收尾工作,项目预计将于8月底完工。

据了解,“美丽街区”项目一期、二期均由中建筑港集团承建,工程范围包括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胶州路以南)。项目三期对四方路和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共17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地下管线更新扩容、电力线下地、城市家居、街头绿地改造等。老街区承载着历史沉淀,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美丽街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道路设施功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道路整体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美丽街区示范区形象增光添彩。

据悉,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集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业务范围遍布国内30余个重点城市及10余个“一带一路”热点国家。近年来,中建筑港积极践行“城市更新排头兵”品牌理念,紧紧围绕民生需求,以专业建造和匠心服务,建证城市品质和民生温度,先后承建星光岛游艇码头、清华大学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项目、青岛市北美丽街区项目、青岛市北浮岛公园等项目,积极推进“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赋能城区迭代升级、时尚蝶变,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浙江】浙江长兴审管联动服务大件运输

近日,浙江省大件运输审批执法联动现场观摩暨大件运输审批工作会在湖州市长兴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长兴县持续做好大件运输事中事后监管文章,以数字治超为依托,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执法,全面提升大件运输执法效能。

近年来,长兴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简称长兴交通执法)不断强化大件运输审管联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满足大件运输时限要求,长兴交通执法及时开展现场核查,确保车货情况与申请材料一致,现场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反馈审批部门。自2022年8月“浙大件”平台上线以来,长兴交通执法共接收现场核查任务工单63条。

秉持执法为民初衷,长兴交通执法深入企业宣讲。今年以来,长兴交通执法已回复相关咨询20余次,在节假日、夜间为大件运输企业提供现场核查服务10余次,助企规范办理大件运输审批;强化路警联合工作机制,开展路警联合治超60余次,会同安徽广德、江苏宜兴交通运输部门开展省际执法10余次,提升跨部门、跨区域大件运输联合监管效能。长兴交通执法推动数字治超精准赋能,提高大件运输监管能力,在原有9个非现场治超点位基础上,计划新增3个点位,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河南】河南省首个智能收费机器人在郑少高速上岗

近日,河南省首个标准化收费车道发卡机器人落地郑少高速郑州西南收费站。现车辆驶入郑州西南站收费感应区域后,发卡机器人即显示车辆识别信息,ETC车辆可直接抬杆放行;非ETC车辆,发卡机器人自动识别主动发卡。全程无人值守,5秒自动快速发卡,全业务智能化、轻量化处理,带给社会公众全新的精准收费体验。

发卡机器人采用双工位自助伸缩设计,融合应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ETC识别、可视对讲、自动发卡、坏卡自动回收、按键求助、特情远程处理、扫码支付等全业务智能处理,实现一条收费车道一个发卡机器人、一个拦杆的全业务轻量化目标。并通过“多维感知+视频AI”技术,实现了车型、车窗及车辆位置的精确识别,发卡更精准。

同时,郑少高速创新开发的“远程值守云客服”后台系统,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将发卡机器人的智能化、便捷性进一步提升,通过智能语音客服和视频智能化引导处理、高效处理特情问题,真正实现了远程终端管理车道、实现“一拖N”集中管理收费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收费模式,迈进人工智能新模式,为每辆车节约2秒至3秒,实现了“无人化、快速通行”的目的。

标准化收费车道发卡机器人落地郑少高速,明确了新一代标准化收费站技术为业务赋能、收费管理“上云端”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郑少高速将坚持创新引领,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智慧化跨越发展新进程。

【河北】河北高速集团一线寻计问策升级服务区

近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吕家湾村东南的群山之中,张(家口)涿(州)高速公路与109国道新线高速公路连通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建设。小龙门隧道建设者昼夜不停,向着今年年底京冀双方同步贯通的目标不断推进。

“张涿高速公路与109国道新线高速连通工程是我们河北高速集团在主题教育中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具体实践,一定要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将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近日,在河北高速集团“沿着高速看成就”主题党日活动上,河北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公表示,将用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北高速集团以加强企业治理、提升服务品质为重点,精准谋划推进“六个突破”和10件民生实事,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社会公众、科技创新引领等领域取得新成效。

河北高速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实地、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基层一线寻计问策、把脉问诊。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发现问题491项,制定整改措施570条,形成171项转化成果。

主题教育以来,河北高速集团围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高效、便捷、安全通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其中包括服务区品质提升工作。该集团领导班子带头包联调研,实现所属104对服务区全覆盖,对调研中发现的部分服务区设施陈旧、环境不达标等问题,坚持立行立改。

如今,驱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司乘人员能感受到很多变化。“一进服务区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里能买到河北各地的特产,真是非常方便。”在京哈高速公路滦州服务区,来自山东的刘先生购买了10多种河北特产,准备带给家人品尝。

为了让服务区焕然一新,河北高速集团所属的河北高速燕赵驿行集团投资7000余万元,正在开展服务区外立面维护、公共卫生间维修、绿化整治等工作,全力提升服务品质。接下来,河北高速集团计划投资3.2亿元,把山海关服务区打造成为开放共享综合体型服务区,提升过往司乘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