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山东浙江广西湖北山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21 | 来源:新华社、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天津】连续三年!天津港集团品牌建设案例再获殊荣!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2年国有企业建设品牌案例,天津港集团《“青韵码头 七彩智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品牌建设实践》成功获评,连续三年成为全国港口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本次评选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上报586个案例,在最终获评的100个案例中,来自于中央企业的有67个,来自于地方国企的仅有33个。
天津港集团在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现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建设伊始就锚定5G北斗等先进自主技术,采取有别于传统港口码头设计建设理念,将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建设同步谋划、同步实施,推出“青韵码头 七彩智港”的特色品牌,用一流品牌赋能全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打造,探索中国式港口现代化实现路径。
聚焦品牌建设内涵,“青”是企业的主色调,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寓意全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在天津港孕育诞生,同时体现世界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新高度,代表天津港人践行领袖嘱托、勇攀世界港口高峰的奋进状态,也寓意新一代自动化码头集最前沿技术打造的世界自动化码头皇冠上的“明珠”。
“七彩”是第二集装箱码头鲜明的视觉特点,其每个颜色都有着特定的含义,红色代表党建引领、橙色代表服务、黄色代表安全、绿色代表环保、青色代表效率、蓝色代表智慧、紫色代表兴盛。色彩不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与文化理念形成良好互动,成为品牌认知的重要视觉特点。
“智港”则代表了码头的基本性质,是全新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代表其全球引领者的角色,以码头的特色和核心优势,塑造品牌的特殊个性,发挥其在品牌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该品牌已于2021年7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注册。
通过“青韵码头 七彩智港”品牌个性塑造,对内激发动力、凝聚活力,对外展示个性、塑造形象,推动文化与工程同筑、品牌与企业同建,将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企业建设发展全过程,成功打造成建设周期最短、智慧程度最优、运营成本最低、装卸效率最高、绿色低碳最佳、适用范围最广、颜值色彩最美的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自码头运营至今,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累计接待国内外代表团超过500批次、共上万人,更是高频亮相“世界智能大会”“2023天津夏季达沃斯”等重要活动,成为天津的一张亮眼名片及重要“会客厅”。
【山东】小清河首次载货起航!让我们穿越复航的26年
【浙江】绍兴交通试点应用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 质量管理可视化 闭环管控可追溯
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土建3标店口南互通A匝道桥,试验人员手持混凝土回弹仪,对现场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手机App将数据上传到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抓取、计算并生成最终的检测报告,报告的审核、签发均在系统中完成。
类似过程正在绍兴市7个试点项目接续上演。检测人员介绍,以前交竣工检测以及后续处理报告只能由人工完成,应用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后减少了大量人工作业量,系统具备数据自动引用、自动计算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报告准确性,有效减少人为影响。
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是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路品质”综合集成应用数字验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6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浙路品质”综合集成应用建设方案》,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被列入2022年项目基层应用场景之一,并作为“浙路品质”重大应用的唯一子场景入围浙江2022年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与社会试点项目清单。
绍兴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积极推进系统开发建设,谋划并上线项目管理、检测方案、物联数据、预警处置等主要功能模块。2022年11月,系统作为“浙路品质”数字验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上线并开展试点应用,基本实现检测业务全过程管理,推进检测服务标准化、质量管理可视化、闭环管控可追溯。
目前,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已与“浙路品质”智控平台完成数据对接,系统开发建成后可实现建设项目质量评定、预警处置等数据互联互通、同源共享。该系统通过改革检测数据和行为管理流程,重塑交竣工检测智慧化管控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交通建设企业和交通管理部门质量管理数据同源共享,促进检测机构和检测成果数字化转型,为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及全寿命周期质量溯源提供支撑。
以柯桥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为例,系统生成记录、报告共计700余份,其中自动抓取、自动计算生成记录、报告150余份,近65%的原始检测数据可实现智能化录入,效率提高约70%。各类数据具备唯一性且不可修改,检测数据全过程可溯源,为工程质量增加了一道“保险”。
今年,在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下,交竣工检测智评系统将分阶段、分批次向全省在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点农村公路和新开工项目复制推广,推动数字化改革成果由“一地创新”向“全省共享”转变,为全国交通领域数字化建设积累“绍兴经验”。
【广西】广西上半年新增高速通车里程334公里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消息,上半年全区高速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5亿元,新增通车运营里程334公里,巴马至凭祥高速公路田东经天等至大新段、大新经龙州至凭祥段、梧州至那坡高速公路平南至武宣段3个项目建成通车,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今年以来,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紧紧锚定年度目标任务,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在建92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有68个项目取得工可批复(核准),61个项目取得初步设计批复,43个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批,31个项目获得建设用地批复;大力提升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靖西至龙邦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第一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将紧盯节点任务,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建成里程9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的年度目标任务;及时开展项目设计审查,把好行业管理技术关,促进新开工项目早日实质性施工。
【湖北】湖北:发展江海联运 打造黄金水道
阳逻港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水铁联运枢纽。近年来,阳逻港不断推动港口生产作业智慧化、无人化,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以铁水联运加快货物流通效率,借江海联运加速货物通江达海,立足长江黄金水道,阳逻港做优出海航线、做强中转航线、做大联运网络,全力推动“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的集装箱水路运输模式。
如今,湖北省及周边货物可直接从武汉阳逻港乘船抵达东北亚地区,通过内支线可与欧美、地中海、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国际航线连接,阳逻港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和重要“出海口”。
2022年,湖北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5.65亿吨、313万标箱。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沿江各地经济加速发展。据武汉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湖北全省进出口总额1411.7亿元,同比增长4.5%。
【山西】山西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消息,今年以来山西加快健全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全省131对运营服务区充电桩已全部建成,共有644个充电桩、1180个充电枪位,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年底,山西将实现县乡村和省内公路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公路充电网络设施建设,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山西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山西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实施省内公路充(换)电网络全覆盖行动,重点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要加快快充站覆盖,满足省内城际间电动汽车通行需求。
山西将依据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规划纲要和工作方案,以驿站、房车营地为建设重点,以大功率直流桩为主、小功率直流及交流桩为辅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到2025年年底,实现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08个驿站和131个房车营地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高速公路方面,山西将加快大功率充电、超级充电、移动充电等先进技术应用,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沿线场区充电站建设,切实减少“里程焦虑”。到2025年年底,实现高速公路258个服务区大功率直流桩全覆盖,在全省收费站建设完成100座集中式充电站,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5%,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山西还将按照“统一规划、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优先选择交通流量较大及场地、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进行试点建设,2023年至2024年先行在具备条件的67个服务区、停车区建设快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