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黑龙江广西辽宁四川西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19 |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黑龙江】黑龙江省交通运输领域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坚持把“学思想”成果转化为“建新功”实效,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立足寒区特色,持续推动地方标准建设,已有12项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标准获批发布实施,17项交通行业地方标准列入《2023年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发布和立项标准数量达到过去二十年总和,行业地方标准建设实现了“加速度”,对于推广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为我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性和规范性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标准管理。发挥交通运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形成涵盖交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坚持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联动机制,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究任务,鼓励成熟适用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

地方标准技术评审

二是开展调查研究。聚集服务中心工作,充分调研标准需求,修订《黑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地方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低碳、安全应急等领域,逐步建设完善行业地方标准标准体系。

2023年发布实施12项地方标准

三是抓好宣贯推广。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标准培训,宣传标准意义和内容,强化标准推广实施应用。《灌入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在高速收费站及普通公路重交通干线路面维修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12万平方米,按照《PVC结皮发泡板交通标志板设计规范》生产的交通标志板在哈肇公路、国省干线质量提升二期等公路中应用1000余块,《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用到省内多个农村公路项目中。

地方标准宣贯

【广西】广西北部湾港最大!30万吨级干散货自动化码头平台全线贯通

7月15日下午,随着第136件码头梁板成功安装,30万吨级的广西防城港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码头平台实现贯通,这也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港最大干散货自动化码头平台实现全线贯通,为年底实现码头水工结构交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是国家“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后对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发展,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高质量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总长830米,码头平台采用预应力预制梁板结构,共380件,最大长度32.74米,最大重量660吨。施工期间,西南涌浪大,大风雨水天气多、高温酷暑等各种恶劣条件严重影响码头梁板安装进度,也对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和项目参建方为安全、高效完成码头梁板安装任务,降低不利因素影响,采取2艘1200吨船吊及3艘3000吨驳船安装方案,加大人员设备投入等组织措施,克难攻坚,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等管理措施,快马加鞭进行码头梁板安装,确保了平台顺利贯通提供了坚强保障。目前各方加大项目建设统筹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配套的6台北部湾港在建的最大型、效率最高的桥式抓斗散货卸船机,已经全部完成总装,正式全面进入调试阶段。

截至目前,赤沙1号、2号泊位累计完成投资32.06亿元,总体形象进度完成87%。本次码头平台全线贯通,为后续码头上部结构、栈桥及设备安装等施工铺平道路,为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辽宁】辽宁首条集装箱货运疏港通道开建

日前,在辽宁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随着施工现场几台大型设备启动,鲅鱼圈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标志着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规划建设的首个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鲅鱼圈港区疏港通道的集疏运条件,增强港口对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

鲅鱼圈港区疏港高速公路是辽宁省首条集装箱车辆货运疏港通道,全长8.2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计划于2026年10月31日前建成通车。

该项目由东向西贯穿城区,路面工程的厂区选址相对受限,存在涉路交叉施工、现场施工组织和安全防护压力巨大等难题。为此,项目部将采用钢筋智能加工、跨线桥梁顶推施工、路面整体摊铺一次成型等工艺工法,力争安全高效完成各项工程。

【四川】在建重点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万余公里 四川交通项目要素保障有力高位投资可持续

开挖掘进、出渣外运、支护焊接、通风加固……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的351国道夹金山隧道建设现场,上百名工人正抢抓有效施工期,“夹金山号”盾构机以每天近30米的速度高效掘进。截至7月10日,隧道已累计掘进6013米,占掘进总工程量的93.66%。

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实物工作量,拉动了投资增长,成为地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445亿元,同比增长27.2%,在建重点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万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08亿元,同比增长23.5%;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投资402.44亿元,同比增长25.9%;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01.52亿元,同比增长30.8%。这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得益于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落实落细举措,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发力。

每周动态收集重点项目问题清单

今年以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和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继续推行去年在促投资稳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举措;发挥行业统筹作用,每周动态收集重点项目问题清单,精准研判,高效解决用地报批、征地拆迁、油电气管线迁改等项目推进难题。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已有5个高速公路项目取得建设用地批复,3个高速公路项目取得先行用地批复,全省在建重点高速公路续建项目39个3593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244个7073公里,项目进展总体顺利。

按照“建设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结构,四川聚焦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实施规划,坚持统筹谋划,做足做实项目储备,积蓄发展后劲。目前,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中,已有48个高速公路项目、407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13个内河水运项目启动前期工作,总投资达1.5万亿元。

下半年,四川交通将加快续建项目推进,督促年内计划新开工的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等重点公路水运项目尽快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督促计划建成通车项目提前做好交工验收准备工作,保持高位投资的可持续性;及时准确掌握各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

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

6月中旬,全长9.3公里的仁寿经沐川至新市高速公路五指山特长隧道左线顺利贯通;6月底,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绵阳至德阳段实现半幅贯通……近期,四川多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实现速度与质量双提升。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前制定专项方案,对公路水运建设领域汛期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对预警联动、隐患排查、应急能力建设等作出硬性规定;全面开展在建项目施工区域和驻地选址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回头看,持续开展隐患治理,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四川交通督促各在建项目将施工区域和驻地纳入当地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网络,同步健全“主管部门+业主”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通过市(州)交通运输局、项目业主,将每日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逐级传递至一线作业人员,根据预警情况严格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提高临灾避险能力。

始终把安全摆到第一位,夯实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基础。今年下半年,四川交通将严格落实行业安全监管和项目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统筹做好大运会、国庆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安全管控,重点抓好不良地质隧道、高墩大跨桥梁、高边坡、汛期驻地等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西藏】西藏推广普通货车网上年审

近日,西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印发通知,对全面推广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坚持“线上办理为主、线下办理为辅”原则,实化细化工作措施,激发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活力,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通知明确,各市(地)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对照审验内容、流程、要求,熟悉掌握网上办理普通货运车辆年审工作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收到网上年审材料起3个工作日内,通过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对车辆年审材料完成审验;对在非车籍所在地办理网上年审业务的,鼓励引导经营者优先采用网上办理方式,且不得拒绝经营者通过现场方式办理;督促指导普通货运车辆经营者安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会同有关部门引导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并接入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系统,为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提供支撑。

西藏各市(地)交通运输部门将充分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的相关政策及操作流程,深入物流园区、货运企业及场站,开展“上门送教”活动,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