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河南四川江西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17 | 来源:成都地铁、澎湃新闻等
【天津】天津迎来三年首艘国际邮轮靠泊
日前,天津东方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旗下“梦想”号邮轮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这是三年来天津口岸迎来的首艘国际邮轮。目前,天津正积极推进国际邮轮试点复航工作,力争在8月尽快具备复航条件。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拥有4个邮轮泊位、1112米岸线和6万平方米客运大厦,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92万人次,最大靠泊能力达到22.5万吨级。自2010年6月开港运营至2020年1月底,已有20艘国际邮轮先后运营天津母港航线,累计接待国际邮轮872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426万余人次,位居我国北方邮轮市场首位。
为推动“梦想”号项目落地并以东疆为母港运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滨海新区、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以及天津港等单位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企业讲解政策、纾解困难,努力解决靠泊成本、用电成本和房屋租赁办公等落地保障问题,为企业在购买、运营邮轮等方面保驾护航。“梦想”号邮轮预计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一系列测试及程序报批工作。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介绍,今年以来天津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发展邮轮旅游,支持邮轮公司在津开展业务,支持旅游机构积极招揽游客、在京津冀开展邮轮推介等。下一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将全力推进国际邮轮试点复航,打造铁、空、海联程快运模式,推动邮轮经济复苏,助力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整体发展。
【河南】“链”动河南·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 智慧高速 让数据跑起来用起来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正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在交通新基建中,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让道路上无形的数据跑起来、用起来,道路变得更“智慧”。
在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顶推工作正在进行。顶推就是用多台千斤顶同步把钢梁顶起来,再往前推。一孔钢梁长100米重1000吨,通过顶推放置在桥墩上,误差在10毫米以内,精准的操作,靠的就是这个小家伙--传感器。
中交二公局黄河高速施工二标段项目副经理 汤剑辉:每台千斤顶布置了三台位移传感器,其中有上下位移传感器,纵向位移传感器以及横向位移传感器,它是确保在顶推过程中,顶推施工的一个同步性。
作为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梁,这个项目通过“无人值守”顶推系统,以传感智能识别代替人工,最多可实现80台顶推设备的集群同步控制。
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 牟林:安罗黄河桥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300套左右的设备传感器,实时把数据传给后台的控制中心,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可靠。
作为实施新基建的关键载体,传感器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高速公路不只是传统意义上人与货物移动的通道,而是拥有了更多的“感官”。
【现场】演练处理突发事件,报警系统响起……
快速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得益于安罗高速埋设的1100多处传感设备。其中全线255套道路摄像机,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视频监控全面覆盖,高空瞭望摄像机站得更高,远程调焦云台摄像机看得更远,毫米波雷达能弥补低能见度监测的短板。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作人员 牛军:智能AI摄像机,可以自动地巡检和侦测,自动分析、自动研判、自动推送,极大地缩短我们处理(事件)的时间。
安罗高速作为河南首条试点智慧高速,经过5个月的数据采集和建模成像,形成高速公路的“数字画像”,并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和北斗差分定位基站,为自动驾驶打好坚实智慧底座。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作人员 牛军:我们路侧感知到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监控中心和边缘计算形成一个超视距的驾驶策略的一个综合判断,推送给自动驾驶车辆。在我们这个路段上,实现了全国首例(高速公路)自动清扫作业。
不仅是在建项目,在运行的高速公路上,各类传感器也在进行全天候监测管理。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作人员 李斌:每半分钟会有一个数据过来,超过预警的话,它会有一个声光报警,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
如今,河南正不断完善交通新基建政策体系,深入推进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成功申报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试点,高速公路养护智能化应用试点等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试点工程。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 陈芳:我们将聚焦智慧公路、智慧桥隧、智慧港航、智慧运输、“数据大脑”等5大建设行动,重点推进安罗智慧高速、周口港智慧港口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河南交通新基建样板。
【四川】成都首个四线换乘地铁站主体结构封顶
7月15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砼浇筑完成,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骡马市站主体结构封顶,为下一步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奠定了基础。
骡马市站为成都轨道交通首个四线换乘地铁车站。自2022年7月以来,10号线骡马市站与18号线三期骡马市站呈“L”型布置共基坑同步建设。该站施工期间总计投入机械设备200多台,高峰期参建人员达到650人,累计参建人员超过2000名,10号线骡马市站、18号线三期骡马市站在今年先后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首座4线换乘车站 深度堪比地下15层楼
骡马市站效果图
骡马市站由新建的10号线、18号线三期车站和已开通运营的1号线、4号线车站组成,配置为六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四线换乘站厅,地下二层为18号线站厅层,地下三层为预留层,地下四层为18号线设备层,地下五层为10号线站台层和18号线设备层,地下六层为18号线站台层。
骡马市站深度达45.5m,堪比地下15层楼。该站不仅是目前成都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最深车站,在全国地铁建设中也十分罕见。
优化定制施工方案 有效控制既有线沉降
骡马市站为地下深45.5m、宽度28m、长达180m的超深基坑,车站结构与既有1号线最小净距仅5.3m,同时工程地处成都市中心,施工条件严重受限,施工难度堪比心脏手术。
为攻克骡马市站建设难题,成都轨道集团邀请专家现场把脉,向同行取经,反复模拟试验,制定专项方案,实现了骡马市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建设团队通过建模分析,在既有1号线车站和区间连接处相对应的范围运用“明挖+盖挖逆作”相结合的方案,严格控制既有线沉降变形,这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应用。同时,提前加固既有线的底部和侧面,自动化动态监测既有线,实时掌握既有线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既有线沉降,为成都轨道交通后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新施工技术 创下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多个纪录
在骡马市站建设过程中,成都轨道集团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有力提升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并创下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多个纪录。
在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上,建设团队首次引进电动液压抓斗的垂直提升设备,单日土方外运量突破5000方,创下了成都市在建地铁线路单日最高出土纪录;采用多种泵送设备接力的方式,完成超深基坑的混凝土输送,增强施工质量,创下单次浇筑混凝土量达3000方的纪录。
此外,建设团队采用自上而下3道砼支撑与4道钢支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既满足了基坑的安全可靠性,又解决了超深基坑材料吊装的难题。同时,探索创新了矩形钢管柱先插法施工工艺等多个新施工工艺。
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授权5项),工法专利4项。
未来,成都轨道集团将持续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高质量推进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线路、市域(郊)铁路成资线、成眉线、成德线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绿色发展,让更多市民乘客出行更加便利。
【江西】江西发布交通强省建设蓝皮书
近日,《江西省交通强省建设蓝皮书(2022)》公开出版,展示分享江西省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可借鉴经验。这是全国首部以交通强省建设为主题的蓝皮书。
该书由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强省研究院编撰,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1章,在框架设计、选题内容上始终以江西交通强省建设发展目标和九大主要任务为主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交通运输业发展历程、江西交通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交通运输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做了较为准确的追踪和阐述,展现江西省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海南】投资4000万高铁站建成多年未启用?海南回应
海南环岛高铁上的儋州海头站建成多年却未启用,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海头站开通进展。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14日答复称,开通环岛高铁海头站有利于方便旅客出行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落实留言人的建议,省发改委采取多种方式与铁路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商,但铁路部门认为当前制约海头站启用的主要原因是:海头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亏损严重。
答复称,为达到海头站的开站条件,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海头站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当地政府需加大车站周边地块开发力度以吸引客流,为海头站开通创造条件。二是当地政府要积极协调海南铁路有限公司上报广铁集团支持开通海头站,广铁集团审核通过后由国铁集团批准开通。下一步,儋州市需抓紧完善海头站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和周边土地开发,并向海南铁路有限公司争取开站,省发改委将积极配合广铁集团协调争取国铁集团的支持,力争尽快开通海头站,早日为百姓及旅客提供便利。
据海南媒体2015年报道,总投资逾4159万元的环岛高铁儋州海头站位于海头镇东侧地区,包括出口路及站前广场,出口路线长953.14米,站前广场面积约370亩,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广场、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等。
海头站房建筑面积1989.35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网架屋面。车站形式为线侧下式,最高聚集人数400人。站台雨棚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海头镇人民政府一名副镇长此前介绍,海头站的设站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该站位于儋州境内,但离昌江和白沙都较近。海头站的开通,将大大便利了这三市县的群众出行,特别是靠近海头镇附近市县的乡镇11万市民。另外,该站的建设,还将带来观光农业项目进入该镇,将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不过,随着海南环岛高铁中的西线2015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儋州的银滩、白马井高铁站随之投入使用,但海头站一直未开通运营。
2017年,海南省发改委在答复儋州代表团关于“开通西环高铁儋州海头站”的建议时透露,铁路部门认为当前制约海头站开通的主要原因是:西环高铁刚投入运营不久,受地理位置和客流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已开通的各站点的运营情况很不均衡,其中,福山、尖峰、银滩等车站日均发送旅客不足百人。与上述地区相比,海头镇的地理位置更为偏僻,交通也相对不便,车站吸流能力更加有限。如开通海头站,预计将使铁路部门每年亏损500万元,运营压力极大。
答复称,要达到开通海头站条件,还需加快珠碧江大桥项目建设、加大该区域高铁客流培养和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等。其中,西环高铁增设海头站时,即提出同步规划建设珠碧江大桥,该桥建成后将连接儋州市海头镇至昌江县海尾镇,同时兼顾两镇百姓、昌江核电厂职工和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最大限度地吸纳站点周边地区客流。
儋州市交通运输局也曾在2021年答复市人大代表相关建议时称,开通海头高铁站是由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我局也多次经过市人大向省里建议该公司早日开通,该公司称:考虑到海头高铁站客源、经营成本等因素,存在经营亏损,一直没有开通,如需开通需儋州市支持经营亏损补贴资金约5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珠碧江大桥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完工。该桥建成后将连接儋州市海头镇至昌江县海尾镇,兼顾两镇百姓、昌江核电厂职工和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最大限度地吸纳站点周边地区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