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7-11 | 来源:广州地铁、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上半年共享单车日均骑行270万人次

“沿着中轴线骑行,在蓝天白云下,我可以感受到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棒的是,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共享单车,方便快捷。”7月6日,在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朝阳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牵手文明绿色同行”之骑行美好主题活动上,来自拉脱维亚的骑友安泽分享了她在北京的骑行体验。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和推进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自2020年起,北京市交通委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设置非机动车一次左转路口近50处,稳步推进中心城区慢行廊道建设,建成一批骑行绿道、滨水绿道,核心区轨道站点实现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2022年,北京中心城区慢行出行比例达49%,创近10年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量达4.86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共享单车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今年,北京市交通委将对城六区和通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约220公里路段进行整治,进一步提升骑行空间;开展路口及立交桥区治理,保障自行车和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设50公里健康绿道、15条慢行林荫道,扩大自行车专用路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区域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提升。

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北京市交通部门实施共享单车总量调控,指导督促共享单车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市范围内已施划停放区2.8万处,重点区域的1181处停放区实现电子围栏“入栏管理”;组织各区行业管理部门全面摸排共享单车停放乱点、投诉集中点等重点点位情况,建立全市重点点位清单,并形成“动态调整、定期更新”的工作机制。今年,北京市交通部门还将出台《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服务监督管理办法》,构建全环节一体化监管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东】广州地铁首个时速 80 公里、自动无人驾驶B型车交付

近日,随着07073074车在大洲车辆段落地,标志着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首列车顺利实现交付。

七号线二期车辆项目是广州地铁首个时速 80 公里、自动化程度达到最高等级( GOA4级,具备无人值守下的自动驾驶功能)的 B型车项目。该项目共采购6节编组B型列车19列,项目车辆由中车株机公司负责设计,广州中车公司负责生产,实现了“广州地铁广州造”的本地化发展战略。

七号线二期车辆经过调试后将能实现从库内唤醒、出库到洗车及入库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能在车门或站台门故障、站台门缝隙障碍物检测等一些特殊场景下提供安全保障和远程控制功能。车辆配置了智能运维系统,能将列车的实时运营及故障数据自动发送给后台控制中心,并能通过大数据进行故障分析、列车健康诊断、提供故障处置措施,为列车日常的运营和维护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车辆还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绿色节能设计,采用了如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冷暖空调车厢、LED环形灯照明、数字广播、大尺寸显示屏等技术和配置,打造安全可靠、智慧先进、便捷舒适列车,满足市民美好出行。

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番禺区大学城南站,终于黄埔区燕山站,线路全长约22公里,共设1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7座,开通后将与七号线一期及西延段贯通运营,届时从黄埔可直达佛山。随着首列车交付,七号线二期车辆将进入调试验收阶段,确保满足使用条件,为该段开通提供坚实保障。

【江苏】龙潭长江大桥第一根索股成功架设

7月10日,位于长江南京段与镇扬段分界处的宁镇扬一体化重要交通设施项目——龙潭长江大桥第一根索股顺利架设,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主缆架设阶段。

架设现场。

项目一期工程起自仪征境内江北长江大堤,向南跨越长江,经南京龙潭,止于338 省道交叉处,长约5公里,主桥采用主跨1560米钢箱梁悬索桥,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

据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万田保介绍,大桥共设有两根主缆,单根主缆由126股127丝直径为6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钢丝标准抗拉强度不小于1960兆帕,采用独立的小循环系统进行主缆架设。大桥缆索系统首创主缆内部通干空气除湿系统,配合“除湿+缠包带”防腐系统,从技术上更好地解决了主缆防护难题。

龙潭长江大桥除湿系统缆内送气方式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缆内除湿采用在主缆中心位置敷设一根通长送气管,实现主缆干空气的输送,大幅提高了送气效率和除湿效果,有效实现了主缆全截面防护,提升了耐久性。同时,其采集的主缆温湿度自动监测数据会实时纳入健康监测系统。

除湿系统试验。

为解决内部中央送气管道在主缆中心的受压以及与主缆变形跟随性的难题,万田保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螺旋钢丝+螺纹钢管”的送气管道结构,联合高校开展了《龙潭长江大桥主缆足尺模型中央送气管道干空气除湿》等专题试验研究,目前专题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

“螺旋钢丝+螺纹钢管”送气管道。

此次首根主缆索股架设前后,中铁大桥院施工监控和监理团队对索股架设进行了精确计算,提前对塔顶棱镜、索股温度传感器等进行布设;针对主缆索股牵引“小循环”系统,进行了全过程跟踪检查及验收工作。

龙潭长江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对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过江通道布局,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促进城镇化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浙江公路工程智慧监理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

7月4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公路工程智慧监理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考察了依托工程现场,对相关示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核查,一致同意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该示范工程依托临金高速公路浙江临安至建德段、溧宁高速公路浙江景宁至文成段建设工程开展,旨在通过融合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监理工作中重复性任务多、人员劳动强度大、业务与工程数据割裂等问题。2020年,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推荐、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公路工程智慧监理科技示范工程获交通运输部批准立项创建。

示范工程紧扣智慧监理主题,以规范监理行为、发挥监理作用、助力品质工程、服务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监理智慧云平台建设、监理工作行为智能化升级、智慧监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在临建和景文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实现了20余项监理工作电子清单化管理,形成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智监云”产品等成果,在全国8个省份10多个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

【内蒙古】成功转体!

集大原高铁内蒙古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实现成功转体

记者7月11日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1日上午,作为集大原高铁内蒙古段最大跨度连续梁的丰镇特大桥跨大准铁路连续梁实现成功转体,标志着集大原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图为丰镇特大桥跨大准铁路连续梁顺利转体。(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铁四局集大原铁路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陈军杨表示,丰镇特大桥设计为双线大桥,全长8178.23米,此次实现成功转体的连续梁全长177.5米,单幅重5800吨,总重1.16万吨,转体施工难度大,是全线建设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我们采取了梁体结构先平行于既有铁路线路浇筑施工,再分别顺时针同步水平转体进行合龙的施工办法,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铁路线路运营的影响。”陈军杨说,为确保本次连续梁实现成功转体,施工单位提前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并以技术手段反复计算模拟施工全过程,确保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集大原高铁由内蒙古集宁经山西大同至山西原平,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呼和浩特至南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大幅缩短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大同、太原等地区的铁路出行时间,进一步提升百姓出行便利度,对地区间经贸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