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湖北江苏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6-30 | 来源:北京日报、福建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6月25日下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主题教育调研。他强调,交通工作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全市交通系统要坚持以建设顺畅、便捷、绿色、安全、智能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构建综合出行体系,促进多网融合一体化发展,夯实交通发展安全基础,提升居民绿色出行比例,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

在北京市公交集团,殷勇来到公交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察看智能调度平台建设应用,肯定公交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成效,要求站在建设完善全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高度,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形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分析数据,统筹运力资源,优化线路设计、调整场站设置、调配运营车辆,积极发展定制公交、通学专线等,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公交智能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绿色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在北京市交通委,殷勇到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察看全市交通运行整体情况,了解北京站、北京北站等综合治理优化提升工作进展。座谈会上,殷勇听取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关于公共交通融合发展、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等有关工作汇报。

殷勇充分肯定近年来全市交通系统取得的工作成绩,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绿色出行网络。推进轨道交通既有线网优化提升改造,加快与地面公交、共享单车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站点、增设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打造更多轨道交通“微中心”。加强与国铁集团对接,推动部分市郊铁路、干线铁路公交化运营,与轨道交通有机融合,发挥服务城市交通功能。改善慢行系统品质,规范道路栏杆和标线设置,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鼓励规范引导共享单车这一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健康发展。要提高“七站两场”出行服务品质,以乘客感受为出发点,优化乘客、行李等流线设计和多种交通方式空间布局,让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换乘更加便捷。要加强交通综合治理,推进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周边交通整治,做好桥下空间整治利用,让城市出行更加有序。立足长远需求,挖掘空间潜力,抓紧谋划建设充电桩、停车楼等公共基础设施,缓解停车难题。要深入开展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夯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员培训演练,做足轨道交通、公路等防汛准备,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交通领域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推动问题解决取得实效。

【广东】广州41辆纯电动G6公交车投入运营

6月28日,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批量更新41辆安凯G6纯电动公交车,于本周起在410、482、483等线路投入运营,实现了中心城区公交全面电动化,助力广州绿色公交、安全公交、智慧公交高质量发展。

低碳灵动:“机动小精灵”,节能环保亮点多

本次投产的安凯G6纯电动公交车采用三类全承载式底盘,长宽高为6.54×2.10×2.97米,能轻松开进小巷子,适应城中村道路狭窄的复杂路况。同时,车厢内最大化的设置座椅,全车配置乘客座椅16张。

新车采用了大面积视窗、高透光玻璃设计,通透视野大开格局,透光率超过70%,为驾驶员与乘客提供良好的视野。“可自动调节空调”也是该车一大亮点,车厢内配置制冷效率高的空调,空调出风口均可手动调节开关,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出风口角度,避免过冷或者过热。

据介绍,新车搭载宁德时代121.13千瓦时电池,综合续航里程超200公里,电池从30%至充满仅需1小时,可以满足一天运营使用。

科技赋能:智慧公交,助力高质量发展

除了人性化的细节设施,新型公交车还有高科技加持。

智能驻车系统,即新型公交车安装了智能驻车系统,与传统驻车制动(人们常说的“手刹”)相比,智能驻车系统具有简化驾驶员操作、降低驾驶劳动强度、抑制应急制动抱死等优势。此外,新型360°全景环视系统让驾驶员在车内便可通过摄像头查看车辆周边盲区情况,在左右后视镜上加装了小圆镜,进一步减少驾驶员视野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新型公交车驾驶座椅采用气囊减震座椅,集高安全、高科技、高性能于一体,驾驶员开起来也更轻松,进一步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

车厢内正前方上部安装了一块27寸LCD液晶屏,可显示报站、温度、时间、宣传用语、服务用语等内容。同时,后车门顶端装有后门下车安全装置,在后车门开启时,其投射灯同时打开,将带有“请观察左右来车”字样的预设提醒标识投射在后门位置对开路面上,及时引起下车乘客和后方来车的警觉和重视,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乘客的上下车安全。新型公交车还配备了低速行车和转弯语音提醒功能,全车一键破窗、车厢及电池仓一键灭火、易燃液体挥发物监测报警系统等,全方位保障车辆安全。

“公交上新啦!比以前的好看多了!”市民陈女士一上车就发出惊叹。“以往坐小巴,耳边一直会有‘嗡嗡’的发动机噪音,尾气比较浓,跑起来又颠簸,现在换上纯电动公交车,噪音小而且运行平稳,现在坐车感觉整个人轻松不少。”

【湖北】一天拆除14座桥 湖北交投集团打造“映山红”改扩建特种兵

6月28日,600余名改扩建建设者鏖战12小时,14座上跨武汉绕城高速天桥全部顺利完成拆除任务,提前2小时恢复了交通,打通了武汉绕城改扩建项目“4改8”最后的卡点堵点。至此,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绕城高速改扩建上跨天桥全部拆除,为下一步半幅双向4车道通行、半幅封闭作业施工阶段创造了条件,主线有望年底实现双向8车道通行。

因既有天桥无法满足改扩建后的8车道路基宽度,必须对其进行拆除重建。武汉绕城改扩建全线需拆除天桥共23座,已于2022年8月24日拆除首批9座,本批拆除14座,是湖北省最大规模的上跨桥梁拆除工程。

上午5时,在京港澳“映山红”党员突击队武汉绕城改扩建工程6.28拆桥攻坚战誓师大会上,首批40余名“映山红”党员突击队员闻令而动,授旗出征,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天桥拆除一线高高飘扬。

上午7时,武汉绕城高速公路(G4201)邹黄互通至藏龙岛互通段全线封闭。迎着朝日初升,随着湖北交投京港澳改扩建项目指挥长沈典栋一声令下,14座大桥同时实施机械拆除工作。近600余名建设者、20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以最快速度完成人员设备集结,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有序开展路面保护、混凝土破拆、钢筋切断、场地清理、交安设施恢复等系列工作。

一阵阵清脆的凿打声在拆桥现场交错响起,近百台破碎锤分列14座桥梁两侧,对着标记的受力点进行凿打,密集的撞击声咚咚入耳,奏响了建设者的交响乐章。在一番“快准狠”的击打下,短短一两小时,天桥便迅速解体落地。所有破碎锤、液压钳集中发力,对桥体、墩柱结构进行彻底破碎。在废渣清理完毕后,紧接着又立刻投入到中分带波形护栏的摆放和标志标线的划设作业中。

在12小时内同时拆除14座天桥,难在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风险高、技术含量高。每座桥桥型均不同,有空心板简支桥梁、连续梁桥、斜腿刚构、T型刚构、U型梁桥等,均为百吨重的“巨无霸”,拆除清理的梁板、拱圈、帽梁、墩柱、桥台等混凝土工程近万立方米。此外,在武汉城区施工作业,对降噪、降尘、减振等也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为了全力保障拆桥安全作业和限时完成任务,湖北交投京港澳改扩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超前谋划、严密部署。充分总结项目2022年8月25日“9桥同拆”经验,通过一桥一方案、一点一控制,逐桥确定拆除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根据每座桥梁的结构形式和现状制定了专项方案,优化了人员和设备配置,制定了桥上附着管线迁改、原有道路保通、弃渣堆放场地及设备进场计划等关键节点计划,针对每个交通站点安排管控专班处理交通应急事项,并提前一周发布交通管制信息,帮助公众提前选择合适的绕行线路,有序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多方联动、高度协同。6月9日,公司组织召开了桥梁拆除全幅封闭交通组织评审会,通过了方案审查。相关的交警、路政、建设、运营、施工、监理、设计等20余家单位共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封路导改方案、安全警示设备等专项内容,并提前组织人员全标段范围内检查标志标牌和安全设施。6月20日,湖北省公安厅高警总队组织召开了桥梁拆除交通组织管理专题工作布置会,对信息发布、交通组织管理、车辆绕行方案和交通恢复等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三是全过程监控,确保安全。采用卫星、视频、无人机实时对所有拆除现场进行安全监控,并利用了计算机进行拆除仿真分析,保证桥梁拆除安全高效。并通过设置洒水降尘措施、封闭隔离设施及铺设草带、钢板、轮胎和素土,减少对高速路面和中分带埋设光缆的损坏,实现降噪减振。四是精锐尽出、大员上阵。面对“急难险重”的天桥拆除任务,公司党委迅速成立“映山红”党员突击队,做实“战斗堡垒”,公司党员技术骨干揭榜挂帅领办攻坚难题,组建了14个拆桥尖刀班,力争8小时,确保10小时完成桥梁拆除,为顺利完成“14桥同拆”保驾护航。

“在端午节后交通导改的黄金期来临之际,绕城高速14桥一次性拆除,正式吹响了下半年‘绕城大决战’劳动竞赛的冲锋号。”沈典栋表示,全体建设者将以昂扬的斗志,满腔热情,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提前半年实现主线建成通车。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全长约30公里,是武汉主干道四环线和国家主干道沪渝、福银高速的共线段,承载着武汉市内交通和过境交通的繁重运输任务,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40.9亿元建设,为湖北省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武汉绕城高速将拓宽至双向8车道,可有效提升武汉交通运行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出行的需求,对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江苏规范国省道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建设

近日,江苏发布全国首个面向普通公路的《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建设及应用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旨在引导和规范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建设与高效应用,为推动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江苏交通运输系统省、市、区三级党支部结对共建的重要成果。2021年以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党支部与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机关第一党支部、相城区交通运输局第三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聚焦相城数字交通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示范先行,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指南》在总结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建设经验、融合先进技术、参考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场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服务层、支撑保障层等规范要求,并融合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分级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制定车路协同建设指标,解决了工程实施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指南》结合苏州市相城区智能网联道路三期、524国道、126省道等项目进行验证,通过路侧设施智能化建设,L2级车辆借助路段感知设备可达到L4级自动驾驶能力。

【福建】即将建成!福州北向第二通道要来了

福州北向第二通道

“合闸送电!”

近日,省内最长普通公路隧道

——北岭隧道照明灯具成功点亮

这条“民生之路”首次通电即照亮成功

标志着离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

(晋安段)项目

建成通车又迈近一步

届时,从连江贵安驱车前往福州

仅需15分钟!

控制性工程——北岭隧道


北岭隧道全长约8公里,项目机电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多次进行现场勘察,把风机房从洞顶搬到洞内,避免穿越森林公园,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为圆满实现供电节点,精心组织各施工单位加强协调施工界面,抢抓外电线路架设,及时组织隧道内变电所的线路敷设及高低压柜拼装,提前调试高低压柜设备,为安全供电做好充分准备。

项目介绍

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工程(晋安段)该项目起于晋安区杨廷村新店外环路,设北岭隧道至桂湖,终于晋安与连江交界,与贵安地方路相接。路线全长13公里,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7月底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贵安连接线已经于去年完工,目前已具备通车条件。随着北二通道晋安段的加码推进,北二通道晋安段将很快与北二通道贵安连接线形成联网,北二通道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

意义重大

本项目建成后将承载福州城市功能的扩展以及产业延伸拓展,助力福州“十四五”规划发展,提升福州城市形象,有利于改善干线公路网的通道能力,疏散福州市域“北翼”的交通。市民经北二通道从贵安到新店,仅需约15分钟左右,路程将缩短近一半,全线无红绿灯通行,且不需要缴纳通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