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广东天津四川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6-09 | 来源:上海交通、四川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计划增开一波直通旅客列车!2023年长三角铁路端午小长假旅客运输方案发布
据上海铁路局消息,2023年长三角铁路端午小长假旅客运输方案近日出台。小长假运输期间,预计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客发量两成以上。其中,6月22日为客流最高峰日,当天预计发送旅客350万人次左右。为此,铁路部门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计划增开134.5对旅客列车,努力满足假期旅客出行需求。端午小长假期间,客发量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日均客发300万人次。详见↓
今年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期限自6月21日始至25日止,计5天。期间,长三角铁路客流将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客流走势预计将呈M型首尾双高峰,即假期第一天(22日)形成出行高峰,假期最后一天(24日)形成返程高峰,双高峰日客发量明显高于日常,其他时间段客流量则稍有回落;
二是客流成分将以旅游流、探亲流为主,随着暑假临近,教师、学生群体出游意愿不断增强,旅游消费市场日趋火爆;
三是客流总体以中短途出行为主,短途客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间,中途客流则主要集中在高铁4小时行程范围内,其中鲁、豫、赣、湘为客流重点方向;
四是新线客流成增量重点,新线辐射拉动效果明显。近年来,商合杭高铁、连镇高铁、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徐连高铁相继开通运营,新线将沿线地区与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城市有序串联,起到辐射引流,便民出行的积极作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上述新线客发量占长三角铁路客发总量的近两成。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要,上海局集团在启用73对高峰线列车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热门方向的运力投放,计划增开去往佛山、广州、珠海等方向直通旅客列车13对;计划增开杭州至台州、徐州至南京、南京至启东、南京至上海、南通至上海、杭州至台州、南通至南京、合肥至淮北等方向间的管内临客列车121.5对(其中G字头列车75.5对、C字头列车5对、D字头列车20对、普速列车21对)。
此外,铁路部门对图定周末线列车、非正常开行规律列车、非正常编组规律列车的开行进行优化调整,努力增加运力、提升运输效率。铁路部门还将视客流情况,适时采取增开图外临时列车、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辆、“以卧代座”等措施增加运力和席位。
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自6月7日起,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首日车票已经发售,具体列车开行情况请以车站公告和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公告为准;端午小长假期间旅客出行高度集中,没有买到车票的旅客可尝试使用12306官方网站候补购票服务功能;乘车当天适当提前出门,为市内交通、进站安检等环节预留充足时间;旅行途中,不要轻易将随身财物委托给陌生人看管;许多城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火车站,出行前务必看清票面信息,勿因跑错乘车站而耽误行程。
【广东】珠海市情侣路菱角咀隧道全面通车
近日,由湖南建投交通设计院下属市政工程设计院、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院担纲设计的珠海市情侣路菱角咀隧道全面通车。该项目备受关注,是交通设计院在珠海核心城区的标志性力作,也其下属珠海分公司长期深耕大湾区凝结的代表性成果。
“稀”——该项目地理位置稀缺,环境资源得天独厚,是不可多得的重点项目。菱角咀是著名的珠海渔女景观所在地,带着山体的余势向大海延伸,苍翠树木间点缀着嶙峋大石,南北分割出香炉湾和九洲湾。该隧道北起海滨公园,穿过菱角咀的山体,南至海滨泳场服务中心停车场入口,辐射串联珠海城市客厅、海滨公园、香炉湾沙滩、城市阳台、珠海渔女、爱情邮局等旅游胜地,是实现交通分流的重要项目。
“美”——项目融合丰富的人文及自然资源,从路网规划、景观风貌、驾乘体验三个方面整体统筹,将工程美学融入到隧道选线、洞门设计、景观布局中。设计基于行车视角将灯塔与隧道线位,结合ArcGIS数字平台和现场踏勘,在虚拟和现实空间进行了多视点、多角度的模拟分析,确保驾驶者一出隧道即可看到爱情灯塔。人行步道自海滨公园东侧延伸至隧道上方菱角咀最高处,沿线园林花境步移景异、景观小品趣味横生;高处可见香炉湾白沙绵延,野狸岛与景山公园遥相呼应,一湾环抱;保留了景区山、海、城的景观特色,打造登高望景新地标。隧道装饰采用烤瓷铝板,是珠海首个采用烤瓷铝板装饰的隧道样板工程。
“难”——项目团队通过反复推敲、反复论证、反复研究,有效解决隧道覆土浅、净距小、管线复杂、机非分离等众多难题。打造长约340米的隧道发挥“旅游加速度”作用,将1.6公里最美海岸线还给游人,有效分离人流和车流,疏解情侣中路节假日交通拥堵,更好发挥核心景区的旅游休闲功能,促进珠海情侣路滨海带旅游的发展。
“险”——隧道地处粉质黏土、砾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址区域孤石发育,隧道围岩条件差。隧道暗洞最深覆土20米,最浅覆土不到3米,属超浅埋隧道,结合偏压、小净距、小半径等特点,隧道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设计团队因地制宜,通过采用中间岩柱加固、地表加固和制定合理的孤石处理等措施,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保障了隧道的顺利贯通。
珠海情侣路菱角咀隧道工程,以“浪漫”之名在珠海核心景区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通畅交通网络的同时,展示了“浪漫之城,魅力珠海”的旅游形象。项目的全面通车,彰显交通设计院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画卷的昂扬斗志。
【天津】天津3年内建成国内一流数字交通中枢
近日,《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印发,围绕数字交通发展基础中枢、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输服务、数字化行业治理、数字化生态培育,确定22项建设任务,通过3年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数字交通中枢,在数字公路、数字港口、MaaS出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天津将实现行业数据归集、共享和治理全覆盖,重点打造“大数据+”精准执法、港口作业、信用监管、智慧养护等应用场景,并持续开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治理,建立新形势下安全运营创新机制,形成防护有力、应用有效的数字交通行业中枢。
《方案》提出,以数字公路、数字港口为突破点,全面打造贯通三级测试体系、串联创新应用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测试环境,开展兴港、津蓟、京津塘等智慧高速公路试点,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以及数字孪生试点应用;加强港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管控核心系统自主研发建设,赋能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
聚焦公众出行服务和行业治理,天津将持续推进数字化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引导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运输企业整合资源,为公众提供MaaS出行服务,并拓展公共交通智能支付方式,推进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推广非现场监管、联合监管等应用,推动综合执法数字化,实现执法全过程监管,持续提升公众满意度。
【四川】以科创促发展!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宣传视频
5月19日,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田庆盈副省长出席并作讲话。会上发布了四川省交通运输优秀科技创新技术、优秀科技创新产品、优秀科技创新应用等3类成果;公布了四川省交通运输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入库名单;为首批13个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授牌。同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四川省交通运输支持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氛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统筹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四川交通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创新创造,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创新成果,在挑战高寒、高海拔、高烈度交通建设难题方面不断突破极限并引领国际先进水平,行业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一是关键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引领蜀道通向蜀道畅的历史跨越。攻克高原山区交通建设“地形地质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施工极其困难”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钢管混凝土桥梁建造、高寒高海拔超长隧道建设运营、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建设抗震减灾、山区河流航运开发等系列领先技术,有力支撑了雅西、雅康、汶马高速以及雀儿山隧道、嘉陵江梯级开发等“超级工程”建设,四川交通勘察、设计、施工能力全面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为四川由“蜀道难”到“蜀道通”并迈向“蜀道畅”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带动行业发展转型提质。依托车路协同交通强国试点,成宜高速建成全国首条全要素覆盖的智慧高速示范路段,实现公众出行、项目运营和行业监管的智慧化变革,全省累计推广建设平安智慧高速超过2000公里。建成“1+21”省市两级数据中心体系,全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软硬件基础资源建设管理、数据资源管理、运维管理三集中,共享数据数量位列省直部门第一,支撑全省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利企便民成效显著;公路水路投资计划管理、行政执法、信用管理、危险货物监管等重点应用实现省市县共享共用,有效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成绵扩容等项目运用“BIM+GIS”技术,实现设计施工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成乐扩容等项目建设实现桥梁标准化、隧道数字化、路面无人化;国内首台适用于竖井施工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蜀畅号”在沿江高速投入使用,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支撑建设节约集约绿色交通。建成政府主导、企业联盟的交通运输领域“双碳”技术创新平台——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并将其纳入天府永兴实验室。围绕“设计减碳、建设降碳、运营节碳”三大方向开展技术研发,一批原创性成果运用工程建设和运营实践。创造性利用隧道高差和环境特点,开发水力、风力自备发电,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年均发电近400万度,实现用电自给,减少碳排放4000余吨。攀大高速建成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年发电量近500万度,实现“绿电自给”。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基础更加牢固。创建4个部级行业研发中心、9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大师工作室”6个,基本形成层次衔接、布局合理的科研平台体系。培养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科技人才57人,筑牢了优势领域的人才基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创新主体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来,行业共获国际大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奖励45项,主编并获批发布行业标准2部、地方标准55部,成果数量和质量进入全国行业前列。着力加强科普工作,“川藏公路博物馆”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荣获首届全国交通运输“十佳文博馆”。
五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厅牵头编制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标准化以及数字交通“十四五”规划,创新编制《数字交通总体框架》,指导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交通建设。出台《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支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修订《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统筹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全过程规范管理。
当前,四川正处于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关键期,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更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协同融合、数字赋能,加快由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交通强省建设。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实现全面突破、整体跃升,近期,四川交通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01
深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服务重大战略部署,着力高原山区道路交通技术攻关。紧跟交通建设向高原山区延伸步伐,持续攻坚特大桥隧、特殊结构、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工程耐久性、安全运营、抢险救援等系列技术难题,为国家战略大通道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服务绿色交通发展,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开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路域生态保护等系列技术创新,服务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枢纽场站建设。对标“双碳”战略目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运输装备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服务智慧交通发展,加强交通新基建技术研发。依托车路协同试点任务,加强智能感知技术、路网运行大数据分析、综合运行调度和出行服务产品研发;推动低碳智能装配化组合桥梁、路面无人化施工等技术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服务内河水运发展,创新山区航运发展路径。研究攻关老旧闸坝利用改造、绿色航道建造等关键技术,健全完善山区河流航运标准体系,探索解决金沙江、雅砻江等高坝大库的过坝续航和下游非恒定流通航问题。
02
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
持续推进平安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安全保障和缓堵保畅能力,更好服务群众出行。加快普通公路不停车称重检测点、交通量调查点、重点路段视频监控点建设,提高路网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基础设施结构健康和安全风险监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4个信息化系统,完善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信用管理2个系统,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能力。建设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完善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技术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03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聚焦桥梁与结构、长大隧道、公路抗灾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创省部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建设厅级科技创新平台。定期评选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完善我省交通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探索统筹利用建设项目工程研究和试验经费,做好共性关键技术的持续研发,构建有组织的科研机制。加强科研项目诚信评价,提高成果质量。鼓励和支持建设项目开展“四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和再创新。
04
强化标准规范引领
围绕行业重点任务和重大需求,加强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安全应急、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加快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注重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质量抽查等工作的协同联动。及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运用好评价结果,推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培育和发展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融入标准。
【新疆】新疆推动解决“不包邮、不发货”问题
“我们正在推进新疆集运项目,新疆‘个位数包邮’计划7月底在乌鲁木齐市上线,年底推广至全疆。”6月7日,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新疆区域经理娜仁其美格说。
“个位数包邮”,即发往新疆的运费降至个位数。对新疆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将拥有更好的网购体验。
一直以来,新疆“不包邮、不发货”是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据天猫电商平台统计,平台零售商不向新疆销售商品比例高达45%以上(含隐性不包邮商品),非包邮包裹平均运费近25元每单,新疆方向平台不包邮比例达32%。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疆居民线上消费购买力不断增长、消费意愿持续走高。2022年,新疆本地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网购实现零售额881.9亿元。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聚焦新疆“不包邮、不发货”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多次深入电商、物流、快递、商贸企业一线进行现场调研,直观了解和掌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及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困难。于5月17日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淘天有限公司、菜鸟网络及自治区商务厅、邮政管理局,面对面逐一分析问题,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高效调研也带来了高效成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处处长刘卫东介绍,座谈会上就淘天有限公司、菜鸟网络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计划分别在西安、杭州设立新疆消费品集运中心,通过“全国发集运中心,集运中心发新疆”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向新疆发货商品物流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实现快递物流降本增效,力争实现新疆快递发货、包邮的目标。
5月17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座谈会,就淘天有限公司、菜鸟网络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全国发集运中心,集运中心发新疆”的新模式力争实现新疆快递发货、包邮的目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供图
新疆“不包邮、不发货”,究其原因,是新疆与其他省区市相比,快递物流市场规模小、运输距离长,在物流设施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快递双向物流网络尚未形成。
“我们按照‘不发货的商品先发货、不包邮的先降费’分阶段逐步解决好有关问题。” 刘卫东说,第一阶段,重点针对“新疆不发货”问题,支持菜鸟、京东等物流企业在西安、杭州建设新疆方向快递物流集货仓,支持将新疆方向不发货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快递物流干线通道,实现产品向新疆发货。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新疆不包邮”问题,支持疆内物流企业与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企业合作,整合快件干线通道运输资源,尝试开展快递铁路班列运输,降低快递物流成本,实现能“包邮”产品包邮,不能“包邮”产品降低资费。
娜仁其美格介绍,新疆集运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可支撑日均20万单的集运网络,为全疆各族群众提供“个位数包邮”的网购体验,同时解决新疆好物运出难的问题。“目前系统正在调整优化,预计7月30日乌市单程上线,11月11日推广至全疆。”她说。
开展调研时,不少企业提出集运中心建设及新疆好物集货运出的问题,刘卫东说,主题教育期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整合疆内农产品线上零售运输资源,支持快递企业建设进出疆快件运输双向网络,全面降低快件运输成本,实现新疆快件常态化包邮、发货,以主题教育解决问题的实效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