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福建广西浙江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31 |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解放日报
【上海】好消息!洋山港冠东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
近日,靠泊在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洋山三期码头)的大型集装箱船舶“msc apolline 地中海阿波琳”卸货完毕,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吞吐量在开港15年后,正式突破1亿标准箱。
据悉,自洋山深水港开港以来,洋山港海事局一直致力于通航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创新,于2011年至2013年间,先后推出了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双套泊、内支线集装箱船舶双档靠泊、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双窗口离泊、洋山港主航道双向通航等“四双”创新举措。
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冠东码头安全进出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1040艘次,同比增长12.7%,月均进出260艘次,相较于前三年月均水平增长约18.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6.5万标准箱。
其中,内支线集装箱船舶水水中转一直是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周转的重要形式和吞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目前约有140艘内支线集装箱船舶经营挂靠洋山深水港,洋山港海事局于2021年推出三级“阶梯式”进港创新举措,内支线集装箱船舶进港效率和周转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前四个月,冠东码头完成水水中转173.9万标准箱,月均水水中转43.48万标准箱,较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长约14.8%。
目前,洋山港海事局正在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能见度不良天气条件下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的试点和试运行工作,目标是在码头泊位利用率、航道利用率、锚地利用率、水文气象窗口利用率、集装箱班轮准点率等方面做加法。
【福建】一批交通运输工程进度条刷新!
近日
一批交通工程取得新进展
工程涵盖全省多地
一起来看!
泉南扩建项目磻溪特大桥左幅顺利贯通
5月26日,在泉南扩建项目A1标段的磻溪特大桥施工点,82米长的架桥机下,数名工人正在有序的进行架梁作业。随着最后一片钢板组合梁的平稳安装,磻溪特大桥左幅顺利完成贯通。
磻溪特大桥位于永春县岵山镇磻溪村西侧,是泉南扩建项目磻溪互通主线桥梁,其自西北向连接白云岩隧道,东南向连接磻溪互通主线2号桥,是泉南扩建项目A1合同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本次贯通的磻溪特大桥左幅由五联钢板组合梁和一联槽型钢组合梁拼接而成,全长722米,桥宽为12.75米。
国道G324线大磨山隧道左洞
漳州境内顺利完成掘进
5月30日上午,漳州市重点项目国道G324线漳州台商投资区过境段(奥特莱斯大道至厦门段)公路工程大磨山隧道左洞顺利完成漳州境内掘进,为实现年底前本项目的完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磨山隧道平均总长 1429.73米,漳州境内平均长613.73米。国道G324线漳州台商投资区过境段(奥特莱斯大道至厦门界)公路工程起于奥特莱斯大道与龙江大道交叉口,顺接在建国道 G324 线漳州段,路线向东北方向延伸下穿厦蓉高速,设置隧道穿越大磨山与国道 G324厦门段连接,路线总长约 2.561 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 80公里/小时 。该项目是漳州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断头路”专项攻坚行动督导项目之一。
安溪县剑斗东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
首片梁顺利架设
5月27日上午9时,安溪县剑斗东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首片长30米、重80吨的预制T梁稳稳落在盖梁上,标志着本项目开启梁片架设施工,项目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本项目全线共设大桥664延米/3座,中桥196延米/2座,共需架设预制T梁172片,箱梁7片。安溪县剑斗东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由高速连接线和东阳大桥组成,是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剑斗新镇区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连接线起点接现状剑斗高速收费站,路线南往北,终于东阳村西侧山头,顺接东阳大桥,长1.191公里;东阳大桥(528米)起于东阳村西侧山头,跨越白濑水库,终点接新县道X340。项目建设里程 1.774公里,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项目建成后,将为剑斗新镇区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
福港罗源湾公共运输廊道项目
初步设计获批
近日,福港罗源湾公共运输廊道项目初步设计获批,标志着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节点突破,为下一步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已列入2023年福建省重点项目清单,主要建设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北岸至后方冶金企业皮带机廊道运输系统建设,主要输送煤炭、焦炭、铁矿石、红土镍矿等散货,年输送量可达1900万吨。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大宗散货疏港运输效率,提升大宗散货绿色疏运比例,推进福州港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福州港绿色低碳转型。
福州新型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项目建成
近日,在福州马尾江滨东大道东江滨公园,一座新型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正式建成,被誉为“最美超充站”。
该项目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项目之一,总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672平方千米,利用峰谷电差及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给电站蓄电。储能柜在用电谷时存储电能,在用电峰时可以放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从而降低充电站运营成本。电池检测技术与快充桩的结合,也是超充站的一大功能亮点,车主在充电时可同步对电池进行“非拆卸式体检”,系统向车主推送电池检测报告及风险预警。
该超充站可以同时满足31辆车充电,其中7台慢充、24台快充,快充功率为180千瓦时,理想状态下,相当于每个小时可以充180度电,支持快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七八分钟行驶约200公里,带来“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体验。目前,福州市新能源巡游车、网约车已达1.8万辆,该超充站除了为司机提供车辆充电服务,还可提供车辆电池检测、司机休息、如厕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厦门又一物流产业园正式运营
近日,德邦物流园福建总部暨厦门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运营。
该物流产业园位于前场一路与灌口南路东南侧,总用地面积58151.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748.85平方米,于2021年5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园区内主要建设有一栋双层物流仓库、一栋综合楼、配套汽车维修车间等生产辅助设施。德邦物流集团将其定位为福建区域总部,业务覆盖福建省及周边地区,承载区域智慧运营功能。
马銮湾新城片区正在加快智慧物流升级相关产业的改造建设,助推现代物流驶上“快车道”。截至目前,前场物流园区已落地7个物流产业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其中东南智慧供应链产业园、象屿多联中心、橙联跨境电商园、德邦物流园5个项目已投产运营,中通快递、夸特纳斯国际食材集采集配中心2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
龙岩坎市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开工
近日,龙岩坎市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坎市街社区,总投资2.8 亿元,总用地38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栋框架结构仓库、1栋配套用房、1栋值班室、1套物流连廊系统、室外及附属配套设施工程。该项目专为龙岩卷烟厂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用于烟草复烤后仓储和配送。
【广西】加快创建一流企业!广西国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近年来,广西建立健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国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创建一流企业。
5月26日,广西国资国企创建一流企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柳州召开。会议宣读了2023年广西国资国企系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标杆企业和科技创新标兵名单,并进行授牌。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物循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获得“标杆”称号,路桥集团秦大燕、玉柴机器覃星念等12名科技工作者获得“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近年来,广西建立健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国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创建一流企业。仅2022年,区直国企研发投入强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只有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企业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塑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国资委制定区直国企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三个方案,以及加快推进区直国企绿色发展、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意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和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尤其狠抓创新企业库、平台库、项目库、产品库、人才库“五库”建设,支持企业对标行业一流企业,紧盯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主力军”,更要主动“唱主角”“挑大梁”。广西全面鼓励国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2022年区直国企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均创历史新高,研发经费投入119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75%,研发投入强度1.67%、相比2020年增长0.62个百分点,并超过了全国省级监管企业1.49%的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持续发力,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8.2%。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持续完善激励机制。2020年以来,广西国资委持续推进科改示范行动,以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实施市场化改革提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双轮驱动”,目前广西15户企业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数量居全国第5位,63户企业入选自治区科改示范企业,已经成为引领广西科技创新的领头雁。持续指导科技型企业用足用好工资总额管理和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国资监管,切实增强创建一流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引领能力等“五力”攻坚克难、持续发力,打造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着力提升优秀企业家的引领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创建一流企业。
【浙江】探海!甬舟高速公路复线金塘海底隧道完成物探作业
5月底,在台风“玛娃”来临之前,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通集团下属)顺利完成了甬舟高速公路复线金塘海底隧道项目的物探作业。
甬舟高速公路复线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1.6公里,是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水下公路盾构隧道,与甬舟铁路隧道共廊带平行进入金塘水道,采用海域地中对接、与拟建甬舟铁路隧道同通道建设,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技术难度达到世界级。
其经过的金塘水道是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的港口——宁波舟山港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周边是国内危化品码头集中区,每年有上万艘次各类运输船往来穿梭;海底具有超大直径、超高水压、海床冲淤幅度大等复杂的水文条件,长距离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等复杂的地质条件。
在物探船综合管理室里,数智交院物探工程师杨坤平和郑儒正在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这里是海上物探作业的控制中枢,能对所有物探测量测线、船舶航行状态、定位精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指导船舶航行,对所有的作业部门进行统一控制。
此次物探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探查海域盾构隧道区的地层分布(尤其是基岩面起伏变化)、断裂构造等地质条件情况,并查明海域盾构隧道区域海底障碍物(如沉船等)及海底管线的分布情况。
近年来,数智交院大力发展工程物探业务,完善物探三位一体探测技术,拓展物探技术应用空间,在人才引进、业务拓展、新技术应用方面等均取得长足的突破。金塘海底隧道项目的物探任务就是一块检验其业务能力的“试金石”。
“此次作业囊括了多种物探方法,覆盖了海陆空全方位的探测手段,是公司承接的物探项目中投入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方法手段最全的一次。”数智交院勘察岩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这项世界级的工程建设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此次物探作业还投入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考级物探船进行集成化物探数据采集。
此次物探作业结采集到的数据将为后期设计方案的确定、管线迁改费用概算、工程地质勘察等提供基础资料,保障勘察设计、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