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山东安徽广西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30 | 来源:福建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上海南外滩“金融直通车”扩容 缓解“最后一公里”通勤难题
“再也不用羡慕金融城里的同行了!之前的停靠点离开我单位所在的董家渡金融城,还要走十分钟的路程,也不方便。现在增设了董家渡金融城站点,班车可以直达公司门口,方便多了!” 昨天上午8时许,在海通证券就职的王海民走出上海地铁9号线小南门站1号口,搭上南外滩“金融直通车”,一站免费直达公司门口。
自5月29日起,南外滩“金融直通车”2.0版正式启动,增加早高峰运营时间,增设站点、增加车辆,满足更多“金融不夜城”职工的通勤需要。
开通近半年广受好评 客流量不断增加
南外滩“金融不夜城”从太保集团、东方证券沿外马路一路南下至黄金交易所、汇添富基金,1.5公里集聚了14家总部企业,职工约3.3万人。该区域附近仅有9号线小南门地铁站一个轨交站点,距离各大办公楼宇,步行还有15分钟到20分钟路程。虽然周边也有公交线路,但是因为无法直达,之前一些白领上班不得不选择走路、共享单车或乘坐非法运营车辆。
去年底,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在小南门地铁站设立了南外滩“金融直通车”,由久事公交集团巴士四公司提供最后一公里短驳车。线路从起始站小南门地铁站出发,途经鑫景金融站、金融品巷站、久事大厦站等,晚高峰反向运行,覆盖了南外滩大部分金融机构。
直通车早晚高峰各运行2小时,早高峰7时45分至9时45分、晚高峰17时至19时,3辆公交巴士交替环线运行,约5至8分钟一班。“大家慢点,有序上车,慢慢上车,注意安全。”站台旁,志愿者正在引导大家有序上车。
南外滩金融直通车2022年11月28日投入试运行,2023年1月13日正式发车。“直通车开行近半年,受到了金融城白领们的普遍欢迎。”小东门街道营商办副主任许静子坦言,在后续的意见征询、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一旦遭遇风雨等恶劣天气,直通车“供不应求”,站点上经常大排长龙,“自海通证券入驻董家渡金融城后,一下子又增加了2000多名职工,后续还将有金融机构入驻,显然目前的供应无法满足职工的出行需求,我们和公交公司就考虑要增能。”
延长运营时间 增设站点 增加车辆 优化方案惠及更多职工
在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后,5月29日,南外滩“金融直通车”2.0版正式启动,线路将原有的3辆车增加为4辆车,进一步拓宽客流承载量;同时,新增董家渡金融城站,将董家渡金融城的企业纳入直通车辐射范围,方便更多职工上下班;微调部分站点点位,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
“直通车的发车间隔在5至8分钟,在8时至9时的早高峰时段,基本上每辆车的车厢内都会达到满员的状态。” 巴士四公司营运信息部副经理梁瀚元告诉记者,直通车自开行以来,日均客流近2000人次,远超一般公交车的平均客流。直通车2.0版启动,不仅有助于缓解早晚高峰和恶劣天气车内拥挤的状况,同时因为增设了站点,还可惠及更多职工,“初步预计日均客流将达到2500人次。”
据梁瀚元介绍,方案优化后,直通车2.0版早高峰的运营时间调整为7时30分至9时45分,比之前增加了15分钟,晚高峰时间不变。早高峰路线分两个时段运行,其中,8时30分至9时45分,4辆车维持原有路线环形运营;7时30分至8时30分,新增董家渡金融城站;同时,早高峰太保集团门口增设1个站点,缓解金融品巷站早高峰人流。晚高峰线路分为大小环线,其中3辆车维持原有路线不变,新增1辆车沿小环线运行,从董家渡金融城站发车,途经鑫景金融中心站点,最后至小南门地铁站。
据悉,随着董家渡金融城、南浦地块陆续建设完成,十四五期间,南外滩高品质商务楼宇职工有望突破8万。梁瀚元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将根据南外滩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优化方案,最大程度满足职工的出行需求。”
【山东】萌萌哒!山东省首款“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亮相青岛
近日,山东省首款“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在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所辖青岛东收费站正式启用。
萌萌哒又科技感满满的“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司乘的关注,作为青岛高速数字化改革发展的前端AI设备,“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收费站人员定点限制,融合车道ETC无感支付系统,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快速识别车辆车型、车牌身份识别信息,加速车辆通行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双工位独立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交易面板可根据车辆车型、车辆停靠位置进行自主定位和伸缩,配合手臂和操作面板的智能运动,为车主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交易引导,提升收费处理效率。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智能推理,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彰显科技服务新形象。
青岛东收费站作为山东省车流量最大的收费站,是进出青岛的重要站口,是青岛高速“第一窗口”,智慧化收费站建设势在必行。青岛交通发展集团着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构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智能体”理念,围绕实现“无人收费、少人站务、智慧管理”目标,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数据应用和收费结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会同招商华软等技术团队协同攻关,组织专题研讨、实地考察、司乘调研、多方论证,充分发挥各方技术优势,深化技术合作进行迭代升级。
青岛高速始终注重场景创新和突破,“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降本、增效、保畅通、好体验”目标的实现,彰显了服务司乘更美好出行的“价值观”、大流量路段通行效率提升的“青岛实践”。在提升复式收费车道通行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人工占用,将收费一线人才转变为新任务、新需求岗位下的主力军,促使其逐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下一步,青岛交通发展集团将结合数字化改革需求,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业务的持续融合深化,使司乘人员能够触摸“数字”、感知“数字”,体验“与数字共生”的通行新方式,持续提升青岛高速社会影响力,擦亮“畅行达远”金字招牌,坚定不移地朝着“进入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第一阵营,打造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一流品牌”目标迈进。
【安徽】池黄高铁全线34座隧道全贯通
5月28日,在历经36个月的连续奋战后,新建池(州)黄(山)高铁最后一座隧道——棠棣岭隧道贯通,标志着池黄高铁全线34座隧道全部贯通。
棠棣岭隧道
棠棣岭隧道跨越黄山市黄山区和黟县,进口位于黄山区焦村镇,向南穿越黄山山脉、九龙峰自然保护区,自黟县泗溪村而出,全长9.04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
棠棣岭隧道沿线山体地势起伏较大,最大埋深约780米,隧道穿越1处断层带、4处岩脉侵入、6处岩性接触带,地质岩性复杂多变,局部节理密集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多处高地温、高地应力段落,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是池黄高铁控制性工程和重难点工程之一。
为安全、优质、高效开挖隧道,建设单位皖赣铁路安徽公司会同施工单位中交路建、设计单位中铁上海院坚持“不辱使命、拼搏奋斗、科学有序、安全优质”的建设理念,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按进口、牛角洞斜井大小里程、溪头斜井大小里程、出口共6个工作面组织施工。
中交路建调配专业施工人员和机械,强化安全质量管控,制定隧道施工工序标准化手册,落实“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智能视频监控、围岩监控量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洞内声光报警、消防预警等信息化系统,优化应用“锁脚锚管免止浆快速注浆工艺”“II级围岩全断面带仰拱开挖工法”等工艺工法,有效克服了岩爆、节理密集、浅埋、断层、富水等施工难题,确保了该隧道按期顺利贯通。
池黄高铁是武汉至杭州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池州站,至黟县东站与在建昌景黄高铁共站并线至黄山北站,新建正线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隧道34座,隧道占比60.8%。全线设池州、九华山、黄山西、黟县东、黄山北等5座车站。
池黄高铁
池黄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串联皖南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核心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对于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富平路建成通车
5月24日,在全区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持续掀起大干热潮之际,广西北投公路建设投资集团牢牢把握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正风、协同、拓展、增效”八字工作方针,聚焦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全力冲刺“双过半”任务目标,推动省道S302富川柳家至平乐二塘公路(桂林段)项目(以下简称“富平路”)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有效提升当地瑶乡群众出行体验,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富平路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富平路起于恭城县三江乡四方石村附近,经三江乡、龙围村、势江村、莲花镇、新华水库,终于平乐县二塘镇七堆村附近,项目全长约50.16公里,总投资约6.23亿元,是《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中“横4(省道S302)”富川(福利)-天峨(下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横贯广西北部县市、连接贵州和湖南的便捷通道之一。
富平路航拍图
“为推动富平路尽快建成投用,我们积极协同各主管部门处理解决遗留问题,利用“三月三”“五一”等假期加班加点推进收尾工作,确保项目早日惠及当地群众、带动地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办负责人表示。
富平路老元洞1号大桥
富平路建成后,从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到平乐县二塘镇的行车时长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50分钟,满足了近14万瑶乡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出行需求。与此同时,项目所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中国月柿之乡”“广西特色旅游示范县”等美誉,通车后将进一步加速农产品流通,带动旅游业发展,有效提振当地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对恭城快速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实现“强工业、稳农业、活商旅”总体目标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富平路有效提升当地瑶乡群众的出行条件
【福建】直达中东!这条新航线开通啦
5月25日上午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
装载机械设备、发电机组、石材、
童鞋、卫浴等泉州本地货物的集装箱
“星源”轮缓缓驶离泉州港石湖作业区
启航前往中东迪拜杰贝阿里港
标志着泉州市首条
直达中东的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星源”轮 李荣鑫摄
此次开通的“泉州-中东”集装箱班轮航线挂港顺序为青岛-宁波-泉州石湖-南沙-中东迪拜,并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航线投入“星源”轮、“海丝”轮等7艘集装箱船舶,提供双周班运营服务。航线开通后将有效辐射中东各主要国家,推动泉州与中东地区经贸合作、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对俄经贸合作实现跨越发展,打造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远洋国际航线。
泉州—中东航线是泉州市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的缩影。近年来,泉州积极服务“双循环”战略,“一线一策”精准培育外贸航线,全面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港后综合配套建设,为推动泉州港中心港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
2022年泉州港入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目前,泉州市累计已开通“一带一路”外贸航线18条,航线直达菲律宾、台湾、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日本、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今年1-4月,泉州外贸集装箱吞吐量4.25万标箱,比增70%,保持逆势强劲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