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江苏湖南贵州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14 | 来源:浙江交通、江苏交通等
【浙江】京杭大运河新老航段正式连通 运河二通道预计6月底前通航
近日,随着运河二通道喇叭口最后一船土方的运出,京杭大运河新老航段正式连通。未来,经由京杭大运河行驶的船只,都可以通过新开挖航道驶入钱塘江。
位于临平运河街道的运河二通道是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核心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
在临平运河街道的京杭运河二通道新开挖航道段起点处,可以看到新老运河航段已完全连通,整体水面呈现出一个“丁”字型的岔口状。待到全线通航后,原本行驶在京杭大运河的船只都可以在这里改道,从运河二通道一路向南,驶向钱塘江。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京杭运河二通道的“北大门”。
“新老航段的正式连通,是运河二通道项目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以前老的京杭大运河杭申线是东西走向,现在在航道中间开了一个喇叭口,相当于新开挖航道段的‘北大门’。今后,千吨级的船舶可以通过这里到八堡船闸,进入钱塘江。”杭州交投集团运河建管处工程部负责人李名洲说。
据了解,运河二通道项目起于临平,终于八堡,全长26.4千米。全线贯通后,穿过杭州市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将大大“减负”,同时使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杭州湾地区的水路连成一片,杭州将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水上物流集散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对发展临河工业、拉长航道的产业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整体工程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推进有序,预计6月底之前能建成通航。”李名洲说。
千年前的“外贸爆款”,从温州发货
“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名臣赵抃在游历途中被瓯江的碧波千帆吸引,喜登谢公楼(位于今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见江心双塔蔚然耸立,熠熠生辉。近千年后的仲春时节,望江东路绿意盎然,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浮出水面”,海上丝绸之路繁华景象重现。
今年3月,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古港遗址港口、码头、船只,证据链完整,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丝申遗工程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1、古城区挖出千年古港
2021年3月,为改善交通拥堵问题,鹿城区启动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发现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随着发掘的深入,古水城、码头、沉船、栈道……连片的遗迹逐渐浮现。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温州古城朔门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主要遗迹有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存、8座码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成片房址、水井等,并出土沉船2艘、数以10吨计的宋元瓷片以及漆木器、琉璃、砖雕等大量遗物,遗存年代以宋元为主。
朔门古港遗址俯瞰
随着对文物研究的深入,许多宝贝揭开神秘面纱。在港口遗址出土有两艘沉船,除印证了温州“港通天下”的文献记载外,也展现了浙闽沿海一带古代先进的造船水平。考古专家表示,沉船的壳板有二层和三层板结构,作鱼鳞状搭接,并楔有铁钉。沉船的龙骨、鱼鳞状搭接、隔舱(水密舱)等造型设计,为航海速度和安全提供保障,足见当时船舶制造工艺精湛、完善。
该遗址内还有多处瓷片堆积,有条带状,也有坑状。这些出土瓷器基本没有使用痕迹,专家推测是来自温州港各处经济腹地的贸易瓷器。北宋时期,龙泉青瓷以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畅销海外,成为温州港主要出口商品。南宋还曾一度以瓷器等代替贵金属和钱币与外邦交换货物。可见,温州港瓷器贸易的繁荣程度。
历史文化老街朔门街
目前,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保护与利用已被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今后5年“10个抓手”重要规划之一。温州正着手高水平谋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古港遗址成为“千年商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全力打造温州、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图片
2、“海丝”重要节点城市
温州古称“东瓯”,这里的先民以善舟、航海著称,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实现与中原的海路交往。到了南宋,温州港设立市舶司,东南沿海一带各色瓷器出口达到高峰,温州港出口货物远销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温州港的辉煌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优势。温州港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联通浙南和闽北地区,是宁波、泉州两个“海丝”港口的节点。并且,从温州港北上可与高丽等国通商,南下经台湾海峡可与南亚各国贸易,港口交通枢纽优势显著。同时,温州的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合港口发展,使温州港成为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宋代以后,温州港进入全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作用更加明显,海外诸国的香药、香水等货物,均通过港口进入温州。
从发掘的沉船、码头、瓮城等遗迹看,温州港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航运体系。温州造船业可追溯至周朝,据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记载,周朝时浙江沿海一带就开始向周天子进献船舶,即“周成王时,於越献舟”。三国时期,东吴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非常发达,当时的“江南三大造船基地”温州就占了两个,分别是永宁县(今温州永嘉)、横屿船屯(今温州平阳)。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全国官营造船场年造船额2900多艘,诏“温州、明州岁造船以600只为额”。温州、明州造船额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技术国内领先。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温州设立市舶司对外开放后外国商船络绎不绝,温州港与明州港、泉州港贸易往来亦更为紧密。
瓯江帆影
今温州朔门码头遗址西北方向的江心屿双塔,本为佛塔,实际上早在北宋时期就具有塔灯功能,南宋吴驲即有“半天灯火东西塔”的词句。塔灯引导夜航船安全进港,白天进港船舶也同样需要双塔指引。船员以东西两塔前后并一线为航道,可避开暗礁,安全快速直达朔门码头。据《温州府志》《孤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光绪年间,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进出温州港的重要“灯塔”。1997年10月,江心屿两塔入选“100座世界历史文物灯塔”,2018年又被列入“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第二批扩展名录”。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亦与温州城密不可分。温州古城创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城东西依山,北临瓯江,南濒会昌湖,因城址附近九山错列,状如北斗,号称斗城。瓯江下游南岸恰好有郭公山、海坛山东西相对,可以抵御江流海潮冲击,温州城便建于这段优良港湾之中。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赋予温州坚固的城防和天然良港之利,自建城后,城址、港址1700年来基本未变。
贸易往来
文化自信
1、自古贸易往来
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出土了数以10吨计的古代瓷片,印证了温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以及龙泉青瓷贸易枢纽港的地位。考古专家发现,朔门古港遗址内的瓷片九成以上为龙泉青瓷。龙泉位于瓯江上游,顺江而下到温州换船出海,是龙泉青瓷当时最为便捷的外运方式。北宋晚期,为扩大龙泉青瓷的外运,瓯江上游河滩还进行过大规模整治,瓯江成为当时最繁忙的贸易航道之一,呈现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盛况。
龙泉青瓷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外销瓷器中极具影响力的商品。其翠青如绿梅子,粉青若淡蓝天的釉色,含蓄又内敛,优雅又沉稳,称其为中国瓷器文化的“代言人”也不为过。据考古发现,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出土过龙泉青瓷。更有趣的是,消费者对龙泉青瓷的追捧促使海外也开始仿制龙泉青瓷。这也间接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传播,世界陶瓷文化交融。
江心屿双塔
2、如今文化自信
千年商港的历史塑造了温州独特的思想文化,演变成“务实”“实干”的温州人精神的重要根脉之一。南宋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突破传统农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领域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同时,永嘉学派激励着一代代温州人坚定文化自信,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温州人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富起来,反哺家乡人。永嘉学派对温州人潜移默化的持续性影响,成为温州的文化符号和动力源泉。
【江苏】三年提升行动启动!
5月12日,省交通运输厅在盐城召开全省普通公路服务设施效能提升动员部署会议,动员全省各地强化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创新服务设施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设施服务品质,实现普通公路服务设施蝶变,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峰作动员部署讲话。
经过多年建设,我省已初步形成普通公路服务设施网络,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由“十二五”末的28处增加至148处,包括56处服务区、92处停车区。各地结合“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及美丽农村路打造建成运营207处农村公路驿站;成功创建11个“司机之家”;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货车停车位、小客车停车位由“十二五”末的500个、650个增加至1400个、2800个;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充电桩437根;普通国省道服务区汽修服务、加油站、餐饮服务配置率分别超过15%、25%和40%;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省44个服务设施获省级“公路驿站”称号。
会议明确,我省今年起实施普通公路服务设施效能提升三年行动。
优化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公路运输主通道服务设施间距达到50公里左右,到2025年新改建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不少于15个;
完善服务设施在互联网地图的导引服务,到2023年底实现100%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在百度、高德等导航中可查询;
推进“司机之家”创建,完善冲淋、无线上网等设施,拓展行政业务办理、信息服务、ETC办理等服务功能,到2025年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司机之家”累计创建不少于10个;
加强公共卫生间改造,2023年底前完成8个普通公路服务设施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建设改造;
加快推进服务设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100%;
全面实现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视频联网,加强农村公路驿站视频监控建设,推动农村公路驿站纳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信息系统、接入当地智慧管理和旅游等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会议要求,要强化顶层设计,修订完善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各项制度规范,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调研,创新模式、理念和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形成“1+N”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品牌格局,打造公路服务“江苏名片”;强化责任担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创建一批经验突出、模式成熟的普通公路服务设施示范典型。
会上,盐城、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就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发展的相关经验作了交流。与会人员现场调研了东台旅游公路1号线条子泥驿站和228国道条子泥服务区、大丰服务区、黄尖服务区。
千年前的“外贸爆款”,从温州发货
【湖南】醴娄高速百米桩基穿溶洞立湘江
近日,醴娄高速公路株洲湘江特大桥的主墩13#承台顺利浇筑,标志着大桥主墩所有承台全部完成。至此,困扰项目施工进度的拦路虎“水中基础施工”难题终于被攻克。
醴娄高速公路株洲湘江特大桥设计为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桥,大桥常水位深23米,6个主墩、80根桩基深深扎进水底,单根桩基最长104米,相当于近40层楼房高。
“位于江中的主墩,无一例外都遇到了溶洞。”醴娄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曹阳直言,这是他从业以来遇到最难的桩基施工。这些溶洞呈现“串珠状”,岩层和溶洞环环相接,像珠子一样串起来,最多的有8层之多。动辄几十米深的溶洞,让建设者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桩孔内的钢护筒变形。为此,项目团队多次勘探现场、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采取钢护筒连接处加强、适当降低泥浆比重等方式,成功解决施工难题。
为应对快速大量漏浆,建设者还需要准备大量的片石、黄土以及足够的人员和车辆,以便在出现塌孔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填。在项目副经理刘娟芝眼里,这是一个“进三步退两步”的曲折前进过程,挑战团队意志力和凝聚力。“比如钻到30米深,突然塌孔了,我们要快速回填到原地面,填好后重新打孔。打到31米深,假如又塌孔,我们还得填满、再打,如此往复。”刘娟芝说,其中有一根桩基长91.45米,处于湘江正中心,溶洞强烈发育,施工过程中因溶洞漏浆回填、复钻达29次,整个施工历时183天。
越是难度大,越需要科技创新。醴娄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结合实践,开展了《基于岩溶强烈发育地质深水基础钻孔施工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积极开展工艺创新,已投入科研费用840万元。例如,在13#墩围堰内基坑水下开挖时,建设者在钢管桩底部焊接倒梯形十字板,利用振动锤和自主研发的水底松土器,显著提高了水下开挖效率。墩长唐长军说:“把土挖松后,水下开挖的效率是以前的几十倍!”
【贵州】桥梁集团多个在建项目刷新进度条!
时机正好,征途如虹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桥梁集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
广大项目建设者
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力量
坚守岗位、奋发拼搏
如火如荼、蹄疾步稳
一批工程项目进度条“更新”
一起先睹为快!
一信息速览
1.纳晴高速T2标银丰特大桥左幅(晴隆岸)边跨合龙;
2.六安高速3标华竹山大桥顺利合龙;
3.河荔高速T3标首片箱梁成功架设;
4.六安高速6标大块榜隧道双幅顺利贯通;
5.贵平高速6标穿洞大桥右幅9#墩桩基顺利浇筑完成;
6.瓮马铁路六标项目贤昌隧道1号横洞至2号横洞区间正洞顺利贯通。
01
5月9日,由纳晴高速T2标银丰特大桥7#墩左幅(晴隆岸)边跨顺利合龙。至此,银丰特大桥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项目推进按下了“快进键”。
据悉,银丰特大桥上部结构为5×40m T梁+(81+150+8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16×40m T梁桥,桥梁全长 1167.6m,为纳晴高速控制性工程。
02
5月8日,六安高速3标华竹山大桥合龙仪式举行,标志着华竹山大桥双幅顺利完成合龙,是六安高速全线首个合龙的连续刚构桥。
据悉,华竹山大桥桥长717米,大桥主墩最高115米,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主桥为80+150+8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03
5月6日,经过喂梁、吊梁、落梁等工序,广西河荔高速T3标古宾河大桥首片箱梁成功架设。至此,项目预制箱梁安装施工作业全面展开,项目建设进入换档提速期。
04
5月5日,六安高速6标大块榜隧道双幅全面贯通,为下一步实现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大块榜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左洞长1234米,右洞长1225米。
05
5月3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缓缓注入,贵平高速6标穿洞大桥右幅9#主墩最后1根桩成功浇筑,实现了地下工程施工到地面工程施工的节点式跨越,为项目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穿洞大桥是贵平6标两座主要刚构之一,主桥为(66+120+66)m连续刚构,主墩最高达78米,设计采用双肢薄壁空心墩。空心薄壁墩横桥向8米,顺桥向2.8米,两墩中间净距为4.4米。主墩承台采用15×14×5米矩形承台。而此次浇筑的右幅9号墩桩基设计直径2.2米,单根桩长34米,总长306米。
06
近日,瓮马铁路6标贤昌隧道1号横洞至2号横洞区间正洞顺利贯通,标志着贤昌隧道施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隧道全线贯通创造有利条件。
据悉,贤昌隧道全长5759米,为单洞单线隧道,是瓮马铁路南延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地质复杂,穿越煤层采空区,存在岩溶、突泥涌水、破碎带、断层、高瓦斯等不良地质。
隧道光面爆破效果